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秦川却知道电站就在这。

    正如之前所说的,苏军军官一旦被俘就会被认为是祖国的叛徒无法回苏联,这虽然能使许多苏军官兵宁死不降,但对德国的好处就是俘虏很容易全面配合德军。

    于是此时的第一步兵团手里就有电站的详细位置甚至还有一张草图。

    由这张草图秦川等人就知道,电站实际是被苏军建在高地的山体里,外部的钢筋混凝土披上伪装看起来就像山体的一部份,在黑夜里发现不了它是正常的。

    几发照明弹打向空中,然后士兵们就看到高地前开着的几扇门窗了,驻守在里头的苏军将机枪架在窗口上紧张的往下方的德军扫射……这反倒让德军暗松了一口气。

    这一方面是告诉驻守在电站里的苏军不是老兵,老兵是不会因为紧张而乱开枪的。

    另一方面是德军发现电站的侧面防御并不坚固……电站主要是顶部防空,毕竟对于苏联人来说,他们以为德军如果能攻到电站这个位置那也意味着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被突破了,所以给电站侧面筑上多厚的防护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没想到这个想法却给了德军方便,如果苏军将电站构筑成堡垒式的,浮渡过来没有携带重装备的第一步兵团还真不知道怎么进攻。

    但是现在……

    几名端着火箭筒的士兵上来,然后随着几声啸声,火箭弹就直奔电站的大门而去。

    爆响过后,大门就被炸得轰然倒下。

    然后一队德军士兵一跃而去,分成两排踩着“S”形在其它人的火力掩护下一左一右的冲到大门两侧,往里头甩了几枚手榴弹等爆炸过后就端着枪冲了进去。

    此时MP43的另一个好处又得到了发挥的:相比起步枪来它更适合在狭窄地区的巷战。

    这是勿庸置疑的,首先是它枪身短,只有八百多毫米,不像拉栓式步枪动不动就一米多,在空间小的地方比如充满家具的房间、楼道等地方难免磕磕碰碰的施展不开。

    其次就是MP43的容弹量和高射速,这使它在巷战中更像一把冲锋枪而不是步枪。

    就像现在这样,德军士兵冲进电站后,就是“哗哗”的一片枪响,里头就传来苏军士兵们的惨叫声和惊恐的喊声,甚至都有人在用生硬的德语叫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苏联独立滨海集团军总体来说并不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历史上的他们主要是依托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驻守,在要塞被轰塌之后他们中的大部份人都投降了……总兵力12万人的他们共有97000人被俘,由此也可知他们在要塞被突破后实际上并没有做太多的抵抗。

    当然,会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要塞被突破,还有苏军高官的大规模撤退。

    塞瓦斯托波尔聚集了许多苏军高级官员,除了黑海舰队的军官外还有高加索方面军也就是位于刻赤半岛的四个集团军的主要指挥官……这是由于他们认为要塞很难被德国人突破,而塞瓦斯托波尔又是不冻深水港交通方便,所以塞瓦斯托波尔是个很好的指挥整场战役的地方。

    如果在其它场合,身为海军司令奥克佳布里斯基是不能违抗政委命令,也就是无法将这些军官撤出的。

    但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有些不同,原因是海军人民委员兼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元帅几个月前就命令奥克佳布里斯基撤至高加索,但奥克佳布里斯基拒绝了这一命令主动留在了塞瓦斯托波尔指挥作战。

    斯大林认为这已足以证明奥克佳布里斯基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之所以提出撤退是因为塞瓦斯托波尔无法固守希望能保存高级指挥官。

    其实这的确是事实。

    苏军在塞瓦斯托波尔的总共有两道防线四个防区。

    第一道防线是由第二、第三、第四防区组成一个半圈驻守在要塞上阻挡德军。

    第二道防线是第一防区在塞瓦斯托波尔外构筑一道野战工事做最后的缓冲。

    但是现在……

    为了增援电站,奥克佳布里斯基都已经把第一防区的部队调了回去,也就是第二道防线已经名存实亡。

    这么做或许能解电站被进攻的燃眉之急,但万一电站救不回来,那么德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打到塞瓦斯托波尔俘虏在那里的所有高级军官。

