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球长-第8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的帝都大官家的女眷。

    但到了后来,帝都的巨大变化下,让张献忠以为那些探子已经被逮捕和收买,大发雷霆后,再派去的i探子,却是送回来更加耸人听闻的消息。

    帝都有神仙啦。

    帝都有好大的铁车。

    帝都修建起来新城。

    帝都的粮食好像吃不完,金子花不完。

    哪怕张献忠一直以狡猾著称,但是现在却自认为运数不好,帝都方面的强大从一开始就不可思议,可以飞天的飞船的谣言也一直成为他殴打那些探子的理由。

    好在此人之前几十年的经历下,锻炼出来的狡猾本性,不足以在几年内被阿谀奉承击垮,他自己也很清楚,他这个所谓的大西皇帝是有很大水分的,论实力他根本就不是帝都的对手,而且眼下中国境内可供他发展的空间。除了东南和西南,几乎没有他扩张的余地。

    但是东南怎么会那么好打?

    虽然几个考不上举人的穷秀才,不要脸皮的吹嘘他为一代仁主,甚至有这样的言论:“圣上仁义无双,一统天下指日可待,此时的天下,那帝都中妖人,以妖法统治北方,如同三国时候的曹操,而那江南的一众人等,却是群龙无首,内斗连连,也与吴国类似,圣上姓张,就可谓是三国时候的蜀国,张飞……”

    张献忠倒是被逗的好气好笑,这些家伙别的本事没有,什么安邦定国治理天下的本事一概没有,但是溜须拍马勾心斗角的本事都逆天啊。

    当然了,在他的预计下,登基称皇只不过是提高价码的本钱,和手下诸将和干儿子们商议了一番,决定与帝都敷衍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把李自成的势力招揽过来,实在不行,自己也是占着这么大地盘,表面上称臣纳贡,认个小,回来自己在家还不是想怎么痛快怎么来?

    可是让他非常不痛快的是,无论怎么样与帝都沟通,他们对搞儿皇帝那一套毫无兴趣,要求他放弃权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等候被整编,当然了,金钱方面也是半真半假许诺,也拿出李自成的例子说明。

    信你奶奶个腿。

    陕西义军之间并不和谐,火并吞并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张献忠现在有钱有妞,怕什么。

    不过,长老会的这些态度,还是警醒了张献忠,如果是在陕西,几乎就可以达成火并的理由,其实就可以看做是一份宣战书。

    在张献忠看来,他这个大西皇帝名不正言不顺,你们这些不知道从哪出来的长老,搞的神神道道的,连个皇帝都没有,什么长老会,共和,简直就是笑了。

    大家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凭什么不是他这个大西皇帝直接整编这些长老会呢。

    所以,张献忠在接见了去谈判的李定国后,弄清楚了长老会绝不妥协的立场,顿时便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指着东北方破口大骂这些长老不是个东西,根本不上道啊,你们最多不过是一些江湖上的术士吧,现如今坐大了,便开始对他发号施令,这口气他张献忠是无论如何也都咽不下的。

    于是张献忠以牙还牙,也煞有介事的发诏,许下了不少诺言,称李自成在帝都被挟持,早已身不由己,大家都是陕西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不如投靠我……而他张献忠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证据是他在四川各地挖出的各种石碑铜柱,而这些长老狗屁不是,不敢称帝就是证据,只要听他张献忠的,好处大大的有,封王也简单的很。

    张献忠对李自成留在陕西的人的招抚自然是没有效果的,人家很明白,投靠了你,还不是好处被收走,自己被顶在最前面应付帝都的军队?

    几次碰瓷不成,张献忠也知道了底线,他派小股部队去骚扰还行,真去北上,那就是找不自在了。

    一时间居然被困死在四川,不过一次与云南土司的小冲突,在重庆打了一次后,他突然发现,比起一看就是硬茬的陕西方面,南边好多好欺负的啊,还有江南,江南多美人和财主,真打过去,打开随便一座大城,那些传说中的杭州苏州,可能就比在整个成都的财富都可怕。

    当然了,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目前确实有点三国争霸的味道,但是怎么看帝都都是太过强势,不说别的,他偷偷摸摸在帝都采购的武器,都比成都自产的好,甚至他都明白,帝都的人知道是自己在花钱采购这些刀剑!

