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嗟奶箍耍绻玀E63无限扩大,那么战争进行下去必定是使用坦克的一方最终因为无法承受损失而崩溃。

    问题就在于,ME63并不是说谁都可以用的,就像之前说的,它的训练并不简单,而如果没有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甚至控制着ME63平稳的飞行不撞向地面都难,更不用说操控着它命中目标了。

    不过斯大林和朱可夫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对所谓的“跟踪火箭弹”有了误判。

    “所以……”最后斯大林下了结论:“迟滞南面德国装甲部队是必要的,但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撤退!”

    虽然朱可夫心里有一百二十分的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挺身回答道:“我无条件服从,斯大林同志!”

    “我们不能让位于库尔斯克的部队遭受像中间地带一样的命运!”斯大林说:“中间地带我们只是两个师外加一个坦克团被包围,如果德国人占领了库尔斯克,我们整个中央集团军都会陷入他们的包围圈中。我们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损失了!”

    “是,斯大林同志!”

    在朱可夫离开后,斯大林才取出烟斗“吧哒吧哒”的抽了起来。

    其实下达刚才那样的命令斯大林也经过很长时间的纠结,因为这就意味承认这场仗已经败了,甚至不只如此,更是像全世界宣布苏联已经失败了……无法夺回巴库油田,就意味着苏联后继无力,同时也意味着苏联在战略上会陷入绝对的被动。

    现在,斯大林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说服美、英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第八百四十一章 战果(求月票)() 
    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斯大林考虑这些问题,美、英也已经在考虑这些问题了……东、西夹击德军是使德军首尾难顾无法集中力量对付美、英的唯一战略,所以无论如何,美、英都不会让东线苏联倒下。

    所以,这时候当罗斯福提出应该尽快对法国北部发起进攻时,丘吉尔没有反对。

    罗斯福在这时候还不忘挖苦丘吉尔一声:“我们早该这样做了,如果我们更早选择实施这个计划的话,德国人就不会消除他们在东线的大部份威胁,然后转过头来对付我们!”

    罗斯福这话是对的,因为如果苏联还有反攻之力,那么美、英军在战略上就掌握了主动。

    因为苏军的力量即便就放在那没有发动进攻,德军也必须在东线摆上能与之相匹配的兵力,否则东线随时都有可能崩溃。

    可是现在……

    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的表现改变了这一切。

    最大的战果就是摧毁了苏军四千多辆坦克……这其中有三千辆左右是在战斗中被德军摧毁的,其中装甲第48军就摧毁了一千多辆坦克。

    另外一千多辆坦克则是苏军无法将这些装备及时带出包围圈,只能将坦克摧毁以防它们落入德军手里。

    这其中主要是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布署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防线上的坦克。

    正如之前所说的,苏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必须用埋雷破路的方法迟滞德军前进。

    这就会造成一个十分尴尬的情况……埋雷破路的速度无法控制。

    如果破路快了,那么就相当于帮助德国人将库尔斯克突出部包围了,因为他们破路的部位就是突出部的咽喉部位,破坏交通同样也使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无法撤走。

    如果破路慢了,就有可能让德军突破,抢在他们进一步破坏公路和桥梁之前占领并击溃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

    另一方面,坦克的行军和运输是十分困难的,几乎不可能赶在德军封闭包围圈之前将前线的坦克、火炮等装备全部撤出。

    于是权衡再三,斯大林一咬牙做了决定:炸毁装备把部队撤出来。

    这些炸毁的装备包括一千多辆坦克,两千多门火炮,另外还有大批储存在库尔斯克的弹药补给、飞机配件等。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二十万人在库尔斯克地区被包围最后不得不投降。

