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海拔虽然只有102米!”秦川说:“但却是斯大林格勒唯一的制高点,更重要的还是……它距离中央渡口只有六公里,炮兵观察员在这里可以直接观察到中央渡口!”

    莱因上校不由哦了一声:“也就是说可以用炮火封锁中央渡口!”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可是马马耶夫岗的位置在伏尔加河畔!”斯莱因上校说:“要打到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看这个!”秦川指着地图说道:“这里是火车站,然后是第六学校,接着是机场,再往前大约两百米就到马马耶夫岗了!”

    斯莱因上校闻言不由连连点头。

    这一点倒是他想到的,火车站、学校、机场,都是建筑单一、有大片空地而且视野开阔的地方,这些位置可以想像不会有太多的废墟适合德军的装甲部队作战,反之苏军则没法在这种视野开阔的地形上实施“贴身作战”。

    于是,非常规作战就会转变为常规作战。

    又由于这个马马耶夫岗是苏军所必救……不救的话德军就可以在这里引导炮兵对中央渡口实施轰炸封锁,于是苏军就必须主动朝马马耶夫岗发起进攻。

    斯莱因上校对秦川这个计划当然没问题,他马上把计划向斯特莱克少将报告,斯特莱克少将又向维特斯海姆少将报告。

    “可是我们的火炮攻势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维特斯海姆少将说。

    由于增加了人手加快组装进度,“多拉”巨炮再有一周的时间就能组装完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卡尔”也已准备到位。

    “将军!”斯特莱克少将说:“这与我们的火炮攻势没有冲突,甚至还可以让它发挥更大的威力。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他们占领了马马耶夫岗引导炮兵……”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多说了,维特斯海姆少将很快就点头表示同意。

    当然,这些其实都不是维特斯海姆少将能做主的,他们还要向保卢斯汇报。

    就像所有人想像的那样,保卢斯也同样没有反对的理由。

    于是当天傍晚,第21装甲师就从斯大林格勒撤了出来,上去接防的就是第60摩步师。

    然后换防时秦川就与施塔格少校说了上回差不多的话,最后再祝施塔格少校好运。

    好长一段时间,秦川一想起施塔格少校脸上那种生无可恋的苦瓜脸就想笑。

    不过其实施塔格少校没什么好抱怨的,如果他知道第1步兵团被调回二线不是休息而是有更重要、更危险的任务的话,他心里也应该平衡了。

    第21装甲师被安排在斯大林格勒西郊的一个营地里休息。

    几乎所有人都是一赶到营地就像死人似的栽倒在地埋头就睡……他们已经有太长时间没能安心的睡上一觉了,尽管这西郊也不能说有多安全,偶尔还是有几发炮弹打到营地附近,但这与斯大林格勒城内连敌人的鼾声都能听得到的情况比起来是好太多了。

    秦川却没能像他们那么幸运,他还必须与斯特莱克将军等人制定出第二天的进攻计划。

    “这片区域不是苏联人的重点防御方向!”这个计划是由斯特莱克将军负责的,所以他已经让人去侦察过这一带:

    “根据我们侦察到的情报,他们大慨只有一个团防守这片区域!”

    这并不奇怪,原因是这一带是属于中间地带。

    所谓的中间地带,指的就是斯大林格勒北部工业区与南部主城区之间的地带。

    这片地区相对于其它地方来说地形较为复杂,一个海拔102米的马马耶夫山岗,北面是深邃的班内峡谷,南面则是克鲁托伊和多尔吉冲沟。

    (注:冲沟指的是大雨时,高地低处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能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深数米、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沟壑。)

    就像之前所说的,苏联是计划经济,其工业和建筑总是能会更好、更有规律的规划,于是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就有意避开这片中间地带。

    这产生的结果就是这一带建筑较少,大多都是一些平房或是谷仓之类的。

    而苏军又是以建筑为依托与德军混战,于是驻守在这里只有的部队只有一个团。

    很明显,此时的苏联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片区域的重要性。

    “拿下火车站、学校和机场后,我们必须守住它们!”秦川指着地图说道:“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否则攻上马马耶夫岗的我们就将会被苏联人包围!”

