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炮弹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接着还有几架苏军战斗机和轰炸机也加入了轰炸和扫射的行列。虽然德军大多都躲在建筑内或是隐蔽在战壕里,它们完全看不到目标,但还是无差别的对下方一通狂轰滥炸。

    每处房屋甚至每一片残垣断壁都遭到反复攻击,有时在炮弹中还能听到几声“喀秋莎”火箭弹独特的啸声,各种炮弹和炸弹的爆炸声震得整个霍尔姆镇都在摇晃。

    对于这一幕,哈特曼少将的体会最深了。

    他躲在东面的教堂里……哈特曼少将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相比起自己的警察部队和那些散兵游勇来说,第一步兵团驻守的东面是最安全的。而东面应该是教堂最安全,毕竟这是某种信仰的东西,他相信苏联人不会轻易对其实施炮击的,这也是他们会将伤员集中在教堂的原因之一。

    但没想到苏联人照打不误。

    一枚炮弹打在教堂的墙壁上发生猛烈的爆炸,整个教堂都晃动了一下同时从顶部“唰唰”的掉下了大片的尘土,吊灯在头顶上摇来晃去的发出“叮叮铛铛”的响声,好像就要掉下来似的。

    伤员们霎时就失去了控制……这可以理解,伤员正是深受伤势折磨心理极度脆弱的时候,此时再受到威胁就有些无法承受。

    不过也有另一种极端表现的,就是躺着任外界如何纷乱都纹丝不动,似乎这个世界已经与他无关了。

    但更多的伤员还是大声喧哗造成了极度的混乱。于是到处都是呻吟声、喊叫声和各种怪异的噪音,其中不时混杂着对爆炸的抱怨和愤怒的咒骂。

    又是一枚炮弹从天而降,靠近门口的墙开始土崩瓦解,当场就有几十名伤员被压在废墟里头,坍塌带起的灰土笼罩了一切,伤员们咳嗽时嗓子不断被呛住,发出一阵阵类似呕吐一样的声音。

    那些不能动的人试图爬过那些伤情更重的伤员,慌乱一片,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恐惧,绝望地想要逃出去,仿佛这样能使他们更安全。到处都是恐怖的画面。有的人踉踉跄跄,或爬或走,有的人拼尽全力想要挤到他们认为更安全的地方去。

    然而在这场犹如地狱的屠杀下,哪有安全之地呢。炮弹尖啸着雨点般地在周围落下,犹如死神一次又一次扬起镰刀……

    终于,轰炸结束了,哈特曼少将狼狈的从桌子下爬了出来,看到的就是一片狼籍。

    “快!”哈特曼少将冲着几个慌乱得不知所措的士兵叫道:“把他们都挖出来!”

    在士兵忙着的时候,哈特曼少将又破口大骂:“你们这些蠢货,就凭我们这点人能做什么?去把那些该死的苏联人叫来!”

    “是,将军!”

    于是很快就有一批苏联人被哈特曼少将征用……苏联百姓的苦难就是这么开始的,旦凡那些被德军征用为德军服务过的人,在苏联人打过来时又会将他们视为叛徒。

    然而,苏联人却没有发起进攻。

    如果说有发起进攻的话就是两次试探性进攻,在被德军一片乱枪打退后就隔着一公里远构筑起了一道防线……他们这种进攻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德军防线的位置。

    “他们在做什么?”库恩问:“他们为什么不进攻?”

    “什么?”格哈德吃惊的问:“他们刚才不就在进攻吗?”

    “那只能算是试探,中校!”秦川说:“你很快就会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进攻的!”

    秦川知道苏联人这是在做什么,就像之前他对斯莱因上校说的……苏联人穿插的目的不是第一步兵团,当然也不是格哈德这一众散兵,同样也不会是霍尔姆。

    苏联人的目的是切断德北方集团军群的退路。

    从这个目的考虑,他们不能因为霍尔姆这个镇就停下来,所以聪明的办法就是留下几支部队将霍尔姆包围,然后大部队继续前进。

    至于霍尔姆,对苏军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威胁……不过就是个小镇,要攻下来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秦川猜的没错,苏军第3突击集团军一共有4个师、7个独立雪步兵营等共51500人。

    司令官马克西姆·阿列克西耶维奇·普卡耶夫大将命令其中的第33步兵师将霍尔姆包围,其它部队越过霍尔姆继续朝西面大卢基方向前进。

    普卡耶夫大将对第33步兵师师长瓦尔达尼少将下令道:“给你一周的时间,必须占领霍尔姆!”

