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指着面前的地图,李好给王玄策泄了底出来。远东贸易公司那边的船队,李好早就有打算利用起来,还有那些原本从辅兵中退出后的船员,正是最好的力量,武装出来就能成为一只军队。

    “嗯,这些问题不大,有了贤弟督促那些俘虏修建的水泥路,我这边南下也会变得容易起来,对付那些小国自然不在话下,只是到时我们以什么借口南下?”

    王玄策看了眼地图后沉吟了下回道,他不太明白李好为什么对扩充疆域那么的有兴趣。如果只是为了那边的土地,王玄策觉得这理由完全不靠谱。

    大唐现在的疆域已经够大了,但是人口却还没跟上去。想要占据这么大的疆土,就必须有足够的人手来耕种占领。

    “借口很容易找,这个到时我会通知王兄。另外这边的南进策略不会耗用朝廷的粮草和物资,想来朝廷那边对这些东西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李好笑了笑,对于开战找理由这种事情,李好能拿出一大把出来,而且他来之前还和李二吹过风,想来也该不是什么难事。

    大战结束后不久,还没到年底,朝廷的旨意就到了李好手上。李好的建议李二全都采纳下来,成立安南都护府,属岭南道。

    王玄策任第一任都督,朝廷还派了几个官员下来。李好看了眼几个官员后乐了,竟然全是自己手下走科举的学生,这对于李好的计划来说,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消息了。

    不过想想也是,这个时候的安南这边,在朝廷那些世家权贵眼里无疑都是蛮荒之地,他们怎么会舍得让自家的弟子过来,这正好便宜了李好手下的那些书院出来的学生。

    李好见了这些学生后,然后跟他们几人一起吃了一顿饭。这边怎么安排,李好跟他们交代了一番,让他们尽力配合王玄策,把南诏这边安稳下来,然后南进。

    安排妥当这些事情后,李好就准备收拾东西回广州府去。年头出来,到了现在已经快年尾了,速度快的话,还能在春节前赶到广州府跟家人过上一个春节。

    当然,这边李好照样弄了一个酒楼出来,以这边的山珍水产为特色经营,同时还会搜集这边的一些特产运往李好手中其他城市的酒楼售卖,这个其他酒楼也一样。

    整个大唐现在各地出现的新鲜蔬菜瓜果,以及高产粮食,大部分都是走的酒楼渠道扩散出去的。同样也把各地的特产传播到大唐各个城市,这也是李好成立这些酒楼的初衷。

    根据李好手下的人统计出来的结果,现在的大唐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所有有点规模和人流的城市都有李府的酒楼。不过有些是李好自己亲自搭建的,有的是他的学生来做的。

    这些酒楼的功能都一样,做适合本地口味的美食,推荐本地特产,然后从别的酒楼引进特产,顺便推销一些新式的蔬菜瓜果。

    当然,这些酒楼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搜集所在城市的各种情况,或者帮李好散布一些消息出去。比如南方到处有金子捡,这边有好多挣钱的机会这些消息,让那些在家乡过的不好的人纷纷往这边而来。

    效果很好,在没有电视无线电等东西的时代里面,酒楼这种地方散布消息就是最好的办法了,而且还实用。

    “老师,你这是准备做米粉么?”快要走的时候,李好想起自己还有两件事情没有做,于是又把这两件事情拉了出来。这便有了他的学生见到的这一幕,李好似乎又在煮米粉吃了。

    “不!这个在这边就不能叫米粉了。这个叫米线,过桥米线。”李好一边忙着自己手中的东西,一边笑眯眯的说道。说实在话,这种造型叫米粉也没错。

    不过后世叫过桥米线叫习惯了,李好自然不会把这名字改了,这个就叫过桥米线。跟其他米粉一样,过桥米线味道好的关键也是在于一碗汤。这碗汤的做法很讲究,原料除了猪骨头外,必须要用两只壮母鸡,一只老鸭子。

    用三只壮母鸡、两只老鸭子是不行!这是多年来厨师积累下来的经验,这样烧出来的汤才鲜,而且一定是老鸭子!鸡鸭都要现时宰杀,而且要把鸡血留着。

    等到用猛火把猪骨和鸡鸭煮上四五个小时后,把汤里的所有东西捞出来。把鸡血挤成碎块放进汤里,不停搅动。

第二百六十八章 归家() 
“这汤是不是还没滚?怎么一点热气都没?”

