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秦川判断汉娜还活着,刚才应该是她在操控着“靶机”迫降。

    秦川猜的没错,“靶机”是被防空炮击伤了发动机失去动力。

    脉冲发动机本身就是“靶机”上较容易出故障的部件,被弹片击中后马上就冒起了黑烟,幸运的是汉娜当机立断马上关闭了发动机……这显然是正确的选择,不关闭发动机就会面临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发动机起火进而波及整个“靶机”,二是有剧毒燃料泄漏。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汉娜毫无疑问的都只有死路一条。

    关闭发动机虽然马上就失去的动力,但汉娜是无马达动力飞行的高手,她操控着“靶机”在空中滑翔了一阵然后实施迫降,只不过因为速度太快迫降时撞断了前起落架而一头扎进了沙堆里。

    秦川看了看“靶机”的距离,不过只有两百多米……这是秦川和敌人都没想到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指挥这次作战的是晋升不久的杰登少校。

    杰登少校及他的名部下是军情六处精心选择的一支队伍,他们来自“空降哥曼德”。

    “哥曼德”这个词源于上世纪英国与非洲殖民地的一场战争,在那场战争中,非洲布尔族人在兵力远不如英军的情况下化整为零分散成一支支小分队四处袭扰,打得强大的英军狼狈不堪。

    当时的英国人就将布尔族人的这种小分队称作“哥曼德”,其大慨可以理解为“小型突击队”的意思……其实“哥曼德”指的不仅是形式上的突击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类似布尔族人这种小分队袭扰的战术。

    这个“空降哥曼德”采用的就是这种战术,它同时也是英国特种部队“空降特勤团”的前身。

    当然,此时的“空降哥曼德”规模还很小,总人数只有110人,他们大多挑选自英国第一空降师……而第一空降师的成员又是来自经验丰富的老兵,所以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注:“空降哥曼德”到1942年12月扩大规模后才只有392人)

    这一次,“空降哥曼德”来了56人……之所以来了56人是因为一架C47运输机可以搭载28名伞兵,两架恰好56人。

    这支空降小分队在五天前就乘着夜色偷偷的空降至萨拉特,他们的任务是攻入德军这个秘密营地并获得德军新型武器的相关资料。

    但杰登少校在观察了营地的布置后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驻守营地的士兵不多,只有一百多人,但防御却相当严密,而且从这些德军平时的表现和侦察来看,杰登少校知道面前这支德军部队的素质完全不弱于自己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以一支56人的部队去进攻一百多人戒备森严的营地几乎可以说是找死。

    就在杰登少校一愁莫展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他吃惊的发现德国人在试验某种飞行器,而在试验这种飞行器时他们必须将兵力分散配置在两百公里的距离内……那就是两天前的一次试飞。

    “我们可以不需要攻入他们的营地就完成任务!”杰登少校对他的副手梅森上尉说。

    “嗯哼!”梅森上尉表示同意:“但我有两个问题!”

    “什么?”

    “首先,我们怎样才算完成任务?”梅森说:“也就是说要对德国人的这种新式装备要了解到什么程度?”

    “这个本来应该他们说了算!”杰登少校说:“但现在应该由我们说了算!”

    杰登少校说的没错,军情六处对这次任务的要求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这款新式装备的性能,二是这款新式装备的作用。

    应该说军情六处的这个要求有点过份,因为要了解这两点的话必须获得关键性文件或是俘虏一个知情的科研人员。这就不得不攻进兵营。

    但在攻进兵营被评估为不可能完成的时候,杰登少校认为应该退而求其次。

    “我们可以将它击落!”杰登少校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那个奇怪的飞行器的内部进行拍照!然后把照片发回去让他们自己分析其性能,如果这样他们也做不到的话,那就让他们自己来干!”

    “我同意!”梅森说:“幸运的话我们还能俘虏飞行员,然后就什么都有了!”

    “你的第二个问题呢?”杰登少校问。

    “他们什么时候才会进行第二次试飞?”梅森问。

    “鬼才知道!”杰登少校回答:“说不定是明天,也说不定是明年!”

