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文官那边在老房的带头下,也开口了。不管李好是不是胡言乱语,总得让这小子把话全部说完才好,而且他也很想听听李好怎么会敢说这些话?

    李好傲然一笑,论带兵打仗他确实不是这些大叔们的对手,但是如果论对战争的认识他比这些大叔们可不是一个等级的。这些大叔还在山脚摸索上山的道路的时候,他已经站在山顶顶风尿十丈了。

    这些大叔以为威胁就能让他妥协,太天真了。哼,现在要说肯定就得拿最关键最大的一个来说了,李靖的夜破突厥无疑是最好的例子。

    这场战争其实就是一场大胜,而且对战争的判断和时机掌握的很好,这是从战争的结果和军事方面来看。但是以后世的战争眼光来看却不怎么样了。

    首先,这场战争实际物质获利不多,而且还是付出多于收获。这是中国古代战争的一个通病,擒贼擒王,似乎总以为杀了头头就好了然后装作一副圣人的样子就能万夷来朝拜了。

    至于抢夺敌人的物资这活怎么能是圣人干出来的事情呢,而且如果有士兵纵掠还会被抓起来砍头惩罚,这就是典型的坑爹思想——外圣内王,坑了整整几千年。

    李靖夜破突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没有彻底的瓦解突厥的势力。给他们保存了有生力量,这是一个最大的缺点,敌人的有生力量什么的都被不当回事忽略了。

    这种做法在军事强盛的时候没有什么说法,但是一旦国势微弱的时候就会成了一条致命一击的毒蛇了。虽然当时大唐破了突厥声威大震,但是给他们时间后,他们又能聚集力量反攻中原了,后来唐朝的历史就真实的证实了这一点。

    这其实从古到唐朝西边的屡次胡人入侵就能看出,所以李好说这场战争勉强能称赞也说的过去。当年的霍去病还不是阴山刻石,但是过了多久西域又被胡人统治了?

    李好这样一说,书房里的人都静了下来,但是也有那么几个不服气的,没办法国内的人就喜欢这样。外圣内王的手段一直在玩着,被这东西熏陶久了的人都被影响了。

    李靖虽然被人说了自己的破突厥的事情,但是没有反驳李好的说话。而是在深思,李好的话他以前就想过,旁边的魏征跳了出来问李好如果让他来该怎么办?

    李好自然不能说自己该怎么办,他从没打过仗,这牛没法吹。但是他可以指出问题自然就能对问题提出见解出来:一是以战养战,后世的战争最常用的手段。

    掠夺敌人的物资充作军资,战败国需要缴付合适的战争赔偿款。这样就不需要耗费大唐的大量物资了,减少大唐百姓的纳粮之苦,还能进一步削弱突厥的力量。

    二是把突厥有生力量能消灭的尽量消灭,不能消灭的都要俘虏到大唐来做苦力。这样不仅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还能给大唐提供免费的苦力或者奴隶。

    这样一来不仅完全的掐死了突厥的有生力量杜绝了后患,也能让大唐获的最大的好处。而且从此战争不仅不会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反而还能让国家获得更多的好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唐的这些老家伙们都是人精,李好的话他们只要仔细一想就能明白里面的道理。只不过想明白是回事,做又是一回事了。

    李好装逼的来了这么一句,让房间里的老家伙们眼神全都亮了起来。然后看向李好的眼光也变的不同起来,这少年——果然没那么简单!

    看着那些老家伙发光的眼神,李好总结了几句国家的强大不是靠对外施展圣人之道得来的,那是在资敌甚至是在养虎为患。

    国家的强大是建立在强悍的军事力量上面的,通过强硬手段得来得,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威胁来得。

    国家的强盛是建立在大唐全民皆富的基础上的,没有这些一切都是妄谈。民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富,古往今来这种教训比比皆是,可是这些一直被某些人刻意的掩盖了。

    李好的话不仅让魏征眼睛一亮,也让这房间所有的人陷入了深思。魏征其实很对李好的胃口,这是一个真正值得让他佩服的古人。

    当年的魏征尽管学的还是儒家的理论,这家伙可是光着膀子叫嚣着要李二把突厥人全屠了。可惜的是李二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后来突厥死灰复燃的时候,李二才后悔当初悔不听他的镜子之言啊。

    在场的人都是人精,被李好这么一说略一思考就能明白。这不程妖精就晃着他那毛茸茸的大脑袋“可惜啊,近来应该是没有什么仗打的了,要不然还真可以试试这小后生说的可不可行了。”

    李靖斜了一眼程妖精,这场合他要怼老程,老程也干不过他:“这是完全可行的,不需要试老夫也知道,只是这些还需要圣上认可才行,不然我等怎敢行事?”

