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兵们再次发出一片笑声。

    少校尴尬的望了身后同样是目瞪口呆的士兵一眼,回答道:“抱歉,上校,我们不知道是你们。我想……”

    说着少校望了不远处第21装甲师的坦克一眼,接着说道:“他们或许是因为你们的坦克做出这样的判断!”

    斯莱因回答一看,然后就意识到问题所在了……第21装甲师的坦克上载着白菜和萝卜,因为担心它们在路上掉下车,所以士兵们还将它们用绳索一袋袋甚至一棵棵的串着,这样子的确不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秦川解释道:“少校,难道你们没发现那是伪装吗?”

    “哦,是的!”斯莱因上校重重的点了下头:“那是我们做的伪装!”

    “是,上校!”少校一本正经的回答:“它们肯定是!”

    然后所有人都笑成一团。

    斯莱因上校将会师情况向上级做了报告,两个装甲师安排在同一地点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第21装甲师就再次被调回了国营农场也就是回到了昨晚宿营的地方……对于这一点德军士兵们当然是很乐意的,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座宝山。

    隆美尔给斯特莱克少将的命令是:“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侦察注意敌人动向,我们需要几天的准备,然后就是让斯大林格勒在我们坦克履带下呻呤的时候了!”

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一样() 
    德军对斯大林格勒是志在必得,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秦川能理解他们这样的想法,毕竟从原则上来说,德军自打从哈尔科夫发起反攻起……事实上应该说从克里木半岛战役起就打得十分顺利,苏军总是一波又一波的被德军歼灭,即便是苏军兵力和装备都是德军的数倍也是如此,这也使得苏军在南面对德军的兵力优势正在消失,甚至在兵力对比上已经出现了逆转,也就是苏军在南部的总兵力弱于德军。

    当然,德军是在加上仆从国军队的情况下才会比苏军多。

    因此,德军官兵想当然的就会以为……拿下只有九万人的斯大林格勒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秦川却没有那么乐观,因为他知道斯大林格勒在历史上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在连续五个多月的拉锯战中,苏德两军将会在这个城市附近伤亡两百多万人。

    不过至少有一点,秦川认为对这场战役是有利的……他在克里木半岛为德军攻下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以及刻赤半岛,使空军得以腾出手来增援南方集团军群提前发动进攻,这为德军争取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简单的说,就是此时是六月,距离十二月进入寒冷的冬季有六个月而不是五个月。

    这一个月的时间能改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果吗?

    秦川不敢确定,因为他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从头到尾打的都不是一个城,而是德军对苏联两个方面军:北方有一个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不断的对德军实施拖延和消耗,东面有一个东南方面军像添油一样通过伏尔加河不断为斯大林格勒注入新鲜血液,其中东南方面军的炮兵还在伏尔加河的另一头炮击斯大林格勒而德军却对这些在河对岸的敌人炮兵无可奈何。

    所以,虽说最后德军是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百分之八十的地区,但并不能保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占领所有地区。

    更何况,德军还掉入一个几乎无解的陷阱……从苏德战争爆发起,德军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劣势兵力和装备击败优势的苏军,根本原因就在于德军素质好战斗经验丰富而苏军却是几乎没打过仗的新兵且指挥官基本是瞎指挥。

    但是,随着战局僵持在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中,尽管这拉锯战还是德军占上风,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个问题:

    德军有素质有战斗经验的士兵越来越多的在战场上牺牲,补充进来的是基本没有作战经验甚至训练都不到三个月的新兵……自从莫斯科战役之后,为了迅速补充东线的兵员,德军之前训练营的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新兵不再像以前一样先进入训练营担负二线或较轻的任务适应一段时间再进入一线作战,而是直接从后方就补充进了一线部队作战。

    也正因为如此,这次与德军一同进攻的部队里就有许多仆从国的军队,甚至就连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里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罗马尼亚军。