    梅森扬了扬眉:“这就是问题所在!”

    “但我们总要碰碰运气不是吗?”杰登少校说:“所以,让他们空投几门防空炮来!”

    “是,少校!”梅森点了点头,接着就把这个命令传达给了通讯兵。

第四百五十四章 靶机() 
    杰登少校的计划很快就得到了孟席斯的认可,毕竟孟席斯也不敢期望仅仅通过一次行动就能将德国人秘密武器弄得一清二楚,这不但不现实而且风险太大,很有可能会使突击队全军覆没而又什么都得不到。

    于是三门40mm口径有博福斯高炮几小时后就空投到了杰登少校的手里。

    杰登少校对这次拦截做了一个细致的规划。

    首先是拦截位置。

    位置太靠前不合适,太靠后也不行。

    太靠前,会使防空炮手根本没有时间准备要知道那可以时速六百多公里的东西,而且防空炮手还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射,位置太靠前的结果就是炮手还没反应过来飞行器就已经从上空飞过了。

    太靠后则不利于后续行动的展开。通过之前对德军一次试射的观察,杰登少校注意到德军在100公里前布置的兵力很少,每组只有一辆摩托车三个人(其中一名是驾驶员,一名是观测员,另一名是救护员)。

    但在100公里后的路段就较为密集而且人数也是之前的几倍。

    如果拦截路段靠后的话,就意味着要面对许多敌人并且还会从四面八方围过来。

    仔细考虑一番,杰登少校认为最适合的是将拦截点设在60公里左右,他们只需要将德军其中一个小组偷偷干掉,就会产生一段30公里左右的盲区。

    同时,因为高炮距离德飞行器的起飞处有60公里,这就为防空炮手争取到了7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

    杰登少校将自己的部队分成了几个小组:

    第一个小组是观察组,这个小组一共有8人分两个潜伏点在弹道两侧一左一右的轮番用望远镜观察这是一个很痛苦同时也是考验耐心的任务。

    他们必须任何时候都保持警惕并保证通讯设备通畅,同时还要注意隐藏好自己不被德军发现他们是距离德军最近的一组。

    第二组是高炮组。

    博福斯高炮理论上来说只需要三人操作:两名炮手坐于其上操作火炮。其中,右侧副炮手负责操控旋转机构,左侧主炮手负责操控高低机构并踩下脚踏板击发火炮。高射炮旁还需要一名装填手。

    另外还必须有一名通讯员守着电话这样才能提前知道营地方向的飞行器是否已经发射并与其它部队协同。

    计算一下:每门炮需要4人,三门炮就需要12人。

    第三组是行动组。

    布置这个组时就有点麻烦,因为他们不知道飞行器被击落时会掉到哪个位置。

    杰登猜测飞行器的时速大约600公里,因为他在上一次试飞中发现其飞行速度与“喷火”式战机相若(实际时速为645公里,杰登一行人毕竟是陆军,对飞行器速度的估计不太准确)。

    如果以时速600公里计算,在60公里处命中飞行器,然后沿抛物线掉落大慨就会在70公里左右坠落。

    杰登把20人每两组一人分布在70公里到80公里之间,他们的任务就是在飞行器坠落时用最快的时间赶到并完成近距离和内部拍照,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取下其关键部件带回研究,能俘虏活的飞行员就更理想。

    最后就是拦截组。

    可预见的是,行动发起后德国人会迅速从另一头赶来增援。

    为了保证突击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拍照并撤入山脉隐藏,必须要有一个小组对德军进行拦截。

    这个拦截组就是包括指挥部在内的最后16人。

    杰登少校没想到的是,飞行器被防空炮击伤后并没有像他计算的那样坠落,而是在空中熄火后继续滑翔了一段距离也就是在杰登少校所在的拦截组附近,而这时秦川搭乘的那辆车也恰好赶到了这里,飞行器就坠落在敌我双方之间。

    杰登少校二话不说,带着十几名部下就朝飞行器冲了上去他并没有将德军幸存的三名官兵放在眼里。

    “上尉!”多米尼克大喊:“我们该怎么办?”