    作为一代战神,李靖自然能看出这样的好处,但是他们行军打仗很多地方还是需要朝廷认可才能行事的。要不然私自纵掠肯定得吃挂落了,这道理他们都知道。

    李好好笑的看着程妖精的样子,干脆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又甩出一句惊人之语:“谁说近来不会有什么战事了?我大唐的北方不是太平之地,东边一样,西边也好不了多少。”

    说完李好又指着场中大唐地图西南的一角说道:“这里,不出两年必有战事,而且将来还有可能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患。我大唐现在勇将济济,暂时自然不用担心。但是百年之后呢,谁能保证百年之后还能大胜?”

    李好指着的地方是大唐的松州府,这里再过一年多点吐蕃就要来进攻了。但是现在,不说一般人,就是有心人也是看不出什么迹象。自从大唐破了土谷浑就直接与吐蕃交界,吐蕃现在还在整理内部,如果给他们腾出手来,他们自然就会想要东进。

    大唐的繁荣是周围每个饿鬼国家都想偷窥的肥肉,现在给这些老家伙打下预防针是必须的,因为这些人能影响到李二的决策,至于以后的仗打成什么样那就是李好现在没法预算的事情。

    房间里的人除了李靖看到这个地方略有所思,其他的人都是满脸的疑惑。李好没有过多的解释,让那些土匪般的老家伙们自己想去吧,谁叫他们刚才对自己那么一副嘴脸。

    这些老家伙并没在这里等多久,很快李二就把他们宣了进去。不过李好不在其中,李二并没召进他,要等和那些人谈过之后才会同李好谈谈。

    “听说子佳喜欢厨艺,喜欢弄一些技巧不思进取?”在房间等里半个时辰后,李好终于被人叫了进去,这个时候已经快中午了。

    房间里面的李二并没穿什么朝服,脸上还带着一丝疲倦。想来连续见了这么多人,这位千古一帝也有点吃不消,所以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李好听到李二的这个问题并不觉得出奇,李二如果连这些消息都打探不到那就不是李二了。在李好心中只要高阳的事李二不知道就行了,其他的他也没打算特别的保密,只要技术不泄露就好。

    “陛下是不是认为在下日日琢磨这些东西,有点不思进取,不务正业呢?”李好听后反问道,态度很平静,看不出什么慌张激动的神色。

    “嗯?难道不是?”李二一下竟然被李好问到了,这个时代主流的理论就是这些东西不过末流,自然入不了李二的眼。

    “其实不仅陛下是这样认为,只怕大唐的群臣知道了在下的所为恐怕都会是这样以为吧?认为在下不思进取不务正业,自甘堕落。”

    李好自嘲道:“只是不知陛下认为,能解决我大唐人民的吃饭问题,能让我大唐变的更加富强起来,能让我大唐的军队的武器盔甲变的更好算不算正业呢?”

    “能关计民生,能富国强兵这自然算是正业了。子佳做的那些,我不觉得和这些有什么关系吧?”李二想了一下回答道。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多修马路多养猪() 
“有关系,大大的有关系。臣不仅不能算不务正业了,还是为大唐的富强做出了大大的贡献。陛下如果不信,那请听在下一一给陛下解释清楚。”

    李好接着李二的话心中一笑,只要李二愿意听,一切都好说。至于李二能不能听的进去,李好管不着,不过相信这其中的好处李二应该能明白,所以随即开始了他的长片大论:

    “先说曲辕犁,这也是在下最早制作出来的东西之一。这个东西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便于深耕,也能浅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省时省力。

    这不仅节省了畜力还加快了耕地的速度,能让每人平均日耕的土地得到大大提升,这不就是间接提升了粮食的产量了吗?这能算不务正业吗?”