    也就是说,由于人员补充跟不上损耗,德军的素质和战斗力是不可避免的降低。

    反之,苏联军队却因为在战场中得到了学习,他们的战斗力却在不断的提升。

    此消彼长之下,苏德两军之间战斗力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往后德军的战斗或许会越来越困难。

    当然,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德军成功的拿下了巴库,这成级数的减少了苏联的战争能量。否则,或许连秦川也无法抵挡苏军迁至东面的工业恢复生产后有如潮水般的坦克海的进攻。

    “少校!”不知道什么时候斯莱因上校坐到了秦川身边。

    “上校!”秦川想起身敬礼却被斯莱因上校制止了。

    “你似乎是在担心什么?”斯莱因上校问:“知道吗?看到你这样的表情才是让我最恐怖的,因为你说的每一件事几乎都应验了!”

    “那只是巧合罢了!”秦川回答。

    “是在担心斯大林格勒吗?”斯莱因上校问。

    秦川点了点头:“斯大林格勒,与我们之前攻占的任何一座城市都不一样!”

    “是的!”斯莱因上校点头表示同意:“重点是它是斯大林格勒,一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所以可想而知……斯大林会像保卫莫斯科一样保卫它!”

    “我有个疑问,上校!”秦川说:“我们有了莫斯科战役失败的经验,为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就不会像莫斯科战役一样?我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他们不会吸取失败的教训?”

    这是秦川在现代研究德国历史时一直感到疑惑的地方:德国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战役的失败是何其相似,都是因为冬季的来临……如果说莫斯科战役是因为苏联人有意识的将德军引入纵深并进行坚壁清野的话,那为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至少,德国人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多准备几套棉衣吧!

    但这些全都没有发生,德国士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还是被冻得不要不要的。

    斯莱因上校不由叹了一口气,随手将手中还有半瓶的伏特加递给了秦川,然后望着远处正在夕阳余晖下的斯大林格勒,回答道:“贪婪,少校,因为贪婪。我们谁都知道自己物资不足,谁都知道用不了几个月寒冬就会再次来临。但是……所有都会想着:或许多运一点弹药就能把敌人解决了,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了,于是宁愿运送弹药而不是用来御寒的棉衣!”

    听到这秦川就明白了,其实莫斯科战役就应该是这样的情况……要么是棉衣要么是弹药,德军高层指挥官选择了后者。

    “但愿这一次!”斯莱因上校说:“会与上次不一样!”

    “是的!”秦川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口,说道:“但愿会不一样!”

    斯莱因上校当然不知道,秦川的意思其实是……“但愿与历史不一样”。

第六百五十三章 欺骗() 
    第21装甲师在国营农场整整休息了两天。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休息,因为他们要在这里构筑一道防线,南向面对斯大林格勒的防线。

    这在国营农场并不是件难事,因为这一带的土质还是很适合构筑防线的,同时也很适合装甲部队机动,平整而且干燥,除了几道纵横交错的用来灌溉的水沟之外,几乎可以任由坦克行驶。

    当然,因为不愿意辗坏蔬菜和小麦的原因,德军并没有让坦克这么干。

    甚至保卢斯还派了一个步兵团到国营农场来收割小麦……这是可以理解的,从德军来说在前线的小麦并不仅仅是小麦的问题,德军需要将小麦从哈尔科夫甚至更远的柏林运送到前线,运送一袋小麦平均需要耗费等重量甚至更多的汽油。

    从这方面考虑,这些小麦就是小麦加汽油,这还没算上节省出来的运力可以运送多少弹药,于是这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

    补给和弹药一车车的从第6集团军那运了上来,炮兵、坦克乃至第1步兵团的中间威力弹都得到了补充,或许只要再过一天的时间也就是等部队有些弹药储备之后就可以正式对斯大林格勒展开进攻了……弹药储备是必须的,因为战斗一旦开打,弹药的损耗速度往往会远超补充的速度。于是,为了避免因为弹药耗尽导致进攻不连续使敌人有了喘息的时间,进攻前一般都需要一个基数的弹药储备。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苏军抢在德军的前头先动手了。

