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十分便利了。此后,又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开通一条叫“永济渠”的运河。接着,从江都对面的京口到余杭,开通一条叫“江南河”的运河。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这个工程量实际上并不大,很多地方还是原本已经构筑好的河道。而大唐的水泥马路工程,现在基本把大唐的主要城市和边疆都覆盖上了,这个工程量并不比大运河少。

    但是这个工程完成后,在大唐连水花都没掀起一些。除了这个工程,长江流域的防洪工程一样不小,不仅多了不少良田出来,还从根本上解决了这边水患的问题。

    因为科技的原因,也因为大唐抓了不少俘虏。那些人修建这些东西,死了就死了,不会在大唐内部引起任何不满出来。何况这些人本来就是跟大唐最对的人,利用他们的最后一点价值,这不正是最好的结果么。

    同水泥马路和水利工程一样,大运河通航以后给国家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这条河沟通了大唐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因为这个时候走陆路太辛苦了,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翻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

    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不过,大唐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

    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变成一个大水系,这已经成了一盘布局天下的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

    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所以从整个华夏历史来看李好觉得老杨同志开挖大运河其实是功大于过的,只不过后来接替他的王朝把他黑的太厉害了,让人家遗臭万年啊。

    跟李好的水泥马路的效果一样,而且大运河的开通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

    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卖买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

    总之,这些地方因为大运河的原因,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催生了大量的城市出来,他们依靠这条河而生活,而且多子多福。

    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长安—洛阳、燕京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长安(洛阳)是中点,燕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东方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华夏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而且通过大运河还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带到了南方,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大运河还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

    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现在,这一切还得加上那些修好的水泥马路,以及海运的大力发展,这些都在加速大唐文明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好的武侠梦() 
“郎君最近心情似乎好了不少呢。”上了船后行驶在大运河中李好就空闲多了,他会不时的和小武高阳吟诗几句。高阳现在没有进宫和李二相认,不过李恪已经知道这事情了。对于这种事情,他只剩下满满的无奈。

    当初高阳和李好凑一起的时候还是因为他,现在高阳竟然敢跑出皇宫跟李好走到一起,这事情让他怎么说?而且现在李二的身体不怎么好,不知道还能不能经受的起这种事情的刺激。

    而小武除了打理李好的一些产业之外,现在开始慢慢放手,安心做她的新妇人。她和高阳的孩子全部留在长安,那边几个女人原本也想跟着李好一起去江南。

    只是现在她们全都怀着孩子,想跟着一起去也不方便。算算下来,李好现在孩子都有八九个了,再生几个都可以凑成一个足球队了。

    “此去江南,算是散心走走了,没什么压力,心情自然要轻松不少。”李好笑着回道,现在整个大唐的世家都被削弱了不少,江南道的那些人如果明智点,就老老实实起来,要不然他们就会不知道被发配到哪里去了。

    李好的身份还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对付那些世家,杀鸡用牛刀了。所以他自然心情要轻松,或者就是指点下自己带来的几个小的弟子的功课,或者和小武高阳探索下一下夫妻之道。然后就是打打麻将玩玩棋,晚上就是噼里啪啦炼神功。

    有时候李好也会去船头走走,练练枪法耍耍大刀,或者高歌一首没人能听的懂的神曲,逗的船上围观的人忍俊不禁。比如他现在吼的就是:“书上侠客万般神通,说个成人童话美女爱英雄,你脚下踏雪无痕,我心中侠骨柔情……”

    他吼的很起劲,歌曲也不难听,可人家听的人都有点莫名其妙。感觉这神曲太深奥了,似乎有点听不懂啊。李好吼了一阵觉得有点郁闷,穿越者的共病,知音难求啊。

    李好无语问苍天,天上只有白云悠悠漂过,最后只有无奈的吼一段:“我手拿流星弯月刀喊着响亮的口号,前方何人报上名儿有能耐你别跑。”

    旁边经过的船只还以为这边的船只想打劫赶紧加速越过他们远远的溜了。逗的自家船上的人哈哈大笑,尤其以李好的两个女人笑的最欢了。李好感觉好无奈,他还想继续吼呢,那个“我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

    这可是他以前最喜欢吼的呢,现在自己好象成了耍猴卖宝的了。好吧,这个不能玩了,那咱讲故事吧,李好可是有很久没有讲故事了。

    一听说李好要讲故事,周围的人都纷纷围坐李好身边听他讲故事,李好讲的故事可精彩了。无论是小武还是高阳,或者李好的学生们,对这个故事还是很有兴趣。

    李好见人来齐了就开始讲,自从离开长安以后李好心里总有一股仗剑行侠江湖的心理,所以这次他讲的故事自然和武侠有关了。

    要讲武侠小说那就离不开金老先生的书了,只是他的书都有历史范围,要讲还得修改下才行的,这个就留着自己修改好了再讲吧。

    眼下讲的必须得是那种放什么朝代都可以的小说才行的。想来想去李好想到了《仙剑奇侠传》,可以讲这个,虽然是仙侠,但是用来讲故事还是不错的。

    旅程很无聊,再美的风景一直看下去也会累。但是船上有了李好以后这船上就一点都不无聊,他会不时的搞搞笑,讲讲故事,或者带几人在船停泊的时候垂钓钓两尾鱼上来打打牙祭。

    每一次靠岸的时候都会带着船上的人上岸去转转,然后品尝下当地的小吃或者参观下当地的各种名胜风景。这一路走走停停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累,还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大好河山。