    这样一来,苏军最终损失80万人、坦克4000辆、火炮5000门、战机1600架。

    而德军的损失则少得多……伤亡20万人、坦克1000辆、火炮3000门,战机500架。

    其中相当一部份火炮和战机的损失是因为苏军在战前准确的掌握德军炮兵阵地和机场的位置并发起大规模的炮袭和轰炸。

    但无论如何,这对德军来说毫无疑问都是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大胜。

    另一个战果,就是将库尔斯克防线拉直了。

    原本库尔斯克突出部是蜿蜒曲折的伸向德军防区,总长度达390公里。

    这么长的防线对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装备,这对苏军来说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原本就兵力不足的德军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是现在,从别尔哥罗德到奥廖尔总共不过一百多公里,还不到原防线的三分之一,这可以为德军省下许多防守兵力。

    更重要的还是……苏军在这一仗实力大减,总共只有五千多辆坦克在这一仗中折损了四千多辆,而且剩下的还大多是美、英增援的轻型坦克或是慢得让人吐血同时又故障不断的坦克。

    这使苏军几乎丧失了独自发起大规模战略反攻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苏联还想发起同等规模的反攻,只怕要在很久之后,而且是在慢慢积蓄燃油及美、英的援助才能做到了。

    所以,当第21装甲师顺利的到达奥廖尔后,整个战场都沸腾起来,认识的不认识的,那一刻都在为库尔斯克的胜利欢呼雀跃。

    德军士兵的素质较高……这里指的是德军士兵的文化和大局观方面的素质。

    这时代许多士兵打仗都是糊里糊涂的打,只知道直观而简单的打胜仗、杀死敌人、抢土地等,德国军队在这方面有些不一样,他们往往知道自己所做的在战略上有什么意义。

    比如面包师就给秦川递上了一根烟,说道:“总算结束了,不可思议的胜利,中校!”

    秦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这场胜利的不容易,让人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多米尼克与两人凑在一起:“苏联人这场战役肯定大伤元气,没有一段时间很难恢复了!”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有一个假期了?”躺在旁边雪地里休息的维尔纳有气无力的说道:“上帝,我真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忘了假期吧,维尔纳!”库恩一边摆弄着自己出了机械故障的步枪一边回应道:“除非我们能彻底赢得这场战争,否则你希望我们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假期呢?”

    库恩的话是对的,此时的德国就连新兵训练时间都大幅缩短了,又怎么可能会给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假期,尤其还是哪里都需要的第1步兵团。

    “我感觉自己再也打不动了!”维尔纳有些厌倦说道:“这该死的地方、该死的生活,还有该死的战争!”

    另一边的阿尔佛雷多插了一句:“我有些怀念在意大利部队的日子了,我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加入你们!”

    “因为你是个傻瓜,阿尔佛雷多!”面包师说:“我们全都是傻瓜!”

    德军士兵们夸张的“哈哈”大笑起来。

    老兵当然会有这样的感觉,不管什么事经历多了都会疲惫、厌倦,更何况还是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越来越多的鲜血、死亡以及糟糕的生存环境。

    秦川也不例外,他也厌倦了这种生活。

    但秦川却知道,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命运的尽头。

    秦川叹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改变这一切。

第八百四十二章 故事() 
    驻防的事当然不会让装甲军做,所以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很快就接到返回二线的命令。

    德军部队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两支部队如果同时接到行军命令而且走的还是同一条路的话,那么战斗力强的部队必须走在前头,战斗力弱的部队就在后头慢慢等。

    这其实也符合作战的利益,因为战场上总是更希望尽早得到战斗力强的部队,于是也就默认了。

    按理说,此时党卫第2装甲军的战斗力要比第48装甲军强得多,不说党卫第2装甲军装备先进的“虎式”、“豹式”坦克,其坦克数量也是第48装甲军的数倍。

    (注:党卫第2装甲军只损失一百多辆坦克,还有三百辆坦克,而第48装甲军只剩下六十余辆坦克)

    但这一次,党卫第2装甲军却把优先行军的机会让给了第48装甲军。

    据说命令是党卫第2装甲军军长瓦尔特中将下达的。

    瓦尔特中将是对部下是这样说的:“整场战斗,党卫第2装甲军几乎可以说是被保护的对像,我们不得不承认,装备更少而且更落后坦克的第48装甲军……他们的战果是我们几倍,难以想像如果没有他们战局会是怎么发展,我们会在路上被苏联人缠住无法脱身,就算最终筋疲力尽的抵达普罗霍罗夫卡,我们也会在苏联人的钢铁洪流下溃败而不是像第48装甲军那样骄傲的站在苏联坦克的残骸上对我们说‘嘿,党卫军,跟上!我们已经为你们扫清一切障碍了!’!”