    “当然!”斯特莱克将军点头说道:“第2步兵团负责驻守火车站、学校以及保护后勤运输,第3装甲团负责机场!”

    斯特莱克将军的这种分配是有道理的,因为火车站和学校有更多的楼房,这些楼房都需要步兵驻守,而机场更开阔适合装甲部队作战,同时第3装甲团还需要为第1步兵团进攻马马耶夫岗提供火力!

    对此秦川没有疑问,他只补充了一句:“将军,我希望我们能像苏联人那样占领这些建筑,我的意思是……除了建筑之外,还有地道!”

第六百八十一章 恶性事件() 
    凌晨三点,秦川就被埃伯哈德叫醒。

    秦川看了看手表,疑惑的望了望埃伯哈德,他记得进攻时间是五点,也就是天亮后……拥有制空权的德军通常都天亮才发起进攻,这一次也不例外。

    “发生什么事了?”秦川问,他知道这肯定是出了什么状况。

    “我想这件事需要你处理,少校!”走出掩体,秦川发现外面已经有十几名德军士兵在等着他。

    仔细一看,地上还有一具尸体,旁边还有一名被绑着的德军士兵。

    “怎么回事?”秦川问。

    经过埃伯哈德的叙述,秦川知道被控制住的这名士兵叫赫伯特,地上的尸体是个名叫戈德曼的下士,他们俩是三连一排的战友。

    原本事情并不大,赫伯特从运输车上偷了一个包裹,并独自享用了包裹里的香烟和食物。

    这事在补给并不是很宽裕的德国军队里当然是不允许的,否则全军上下都会成为可耻的小偷,在前线作战的军队永远也得不到充足的补给只能饿肚子。

    当即便是这样,受到的处罚也不会太重。

    原因是这里是战场,军官往往拿这些犯错误的士兵毫无办法。

    关禁闭?

    他就可以不用上战场了。

    体罚?

    在战场上磕磕碰碰太多了,挨两拳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

    更多的,是会对赫伯特进行一种名誉上的处分,也就是记过、收回勋章等等。

    但接下来却意外的发展成了一件恶性事件。

    戈德曼恰巧看见了赫伯特偷窃的行为,并在两人一起站岗时告诉赫伯特:“你应该把赃物立即归还或是上交,否则我就会把此事向上级汇报!”

    这让赫伯特有些魂不守舍,接着他就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乘戈德曼没注意,迅速跑到机枪点调转枪口朝戈德曼打了个连发,接着又抛出几枚手榴弹……这挺机枪是留给哨兵在紧急情况时使用的,旁边还备有几枚拧开盖子的手榴弹。

    赫伯特对随后赶来的德军士兵宣称是几个苏联游击队抢了机枪打死了他的战友。

    但问题是……戈德曼只是身负重伤,他临死前短暂性恢复意识并将真相告诉了军医。

    秦川听完事情经过后不由震惊了,他带着难以置信的目光望向赫伯特,说道:“我以为我们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赫伯特回答道:“我们的确是,长官……”

    话还没说完就被秦川一脚踢倒在地:“你把枪口对准了他并扣动扳机打死了他,而你还称自己为他为兄弟!”

    “你是我们的耻辱,你这个混蛋!”

    ……

    秦川一边骂着一边用尽全力往赫伯特身上招呼。

    这一刻秦川几乎崩溃了,就像那名战场上发疯的士兵一样,因为他感觉自己再也受不了这个黑暗的地方,不仅要面对来自敌人的威胁,在后方还要小心自己人的暗算。如果可以,秦川只想有多远走多远永远离开这个鬼地方。

    事后想想,秦川认为自己是处于一种失去理智发泄自己负面情绪的状态。

    因为这只是件极少数的个例,甚至从某方面来说这样的事还很正常……和平社会还有恶性谋杀,更何况是在战场上整天打打杀杀的士兵,他们碰到问题已习惯于用枪来解决了,尤其他们还要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

    “长官!”浑身是血的赫伯特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说道:“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死在战场上!”