    而一旦自己大举南下,说不定帝都就等着这一天,先是从长江截断自己的部队,前后不能呼应,而后从陕西直接攻打四川,他如何抵挡?

    看着江南的肥肉不能入口,好在遇见了终极败家子左梦庚,却是抓到了一个机会,但也很快被粉碎。这几年来,不仅仅是大明官军越来越弱小,兵力日渐衰落,装备补充不足,江南儒生很显然对于扩军备战毫无兴趣,对贪污的本事倒是很强,可是最后干儿子李定国还是攻打南京城失败,据说又是帝都的人插手,现在被困于江阴小城,难以寸进。

    大西皇帝张献忠很清楚,眼下他的大西面临着什么样的境地,陕西那边的一只虎李过却是对自己的目前的处境很满意,长老们对于这个在历史上对抗满清战死的人还是很不错的,目前北方都是在恢复生产之中,而李过却是对四川虎视眈眈,也增添了不少帝都的新式武器,虽然没有好像邢夫人那样直接整编,但也已经是打起了中华国旗号,军饷也都是帝都的人前来发放,发军饷的时候,也都喊话是帝都的大人的关心。

    张献忠可以鄙夷江南的官军,可以歧视云南的土司,但对于同样出身于陕西义军,把自己都给挤到四川的顺军,却也是没有那么傲气了。而这五年过去,他手下的军队也开始疲老,一方面四川的生活让他们开始安逸,一方面也都是打了太久,渐渐失去战斗力。而要粮没粮要饷没饷,虽然从帝都购买了武器,但那些东西千里迢迢运到四川,成本是极其惊人的,偏巧李定国的归来,让他明白,敌人完全可以轻松逆流而上,也就是说他是处于帝都方面的两面围堵。

    不管怎么想,都是死路一条,于是他计算了一番,还是要打出去增强实力。

    就好像美团和糯米一番拼杀,打死了康师傅一样,帝都和张献忠的博弈,使得张献忠咬牙将所有的本钱都压在了云南,这个问题是一个算术题,比对一下他们双方的实力之后,很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吞并其他人。

    于是孙可望获得的迅速胜利,让他喜出望外,而另一个好消息,帝都大量的军队开始装船南下,当然了,不是他恐惧的直接打下江南,而是朝着好远的南洋而去,最终得到的消息,居然是什么南洋的红毛人杀一些卑贱的汉商,于是他们就去主持公道。

    张献忠一直觉得这些帝都的人有问题,现在果不其然。

    于是孙可望的军队,在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摧毁了云南的土司们以后,又紧急回到了重庆,准备在江南这块肥肉上,吃到属于自己的好处。

    对于这种事情,张献忠还是非常明白的,四川老百姓并不喜欢他,不过对于顺军变成的帝都军也没什么好感,他只需要震慑就是了,眼下他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顺江而下,打下江南的事业上,并且视作是自己获取天下的一步,按照他的剧本,帝都方面愚蠢的将十几万部队陷落于南方那种烟瘴之地,没有几年是回不来的,而这期间,他就打下江南,进可趁着长老会中有人想程度,爆发内战后,让他渔翁得利,打过去称帝,退可以自保有余啊。

    因此张献忠还是花费了不小的精神,去联络江南可能的勾结的人呢,也鼓舞李定国随时配合自己,至于那几位大明的大王,他更是惊喜的发现,这些大王为了彼此争夺皇位,却是开始对自己大加拉拢了,虽然是做了皇帝,但是张献忠可没有那么矫情,有好处就上啊!

