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军毫无还手之力……大口径火炮总适合远程射击,M7也不例外,它的火炮射角为35度,这使其最近射程为800米,而此时的德军正处于这个最近射程的边缘。这使英军能使用的就只有右上角的自卫武器……12。7MM高射机枪。

    但就算是这样也无济于事,因为庞大的车体会使他们成为德军很好的目标,而坐在炮弹上的他们一旦被击中就会瞬间在这个世界消失。

    不过这似乎也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们至少可以毫无痛苦的死去……剧烈的爆炸就会在他们意识到痛苦之前就将身体及意识撕成碎片。

    这场战斗就没秦川这些步兵什么事了,因为对于那些剧烈的爆炸以及冲天的火焰来说,他们手里的步枪以及射出的子弹实在是微不足道。

    轰炸整整持续了十五分钟,英国人总算有机会举起了白旗并让德军看到,于是炮声这才缓缓停了下来。

    德军其实一开始就做好了要缴获这款美式装备的打算……他们对于机动速度快的装备一向很有兴趣。只不过他们必须得第一时间就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否则事情很可能会失去控制。

    最终,德军缴获了五十二辆自榴弹炮及二十辆装满炮弹的汽车。

    斯特莱克将军对缴获的这批装备如获至宝。

    原因是自行榴弹炮操作简单,它虽然使用的是中型坦克的底盘,但操作起来依旧是炮而不是坦克。

    两者的区别在于坦克需要车长、炮手等协同配合,这没有几周的训练是很难做到的,就算勉强投入战场往往也会因为配合不好而成为敌人坦克的靶子。

    但自行榴弹炮却并非如此,它只需要一个司机,其它的实际上就是炮手,与操作一门105MM榴弹炮没有很大的区别。德军甚至只需要将汽车驾驶员和炮手编在一起。

    于是斯特莱克将军马上就将缴获的自行火炮交给炮兵团,并命令他们自行调整炮组成员并用最短的时间学会操作。

    事实证明斯特莱克将军的这种做法是十分正确的,这些自行榴弹炮在其后的战斗中依靠其出色的机动性为第21装甲师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炮火掩护,它们与其它德军火炮配合,甚至压制着英军三百多门火炮不敢轻举妄动。

    接着斯特莱克将军就再不敢稍有耽搁了,他果然的指挥第21装甲师直扑亚历山大。

    另一边的奥钦莱克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有如天塌下来一般面如死灰。

    事实上,他是直到半小时后才得到确切的消息……印度第4步兵师连同其指挥部被埋,第5炮兵团指挥部第一时间就被炸毁,它们都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向奥钦莱克报告情况。

    直到英军侦察兵碰到了溃逃的印度士兵询问了情况,这才发现事态比想像的严重得多。

    这也就是速度的魅力,也是德军“闪电战”屡屡在战场上能收得奇效的原因之一……快速打击往往能使敌人来不及反应,因为敌人总是会在通讯、协同等方面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成份复杂的部队更有甚者还是在通讯不便且战机无法起飞的夜晚。

    “将军,现在该怎么办?”里奇少将着急的问。

    奥钦莱克将军微微摇了摇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为他甚至都不知道德国人的位置,这就意味着无法确定德军的进攻方向……于是阿拉曼防线就处处都是漏洞处处都要防。

    考虑了一会儿,奥钦莱克将军就把目光盯向了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奥钦莱克将军说:“他们会进攻亚历山大!”

第一百八十二章 礼炮() 
德军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绕到阿拉曼防线后配合其它部队包围英军。

    比如第21装甲师可以绕到鲁瓦伊萨特岭后与第15装甲师夹攻驻守在那的印军。可以想像,德军不用花多少时间就可以赢得一场战争并与第15装甲师一同突入英军防线内。

    另一个选择就是直奔亚历山大,那是英军的主要补给港口,英军所需的物资和弹药就是从亚历山大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

    这两个都是好选项。

    但奥钦莱克将军却判断德军会选择后者,原因是德军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现在距离天亮还有五小时,这差不多就是德军赶到亚历山大并发起进攻的时间。

