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时已经太迟了,“腾”的一下,观察窗前突然冒起一道熊熊的火光,确切的说不是一道而是一片,整个战场都成了一片火海。

    弗拉基维奇似乎明白了什么,冲着步话机大喊:“撤退,马上撤退!”

    从某方面来说坦克是不怎么怕火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有高度与地面有一段距离,这使其炮塔部可以避免被火波及,另一方面是它的厚度可以短时间隔开火势。

    主要的问题在于坦克的发动机……发动机内部原本就处于高温燃烧状态而且位置还很低,被燃烧的石油一烤,发动机很快就因为过热出现故障甚至爆炸。

    于是一辆辆坦克在火焰中行驶了一会儿就接二连三的停了下来。

    在秦川和德军士兵的视线里,就是一个个惊慌失措的坦克乘员从炮塔里钻了出来,然后无奈的望着周围的火海,而这火海甚至还在继续向苏军方向流动,继续将后方一辆辆来不及调头逃走的坦克淹没在其中。

    凄厉的惨叫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有些坦克乘员不可避免的被点燃了。

    有些坦克发生了爆炸,也不知道是炮弹在高温下殉爆还是里头的士兵选择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是前者的话,他们还算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了,亲手了断会更痛苦些。

    但大多数坦克乘员都不得不选择后者,他们或者用手枪或者用手榴弹为这场战斗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切尔诺夫目瞪口呆的望着眼前这一幕,他有想过坦克旅会付出惨重的伤亡,但没想过是这种方式的伤亡……它们甚至连敌人的防线都没能到达就全军覆没了。

    愣了好一会儿,切尔诺夫才大声命令着:“开炮,朝敌人开炮!”

    “目标是哪里,切尔诺夫同志?”参谋问。

    “炼油厂,把炼油厂跟那些法西斯一起炸上天!”切尔诺夫歇斯底里的大叫。

第六百二十二章 空降兵() 
    切尔诺夫这是知道这场仗不可能打赢了……苏军相比起德军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坦克,但这些坦克现在已经葬身火海了,能逃回来的仅仅只有用做预备队的十二辆,但很明显这几辆坦克无法起到什么作用。

    因此,切尔诺夫不顾一切的下令轰炸炼油厂,即便它明知道这些炼油厂是苏联的命脉……不管怎么说,将其炸毁也比把它们留给德国人要好。

    但切尔诺夫的愿望却没能实现,原因是炼油厂的汽油、原油已基本清空,关键部位还做了应急防火处理,比如用沙袋堆上进行保护。

    不过还是有两处起了火头,毕竟是炼油厂,总是会有些地方清理不到位,但德军士兵很快就组织起人员将火势控制住……组织的是炼油厂的工人,他们倒不是说真心想帮德国人灭火,而是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的命运已经跟炼油厂连在一起了。

    当然,可悲的是苏联军队却不会听他们的辩解,如果有朝一日苏军打了回来,这些工人毫无疑问的会成为帮助敌人的叛徒,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枪决。

    在轰炸炼油厂的时候,切尔诺夫就有气无力的通过电话向秋列涅夫报告。

    “我们失败了,秋列涅夫同志!”切尔诺夫说道:“彻底失败了!”

    “可你们才刚刚发起进攻!”这让秋列涅夫难以置信。

    “他们用石油燃起了火墙!”切尔诺夫回答:“在我们面前到处都是火焰,我们的坦克旅已经完蛋了,它们大多都被烧成了一堆废铁!”

    闻言秋列涅夫不由目瞪口呆,他没想到事情会出现这样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正在轰炸炼油厂!”切尔诺夫说:“我不能让它们落入德国人手里……”

    话还没说完电话那一头就挂上了。

    切尔诺夫能理解,因为他知道秋列涅夫大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丢掉巴库油田,这个罪责谁都担不起。

    秋列涅夫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鼓起勇气给斯大林打了个电话。

    “斯大林同志!”秋列涅夫报告道:“很遗憾向您报告,就在刚才,德国人翻越了高加索山脉从后方占领了巴库以及周围的炼油厂!”