    于是,斯大林就特批同意了奥克佳布里斯基的撤退请求,毕竟此时的苏联急需有经验、有能力的高级指挥官,这是任何装备和财富都换不回来的。

    有了斯大林的命令,阿纳托利政委当然无法阻止。

    当晚撤退程序就在暗中进行,一架道格拉斯运输机在塞瓦斯托波尔降落,然后将奥克佳布里斯基等第一批十余名高级指挥官撤往高加索。

    这个行动之所以要暗中进行,是因为他们担心消息泄露后会影响驻守要塞的苏军士兵的士气使他们放弃抵抗。

    但谁都知道这无法隐瞒多长时间,毕竟塞瓦斯托波尔要因此失去统一指挥。

    苏军第388师此时还不知道这些情况,师长伊戈尔带着部队匆匆赶到电站时发现德军已经攻进了电站并在高地上构筑工事。

    伊戈尔少将没有多想,马上就命令部队包围了高地并对敌人发起进攻。

    苏军第388师是独立滨海集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王牌师,其作用有些类似现代的海军陆战队,也就是隶属于海军担任登陆作战的一个兵种。它可不是普通意义的海军或是水兵,事实上,这支部队的士兵大多都是从陆军里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中挑选再进行登陆作战训练的部队,不仅素质好而且装备精良……这也是奥克佳布里斯基会把他们布置在最后一道防线并拉回来增援电站的原因。

    “动作快!”伊戈尔少将大声命令:“我们必须在他们彻底攻占电站前阻止他们!”

第五百六十三章 重炮() 
    刚才点快了,把这章发到抗战那里去了,而v章节又是无法删除的,兄弟们别去订阅啊!

    *************

    苏军第388师一上来就让秦川等人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首先,他们与苏联其它军队的进攻方式不一样,虽然上来也同样是一通炮火,但却采取与欧美相类似的互相掩护朝前跃进的方式进攻。

    由此也可知苏军也并不是每支部队都是无脑冲锋,有些部队被认为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部队就有更大的自由,否则在其它队伍里,这样的战术动作只怕就要被认为是贪生怕死了。

    其次,他们在冲锋的时候总能与炮火进行协同,也就是一边冲锋一边让迫击炮往前头炸。

    这要是其它部队,只怕连用于通讯的步话机都没有,就更别说协同了。

    再次是他们都穿着苏联海军的黑色军装,这使他们在黑暗中拥有了很好的保护色,如果不是空中时不时亮起照明弹,就连秦川都很难发现目标。

    但即便是这样,苏军连续发起的两次进攻还是毫无意外的被德军打了回来。

    “怎么回事?”伊戈尔愤怒的问着负责进攻的团长:“再拖延下去我们的电站就撑不住了,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伊戈尔同志!”脸上带着一道血痕的团长回答:“德国人手里有我们没有见过装备!”

    说着,团长就从士兵们那取过一把捡到的mp43递到伊戈尔面前,说道:“起初我们以为它是冲锋枪,但它明显不是!”

    伊戈尔拆开弹匣取出子弹看了看,然后不由皱了皱眉头。

    “看来的确是新式武器!”伊戈尔点头说道:“难怪他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击溃138旅,不过我们可不是138旅的那些笨蛋!我们有什么炮台能打到这里吗?”

    “只有16号炮台,伊戈尔同志!”团长回答。

    要塞的炮台在塞瓦斯托波尔外大略的围成半圈,苏联建电站时为了让它能够避开敌人的炮弹所以建在反斜面上,这使苏军自己的炮台也无法炸到这里,只有建在最西南南角的一个炮台恰好位于高地的侧后方。

    “那还等什么?”伊戈尔叫道:“让他们尝尝305mm火炮的厉害!”