    鸡血把汤里的杂质凝在一起,汤从乳白色变得清澈透亮。捞出沉淀物后再把猪骨放进去,用小火再慢慢炖一两个小时出来后。

    李好的一个学生看着锅里上面浮了一层油的鸡汤,忍不住问道。那汤连热气都不冒,在这种天气里面看起来自然跟没热一样。

    “那汤是刚刚烧开的,上面盖了一层鸡油,所以看不到热气,你可不要直接用嘴去试温度。”

    除了汤很重要,过桥米线的配料也不简单,这边的野生菌,木耳,还有豆腐等各种配菜都可以加了进去,然后成就一碗味道出色的过桥米线出来。

    只是吃这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随意用嘴直接去喝汤,因为汤虽然不会冒气,但是会很烫。这个后世的过桥米线店里看不到,只有去真正吃过桥米线的地方才有。

    李好做的就是最地道的过桥米线,该有的动作一步都不少,全都有。这东西到时还要在滇省这边发扬出去,肯定要做到极致为好。

    过桥米线跟其他汤米粉不一样的是,这边的米线泡软后不是直接放到汤里。而是吃的时候,把配菜和米线一起放进汤里,然后烫上一下就能吃。

    “这个吃法跟我们以前吃的汤粉不太一样了。”李好的学生看了后笑道,一边的冯三郎现在也差不多适应了这种生活。他现在也是拜在李好手下,奉李好为老师。

    加上李恪的几个孩子,这是李好手下身份最高的几个学生了。其他的学生几乎都是孤儿,或者是家里条件不怎么样的孩子,因为李好的学校的各种待遇才成了李好的学生,他们几个是自愿。

    只不过李恪的几个孩子并没跟在李好身边,只有李好每次回长安了,或者去潭州的时候才会给他们教导一番,平时都是布置各种作业让他们学习。

    跟其他皇孙接受的教育不同,李恪的几个孩子是直接在李好的学校里面读书,那边有老师教导他们,而且还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对他们特别对待,教的东西李好也特别有交代。

    “那个茶树的事情你们让人跟进了没有?”一起吃东西的时候,李好抬头问向自己的几个学生,这也是李好剩下的两件事情中的一件。

    滇省有名茶,普洱的大名在后世十分响亮。李好过来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就如他在泉州府那边不会放过泉州那边的名茶一样。

    泉州府的铁观音,大红袍和乌龙茶还有其他名茶都得到了李好的重视,甚至还花了不少积分用来换来茶树的栽培和制作手艺,这些都是国粹,得好好的传播下去。

    李好原本想整一本茶经出来,后来想了想,这茶圣的名字他就不要了。不过他还是让人把整个大唐的名茶全部录入进去,然后说了下产地和形状,栽培技术以及茶品。

    更细致的东西他就没有写了,这个还是交给陆羽来搞吧,至于以后会不会有陆羽这个人,或者有没人提前把茶经搞了出来,这个李好自己也不好确定,那是历史的事情。

    但是眼下这些茶树却是要好好保护下去,想想千年以后的后世,那些人跑到滇省这边一看。到处都是千年以上的古茶树,还是刻石记录的古茶树,那情景,想想都觉得不要太美。

    要知道后世的李好就曾经跑这边去看那些有着几百上千年历史的古茶树,总感觉那些古人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丰富的财富。现在自己整一堆千年以上的茶树出来,这就更了不起了。

    “启程,回广州府了!”