    “步话机!”秦川第一时间就大喊:“呼叫炮火救援!”

    “是,上尉!”趴在汽车轮子旁的步枪手应了声,在车轮的掩护下挺身打开车门,将通讯员背上带着鲜血的步话机拖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步枪手才叫道:“上尉,步话机坏!”

    话音未落,一发迫击炮弹就呼啸而来在吉普车旁炸开,步枪手被抛到空中几米高的位置然后重重地摔回了地面,只剩下一支腿在抽搐。

    秦川与趴在不远处多米尼克对望了一眼,两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恐惧。

    刚才那发迫击炮炮弹可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它没有经过试射就可以准确的首发命中这只有打了几年的迫击炮只要看一眼就可以凭感觉准确的调出诸元的迫炮手才可以做到。

    这也就是说,他们面对的这些敌人都是老兵。

    秦川端起步枪透过狙击镜朝敌人方向望了望,距离大慨一公里,“靶机”的位置在侧翼三百米。

    “我们去把汉娜救出来!”秦川下令道。

    “上尉!”多米尼克反对道:“她也许已经死了!”

    “不!”秦川回答:“她没死!”

    “就算是这样我们也没法把她救出来!”多米尼克回答。

    说话间又是一发炮弹在附近炸开,然后又一排机枪子弹从两人头顶上飞过。

    多米尼克或许是对的,虽然“靶机”距离秦川等人更近,但一路上却有敌人的机枪和迫击炮的封锁。

    另一方面,当秦川等人跑到“靶机”前的时候,敌人差不多也到面前了,到时只怕谁也逃不掉。

    “我们有更简单的方法,上尉!”多米尼克补充了一句。

    秦川知道多米尼克所说的“更简单的方法”是什么“靶机”燃料极不稳定,而且有剧毒,只要自己朝其装有燃料的尾部打上一枪,然后一切就都可以结束了。

    “不,多米尼克!”秦川说:“这同时也会杀了汉娜,我们应该把她救出来!现在,我认为你需要一把步枪!”

第四百五十五章 保密原则() 
    “我们该怎么做,上尉?”多米尼克爬到被炸死的步枪手旁,一边麻利的取下他手里的步枪边一边问:“告诉我你的计划!”

    “敌人机枪手在一点钟位置!”秦川说:“我们往九点钟方向跑,只要我们能够跑出一百米左右的距离‘靶机’就会挡住机枪手的视线,明白吗?”

    多米尼克闻言不由一愣:“他如果朝‘靶机’开枪怎么办?”

    “不,他们不敢这么做!”秦川回答:“因为他们还想从‘靶机’上获取秘密,这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

    “是,上尉!”多米尼克虽然这样回答,但脸上还是挂满了担忧。

    在营地里这么久,他知道“靶机”意味着什么两天前的那次试飞,一名科研人员仅仅只是被少量泄露出来的燃料溅到了面部,尽管他有穿戴防毒面具,但半边脸还是被溶解露出了森森白骨。

    接着,士兵们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科研人员惨叫着慢慢停止了呼吸。

    “这玩意其实根本就不需要装炸药!”维尔纳说:“它的燃料本身就是武器!”

    多米尼克想过很多种死法,但却不愿意在那种情况下与这个世界说再见。

    “准备好了吗?”秦川问着心魂未定的秦川。

    “是的,上尉!”多米尼克回答。

    秦川从怀里抽出一枚手榴弹,拉燃了就使劲朝左前方抛去。

    “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腾起了一片烟雾。

    秦川和多米尼克几乎是同时从地上蹦了起来往九点钟方向猛冲。

    “哒哒哒”机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子弹“嗖嗖”的从两人身后窜过,秦川都能感觉到它高速飞过时的气流。不过机枪手的反应显然比两人慢了半拍,所以子弹都没人击中他们。

    接着“啪啪”几声,当秦川和多米尼克一个俯冲趴下时,两发子弹就打在“靶机”的尾翼上。

    果然不出所料,机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