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到了松州府,才被这座大唐的边疆城池挡住了入侵的脚步,被唐朝出兵的部队赶上,然后遭遇了一次大败才退兵。

    这时有大臣把吐蕃出兵吐谷浑的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朝廷说了出来,当即就有官员表示既然是因为求婚的原因,那就不如许配一个公主过去就好了。这样省了双方兵戈相见,但是认同的人不多,李二也不置可否。

    这些官员的眼光真的不行,李好站在后边听了想骂人。不过扭头看了看一边的那些武将,想想那些好战份子都没吭声,自己就不出这个风头了。

    原历史是吐蕃和大唐打过一场后吐蕃跑来大唐求亲,李二才把文成公主许配过去的。那时的李二还没把眼光放在吐蕃身上,他的眼光被突厥和高丽吸引住了,而现在稍稍有点不同。

    如果不是李好送的世界地图告诉他吐蕃的版图有多大,估计李二还会跟原历史一样,直接把吐蕃当成那个疙瘩里冒出的小股胡人部落了,那松赞干布在他眼中和乡下干部还真没多少分别。

    这时李靖开始发话了,说李好不是马上要去茂州任都督么,而且对吐蕃了解颇深,不妨大家听听他的意见,李二当即表示同意,其他的武将似乎也很满意,全部看向李好。

    李好大致也明白了这些好战分子什么意思了,这是把自己往前推了,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这次机会。再说李好上次扫了老程他们的脸,这些家伙等等着看李好笑话呢。

    “臣觉得,这仗必需打,而且还一定要把吐番给打痛。我大唐威加海内,四夷莫服,那吐番一小小的瞒国,竟然敢掿我大天朝虎须,这样的小蛮国不教训一番怎知我大天朝厉害?”

    李好可不知道什么叫客气,而且他对吐蕃这个民族也十分不爽。这个时候不趁它还没真正雄起得时候就把它消灭掉,到了以后等它稳定下来那就不好办了。

    这个民族可是一直坚挺到李好穿越的时候还不时跑出来闹下事呢,这个时候趁它弱小得时候把它灭掉多省心啊,还为子孙后代一份安全保障。

    所以李好直接跑到前面,指着他献给李二得那份扩大版的世界地图,那上面有吐蕃的版图。他把吐蕃的版图和这个时候的大唐对比一下,然后开始介绍吐蕃的情况,来的时候他已经自己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所以现在介绍起来头头是道。

    这份地图朝廷上有的官员还是第一次看到,有的已经见过好多次了。但是从上面的颜色来看,这吐番可不是什么小蛮族,那个国家的版图现在并不小。

    只是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吐番的版图虽然不小,但是他们的人口却不多,很多地方实际上并没人烟。这个时候趁他们刚刚崛起,狠狠的削上一顿过去,大唐基本上能稳赢。

    而且吐蕃还有不少好东西的,那里的冬虫夏草,松茸,牦牛,藏山羊,藏绵羊,藏红花,雪莲,麝香,黑木耳,岗巴羊,牦牛,藏香猪,灵芝,天麻,亚东鲑鱼,雪鸡都是好东西啊。

    都是最好的食材,或者做药材也可以。后世的李好曾经去过那边,那时为了买这些东西可花费了不少,就为了买到正宗的东西,所以这些都不能错过,这个时候可没什么假货。

    然后海拔稍微低一点的地方还有不少的黄牛,以及野牛等等,这些都是好东西。到时过去旅游一场,再顺手带把它们全部带回来,这场仗的收入就有了。再顺便拐带一些俘虏过来拍卖,这收获就是妥妥的赢利了,至于缴获的其他物品就另算了。

    所以李好对吐番介绍的很详细,甚至连吐蕃的起源,吐蕃现在的状况和军事实力,以及以后发展的状况和对大唐的危害全部介绍了出来,还包括这个国家那里适合种什么产物,有什么特产都说了出来。