    如果让德军攻占了亚历山大,那么整条阿拉曼防线无疑都会崩溃。

    反之,如果德军选择前者的话,他们就无法及时赶到亚历山大并且在天亮前攻下亚历山大。

    众所周知,白昼是属于英国人的,英国空军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还近水楼台先得月……英军在亚历山大和开罗就有机场,而且德军的机场却在两百公里外。

    所以,只要天色一亮,德国人的坦克就无法避免要遭到英国空军无情的打击。

    也就是说,前者最多就是使阿拉曼防线北段崩溃,英军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是可以从阿拉曼撤退并在亚历山大构筑一条新防线。

    德国人显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一场小胜仗。

    于是,奥钦莱克将军就知道该怎么打这一仗了。

    他二话不说拿起笔和尺子,在地图上将迪尔西茵和亚历山大两点连在了一起,然后说道:“这很可能就是德国人的行军路线,马上派出侦察兵跟踪侦察!”

    “是,长官!”里奇少将应了声就去安排了。

    随后奥钦莱克将军又下了一连串的命令,他的作战方案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派出部队沿途打击骚扰德军。

    原本应该是围追堵截的,但奥钦莱克将军不敢把目标定得太高,因为他知道英军的战斗力不如德军,任何一支英军包括第7装甲师在内都无法挡住德军第21装甲师,这在之前已经得到验证。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沙漠作战十分特殊,其交通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到处都可以走,所以除非是有数倍的兵力且装备占绝对优势,否则围追堵截不现实。

    因此奥钦莱克将军只打算迟滞德军行军速度,如果德军无法在天亮前对亚历山大发起进攻,那么计划也就算是成功一半了。

    这个任务就交给刚编成不久装备有两百辆“斯图亚特”坦克第5装甲旅与英第15装甲师残部。

    二:在亚历山大方向加强防御。

    因为奥钦莱克将军几乎将所有的兵力和装备都堆在了阿拉曼防线上,所以亚历山大的兵力十分空虚。

    不过好在亚历山大与前线有铁路相连,于是奥钦莱克将边一声令下就把新西兰第2师的残军……两千多人调回了亚历山大驻防,另外再辅以埃及的非洲第3师协防。

    对于这一点亚历山大也很无奈,英军兵力紧缺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其实,英军就算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但总兵力还是德军的数倍。

    之所以会出现兵力奇缺的情况,是因为英军的战略思想是防御……防御一方必然会需要更多的兵力,而且这些兵力大多无法集中甚至很难互相支援。

    就比如现在,英军在一条长55公里的阿拉曼防线上布防,即便英军有十余万人,平均每公里也就两千多人。如果支援其它地区的话就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

    而德军的战略思想主要是进攻。

    进攻就可以集中兵力和装备从一点突破,于是就在局部地区对英军构成了兵力优势。

    这两者不能纯粹的说哪种战术更好,像英军这样成份复杂、素质不高,尤其是指挥战术过于传统的部队也的确更适合防御……历史上他们正是用防御以及强大的补给和装备硬生生的把占有素质优势的德军给拖垮了。

    奥钦莱克将军的计划很快就实施了下去。

    英军侦察兵像撒豆子似的在敌人有可能的行军路线上布设,这些侦察兵是很难被发现的,因为在沙漠里要掩藏起来十分容易,侦察兵只需要把自己用沙子埋上只露出一点头部观察或者呼吸,这样除了是走到面前或车轮直接辗上,否则根本无法发现。

    然后这些侦察兵就把位置报告给了指挥部,指挥部再将坐标发给炮兵……于是炮弹就成片成片的炸在了第21装甲师的附近。

    不过这种炮火覆盖命中率很低。

    炮兵轰炸的过程,应该是给出坐标后先使用几门炮进行试射,然后观察员再根据炮弹的炸点与目标的偏差进行调整,比如打远了还是打近了,往东偏还是往西偏,这些通过无线电与炮兵阵地沟通较正,直到打准了后再实施大规模的覆盖轰炸。

    问题就是现在是能见度很低的黑夜,躲在暗处的炮兵观察员也很难确定目标的位置,尤其是德军第21装甲师还是全速前进,往往几分钟的时间就逃出了观察员的视线。

    于是秦川等人就总是听到炮弹的呼啸和爆炸声,却难得见几发炮弹能命中目标。

    “英国人这是在放礼炮吗?”维尔纳嘲笑道:“他们真是太好了,我从没享受过这样的欢迎仪式!”

