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翻译就从其它苏军士兵那问到了答案:“他叫马特维奇,上尉。是苏军第33步兵师政委,也是他们的指挥官!”

    这话不由让所有德军官兵都感到意外,因为苏军居然会把一个如此重要的指挥官派到俘虏营来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

    “这么说,他会认得你就不奇怪了!”面包师说:“他肯定策划过刺杀你的计划,当然也看过你的照片!”

    秦川点了点头。

    转头正要离开的时候,就听到马特维奇在后头不甘心的大喊,眼里带着乞求。

    秦川疑惑的望向翻译,翻译解释道:“他希望你能杀了他!”

    “为什么?”

    “你知道的!”翻译回答:“如果他不死而是俘虏的话,那就是苏联的‘叛徒’!”

    秦川点了点头,拔出手枪走到马特维奇面前。

    马特维奇感激的朝秦川点了点头,嘴里说了些什么,虽然秦川听不懂,但却知道那是感谢的意思。

    枪声响起,马特维奇倒在地上,身体抽搐了一番后就再也不动了。

第五百二十一章 盾章() 
    随着学校的战事结束,苏军也就意识到他们的进攻不会再有什么作用,于是就有如潮水般的退了下去。

    而且这次撤退还不只是第33师的撤退,而是苏军突击第三集团军乃至第四集团军的撤退……普卡耶夫在意识到无法攻陷霍尔姆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已攻进霍尔姆西部的几个师。

    但这时想要撤退已经太迟了。

    应该说如果只是行军的话或许还会来得及,苏军不过深入霍尔姆西面百余公里,此时积雪已经开始融化,虽然道路泥泞不堪但比起之前深达一米的积雪还是要好很多,以一天行军三十公里计算,三天时间就可以撤至霍尔姆。

    问题是德军不会这么轻易让苏军撤走,于是派了小部队和轰炸机一路轰炸占领高地拦截……正如之前所说的,考验一支部队的素质不是进攻而是撤退,素质差的部队在撤退时往往会出现各种混乱。

    苏军显然是属于后者,所以几天下来虽然付出重大的伤亡,但仅仅只撤回三十公里,而且越往后就越困难。

    终于,在学校俘虏一战后的第十三天,洛瓦季河传来了第一声冰快碎裂的声音,接着就是一声又一声,很快就洛瓦季河就成了一条小溪。

    霍尔姆周边的沼泽虽然还没完全解冻……沼泽是泥水混和物而且还是静止的,解冻会比河水慢些,融化的雪水已经让沼泽地到处泥泞,苏军不得不从沼泽地撤到了霍尔姆东面。

    普卡耶夫给西面几个师的命令是:“沼泽地已经解冻,已经来不及撤回了,为了避免被敌人围歼,化整为零分散到林地里和德国人周旋!”

    有几个师长对此并不甘心,其中一个叫捷里仁斯基的少将反对道:“普卡耶夫同志,就算沼泽地解冻,我们可以对霍尔姆实施两面夹击,在巨大的兵力优势下一样可以将德国侵略者从霍尔姆赶出去打通回去的道路!”

    “相信我,这是天方夜谈!”普卡耶夫回答道:“这并不是兵力的问题,如果有你想像的那么容易的话,霍尔姆早就是我们的了!”

    于是苏军几个师只好炸毁所有的重装备逃到林地里打游击。

    但打游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原因与苏军自身也有关系……游击战很大一部份是需要百姓的支持,否则隐入山林里补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问题是苏军在撤往莫斯科的时候对百姓实施坚壁清野的政策,再加上战乱使百姓无心生产,于是连百姓自己都没有足够的粮食,这就使退入林地里打游击的苏军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所以最终这几个师都在德军的围剿中遭受了惨重的伤亡,一个师能够幸存下来的只有区区几百人,其实也就是被围歼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苏军的包围圈一撤,霍尔姆的德军就像过节似的欢呼起来。