    斯大林闻言不由一愣,叼在嘴里的烟斗都差点掉了下来。

    然后他就用坚定的语气命令道:“那就把它夺回来!”

    “我们试过!”秋列涅夫回答:“可是……我们失败了!”

    “失败了是什么意思?”斯大林问:“你手里可是有一个方面军,而德国人还不到一个集团军,你是说你手里的部队已经全部死在战场上了?”

    “不,斯大林同志!”秋列涅夫回答:“他们在巴库油田间燃起了几道火墙,把我们全都挡在巴库之外!”

    话筒那边一片沉默,秋列涅夫用略带颤抖的声音接着说道:“斯大林同志,我们现在只能炸毁炼油厂,以使它们不被德国人利用……”

    “不!”斯大林回答:“停止这种愚蠢的动作!”

    “什么?”秋列涅夫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我们还有空降兵,明白吗?”斯大林下令道:“马上让他们停下!”

    “是,斯大林同志!”秋列涅夫似乎从中看到了希望,如果这场战役能斯大林亲自指挥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没过多久,苏军对炼油厂的炮击就停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就是苏军千方百计的火墙中寻找缺口……但这些当然是徒劳,就算有缺口也仅仅只是很小的一段,它根本不足以成为苏军的突破口,就算苏军还有坦克也不例外。

    曼施泰因这时候就把秦川叫到了指挥部。

    “少校!”曼施泰因说:“我把我们占领巴库油田的情况向元首报告了,元首对你的表现赞赏有佳,他特地在电报中提到了你!”

    说着曼施泰因就把电报递给了秦川。

    秦川只是瞄了一眼,他对此并不是很关心。

    此时的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心情很好,但历史上的他,当第1山地师在高加索山脉上以一师之力力抗苏军三个山地师时,希特勒还一直在怀疑德军对他的忠诚……希特勒生性多疑,他不信任国防军,以为国防军的每个将军都在欺骗他,以为A集团军明明有实力拿下巴库油田却不这么做,更不相信高加索山脉上的战斗会有多么艰苦。

    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就是第一山地师的攀岩部队登上了高加索最高峰插上旗然后让随军记者在上面给他们拍了个照。

    结果希特勒对此就大发雷霆,他暴跳如雷长达几小时之久。

    希特勒的原话就是:“我们正集中全部力量攻克巴库,但这些人却在愚蠢的野心驱使下登上了一座愚蠢的山峰。这些该死的体育运动员!”

    希特勒以为前线的这些士兵甚至将军都不把战略目标放在心上,他们只关心自己爱好用玩乐的心理去征服所谓的欧洲第一高峰……殊不知这第一高峰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这就是历史上的“插旗事件”。

    希特勒当然不理解这些,除了党卫军之外他谁也不相信,后来干脆就把A集团军群司令李斯特撤职了由自己亲自指挥。

    当然,现在的战局并不是这样发展的,第11集团军胜利占领了巴库可以说同样也达成了希特勒的心愿。

    “少校!”曼施泰因又接着说道:“你是否觉得苏联人有些奇怪?”

    “是的!”秦川回答:“我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先是轰炸炼油厂,接着又放弃这么做!”曼施泰因说:“转而寻找缺口突破,难道他们真以为自己可以从这些缺口突破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元帅阁下!”秦川回答:“我认为他们可能有其它方法突破我们的防线!”

    “会是什么方法呢?”曼施泰因把目光投向了地图:“南面巴库防线不足为虑,第28猎兵师已经很完美的把苏联人挡在了火墙外,东面我们利用油田把苏联人挡住,北面苏联人要应付我A集团军的进攻……”

    “我想!”秦川说:“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苏联人的空降兵!”

