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生硬的、毫无亲民色彩的官方语言显然无法打动埃及百姓甚至还会产生反效果百姓听到这样冷冰冰的词语再联想到德国人的坦克和大炮甚至都会不寒而栗。

    于是秦川跟巴泽尔说了声就提着步枪跑往喇叭附近,他没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一名看起来像是负责人的少校。

    “长官!”秦川说:“我认为宣传语需要改一改!”

    少校回头看了秦川一眼,当他看到了秦川的军衔后就不满的说道:“上士,做好你自己的事,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

    “长官”

    “我说过了!”少校不耐烦的打断了秦川的话:“回到你的岗位上去!”

    “回到你的岗位上去,少校!”斯莱因上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两人的身后。

    “上校!”少校有些错愕。

    斯莱因上校没有理会少校,他猫着腰上前就像与老朋友打招呼一样拍了下秦川的肩膀,问:“有什么不妥吗,上士?”

    “是的!”秦川回答:“我认为我们的宣传方式应该改一改”

    “上校!”少校忍不住插嘴道:“这是我的工作,我想我能做好”

    “你最好闭嘴,少校!”斯莱因上校打断了少校的话:

    “听听上士说的话,然后按他说的做。否则你就去领一把步枪走到坦克前头,明白吗?”

    “可是上校”少校还是不甘心。

    这时少校的副官认出了秦川,于是就小声提醒道:“少校,他就是那名上士”

    “什么上士?”少校反问。

    但随即就意识到这话的意思,于是半张着嘴愣愣的看着秦川。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情视频曝光 扑倒男主好饥渴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 meinvmei222 (长按三秒复制)

第一百九十章 起义() 
称宣传的话风很快就变了:

    “亚历山大的兄弟们(穆斯林称兄弟),我们是德意志帝国的队伍!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不是来征服亚历山大的,更不是与你们为敌,我们的敌人是英国。我们知道,你们倍受英国的欺凌和压迫,我们同样也是……他们利用强大的武力逼迫我们签下不平等条约,粗暴的干涉我们的内政。我们起来反抗了,所以我们才在这里……”

    这话严格来说也不是假话,因为英、法等国的确是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条约里限制德国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于是德国与埃及就有了共同点也有共同的利益

    但这才仅仅只是开始。

    接着秦川就让人找到一些“好人好事”来。

    想找到“好人好事”其实并不困难,毕竟这是一场战争,而且德军已经深入亚历山大城五公里,在战斗中总会有几个德军士兵救出埃及百姓的例子……何况就算没有也可以“制造”几个出来。

    于是这些“被救”的埃及百姓很快就被请到了喇叭前现身说教:

    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头用发颤的声音对着话筒叫道:“阿里亚,我们的房子被炸塌了,是英国人干的,他们的火炮本来是瞄准德国人的坦克,却把我们的房子炸掉了一半,你母亲和你的妹妹已经死了,英国人没有为他们的过错负责,反而是德国人把我从瓦砾堆里救了出来……你还要替英国人卖命么?我希望你能站到我们这边,他们(指德军)是好人!”

    老头的儿子阿里亚是非洲第3师的,现在正与新西兰第2师一同协防亚历山大。

    一个妇女一边哭一边用含糊不清的话说道:“塞义德,我们的孩子被炮弹炸伤了……英国人用我们的房子做掩体,我哭喊着希望他们能帮助我们,但英国人不愿意将时间和药品浪费在我们身上。德国人来了,他们给孩子包扎,还给我们食物。你回来吧,塞义德……”

    这个塞义德是个劳工,从昨晚起就被英军紧急征用到港口附近去修筑工事了。

    然后又有一个小男孩对着话筒用稚嫩的声音说道:“爸爸,英国人占了我们的房子把我们赶了出来,我们没有地方住了。德国人给我们搭了个帐蓬……”

    接着还有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些故事表面上是针对身处对面的某个人,但其实却是讲给所有埃及人听的。