    “不算,这个对我大唐的农业好处多多,而你的功勋里面也有它的一份。”李二听后笑道,为了这事情,自己不是还授了功勋给这小子了么?

    “其次是土豆,红薯的种植,这些农作物种下去以后,亩产十石以上基本都能保证,且不用占用良田。虽然我大唐如今粮食产量较古代大有提高,但也只是亩产一石左右。

    如果全国推广下去种植土豆红薯,我大唐百姓将再不用因为饥饿灾荒而担忧且还能略有剩余,人民生活安稳平和,请问陛下这个算不务正业吗?”

    “这自然也不算不务正业。”李二很干脆的承认下来,这些都是李好授勋的原因,李二怎么会不承认?

    “再者是水泥,水泥制造出来以后,我大唐兴修马路也不用再为到处开采石块操心。而且水泥铺制的路硬如石块,使用时间长,施工方便,大大加快了修路的周期和工程量。

    如果整个都铺上水泥路,那么从整个各地来往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这样一来为以后的兵员移动,救灾物资的发放都将大大提高了速度,这不是也间接的帮助了民安国泰?而且水泥这种东西还能让以后的水利维修更加坚固可靠,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个能算不务正业吗?”

    李好手上做了什么事情,他自己自然清楚,这些东西怎么去跟富国强民挂上钩,对于从后世过来的人李好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接着是活字印刷,此法出来后,我大唐印刷书籍的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样一来读书人不用再为昂贵的书籍而没法读自己心仪的好书,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抄录书籍了,如此以后人人有书读也不再是一句梦话,请问陛下这算不务正业吗?”

    连着几个例子下去,李二无一能反驳一句,对李好说的这些深以为然。好像真有道理,为什么自己的大臣们和自己却没看到其中的关系?

    “就是臣后来推出来的玻璃,谪仙醉,还有现在的茶叶和白糖也是对我大唐利大于弊的。这些东西制作成本不高,现在初始加工稍稍费时而已,假以时日产量必能增高。

    陛下以为这些东西能让那些番夷喜欢吗?到时我大唐就以这些成本便宜的东西同他们交换我朝急缺的牛羊马匹,陛下认为这样划算吗?”

    李二不是傻子,自然是能算清这笔帐。旁边的侍从已经从一个来记录增加到了两个来记录,李好今天说的这番话他们都要记录下去。

    李好和李二的谈话一直持续到傍晚晚膳的时候才结束一个段落,中途还和李二一起用了御膳。李二似乎没有放李好回去的念头,所以李好除了有幸在宫中享用两顿御赐的晚膳,还能享受一下在皇宫过一晚的待遇。

    宫里的御膳并不算很丰盛,但味道不错,大部分是肉类。晚膳的规模跟历史流传的这个时候的李二节俭完全符合。吃饭的时候讲究食不语的,李好自然不会犯这种小错。

    折腾了一天,李好肚子早饿了,他连吃了几碗饭。只是他吃饭的时候并没什么战战兢兢的,反倒吃的很香。这还间接影响了李二的食欲,让他比平时都多吃了一些。

    不是李好不怕李二,而是他觉得没那个必要,不就是吃顿饭嘛。又不是杀头,反正自己对做官又没什么很大的欲望,难道吃个饱饭也不行?

    不过饭后李好又因为桌上的菜肴发了一番感叹,那就是这边到了冬季蔬菜少的可怜,自己的温室栽培要等明年才能正式推出。

    “这天下蔬菜当以南方居多,最南之地一年四季都能种植。但是那里人烟稀少,离我大唐长安太远了,运输实在不便。而我大唐长安等北方之地冬季却有缺少蔬菜,如此一来冬季长安缺少蔬菜,而南方的蔬菜瓜果却又过剩,这实在是浪费。

    所以现在需要的是能快捷的把南方的蔬菜瓜果运到北方供应,如此大量的铺制水泥路就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能让我大唐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