    战士们闻言不由笑了起来。

    “我们也会给他们回礼的!”面包师笑着说。

    面包师说的没错,不久德军的炮火很快就响了起来……德军的侦察兵同样也往外散布,他们在发现英军开炮的火光后就将座标报告给自己的炮兵。

    而德军炮兵开火的同时也会暴露自己。

    于是这样你来我往的,很快就转变为敌我之间的炮战,第21装甲师的主力也就清静了下来。

    “哦!”维尔纳摆出一副遗憾的表情:“礼炮结束了!”

    “不要掉以轻心!”库恩说:“英国人不会这样就放手的!”

第一百八十三章 孤军深入() 
库恩说的没错,英国人当然不会这么轻易放手。否则没有做好足够准备而且兵力空虚的亚历山大就会对德军第21装甲师门户大开。

    半小时后就听见前方传来一声爆炸,初时德军士兵们还以为那是英军的炮弹,但在经过一辆被炸得翻了个身的汽车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那是地雷!”雅科普惊讶的说:“反坦克地雷!”

    “英国人居然在自己防区内埋地雷?”面包师有些意外。

    “他们猜到我们的目标是亚历山大了!”秦川说:“所以才会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布雷!”

    不久又是“轰”的一声巨响,这一回被炸毁的是一辆“三号”坦克。

    而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十分钟后,侧翼的黑暗中突然响起一阵“隆隆”的马达声,在空中亮起照明弹的同时还枪炮声大作。

    德军坦克马上停下做好战斗准备,然而过了一会儿,当德军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打去照明弹时才发现英军已经逃出坦克的射程外了。

    这种情况接连发生了好几次,英军甚至都是在射程之外开火而且规模都不大,通常就是十几、二十辆“斯图亚特”坦克。

    但显然德军也无法追上这些坦克。

    秦川知道英国人这是在干什么,他们在尽力阻滞德军的行军速度。

    这是很高明的战术,而且奥钦莱克将军早就该这么干了……“斯图亚特”防御和火力都不如“三号”,但机动速度却比“三号”坦克快得多,尤其是它装备有五挺机枪,这对德军侦察兵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再加上英军手里的“斯图亚特”坦克数量还很多,所以一开始就应该利用“斯图亚特”的机动性与德军“三号”坦克打游击。

    不过幸好英国人没有这么做,否则德军只怕根本就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上士!”在连续被英军骚扰了几次后,库恩就接到了电话:“将军让你到他的指挥车一趟!”

    这也就代表斯特莱克将军对此无能为力,秦川不由皱了皱眉头,因为他也同样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却没找到答案。

    汽车停了下来,库恩走到车厢尾部用荧光灯往后发出信号。

    原本秦川以为会像以前一样由吉普车来接他过去的,但不久后就惊讶的发现一辆“猛玛”指挥车停在汽车旁……秦川认出那就是斯特莱克将军的指挥车。

    “上士!”秦川一踏进指挥车,斯特莱克将军就问:“我希望你已经想到办法了!”

    “不,将军!”秦川回答:“如果想到办法的话,我会在第一时间就给你电话的!”

    斯特莱克将军不由叹了一口气:“英国人变聪明了,这样下去我们无法在天亮前赶到亚历山大,甚至在赶到亚历山大时我们的坦克已经全都报销了!”

    “或许我们可以增派侦察兵!”斯莱因上校建议道:“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英国人埋伏在哪!”

    “不!”斯特莱克将军摇头道:“我们已经损失了五队侦察兵了,我们的侦察兵面对敌人的‘斯图亚特’坦克毫无还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