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边的英军的“斯图亚特”坦克也同样没有行进中开炮的能力,所以也以同样的方式应战。

    但正面硬碰硬“斯图亚特”显然不如换装50MM坦克炮的“三号”,何况“三号”已经展开战斗队形在局部区域上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

    于是只听一阵“轰轰”的巨响,英军慌忙上来迎战的十几辆“斯图亚特”在第一时间就被“三号”的高爆穿甲弹炸上了天。

    高爆穿甲弹的优点是同时有穿甲能力和爆炸杀伤力,缺点就是穿甲能力没有纯粹的穿甲弹强。

    如果在面前的是装甲奇厚的“玛蒂尔达”或是“瓦伦丁”,那德军炮手是无论如何都不敢选择高爆穿甲弹。

    但与他们对阵的却是“斯图亚特”,再加上此时目标的距离只有两百米左右,那就可以大胆的使用了。

    高爆穿甲弹如果能击穿目标的话那杀伤力简直就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它虽然装药不多,但却是在密闭的空间尤其还是厚厚装甲的坦克内部爆炸,这些爆炸能量全被牢牢的锁在坦克舱内由人体承受,于是那炸开后的冲击波、弹片以及坦克舱内突然增加的压力都足以杀死里头的任何生物。

第一百三十六章 溃退() 
秦川之前就检查过一辆被高爆穿甲弹击穿的坦克,其内部坦克乘员的死状十分诡异,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外伤,但内脏甚至骨头都碎了,血水从眼、鼻、口等渗出来,就是常说的七窍流血,就像遭到恶鬼索魂似的。

    当然,此时的秦川是无法看到其内部的样子,他只看到一辆辆“斯图亚特”坦克被炸得冒起了黑烟甚至燃起了大火。

    用高爆穿甲弹显然要比穿甲弹爽得多。

    穿甲弹一发过去就算是击穿了也就是坦克坏了动不了而已,里头的人甚至有可能安然无恙,高爆穿甲弹就又是烟又是火的,如果引起弹药的殉爆就更是整个炮塔都被掀掉了远远的掉在地上,于是没多久就到处都是“斯图亚特”坦克的残骸。

    这也就是所谓的视觉冲击。

    而这种视觉冲击在实战中也并非毫无意义。

    因为放眼一望,英军到处都被炸残炸伤甚至炸碎的坦克,而德军却是全部完好……其实德军“三号”坦克也并不是完好,而是被装甲弹击穿没有多少外在表现,于是整个战场完全就是德军辗压英军的态势。

    这一来英军坦克乘员乃至英军步兵的信心就完全崩溃了,他们认为自己手里这种美制坦克根本就无法与敌人坦克匹敌,于是第一时间就出现了不小的混乱。

    其实客观的说,“斯图亚特”对“三号”坦克尤其是近距离的对阵两者是相差不大的,因为彼此都能击穿对方的装甲,那么穿甲能力强一些或是弱一些就没有多少差别了。尤其是英军“斯图亚特”还占据数量上的优势,如果拼死一搏的话鹿死谁手还真是未知之数。

    但战争这东西从来都是装备与人的结合,而人这方面士气和信心是很重要的,英军一上来就匆忙应战并在德军的强势打击中失去了士气和信心,再好的装备给他们只怕也会是同样的结果。

    “将军!”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第7装甲师的指挥部,参谋急匆匆的向波顿少将报告道:“我们遭到德国人伏击,科林上校请求撤退!”

    科林上校是第七装甲师主力部队第七装甲旅的旅长,他同时也是个经历过一战建立过功勋的老坦克兵,他甚至参与并见证了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坦克的过程。

    而他却在第一时间请求撤退……

    “不!”波顿少将回答:“不能撤退!”

    从坦克部队来说,科林将军的建议也许是对的……“斯图亚特”的速度快,打不过就跑,重整队形后再一决死战。

    但问题就是第7装甲师不只有坦克,它还有汽车、步兵、炮兵等等。更重要的是,波顿将军担心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撤退会使部队失去抵抗意志被敌人像赶鸭子似的追杀。

    于是波顿少将就对参谋大声下令:“命令科林上校,把所有的坦克都派上去,一定要把敌人挡住!”