    “所以!”瓦尔特中将下令道:“你们以为自己有权力像以前一样走在第48装甲军前头吗?不,至少我认为没有,这对我们,党卫第2装甲军来说是耻辱而不是荣耀,所以我不会这么做!”

    于是的,第48装甲军就第一批搭乘汽车赶到几公里外的奥廖尔火车站,然后再搭乘火车运往基辅休整。

    或许是有感而发,多米尼克在火车上时给所有人讲了一个故事。

    确切的说这不是故事,而是多米尼克在柏林养伤时亲眼所见。

    “那时……”多米尼克脸上带着回忆的麻木:“每当一支胜利大军从东线返回柏林时,都会在柏林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恰好我听说这次回来的是我所属的部队……你们知道的,我因为负伤提前回来了。于是我参加了这次阅兵仪式!”

    “地点在菩提树下大街。”多米尼克接过面包师递过的烟,抽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成千上万的观众在那挥舞着旗子观看,我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想看看与我一起作战的那些战友有多少人回来……但是你们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什么?”

    士兵们不由好奇的朝多米尼克望去,就连秦川都被吊起了胃口。

    “我看到了……”多米尼克苦笑了一下:“士兵们穿着他们整齐的军礼服,端着崭新的步枪排成壮观的队列穿过勃兰登堡。将军和他们的参谋人员位于队伍最前方,一辆辆指挥车擦得锃光发亮,车上一面面军旗随风飘扬。整个阅兵队伍由帝国元帅戈林率领,他穿着一尘不染的白色军装,上面装饰着红色和金色的滚边,脖子上挂着配有橡树叶饰的大铁十字勋章,所有随行人员都搭乘着半履带车,个个都挺着胸膛朝两侧的观众挥着手……”

    “这难道不正是你应该看到的吗?”维尔纳或许受不了多米尼克这过于累赘的描述,于是就打断了他的话。

    多米尼克望着维尔纳,然后缓缓说道:“我唯一没看到的,就是我的战友,一个也没有!”

    官兵们不由一愣,突然有人笑了起来,接着发出笑声的越来越来,有的人甚至笑得捂着肚子弯下了腰。

    这其实并不好笑,秦川知道,他们只是在用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心酸……在前线流血牺牲的是一批人,在后方接受百姓欢呼和荣誉的却是另一批人。

    当然,这或许是出于鼓舞士气和宣传的需要希望让百姓看到一支军容整洁、威风凛凛而不是满脸疲倦、衣衫褴褛甚至是断手断脚的军队。

    但是……

    听这个“故事”的人,恰恰是那些在前线作战的人,他们又能有什么样的感想?!

    “所以!”秦川说:“我们很幸运,没有回到柏林而是在战场上!”

    “是的!”库恩说:“我们很幸运,所以我们坐在火车上,而且在党卫第2装甲军的前面!”

    战场的规则与和平社会不同。

    和平社会会出于某种目的而制造一些假像,会有许多不合理甚至让人愤怒的事,但战场……却是一个以实力说话的地方,谁能取得胜利谁就会得到尊重。

    从这一点来说,战场要比和平社会要好得多。

    或许是受到多米尼克这个“故事”的影响,大家都没有了聊兴,各自抱着步枪做自己的事,秦川则靠着窗枕着自己背包睡上一觉。

    等秦川再次睁开眼时火车已经到基辅了……火力破天荒的在路上没有遭到苏联军队的伏击,往常总会出现几次这样的事。

    后来秦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