    “是,将军!”瓦尔达尼少将自信满满的回答。

    在瓦尔达尼少将看来,被困在霍尔姆的德军只有五千人……苏联人很容易就能掌握霍尔姆德军的情况,因为里面有苏军安插的内线。

    这是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时就做的准备,霍尔姆因为是交通要道而且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德军机场,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德军的一个后勤基地和转运基地。

    为了了解德军的补给情况,苏军当然要在霍尔姆布置内线。

    以一个师一万余人进攻德军五千人的残兵败将,而且还在补给及装备上占据绝对的优势,瓦尔达尼少将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瓦尔达尼少将就将三个团摆在霍尔姆的三个方向:第164团放在北面,第73团放在西面,第82团放在南面。

    唯独把东面空了出来,因为他知道东面是德军防御最强的一面,这么做不但可以避开敌人的锋锐还可以让敌人有一点突围的幻想以达到瓦解其士气和意志的目的。

    最后,瓦尔达尼少将又将170坦克营调了上来。

    这个坦克营拥有二十五辆坦克,其中有十三辆是T34。

    瓦尔达尼少将认为……凭着这些坦克,他只需要一晚上的时间就能突进镇去并将里头的所有敌人都消灭干净。

    8)

第四百七十七章 取暖() 
    夜空非常明朗,天上到处都是星星,映着地面平整的雪地就像镜子一样发着光。

    但格哈德告诉秦川,越是这样的天气就越是寒冷,反而是下点雪还会暖和些。

    显然,他是对的。

    温度计的汞柱在急速下降,秦川看了看,都下降到了零下36度。

    所有人都蜷在某个角落里浑身打着寒颤,就算是在屋里也一样。

    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睡得着,甚至可以说如果睡着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被冻死,他们只能把所有能找得到的衣物全都披在身上,在黑暗中与寒冷做着斗争。

    由于极度疲劳,秦川只感到昏昏沉沉的,立起来的衣领上也早已结满了呼出水汽而凝结的冰晶。

    秦川用颤抖的手摸了背包,里头还有一块面包。

    虽然一想到像冰块一样硬的面包就失去了胃口甚至还会打个寒颤,但秦川却知道自己的身体需要食物,于是只能鼓起勇气把它取出,用了点力气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含化之后再咀嚼几下将其咽了下去。

    当秦川看到格哈德正在撕扯着报纸和捡来的传单时,就忍不住问了声:“你在做什么?”

    格哈德搓了搓手,一边将报纸和传单塞进自己的衣服里一边说:“试试吧,上尉,这会让你暖和一点!”

    秦川不由一愣,很快就意识到这的确是种方法……纸是热的不良导体,它可以保温。

    于是二话不说,秦川也学着格哈德的样子做了。

    “这里一直这么冷吗?”秦川问。

    “今晚特别!”格哈德回答:“因为我们往常都会在房里生一堆火,然后在温暖的火堆旁睡觉!”

    “嗯哼!”秦川点了点头。

    但那只是“往常”,“往常”的霍尔姆是二线,生火也没有多大的危险,但今时不同往日。

    然而,秦川不知道的是,虽然他已经把命令传达了下去让任何人都不准生火,但还是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或者也可以说是被冻得实在受不了而违抗命令。

    在一幢废弃的民房内,几个德军士兵小心的用雨披遮住了窗户,然后就倒了些汽油在一小堆被劈开堆好的柴块上。

    “我已经受够了这里的严寒了!”一名士兵说:“再这样下去我们会死的!”

    “是的!”另一名士兵表示赞同:“他们说有危险,但是被冻死与被炸死有什么区别?我宁愿选择被炸死!”

    “只要我们小心点,就不会把我们的位置暴露出去!”

    “没错,现在苏联人一定躲在他们的床上睡大觉呢!”