    “是,长官!”参谋应了声就把命令传达给了科林上校。

    科林上校听到这个命令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他也只是迟疑了下,就坚定的执行了波顿将军的命令。

    这很难说是谁对谁错,波顿少将与科林上校的想法都有各自的理由,只是波顿少将身处“猛玛”指挥车里处在队伍的后方并不了解前方的情况……

    第七装甲旅拥有两百辆坦克,按波顿少将的想法要是能一拥而上再加上步兵反坦克炮的配合,与德军还是有一拼之力的。

    问题就是英军已经出现了混乱,混乱就会出现堵塞。

    这也一部份是英军的素质和信心不足,如果是德军,他们在任何时候即便是以遭遇突发状况,每个部份甚至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该往里走或者该做什么。

    英军没有这样的素质,于是有些人想往前冲有些人却想撤退,于是汽车挡着装甲车的路,装甲车又挡着坦克的路,步兵还在缝隙里凑热闹。

    开上去的坦克根本看不到敌人,眼前到处都是慌乱逃命的士兵,等看到敌人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击毁了……

    最恐怖的还不是这个,挡淹德军坦克就分成了三队,中间一队继续在正面朝英军冲击,旁边的两队一左一右的朝英军两翼包抄。

    科林上校一看这情况就知道这场战没法打了,再这么下去只怕全都要被德军围歼,于是赶忙更改了命令:“撤退,全体撤退!”

    但这时已不能说是“撤退”,而是名副其实的“溃退”了。

    从秦川的角度看去,那就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像涌起的潮水一样往相反的方向涌去,大炮、汽车等都被丢弃……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军有多慌乱,要知道德军是装甲师,人的两条腿是无论如何都跑不过四个轮子的,所以英军想要逃生其实就只一种可能,那就是搭乘汽车逃跑。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用汽车逃跑也不容易,因为汽车是头朝着德军的,而且周围还到处都是人,除非是不顾一切的从战友身上辗过去,否则怎么也调不了头。

    有几辆汽车侥幸调了头准备加速逃走,下一秒却又被德军的坦克炮弹炸上了天……由于汽车上里里外外都装满了英军士兵,一发炮弹过去附带的也将他们都抛上了天,那些人在太阳下投射出一个个影子,等再次落回地面时就已经是一具具尸体了。

    有些英军士兵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从德军的枪口及炮口下逃出去,于是举起手选择投降。

    但德军坦克为了能更快的追赶上那些正在调头逃跑的“斯图亚特”坦克,丝毫没有减速的猛冲了上去。

    于是,一个个英军士兵被压倒在履带下,就像是汽车轮胎辗过长满庄稼的田地一样成排成排整整齐齐的倒下,在人群中留下与坦克同样宽度的一条条血路,这些鲜血被太阳一晒就蒸发到空气中,令人恶心的血腥味很快就弥漫开来。

第一百三十七章 俘虏(求订阅)() 
德军坦克手的眼里看到的是英国人的坦克。

    坦克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在沙漠这样的地形,步兵许多时候都是在一片空旷中完全暴露的情况下进行长期艰苦的战斗,或者要在松软的沙土上顶着烈日挖掩体,或是在缺乏水源的地方忍受干渴。

    而坦克的情况与步兵几乎就是相反,那是一个20吨左右的大家伙,它可以装载许多补给……内部空间虽然小,但补给却可以成箱成箱的绑在外面。

    战斗时它们怒吼着喷射出火焰,就像有打不完的子弹,它们的装甲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的掩体,同时也使他们能轻易的越过一道道灌木丛,只要路面结实、油量充足,它们还能毫不费力的跨过茫茫荒野。

    所以,在坦克手眼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敌方坦克,那同时也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装备。

    于是德军坦克在作鸟兽散的英军士兵中来回穿插,将一辆辆正在转向逃跑的“斯图亚特”当场击毁。

    这其中总算是有一部份“斯图亚特”坦克利用其灵活性或是驾驶员熟娴的车技完成了转向成功踏上了逃亡之路。

    追击“斯图亚特”对“三号”来说却是十分痛苦,因为它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选择:要么追击要么射击。