    这故事是如此之多,以至于等待讲述的埃及人排成了一个长队,而且德军士兵还在到处收罗有故事的人并将他们带到这来。

    这种宣传攻势很快就起了作用,十几分钟后秦川就听说有埃及人为德军提供详细的地图,其中还有人能在地图上指出英军埋伏的地点。

    确切的说是新西兰军,只是埃及人根本就分不清新西兰军还是英军,于是都把他们称作“英国人”。

    有了地图知道新西兰军的埋伏点后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坦克依旧像往常一样带着步兵前进,到埋伏点进入火力范围后就隔远了一阵猛轰猛打。

    反观新西兰军……他们手里的“英格兰弓弩”射程只有一百米,所以对远处朝他们猛轰的坦克一点办法都没有,就只有被动挨打。

    在德军坦克朝前推进的同时,喇叭还在不停的播放着埃及百姓对英军的控诉。

    接着越来越多的埃及百姓加入到帮助德军的行列中来,不久,许多百姓和非洲军自发的组织起来攻击新西兰军。一个埃及独立地下组织还主动联系到了德军希望能与德军合作。

    后者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新西兰第2师已经在港口做好了炸毁物资和装备的准备……英军当然不会让这批物资落入德国人的手里,他们不过还抱着能挡住德军进攻的一丝希望,所以等最后一刻引爆。

    这原本没什么问题,在新西兰军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德军能得到物资的可能性极小,因为那就是引爆或是点火的问题。

    问题就是现在胜负还是未知之数,而埃及地下组织就带着百姓和劳工在港口发动起义。

    令人头疼的反倒是这样的起义。

    因为这些劳工看起来没什么武器,新西兰士兵以为能控制得住局面,没想到这其中隐藏着地下组织成员,冷不防的冒出来就控制住了港口和仓库。

    接着就是一片欢腾……埃及劳工们终于翻身做主人了,他们把仓库里的步枪一箱箱的搬出来分发,很快就武装成了一支民兵从亚历山大城的另一个方向杀了过来。

    霎时亚历山城就烽烟四起,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枪声、爆炸声以及埃及百姓的欢呼声。新西兰军则被打得抱头鼠窜无处容身。

    所以接着都不用德军动手,他们只需要等待埃及义军占领肃清新西兰师的据点然后去接收就可以了。

    前后不到一小时,偌大的一个亚历山大城就彻底被德军占领,这其中甚至还包括原本并不抱希望能够接收的港口仓库。

    这让斯特莱克将军十分满意,他特地给秦川打了个电话:“上士,这就是你所说的‘群众的力量’是吗?今天我是见识到了!”

    “是的,将军!”秦川回答:“所以接下来该怎么做,我想将军一定比我清楚!”

    “当然!”斯特莱克将军回答:“我会兑现诺言把港口的物资分一部队给埃及人的!”

    接着斯特莱克将军又有些肉痛的说道:“上帝,那至少有五万吨的燃油以及满满十个仓库的装备和弹药,埃及人得到这些甚至毫无用处……”

    “他们当然有用,将军!”秦川回答:“因为这不仅是兑现诺言,更是给英国人制造麻烦!”

    愣了下,斯特莱克将军就表示赞同:“说得对,这么说……我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装备和弹药了!”

    原因很简单,埃及人的目的是独立,如果他们因为获得了更多的装备和弹药壮大了,就会把战火烧到其它地方,比如开罗。

第一百九十一章 消息()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作弊() 
希特勒当然没有疯。

    他之所以会选择在这时候进攻苏联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希特勒对苏联的误判。

    这主要是基于两年前苏联入侵芬兰但只打了个惨胜这样的结果做出的判断,所以希特勒认为苏联虽然兵力庞大但是内部极其腐败而且指挥官普通经验不足……其百分之七十五的军官都是任职不到一年的毫无指挥经验的军官,许多军官根本就无法做好本职工作,他们能当上军官的原因仅仅只是政治立场坚定。