    但秦川很快就意识到这时的危险。

    有句话叫“可以共患难但不可以共享福”。

    这话的意思就是共患难的时候大家的目标和追求都是一致的,因此更容易团结在一起为相同的利益奋斗。但是当幸福来临的时候,尤其是从“共患难”转为“共享福”的时候,这时候在心理上就会放松了,而且每个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于是原本团结在一起的力量就会再次成为一盘散沙。

    霍尔姆的德军就属于这种情况,全军不过五千多人却有60余支部队,之前的他们是因为生存而团结在一起,但是现在……生存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于是很快就会有各种想法。

    果然不出所料,一些零散的部队就开始准备行李打算撤出霍尔姆,这其中也包括哈特曼少将。

    “上校!”哈特曼少将对斯莱因上校说:“对您在这几个月在霍尔姆的指挥我深感钦佩,你还第一步兵团的官兵们都做得很好。但是现在……你知道的,苏联人已经撤退了,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在霍尔姆继续呆下去了……”

    “不,将军!”秦川打断了哈特曼少将的话:“我们还得在这里防守下去!”

    “抱歉,上尉!”哈特曼少将回答:“我们没有接到任务有关防守霍尔姆的命令,或者说……防守霍尔姆是你们第一步兵团的任务,但不是我们的,在此之前我们可以说是在帮你们防守,所以……不用感谢我们!”

    “将军!”斯莱因上校给哈特曼少将递上了一封电报,说道:“这是克鲁格元帅刚刚下达的命令,如果说以前防守霍尔姆不是你们的义务的话,那么从现在起,它就是了!”

    那其实是斯莱因上校要求克鲁格元帅下达的命令,目的就是不让霍尔姆的力量就此散掉。

    哈特曼少将接过电报看了看,就面带不悦的回答道:“好吧,已经驻守几个月了,再久一些当然也不是问题!”

    接着,所有人都接到一个死命令:“任何人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直到撤退的命令!”

    士兵们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逆反情绪。

    这是正常的,因为德军士兵们在苏军的包围下面对着随时可能被优势苏军辗碎的压力,孤立无援,他们在精神上的压力日积月累,愈发沉重,随时都可能摧毁他们的理智。

    他们一个个都挺过来了。

    这时,霍尔姆通向外部光明世界的大门豁然开启,妻儿老小、亲朋故友都在后方等着他们朝他们招手,只要后退一步就可以得到这些,甚至还有无数的鲜花和赞颂。

    但是,他们得到的命令却是继续守在原地,能撤走的就只有伤员……于是一个个就心猿意马把压抑在心里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出来了。

    当然,这并不是很大的问题。

    因为斯莱因上校很快就给士兵们一个好消息:“元首时刻关注着霍尔姆战役的进展,他决定给坚守霍尔姆的每一名官兵都发一枚特别的勋章以示奖励,并希望我们所有人能坚守住最后一刻!”

    “元首万岁!”德军士兵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一阵欢呼。

    (注:该勋章即霍尔姆战役盾章)

第五百二十二章 换防() 
    霍尔姆解围的第五天早晨,一位炮兵观察员在望远镜里发现了一辆出现在霍尔姆西面的德式“四”号坦克,虽然由于公路泥泞前进的速度十分缓慢,但无疑正一点点的向霍尔姆前进。

    然后这名炮兵观察员就兴奋的跑回霍尔姆并大声喊道:“我们的人,我们的坦克,他们来了!”

    但霍尔姆的德军士兵们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这几天他们已经被耍够了……哨兵或是炮兵观察员们时不时的就会冲着正在努力构筑工事或是在泥泞里将积水从战壕里排出去的士兵们大喊:“我们的人来了!”

    然后,等到士兵们兴奋的丢下工兵锹跑向西面时却什么也没看到,只有一群哨兵在后头哈哈大笑。

    原本这可以算是一种“谎报军情”,但斯莱因上校认为这种玩笑有利于缓解士兵的压力以及等待友军迫切的心情,于是也就听之任之。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把这个炮兵观察员的呼喊当作“另一个谣言”。甚至还有人冲着那名炮兵观察员喊:

    “你应该去做演员,中士!”

    “他们应该为此给你发个奖!”