    船过汴州的时候,李好带着一帮子人在汴州停留了好几天,还是做着和洛阳相同的事情,不过却没帮汴州的官府搞什么经济开发区了,汴州官府的人也不知道李好已经到来这里了。

    李好只是看了下自己的产业和道教的分店,然后在汴州游玩了几天就离开了。李好在汴州这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是因为他知道这里后世曾是大送的京都,号称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李好在这里来只是缅怀一个朝代,一个没有血性的朝代最后跳了大海导致一个民族的血性消失的朝代。

    这个时候的汴州只不过是大唐运河边上的一个大城市而已,完全与国际化都市挂不上钩。而且李好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必须尽力把离大唐境内较近的胡族全部给他收拾同化干净,以免这个民族到时又陷于那些危机里面去。

    只有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最安全的,当然王朝的统治政策同样也重要,这些都是李好以后准备要做的工作。

    从汴州上船后李好他们就碰上了从后面追了过来的张三,张三是李好在洛阳遇到的一个病人的父亲,李好出手帮他儿子把病治好了。张三原本是要同李好一起去杭州,只是因为有点事耽搁了。

    没想到他晚李好几天出来还是很快的追上李好他们了,两人相见自然感觉特别亲切。尤其是张三,李好帮他儿子治病没收他一分钱呢,最后他硬是要塞给李好东西的时候,李好象征性的收了一个古董,其他的全部以张三的名义捐给道教的教堂去了。

    这让张三对李好越来越敬重,所以事情一办完就匆匆的赶了过来。只是没想到李好他们走的真慢,走了这么久居然还只是到汴州。

    等他和李好并行一段时间后,他明白了李好他们为什么会走的那么慢了,他们这那是远行,简直就是一路在游山玩水。张三过去杭州是答应李好去帮忙的,李好不赶他也就不赶路了,一路看看风景也不错的,何况还有故事听。

    李好从汴州上船后就已经结束了《仙剑奇侠传》了,现在给他们讲的是经过他修改过的《射雕英雄传》。

    讲这本书的时候李好不禁想起自己小时侯这本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上演的时候万人空巷的场景,那时候自己也是非常沉迷于这部小说,金老先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更始成了经典。

    李好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汴州上来后就想讲这本书,然后带着心底的冲动讲了这本书。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尚武之风还是很盛的,文人士子,下至百姓都是很尚武的,不象大送一般被阉割了,把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捧上了天还自废武功偏偏还处在群狼环绕之中。

    这本书在这个时代还是很能吸引人,连张三和刘仁轨每天晚饭后都要过来听上一段才回自己的船上去睡觉。

    而李好身边的人更是听的津津有味,小武还是保持着原来的习惯,把李好讲的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到时一印刷肯定能在大唐热销起来,这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这个不用怀疑,李好的书什么,现在是大唐卖的最火的书籍。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本书是一本彻底的白话文小说啊,比起之前的《三国演义》还彻底。这本书被普通百姓或者讲书人接受的程度可能比文人士子还要高一点,不过这些李好现在完全不在意了。

    对出版这点小钱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他只是兴趣来了才和身边的人讲讲这些故事。至于大唐其他人能不能接受根本就没在他心上,他也不知道他现在写点东西在大唐有多火。

    “好像现在大唐的游侠少了很多了。”一路走来,李好其实很想碰到一些游侠之类的人,只是一个都没碰到。这让他心中的某种武侠梦成了空,曾经的记忆里面很多的唐侠客传原来都是虚构的东西啊。

    “游侠这东西对官府的影响很大,所以从汉以后,这个就一直被削弱。不过我大唐并不禁武,普通学子和百姓都能仗剑行走,对于那些游侠来说,他们的影响力就少了不少。”

    刘仁轨对这个东西似乎颇有点见解“路有不平,我大唐的百姓都是自己仗剑去找回来。如此,也就不需要那些游侠什么事情了。而所谓的游侠,其实很多还是依靠那些世家或者豪强而生活,并没那么靠谱。”

    “这些游侠其实对朝治危害很大,太平盛世的时候他们就是游侠,到了乱世他们马上就能摇身一变变成各地豪强,或者叛乱组织的头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