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丹尼尔做为一名少校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他会尽量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隐藏起来并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可能增大自己及部下生还的慨率。

    正在丹尼尔想着万一碰到英军的坦克该怎么应对的时候,突然前方就响起一阵激烈的机枪声,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叮叮铛铛”直响。

    “战斗准备!”丹尼尔少校大声命令着,接着就透过观察窗往枪声传来的方向望,炮手在第一时间就把炮口和机枪对准了目标……

    就在丹尼尔少校要下令开火时却突然发觉不对劲,于是赶忙下令道:“不准开火,那是自己人,他们是我们的侦察兵!”

    那的确是德军侦察兵,丹尼尔少校这组坦克阴差阳错的直奔德军侦察兵的藏身地,受惊的德军侦察兵以为他们被发现了,惊慌之下就用机枪乱打一气。

    丹尼尔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他没想到伪装成英军后最先碰到的竟然是自己人……

    “上校!”这时有人报告道:“四点钟方向,敌人坦克!”

    丹尼尔闻言不由一惊,赶忙朝四点钟方向望去,果然就见一队坦克从右翼包抄了上来。

    丹尼尔看清了,这些坦克的航向机枪上没有红布带,显然是英军坦克无疑。

    想了想,丹尼尔少校就命令道:“对侦察兵开枪,但不要瞄准目标!”

    “是,长官!”

    德军驾驶的坦克霎时就打出一排子弹和炮弹,但子弹和炮弹要么就落在近处要么就从德军头上飞过。

    对面受惊的侦察兵也将子弹打得“哗哗”直响,偶尔还会打来几发迫击炮炮弹,看起来还真像一个激烈的战场。

    英军“斯图亚特”坦克显然没有查觉到这是假打……实际上德军侦察兵还是真打,这也是十分逼真的原因之一。

    于是英军坦克毫不犹豫的越过丹尼尔等一众坦克朝德军侦察兵冲去,其中还有一名英军军官从坦克舱里探出头来大喊:“包围他们!”

    丹尼尔少校当然不会听他的,他下令的命令是:“编成战斗队形跟上他们……”

    于是德军坦克就排成一排跟在了英军坦克的后头。

    英军军官有些意外,他看不懂这些“斯图亚特”在干什么……接着,当他看到这些“斯图亚特”停下来并将炮口对准他们的时候,英军军官就明白了。

    “调头!”英军军官大喊:“他们是敌人的坦克!”

    但这时明白已经太迟了,随着一阵“隆隆”的炮声,英军那十几辆坦克就被炸成一团团火球。

第一百八十六章 混战() 
辆战果一个又一个的从丹尼尔少校那汇报过来,才半小时就击毁了几十辆英军坦克,而德军坦克就只有一辆被误伤……这误伤是因为在黑夜里实在很难识别,再加上那辆坦克也与敌人坦克混在一起,于是一炮过去就被打瘫了。

    幸运的那只是一枚穿甲弹,里头的坦克乘员只是受了点轻伤且成功的返回了部队。

    当然,这些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英军“斯图亚特”坦克已无法再像之前一样骚扰德军,这使德军可以再次全速向亚历山大挺进。

    奥钦莱克将军那边很快就收到了相关情报。

    “将军!”参谋报告道:“德国人的坦克混在我们坦克里作战,我军损失惨重!”

    “德国人坦克怎么可能混进我们的坦克里?”奥钦莱克将军有些不明白。

    “他们驾驶‘斯图亚特’坦克!”参谋解释道。

    “哦!”奥钦莱克不由恍然大悟,随后就皱起了眉头。

    “该死!那一定是被他们缴获的坦克,这些狡猾的德国人!”

    “亚尔林上校请求指示!”

    “告诉他!”奥钦莱克将军想也不想就下令道:“把那些混进来的坦克找出来并消灭掉!”