    于是希特勒就判断自己如果集结大批的部队突然发起进攻的话,就能在几个月内击败苏联结束战争。

    其次是资源的需求。

    这方面归根结底是德军“以战养战”的作战方式……德国大批的劳动力都扛着枪走上前线,这就使战争机器严重缺乏劳动力,于是就需要占领别的国家通过奴役别国的百姓获得大量的劳动力。

    但入侵别国会遭到别国的强烈抵抗,于是战争规模越打越大,规模扩大就需要更多的物质,更多的物质就要求有更多的劳动力,这又要求发起新的战争以满足劳动力需求……

    此时的德国就是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战争缺乏劳动力,为了劳动力就必须扩大战争。

    此时的德国入侵苏联至少会有以下几个好处:乌克兰可以提供大量便宜的食品。占领苏联将可以拥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击败苏联将能进一步孤立大英帝国。德国的战争机器非常需要更多石油,而只有在攻占苏联的巴库产油区后才能达成此目标。

    更重要的还是,按希特勒的计划,德军几个月后就能击败苏联,然后德军就没有必要再保持三百万的军队了,将其大部份退役,马上就能补充德国产业界解决劳工短缺现象。

    最后,就是希特勒的狂妄自大。

    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德国将领告诫希特勒先解决掉英国再进攻苏联,两线作战无论如何对德国都不是好事。

    但希特勒根本听不进这些建议……之前所取得的一系列的胜利让希特勒以为自己是个政治和军事天才,而天才之所以能称之为天才,那就是能力排众议坚持自己正确的道路。

    这给北非战场带来的影响就是进一步抽调北非的空中力量……德军在北非方向的空中力量原本有两个航空联队,一个是位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第24航空联队,另一个就是位于托布鲁克的第27航空联队。

    前者主要负责轰炸马耳它岛并保护意大利至非洲的海上航线,后者主要负责对非洲军团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

    然而,希特勒为了能够在苏联方向集结足够多的力量,就将驻西西里岛的第24联队调往东线……这几乎就是将非洲军团的补给线完全暴露在英国海空军的打击之下。

    隆美尔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因为此时非洲军团在北非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攻下亚历山大港后,只需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把英国人赶下大海……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空中力量,因为亚历山大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轰炸封锁塞得港以及苏伊士运河,由此就可以切断英军的补给线。

    但如果没有空中力量这个优势就无从谈起,甚至德军都不敢将战机、轰炸机布署在亚历山大……塞得港距离亚历山大太近了,直线距离不到三百公里,英国空军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到达机场上空并实施狂轰滥炸。

    这么一来,德军攻下亚历山大在战略上说没有多大的意义。

    但希特勒当然不会因为一个被认为是次要战场的非洲而削弱对苏联的进攻力量,所以隆美尔的反对完全被撂置在一边。

    而另一边的英国人其实也不好过。

    其难处主要是在空军方面,英军在北非的战机原本有五百多架,在战斗中损失了一百多架只剩下三百六十余架。

    德空军第24联队转向苏联后对英军的确是好事,但英国空军却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否要重新在马耳它岛上布置空军。

    从战略层面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在马耳它岛上布置战机可以有效的打击德军的补给线乃至逆转战局。

    但是……

    英国空军的战机及飞行员的素质普遍不如德军,他们需要用数量的优势保持他们在北非上空的制空权。

    如果分出一部份战机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份到马耳它岛,德国空军就有可能掌握北非的制空权进而以亚历山大为空军基地封锁苏伊士运河和塞得港……这对英军同样也是致命的。

    可是如果不在马耳它岛布署战机的话,德军得到充足的补给对英军也同样致命。

    于是丘吉尔又向美国请求援助。

    这时英、美就用了一个作弊的手段。

    此时的美国还未参战,虽然美国与英、苏等国签订了《租借法案》,但这法案甚至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