    “是,伊戈尔同志!”团长应一声,就尝试用步话机联系16号炮台。

    在联系的过程中出现了点麻烦。

    原因是此时苏军指挥官已经撤出了一部份指挥进入半混乱状态,但最终指挥部还是与16号炮台取得了联系并命令其配合第388师作战。

    于是,空中很快就传来了两声尖啸,接着就“轰轰”两声巨响,整个高地都地动山摇。

    秦川只感觉地面传来一阵阵震动,就像从几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似的五脏六腑一阵阵翻滚,高地上被炸碎、震碎的岩石在黑暗中发出令人恐怖的声音往下方翻滚,黑暗中时不时传来几声惨叫,显然是有些士兵被滚石砸伤了。

    “305mm炮?”维尔纳问。

    “是的!”秦川回答:“应该是‘马克西姆-高尔基2号’炮台,那是唯一能炸到电站的炮台!”

    苏联人将他们的炮台编为“一号”、“二号”炮台,德军则将这些炮台叫成了更响亮的名字,最北面的是“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炮台,中心地带的是“莫洛托夫”、“契卡”,另外还有“列宁”、“斯大林”、“西伯利亚”炮台等等。

    这一方面说明德军对苏联有较深入的了解因为这其中除了一些苏联人名和地名之外还有些不常用的组织名称,比如“契卡”,它是苏联情报组织的俄文缩写音译,现在已经改为国家安全总局了。

    另一方面,这其中也带有一种乐观、自嘲的成份。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任务就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而会变成“向列宁进攻”、“朝契卡开炮!”

    有时德军士兵还会拿这些炮台开玩笑,秦川就听到几个德国兵在讨论下一场战斗中是“高尔基”还是“列宁”先倒下。

    面包师大声问着秦川:“上尉,他们不担心把电站也炸塌吗?”

    “也许他们相信电站撑得住吧!”秦川回答:“或者说,与其这样下去让电站落入我们手里,还不如把它炸了!”

    “如果他们把电站炸了,我们算完成任务了吗?”多米尼克问。

    “算了吧,多米尼克!”雅科普紧了紧头盔的带子,说道:“就算我们完成任务又怎么样?我们还能去哪里?”

    雅科普说得对,这是一个没有回程可能的任务,因为部队已经深入敌后,同时也不可能像来时那样搭乘渔船回去,那只会让部队遭受更大的损失。

    维尔纳望向秦川,问:“上尉,是这样吗?”

    话音未落,又是两发炮弹重重的撞在山上爆出一阵巨响。

    “上帝,他们会把我们全都埋在这的!”维尔纳说:“这样下去,他们总会把炮弹打到我们的战壕里,或者在那之前这座山就被炸塌了!”

    “不!”秦川说:“只要我们能赶在这之前占领电站并切断电源就可以!”

    说着,苏军又发起新一轮的进攻了,这一回他们甚至还开了十几辆像积木一样的方形装甲车上来秦川知道这玩意,它被苏军称为“威摄者1号”,其实就是拖拉机底盘上加一个铁箱子,然后再一前一后的架上两挺机枪也就完事了。

    这是苏联在工业迁移的过程中无法生产更精密装备时的应急产物,不过它如果怼上了没有装甲没有重武器的敌人步兵还是很有效果的。

    就像现在,它们停在三百米左右也就是德军火箭筒的射程外朝高地上射击,而德军手里的mp43等轻武器却又拿它无可奈何。

    “上尉!”这时维尔纳叫道:“我们的子弹快打完了!”

    使用mp43就是有这弱点,弹药消耗得快,这也是第一步兵团要分成两队的原因,第二队三营不仅是援军同时也会为部队带来更多的弹药。

    但就在这时,斯莱因上校一个电话打来,说道:“上尉,三营被敌人发现了,他们遭到敌人的拦截!”

第五百六十四章 困境() 
    三营被拦截,也就意味着弹药无法补充,于是问题就大了。

    “电站方面的进展怎么样?”秦川问着斯莱因上校。

    “快了!”斯莱因上校回答:“再过几分钟!”

    话音未落,斯莱因上校就接着说道:“他们做到了,他们已经占领了电站并切断了电源!”

    然后几颗红色的信号弹就升上了天空,曼施泰因那边显然是收到了占领电站的情报然后朝苏军要塞发起了总攻。

    于是整个战场就沸腾起来,枪声和炮声到处乱响,将塞瓦斯托波尔这个只有几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炸得就像一锅煮开的水似的热闹非常。

    然而,第一步兵团还是无法逃出眼前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