    ……

    但是没过多久,德军士兵们很快就发现他们错怪这个炮兵观察员了,因为霍尔姆西面已传来坦克“隆隆”的马达声。

    士兵们将信将疑的拿着武器跑到西面一看,果然就见几辆坦克带着一队德军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

    一名德军中尉看到这一幕时就感叹道:“这些人的降临的,着实让霍尔姆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就像他们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然后,所有人都欢呼着,互相拥抱在一起以示庆贺,还有人脱下白色的斗蓬朝友军方向疯狂的挥舞着,生怕他们没有发现霍尔姆错过了……但是,这里只有霍尔姆一条路,友军是不可能错过的!”

    第一批到达的德军士兵并不多,一个排的工兵、一个坦克连,以及一些炮兵观察员。

    但是他们的到来就像是给霍尔姆的德军士兵打了一针兴奋剂,使他们确信自己已经解围并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撤出这个地狱了。

    果然,后续部队一队接着一队的赶到霍尔姆,因为路况较差所以是一小队一小队的补充,这使原本驻守在霍尔姆的那些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的士兵也只能一小队一小队的撤出。

    部队撤出的先后顺序如下:

    第一批是滑翔机飞行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自愿为霍尔姆送来了补给,霍尔姆的士兵们始终记着这份情,所以首先撤出的就是他们。

    这其中也包括托马斯。

    临行时托马斯紧紧的握着秦川的手,说道:“上尉,很抱歉,我发觉你说的是对的,我不应该这样轻率到这里来,因为这不但会害了自己还会拖累别人!”

    “很高兴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士!”秦川说:“希望你下一次走上战场时就做好准备了!”

    托马斯点了点头,然后与战友们一一拥抱之后才跳上了汽车。

    第二批就是康拉德这些科研人员。

    他们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而且其为霍尔姆做的贡献也不比滑翔机飞机员少,之所以第二批撤出,是因为他们最后又指挥了一批V1导弹射向苏军阵地。

    “那么,后会有期,上尉!”康拉德与秦川拥抱了下:“我等着你的另一个想法,我现在都有些的期待了!”

    “只要我还活着,上校!”秦川回答。

    “放心吧!”康拉德回答:“没有谁能打败‘传奇上士’的,我坚信这一点!”

    第三批是除了警察部队外的零散作战部队。

    他们实际上是解散了,也就是来自60支部队的士兵全部返回自己的部队。

    对此秦川觉得有些可惜,因为他们经过霍尔姆防御战之后实际上已经成长为能征善战的老兵了,但他们归建后就又将成为工兵部队、运输部队甚至是烧火做饭的炊事兵。

    不过德国人更讲究的是整体战斗协同,所以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格哈德与秦川互相敬了个礼,然后两支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很荣幸与你一起作战,上尉!”格哈德说:“我希望我们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

    顿了下,格哈德就接着说道:“我已经决定了,回去后就申请到你的部队参加战斗!”

    “你决定了?”秦川问。

    “是的!”

    “你知道来我们部队后会面临什么吗?”

    “当然!”格哈德回答:“我可能会被降衔,更糟的是将会碰到更多的危险。”

    “那么,你还是想这么做?”

    “是的!”格哈德回答:“因为我发现……现在再回去干工兵的那些事,就太没劲了!”

    秦川不由与格哈德相视而笑。

    秦川能理解格哈德的想法,这就像是“五岳归来不看山,华山归来不看岳”的那种感觉。

    在一线作战的确危险,而且还伴随着艰难和痛苦,但同时也刺激,会使整个人神经紧崩时刻保持着亢奋,尤其是历尽艰辛后终于打败了看似无法战胜的敌人,那种满足感、自豪感和充实感是二线部队永远都无法体会的。

    格哈德如果没有这种体验还好,现在有了这种体验,那么他回去就没法再做一个好工兵了。

    第四批撤走的是警察部队。

    他们留到这时才撤是因为需要在其它部队撤退前维持下秩序。

    哈特曼少将不知道从哪里拿到了一辆吉普车,他把车停在秦川面前,用钢笔在笔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