    “是,将军!”于是命令很快就传达了下去。

    但奥钦莱克将军这命令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时候更应该做的是暂时偃旗息鼓将确认是自己的坦克集中在一起,这样属于敌人的坦克自然就无处藏身。

    而奥钦莱克将军这命令却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混乱,这也就让混进来的德军坦克更容易混水摸鱼。

    当然,这不能怪奥钦莱克将军,因为他此前基本没有处理过这种情况……一战时的堑壕战基本是经纬分明的,敌人一条防线我方一条防线,中间用地雷、铁丝网隔开,相互用炮火猛轰,偶尔还会发起一两次几乎是自杀的冲锋。

    对于这种敌人渗透到对方阵营里的战斗在二战时才初显端倪。

    因为没有相关经验,所以奥钦莱克将军就下了一个错误命令。

    这一来战场上可就热闹了。

    命令一下达,所有的英军就都知道“斯图亚特”有可能是敌人的坦克……于是个个都草木皆兵。

    开始还只是小混乱。

    两小队的英军坦克因为误判打在一起。但这两小队坦克又分属不同单位的坦克组,于是两组都朝上级报告:“发现敌人坦克,我们正与对方作战,请求增援!请求增援!”

    援兵很快就源源不断的赶来,而且还越来越多越打越乱,打到后来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

    这其中也有的是德军坦克捣乱的功劳……他们逮着一队坦克打上几炮就跑,英军坦克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在后头穷追猛赶。

    结果对面又开来另一队英军坦克,看到面前一组坦克一边开炮一边朝他们方向前进……想当然的就以为那是敌人,于是就互相纠缠在一起。

    这是一场算不清的帐,英军坦克因为这场混战至少损失了八十余辆坦克。

    说是“至少”是因为在黑夜中他们无法判断哪些坦克是“失踪”哪些是被击毁,又或者哪些是敌人的坦克哪些是自己的坦克……他们在统计时将敌人的坦克算进去了也不一定。

    而德军第21装甲师就乘着这个时候一鼓作气的杀到了亚历山大城下。

    亚历山大,是埃及仅次开罗的第二大城,但其实重要性却远超开罗……因为它是英军与外界联系最重要的港口(另外还有一个塞得港,但塞得港的吞吐不及亚历山大港,而且一旦亚历山大港落入敌手,塞得港也将遭到空军的封锁)。

    正如之前所说的,亚历山大并没有做好防御准备。

    当德军坦克“隆隆”的逼近亚历山大时,非洲军甚至还在防线上构筑工事……

    防守在亚历山大外围的是非洲第3师,组建自埃及的部队。

    然而,这支部队与其说是军队还不如说是警察,因为他们平时受的训练就是维持治安用的,他们甚至还得不到埃及百姓的支持……原因是埃及人把他们当作是英国统治奴役埃及的工具。

    “百姓支持”这看起来似乎是战场上无关紧要的选项,但其实却决定了这支军队是否有军魂或是在对阵敌人时是否有自我牺牲的勇气……

    原因很简单,军队的士兵都来自百姓甚至也可以说是百姓的一员。

    如果有百姓的支持,那么军中就不乏抱着保家卫国的信念的热血青年,这些人才是部队的中坚。

    否则,军队就充斥着为了混口饭吃才扛起枪的士兵,这些本来就是混日子的人当然不会愿意为英国人牺牲自己的生命。

    非洲军属于后者,所以当德军坦克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丢下工兵锹一溜烟的逃跑了,留给德军的是一道未完成的战壕和横七竖八的铁丝网,以及战壕里摆得整整齐齐的机枪、火炮和一箱箱未打开的弹药。

    “他们简直就是给我们送弹药的!”雅科普说:“我刚才还在担心我们没有足够的弹药与敌人作战,现在看来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不要吊以轻心!”库恩提醒道:“接下来才是最困难的!”