    ……

    接着他们互相看了看,终于鼓起勇气划燃一根火柴将木柴点燃。他们小心翼翼的望着外面等了一会儿,见没有动静然后就“嘿嘿”笑了起来,下一秒就将手靠近火堆贪婪的吸收着热量。

    “我就说不会有事的!”

    “小声点,别让别人发现了!”

    ……

    话音未落,空中就传来炮弹的呼啸声,士兵们脸色大变,刚要逃跑却已经来不及了,“轰轰”一片炮弹狠狠地砸在了他们的所在的那幢房子附近,接着“膨”的一声,一道墙就倒塌了下来。

    秦川和格哈德走出房门一看,看到爆炸处还有一点未燃尽的火苗,于是就明白了。

    “这些兔嵬子!”格哈德说:“命令已经传达几次了!”

    “我想我们该去巡视一下了!”秦川说:“总会有人忍不住的!”

    “嗯哼!”格哈德表示赞同:“走一走说不定会更暖和些!”

    秦川和格哈德分两头巡视,经过维修厂的时候就听到里头传来“铿铿”的敲击声,里头还隐隐透出一点光线。

    秦川不由皱了皱眉头,掀开挡在外头雨披一猫腰就钻了进去。

    “上尉!”

    “上尉!”

    ……

    几名德军士兵在看到秦川时不由慌忙停下手上的动作挺身站在一旁。

    秦川看了看屋内点着的一盏煤油灯,就不满的说道:“看来刚才那通炮弹给的教训还不够!”

    “报告上尉!”一名满脸油污的士兵回答:“我们在修坦克!”

    秦川知道他们没有说谎,因为在煤油灯的光线下可以看到他们手里还有工具。

    “为什么不等到明天修?”秦川问。

    “我们担心来不及!”士兵回答。

    “什么来不及?”

    “上尉!”士兵解释道:“这辆坦克无法行动,这里离前线很近,而这一带又是我们要放弃的地区……”

    于是秦川就明白了。

    就像这士兵说的,修理厂距离前线很近,苏联人只要一个冲锋就能打到这里,也就是说如果不尽快修好的话,这辆坦克随时都会落入苏军的手里。

    “上尉,请您理解我们的心情!”另一名士兵说:“我们是坦克兵,我们不希望在战场上只是一名步兵……抱歉,上尉,我的意思并不是瞧不起步兵……”

    “我明白!”秦川打断了他的话,反问道:“它有可能修好吗?”

    “库鲁茨说用不了多久就能动了,上尉!”油污士兵回答。

    “库鲁茨?”

    “就是他,上尉!”油污士兵把目光投向角落的一名小个子德军。

    “你好,库鲁茨!”秦川向他打了个招呼,但奇怪的是他一脸茫然,带着些不知所措的目光看了看旁边。

    “长官!”油污士兵解释道:“库鲁茨是拉脱维亚人,他听不懂德语,但他会一些英语,我们更多的是用手势交流!”

    秦川不由“哦”了一声。

    德军士兵里会出现拉脱维亚人一点都不奇怪,从现代的眼光来看拉脱维亚是苏联的一个成员国,但它其实在一战时就独立了,直到1940年时苏联又出兵占领了拉脱维亚将其并入了苏联。

    与拉脱维亚相似的还有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几个国家。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这些国家首先憎恨的是毫无理由吞并它们的苏联,这使德国进攻苏联将苏联人从他们的领土上赶走时,就被认为是“解放者”。

    事实上德军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所以得到了不少当地百姓的支持。。

    a

第四百七十八章() 
    正因为如此,就有许多当地百姓加入德军……其中相当一部份是自愿的,据统计仅仅只是拉脱维亚在德军中服过役的就有十余万人。

    此时的德军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将他们每人一组混编进德军步兵排,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德军的战术并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库鲁茨显然就是这些拉脱维亚士兵之一。

    “库鲁茨之前是拖拉机厂的工人!”油污士兵解释道:“后来苏联人让他修坦克,他说他修过T34!”

    “嗯!”秦川点了点头,看了看周围就说道:“小心不要让光线透出去了,还有,小声点!”

    “是,上尉!”几个士兵兴奋的互相望了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