    曼施泰因抬头望向秦川,然后微微点了点头。

第六百二十三章 空降兵(2)() 
    一说到空降兵整个德军都紧张了起来,因为在德军看来,空降兵那都是战斗力极强的精锐部队,至少德国的空降兵就是这样。

    而且曼施泰因和秦川都知道一点:苏联对巴库实施空降作战的话,是完全有可能将巴库夺回去甚至全歼位于巴库的两个师德军的。

    原因是德军兵力相比起苏军来说过于薄弱,这边要守着一道防线那边又要守着一道防线,一旦让空降部队空降至后方,就有可能导致德军的全线崩溃。

    另一方面,就是空降部队有很强的主动性,也就是在它没有空降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些空降兵会降落在哪里或是进攻哪里。

    对此,曼施泰因马上就行动起来做了几点工作。

    首先就是将巴库百姓赶出他们的房子并汇集到炼油厂内。

    这么做倒不是说用百姓做炼油厂的挡箭牌,而是一旦空降师直接降落到巴库再得到百姓的帮助的话,德军只怕很难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然后,曼施泰因从第1山地师抽出一个团来驻守巴库城。只有占领城内的制高点和要地,苏军空降兵才无隙可乘。

    最后,曼施泰因又把第一步兵团从防线上撤了下来做为机动部队。

    众所周知的是,对付空降兵机动部队是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事先不知道敌人会空降到哪里,一支快速机动部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敌人的空降地点然后在他们还没做好准备时就将其歼灭。

    当然,这支机动部队就非第一步兵师莫属。

    于是第一步兵师马上就忙碌起来。

    机动部队可不是想像的那么轻松只需要多装备几辆汽车或是边三轮之类的就可以。

    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弹药补给、比如估计敌人会在哪里降落,针对有可能和几个降落地点有怎样的作战计划等等。

    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补给问题……第1步兵团MP43的弹药快用完了。

    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曼施泰因一个电报发往集团军司令冯。博克。

    冯。博克当然也知道防守巴库油田的重要性,二话不说就调了十架容克52运输机连夜往巴库送弹药。

    正如之前所说的,容克52运输机粗壮的起落架使其拥有在野外粗暴起降的能力,此时又是在夜里不用担心遭到苏军战机的拦截……于是补给很快就送到了第1步兵团手里。

    接着斯莱因上校就派人组织苏联百姓将巴库通往几个方向的公路修好,这是机动部队能快速机动的基础。

    再有就是以营为单位分成三组分别熟悉三个方向之类的。

    总之从上到下每个人都不敢马虎,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到嘴的肥肉给丢了……其实这还是次要的,如果巴库守不住,深入敌后作战的德军就连逃都没地方逃了。

    也就是说,这对德军来说是个生死悠关的问题。

    但其实,德军的这些担心其实完全都是多余的。

    就在德军紧锣密鼓的做各种准备的时候,接到命令的近卫空降第4军其实是一片混乱的存在。

    这是由两方面造成的。

    一方面是空降部队缺乏有能力、有素质的军官。

    这一点应该说不仅是空降部队,整个苏军部队都是如此,因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苏联军队里能上位的都是政治正确而不是有能力的军官。

    于是近卫空降第4军军长彼得科夫中将在接到紧急空降巴库作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作战计划,他只是简短的召集将领开一个会,规定在天亮前必须要赶到巴库并实施空降,然后就放手部下去准备。

    规定天亮前要赶到巴库并实施空降倒是有道理的,因为一旦天亮了,那么德军的BF和FW战机那简直就是如入无人之境对苏军运输机展开大屠杀……正如之前所说的,苏军战机在高加索地区全面落后于德军,它们只能凭借高加索的复杂地形与德军战机周旋,如果说要掩护苏军运输机,那就是在旁边看瞪眼看着保护对像被屠杀的份。

    另一方面,就是运输机的问题。

    此时苏军使用的是里2运输机。(注:这款运输机1949年出口给中国,也就是两分人民币上的运输机图案)

    这款运输机其实不是军用运输机,其生产和定位都是民用运输机(仿制从美国进口的DC3运输机)。

    但因为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没有合适的运输机才紧急将这种民用运输机大批征用用于运输及伞降飞机。

    在这方面,苏联的确有些不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