    库恩说的没错,因为挡在面前的是亚历山大城。

    德军坦克当然没有能力将这座埃及第二大城市像对付迪尔西茵那样全部辗在履带下,于是德军要面临的就是装甲部队最困难的……巷战。

    新西兰第2步兵师残部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没有与非洲师一起驻守城外。

    诚然,新西兰第2步兵师因为在马特鲁的失败丢失了绝大多数的重装备及反坦克武器。

    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问题。

    因为亚历山大是个港口,这里有英军从世界各地运来的资源和补给。新西兰士兵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装备从仓库里拖出来然后架设到建筑里。

    这些武器装备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其中最重要也最具威胁力的,就是被称为“英格兰弓弩”的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

第一百八十七章 英格兰弓弩() 
它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之所以会被称为“英格兰弓弩”,是因为它在每一次发射时都需要拉动主簧将其置于待击状态……其主簧的拉力很大,达900牛顿。

    要完成这个动作必须得手脚并用:

    第一种是立姿,站立着双脚踩住底部的肩托,然后双手合握握把往上提。

    第二种是卧姿,手握着握把的同时脚踩着肩托往下蹬。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与古代拉开拉力很强的弓弩十分相似,于是就得了个“英格兰弓弩”的绰号。

    其缺点就不用说了,就是发射过程十分麻烦,900牛的力要求相当的体力,如果是在苦战之后士兵疲惫或是因为缺乏补给饿肚子的时候,只怕根本就拉不开这把“弓弩”。

    其实不仅是待击,其扣动扳机都是件很费力的事……它设计出巨大的扳机就是为了让人可以用两根手指扣动,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使英军脱离了用反坦克手榴弹或是炸药包近距离才能炸毁敌人坦克的时代。

    但很快秦川等人就知道这种“英格兰弓弩”还有其它优点……

    坦克在灰朦朦的天色中开进了亚历山大城,秦川发现这并不是很好的进攻时间,因为里头的建筑和土地几乎与天色一样,到处都是灰白的。

    周围一片寂静,百姓或许是早就听到了德军即将进攻的消息所以都躲在房内没有出来活动。

    但秦川却知道躲在房内的不一定就是百姓。

    坦克“隆隆”向前,履带“咯吱咯吱”的辗着用石子铺成的街道前进,时不时的发出一些金属敲击的响声。转弯时,履带的旋转加上坦克的重量就会将地面磨出一些坑,那尖锐而刺耳的声音只怕几里外都能听得到。

    战士们紧张的跟在坦克后头,用步枪和机枪对准两侧的建筑。

    窗户或是门口,尤其是楼上,任何有开口的地方都有可能射出子弹或是突然抛出一枚手雷。

    但德军却又无法阻止这一切发生,亚历山大城太大了,拥有上百万的人口,第21装甲师不可能像之前一样将房屋里的所有人都赶出来,或是将每一间房都搜过去并占领。

    同时德军也没有时间这样做,因为此时天色已微亮,英军的侦察机已经在空中盘旋……如果德军还呆在城外的话,这会儿只怕就要遭到英军的轰炸了。

    当然,英军没有实施轰炸并不是因为担心埃及百姓或是房屋……英、美军在打回法国时都不考虑同为白人的法国百姓的安危,当然也不会将被殖民的埃及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放在心上。

    他们之所以不轰炸,是因为德军在轰炸来临之前可以轻易隐藏起来,这会使轰炸效果不佳,更重要的还是新西兰师的部队也在这座城内,轰炸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误伤。

    坦克再次沿着街道拐了个弯,秦川在坦克侧身时的空隙中瞥见一个开着窗户,于是当即大喊:“停下,危险!”

    但是已经太迟了,只听一声机括声,坦克前发出“轰”的一声爆响接着就不动了……“英格兰弓弩”发射的弹丸采用空心装药技术,其形成的高速金属射流可以穿透75MM厚的装甲,而“三号”的装甲只有47MM。

    由于金属射流是液态的,所以其击穿装甲后在坦克舱内部会发散飞溅,于是里头的坦克乘员大都无法避免被击中……如果是被击中要害当场死亡那就是幸运的,否则就会感受到高温射流穿过身体并将周边的肌肉组织都烤熟、烤焦的痛苦。

    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德军士兵纷纷举枪从坦克残骸后探出身子朝前方射击。

    秦川却没有这么做,他将步枪指向街道两侧……这时最危险的显然不是前方而是两侧,前方至少还有坦克残骸为掩护,而两侧却什么都没有。

    果然,下一秒街道两侧的窗户就“哗”的一声突然打开……秦川想也没想就瞄准其中一个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一道血光从窗口的黑暗中飙了出来,这发子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