    追击其实没多大意义,原因是“斯图亚特”坦克的速度比“三号”快,追击的结果就是彼此间的距离越拉越大,而追击的同时还不能射击。

    射击就必须得停下而且停稳几秒后才能开炮,而这时“斯图亚特”坦克是全速逃跑,在德军坦克停下来时,“斯图亚特”就有可能已经驶进风沙中逃出视线外了。

    这与之前追击“玛蒂尔达”或是“瓦伦丁”步兵坦克不是一回事……“三号”坦克即便是实施短停射击也能追上“玛蒂尔达”。

    于是,“三号”坦克只能在最后击毁了几辆掉在队伍后方的“斯图亚特”后,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绝尘而去。

    无奈之下,“三号”就只能转移目标把炮口转向了英军步兵……

    这一来又热闹了:“三号”坦克可不是英国人的坦克,它拥有并列机枪与航向机枪,随着一片机枪的怒吼,英军逃兵就像是被收割的庄稼般成片成片的倒了下去。

    另外还有坦克炮发射出的杀伤榴弹,还有履带……秦川这时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把坦克称作是“杀人装备”,它的每一部份都可以被当作武器:坦克炮,机枪,履带,甚至加足马力狠狠的撞上一辆汽车就可以将其撞翻。

    于是一场惨烈无比屠杀就在秦川面前展开了,鲜血、惨叫、残肢断臂……所有在和平社会无法想像的东西在这里都会变成常态。

    英军士兵很快就意识到抵抗没有意义也无法逃脱,于是纷纷举起了双手投降。

    战斗在半小时后结束。

    这场战斗英军第七装甲师几乎可以说被击溃了,两百辆坦克能逃出去的只有三十几辆,其它的一百多辆要么被德军击毁要么被俘虏。

    此外,德军还俘虏了两千多名英军士兵,一百一十五辆汽车和六十五门几乎完好的反坦克以及三十辆装满了燃油补给的汽车。

    而德军的全部损失就只有十五辆坦克被穿甲弹击穿无法使用。

    与之前不同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德军缴获的是速度比“三号”更快的“斯图亚特”,而且还是拥有五挺机枪的火力对步兵压制的火力怪兽……

    “三号”坦克虽然性能优秀、安全性好,但主要的对手还是敌人的坦克。“斯图亚特”坦克拥有强大的压制步兵的性能就恰好可以成为“三号”的补充。

    奥尔布里奇上校是使用坦克的专家,他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在知道缴获了三十三辆“斯图亚特”后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唯一的问题就是德军坦克兵对美式坦克十分陌生需要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但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坦克的驾驶其实是相通的,更重要的还是车长、炮手等坦克乘员之间的协同,在这一点上德军又完全俱备。

    另一个大的收获就是那一百多辆汽车……德军装甲师就正需要汽车来运补给,没想到这一战英军马上给德军送来了。

    让人头疼的就是那些英军俘虏。

    两千多人聚在一块那都是黑压压的一片,把他们全都杀了吧,这么多人很难下得去手。放了吧,他们转眼间拿起武器就又会成为德军的敌人。

    最后没办法了,斯特莱克将军只能下令暂时将他们装上汽车控制住……就用刚缴获的汽车,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每辆汽车装四十人左右,五十几辆汽车也就全都装下了。

    而且对这些俘虏基本可以放心,甚至都不需要派士兵同车厢看管,原因很简单,方圆几十里到处都是荒漠,英军俘虏离开车队几乎就可以说是自寻死路……这又是德军对这些俘虏头疼的另一点:俘虏消耗的饮用水和食物可不在少数,而这些在沙漠中又是十分珍贵的。

    当然,对于那些受伤的英军俘虏,德军就不会手软了,在打扫战场时就将他们一个个击毙在死人堆里,或者就是将他们随便丢在哪个车厢里听天由命。

    不过说实话,前者或许比后者更仁慈。

    因为在沙漠里受伤而得不到必要的治疗,伤口很快就会感染发炎最后在痛苦中死去。

    后来秦川才知道,德军是有意识的选择后者。

    也就是把几个伤员分摊到英军俘虏中,让英军俘虏看着那些伤员在痛苦中慢慢死去,以此来打击英军俘虏的士气警告他们不要轻易逃走。

    这种方法很有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