    随着一声大喝,几万人带着急切的归家心情开始启程。贞观十四年冬,岭南道行军总管李好征南诏乌蛮大胜回。

    李好把手上的两件事情丢了出去后,就确定了自己的行程。因为从滇省这边到广州府修了一条宽大的水泥路,这让他们的行军速度快了不少,到达广州府的时间也缩短了不少。

    来的时候是四万大军,回去的时候还是四万大军。除了这些,这些人应该还在这边留下了很多种,李好甚至还特意和王玄策以及自己的学生交代过这些事情。

    对于那些番夷不用太客气,但是对于那些跟汉人士兵有过关系还生下孩子的番夷女人,这些一定要好好照顾,以后这边的地方就得以这些人为主。

    这种做法有没效果,李好不能保证,就看那些新生小孩们自己把握了。自己不过是让大唐的优秀种子传播更多的地方,然后再好好教导这些孩子一番。

    除了留了种,中间还有不少士兵战死,但是随后也补充了不少。战死的所有士兵的骨灰都被收集过来,李好让人把他们带回广州府去。

    不留下任何一个战士,让战死的人得到应有的待遇,这是李好一直在强调和严格在做的事情。他手下的兵将,小小的捞点好处李好从不会过严。

    但是如果敢欺负大唐百姓,敢眛下那些战死的人的各种待遇,只要被发现,这些人就是被砍的下场,而且还会取消一切待遇。这个李好一直都会在之前说好,让他们去做。

    “将军凯旋而归,辛苦了。”大军在腊月二十二到了广州府,中间一个月时间都不到。广州府刺史和泉州府刺史一起过来迎接李好,他们两人过完年后就要回长安述职。

    “这大胜靠的还是各位将士齐心,功劳不能少了他们。”回军营的事情不用李好操心,下面的副将自然会带着过去。李好跟两府的刺史一道进了广州府,然后直接往李府而去。

    这个两位刺史都能理解,李好出去一年,府上的孩子都生了几个月了。他这个做父亲的一直没看过,现在回来了自然要先回府看看自己的孩子。

    整个岭南道,除了已经退休的老冯,这里就李好的官职最大,他想做什么自然没人敢有异议。李好回到府上先沐浴了一番,然后才去看自己的孩子。

    到这个时候,他反倒没那么着急了。从沙场征战回来,李好自然不会让自己一身披甲见孩子,这样会吓到孩子。李好身上还带着沙场的杀气,这些都要消除。

    “顺儿,把大郎抱过来我看看!”见李好回来了,李府的几个女人都有点小激动,一年多的时间不见,她们现在也很想念李好,只是府上现在的人太多,她们只能把这份心思藏在心中。

    李好可没那么多顾忌,给自己的女人每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后,让她们把孩子带了过来。自己有后了,总要看看。

    “少君,现在可不行,小郎君们和小娘子们都在睡觉,他们要晚点才会醒来玩上一会。”忠婶跳了出来吭声道,她是听说李好的几个女人要生孩子了,特意从长安过来的。

    忠叔和大郎二郎他们过不来,那边的事情也多,就忠婶一个人过来。现在同李好的丈母娘武氏一起照顾李好的儿女,武月留在了这边,小武却回长安去了,要过几天才会再回广州府。

    “呃,那就晚点吧,先让他们好好睡一会。”李好听后愣了一下,小孩子们就这样子,他也没强硬要求把孩子抱过来看看。作为一个后世过来的人,李好对这个比较看的开。

    四个孩子中,武顺的孩子最大,还是个男孩。他现在就是李府的大郎了,老二也是男孩,两个小的都是女孩子。不能抱着玩会,看看他们睡觉也好。

    李好看着几个小不点,心中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一种血脉延伸的感觉。以后自己需要注意的事情更多了,除了妻还有子女了。

    “这是给他们的礼物,你们做娘的先收起来吧。”

    四个孩子的礼物价值一样,不过因为男女而分成了两类。李好对男孩女孩没有偏见,只要是他的孩子,他都喜欢。这让两个生了女孩的女人轻松了一口气,就怕李好不喜欢女孩。

    李府因为男主人的到来一下变的热闹起来,特别是男主人还是打了胜仗回来。李二给的赏赐不少,在广州府这边还给李好上千亩土地,爵位也升了。

    “可惜老主人他们过世太早,要不然见到这一幕,不知道有多高兴。”一边的忠婶看到这一幕后,忍不住感叹起来。

    李府的日子现在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又开枝散叶了,就连忠叔他们也跟着日子越发好起来,忠婶能不感慨一番么?

    不能先逗弄一番自己的孩子,李好只能去看上几眼他们的睡样。然后在府中设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