    帝都的长老会并未给予太多关注,只要这些家伙的内战,不要损害太多民众,让他们可以趁机大量移民南洋,就可以睁一眼闭一眼,全部的精神全都放在赶紧迅速平灭巴达维亚的事情上了。

    张献忠当真是太滋润了,现在家里有儿子了,还得了孙可望孝敬的金银,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就有了亲征江南的打算。

    朝中文人大多数以为,张献忠现在已经贵为一朝之主,身份已经不同往常,他的身份已经不适合再亲自领兵了,最好还是选一个大将作为统帅率军,这种观点深得人心,文武百官便纷纷上奏,劝他留守四川即可。

    但是这样的劝说对张献忠不起作用,随着年纪渐渐大了,几个干儿子可不好压制,总得有各种功勋,得军心,有威望才震慑的住,对于得民心啊毫无兴趣,但是对于如何讨好丘八们,他是太懂了。

    本章完

第484章 大军进发() 
张献忠这几年来,等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现如今大军即将出动,而他却留在成都这个大后方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于是他当即便回绝了诸臣的建议,并且当即下诏明示他必须要亲自领兵,这件事不容再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一方面,是他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权威,才好控制军队,使得哪怕干儿子们有异动,下面的军官也不会支持,另一方面,喜好享受的张献忠,也对于江南的花花江山垂涎的很。

    成都的大臣哪有什么精英人物,其实也早已习惯了张献忠的跋扈狠辣作风,见到劝进无效,于是只得偃旗息鼓了下来,各自都开始将精力放在了准备打仗的事情上。

    这次东征将是决定大西朝命运之战,所以大西上下无不都十分重视这一战,而这一战他们所面对的,原本最大的顾虑,在北方领精兵,实力可怕的长老会,一旦打到一半,随时可能直接杀到,现在却是不再是威胁,那些长老自己将兵马派出去拯救一些弃民,使得不少的秀才级别的人物,还以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而在张献忠的血腥统治之下,所有人可以说勉强统一了认识,那就是他们此次征讨江南,还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不管是探子部门,还是张献忠组建的好像草台班子的六部尚书们,乃至是军方的几个干儿子,都开始为这一次战争做起了准备工作。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东征将会是一场超大规模的战事,兵力方面倒不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张大王有着韩信的信心,讲究的就是多多益善,最大的问题便是后勤供应方面,大西立国之后,堪称****的领导方针下,对于经济的发展简直是放弃不管。

    当然了,以四川的地理,如果不能依托长江,加强对外贸易,似乎干什么都是然并卵啊,虽然眼下实力已经很强了,但张献忠也痛苦的发现,在四川盆地想打出去,也是千难万难,当年诸葛孔明都几乎做不到的事情,让他又如何。但天府之国的底蕴还在,历史上四川人民可以在张献忠死后,十几年了,依然不断反抗满清,就证明了,还是很有财富和力量的。

    财政和物资都非常不足,对于一场消灭南明这样的大战,需要的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整个四川的船只就那么点,想造船,没有几十几百万两银子投进去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还牵扯着工匠和木材的准备,以大西的生产能力,而且给他们准备的时间也非常仓促,想要完成这样大规模的物资调运和兵力调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虽然乱糟糟的,但斯大林修铁路的策略,对于这些战战兢兢地可怜虫还是很管用的。

    好在大西新立国不久,各部还未形成官僚作风,相互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也不明显,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张献忠本人就是一位擅长偷奸耍滑的胥吏,谁都知道在他面前偷奸耍滑的结果绝非是云淡风轻的玩笑话,而是真正的“重重有赏”,所以这些可怜的文官只能通力合作,通过压榨四川百姓,将这部战争机器搭建起来。

    好在这次张献忠的打算就是快准狠,趁着长老们忽然傻了,把自己的军队用在红毛人身上,而他的目标,就是湖广、南直隶、江西,只要拿下这些地方,张大王有自信,凭借着这里的财富与物资,他完全可以对抗长老们。

    在这样铁血而效率的调配之下,大批民壮被调动起来,重庆成为了一个大兵站,开始大批量的通过长江,顺流而下,大批的粮食、弹药、器甲装船。

    长江上的漕船,以及各种货船也再一次忙碌了起来,由于长老们推行的海运政策,以及许多人的保守,原本在运河为主要生意的船主们,看在金钱的面子上,开始为张大王工作。

    大批大西国的兵马,也从各地纷纷被抽调出来,朝着登船的位置集结了过去,此次张献忠除了一个义子艾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