    “不,赫伯特!”秦川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你不会有这个机会的!”

    说着扬了扬头就让德军士兵把赫伯特带了下去。

    秦川相信赫伯特的确有死在战场上的心,或许他在战场上还会很勇敢,死之前会拉几个苏联人垫背。

    从这方面来说秦川或许应该给他这个机会,因为战场讲的就是利益。

    但战场这地方,有时想为自己选择一种死法都无法如愿。

    因为对于秦川来说,或者对第1步兵团乃至整个德军来说,军纪要远远比赫伯特有可能创造的战果要重要得多。

    于是,第1步兵团提前半小时在军营前列队,斯莱因上校当众宣读了赫伯特的罪状并判处他死刑。

    然后,团里的军法官带着几名宪兵把赫伯特推了上来,虽然这时还没天亮,但所有人都可以在微弱的手电筒光线下看到他苍白的脸色及踉踉跄跄的脚步。

    没有丝毫停顿,宪兵把它绑在事先立好的木桩上,用一块眼罩遮住他的双眼。

    随军牧师走上前去,轻声在他耳边说着些什么。虽然听不清,但照想也知道是主会宽恕他的罪行之类的,如果这能让他临死前会减轻内心的愧疚的话,那也算是件好事。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类似这样带着耻辱受刑之前也有过先例……伯尔格。

    而部队为了起警示作用,会将他们列为典型在队伍中甚至是教训新兵时做为反例。

    当然,在做为反例时不会详细的说某某人,但这已经足够了。

    赫伯特显然很清楚他会成为其中之一,不由垂下头小声哭泣起来。

    但这并不能阻拦行刑队接下来的动作。

    “立正!”

    “准备!”

    行刑队随着口令齐唰唰的举起了枪,然后在命令中扣动了扳机。

    “砰砰……”一片枪响过后,赫伯特胸前就多了一个个涌出鲜血的弹孔。

    哭泣声停止了,他在绳索上瘫软了下来,意识和力量或者也可以说灵魂离开了他的身体。

    几秒钟后,军医走了上去检查。尽管伤势严重,但还有脉搏,于是他就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军法官。

    军法官走了过去,举起已经上好膛的鲁格手枪,近距离对着赫伯特的太阳穴补了一枪。

    不用说,军医再上去检查时已没有脉搏。事实上,补上的一枪是不必要的,因为只要再等上几秒脉搏也就消失了。

    最后那一枪,更多的是给所有观看这次行刑的士兵们的一种震摄,警告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守规矩。

第六百八十二章() 
    凌晨五点,没有任何炮火准备,甚至连信号弹都没打,第21装甲师就朝马马耶夫岗方向发起了进攻。

    确切的说也不能说是马马耶夫岗方向,因为这次进攻不是沿着一条直线更不是沿一条街道进攻……沿街道进攻肯定是不行的,原因是苏军在街道中央布下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而且还埋下了许多地雷。

    这些防线其实并不是用来抵挡德军进攻的,苏联人自己也知道这样的防线挡不住敌人进攻。

    问题在于,如果德军进攻这些防线的话,就必须用炮火轰炸、排雷等等,做完这些后街道也就布满一个个弹坑甚至被废墟堵上了,于是德军的坦克也无法沿着它前进。

    但这一回德军却没有走寻常路,他们选择在建筑内穿梭。

    第一站是火车站。

    苏军在火车站布置的兵力较少,估计只有一个连。

    原因是火车站往西就是大片空地,可以说处于斯大林格勒的外围,除了铁轨、月台,以及铁路职工住的宿舍及一幢办工用楼外就只有一人高的围墙了。

    在这样的地形里,苏军知道他们无法使用“贴身战术”与德军作战,如果布置太多兵力的话,德军老远就能用火炮将他们轰平。

    这个连队是由一个叫利瓦科夫的少尉带领,他一直在庆幸德军的主攻不是这里,否则他们驻守的这个火车站只怕早就失守了。

    但是很明显,他们的好运已经到头了。

    这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