    这天凌晨五点半,就在士兵们刚刚从帐蓬中钻出来聚在农场的水沟前洗漱的时候,突然远方就传来一阵阵炮声的轰鸣声,同时还有数十架苏式战机在空中盘旋,时不时的就朝地面实施俯冲轰炸。

    “雷诺克方向!”多米尼克说。

    “少校!”斯莱因上校朝秦川挥了挥手,于是秦川就意识到要召开一次紧急会议了。

    会议是在斯特莱克将军的指挥部内召开的,他指着地图对着一众聚在地图周围的军官说:“我们刚刚得到消息,苏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以两个师的兵力沿着伏尔加河对我军防线发起进攻,与其同时,东南方面军及位于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团军也配合他们发起进攻,我军叶尔佐夫卡和雷诺克一带的部队三面受敌!”

    这是驻守在伏尔回河沿岸的德军部队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们所处的位置本身就在苏军的三面包围中……这也是要包围斯大林格勒的代价之一。

    “很明显!”斯特莱克将军说:“苏联人是想恢复与斯大林格勒的联系,他们甚至动用了空军!”

    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原因就像之前所说的,苏联空军的实力与德国空军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应该去增援雷诺克!”奥尔布里奇上校说:“他们距离我们只有十几公里!”

    “我想上级也会这么做的!”斯特莱克将军回答:“因为附近就只有我们一个装甲师!不过……他们可能会派我们去增援叶尔佐夫卡而不是雷诺克,因为那个方向是苏联人两个师,据说有许多坦克!”

    于是情况就很明白了,叶尔佐夫卡才是真正需要第21装甲师增援的地方,那里距离国营农场有二十公里。

    但秦川却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秦川才说道:“将军,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增援叶尔佐夫卡!”

    “为什么?”斯特莱克将军疑惑的问。

    “我认为叶尔佐夫卡不是苏联人的主要目标!”秦川说:“他们似乎有意把我们调往那里!”

    “你的意思是说……”

    “叶尔佐夫卡我们曾经去过!”秦川说:“那里纵横交错着许多峡谷,还有干涸的小河床以及沟壑,这样的地形并不适合坦克这样的机械化部队作战,苏联人为什么会选择从这里突破呢?”

    “或许他们是为了能够从三面实施打击!”斯莱因上校说:“要知道苏联人还有炮艇以及渔船,一旦歼灭了我军驻守在那的第297步兵师,那么他们的东南方面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伏尔加河另一边运送过来配合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我军发起反攻。就像我们与第6集团军的配合一样!”

    斯莱因上校这话说的有道理,因为德军在进攻卡拉奇港时用的就是这方法,第21装甲师从岸上进攻,第6集团军从河面强渡。

    “或许是这样!”秦川回答:“但苏联人却在这方向用上了飞机,而且数量还不少……这似乎就是在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在他们的进攻重点。这或许不能说明什么,然而,正如之前所说的,叶尔佐夫卡一带地形复杂不适合机械化部队运动,苏联人难道就没想过,他们从这登陆上岸很容易遭到我军反攻吗?”

    闻言几个军官不由愣住了。

    秦川说得对,叶尔佐夫卡地形复杂机动困难,雷诺克一带却地势平坦,这使得德军装甲部十分适合从侧翼朝雷诺克发起反攻,而位于叶尔佐夫卡的苏军坦克甚至还寸步难行只能以龟速和散乱的阵形应战。

    “少校,你是说苏联人是有意把我们调到叶尔佐夫卡方向?”斯特莱克少将问。

    “是的,将军!”秦川回答。

    “少校!”奥尔布里奇上校笑着说道:“你把苏联人想得太聪明了,如果他们是美国人、英国人,那么或许会用这样的欺骗手段,但是苏联人……”

    军官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苏联军官就别说欺骗了,一直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