第一百七十九章 国虽大,好战必亡() 
“皇上,这吐番不比我大唐小多少,不管他们是不是刚刚兴起,国内是否人口充足。能不打仗微臣觉得还是不打仗好,既然那吐番要尚公主,那就尚公主过去。我大唐现在百废待兴,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经不起这般折腾啊。”

    当李好说到假以时日,吐蕃就会成为下一个突厥匈奴的时候,大唐的群臣再也没有开始的轻松感了。开始把眼光全部集中到那份地图上的吐蕃版图上,看着那个疆土比大唐小不了多少的地方。

    见识了吐蕃此刻疆土的强盛后,这时又有大臣提出了和亲这个议题出来。在某些人的眼里,能不打仗就尽量不要打仗。之前李好躲在最后面的时候自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没有吭声,但是现在不同了。

    这时候正是他发表意见的时候,这突然蹦出一个和亲派出来插嘴,李好肯定不爽。其实他对这个和亲这个玩意十分反感,一群大老爷们的安危全靠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这算什么狗屁事情,大唐的男人还没到死光的地步呢。

    此刻有人再次跳了出来提这个话题,他立刻就大声顶了一句上去:“荒谬!我大唐的男人还没死光呢,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女人和亲来求的和平”?

    “自古以来,和亲就是懦夫的表现的课,而且还是严重资敌的行为,堂堂大唐,天朝上国,需要和亲来求和么?必须坚决废弃。将士守边疆,不纳岁,不和亲,四方来朝这才是泱泱大国的表现。”

    李好说这话的时候很有气势,扫了一番周围后发现那些好战分子纷纷一副认可的样子,就连文臣中也有不少认可李好意见。

    和亲这东西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这在古代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但是每个时段意义又不同。据史书记载,早在周襄王时期,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

    这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但这次“和亲”事件,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婚姻联盟。不是两国之间为了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而不得不采取的不情愿的政治交易。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和亲是一场政治联盟算不上真正的和亲。这种和亲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鼎盛,那时诸侯国之间经常玩的就是这一套。

    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却是刘邦开了头,但那是迫不得已。被匈奴包了饺子,差点就回不来了,后来就把公主许配过去给人家玩*弄。从此汉家天子都以和亲为耻,所以才有了汉武帝的征伐匈奴。

    此后汉唐直至明清,和亲之举不绝于书。尽管这些和亲有的出于被迫,有的出于自愿,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和亲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统治者不断使用。

    其间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和亲都会有一定成果,或可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或可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和笼络。客观上又能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但这并不表明历史上的一切和亲都是积极的、被肯定的。

    对历史上各族统治者之间的“和亲”,史学界长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持否定态度,认为和亲是一种屈辱妥协、投降卖国的政策,如西汉初年的和亲就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结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入掠。

    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认为和亲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办法。它导致民族间的和解,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对和亲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应全面否定。和亲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历代统治者自身的统治目的服务的,但客观上或多或少地有利于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

    再有一种意见认为,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不过李好却不这样认为,你看见山姆大叔的做法没?他跟谁和过亲?他需要和亲吗?没有什么肯定否定的,一切不服的家伙就要从根底消灭他们。

    大唐有这个资格,在这个时候有这个实力。完全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援,来帮助各族人民走向幸福和平的道路嘛。扶持一些亲唐的政权,分化和打击对大唐不友好的势力,别让他们发展壮大就好了。

    再大力输出大唐文化,严厉控制技术输出。所有敢挑畔大唐的国家都必需从根底把他们消灭干净,把他们的财富全部掠夺过来,把他们的壮丁全部抓到大唐来修路去。

    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的话,从来都不会让战争停止下来。而且似乎每次和亲反而让异族更加强盛了,给后代留下无穷的隐患。

    因为和亲的对象一般都是公主宗室女子,当她们出嫁时,最首要是有大量的嫁妆,有大量的陪嫁人员,有的还带去一些工匠技师和书籍。

    这些去往异国的人们把中原精美的物品、高超的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汉家诗赋以及汉族人的血缘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带到了边疆各族。

    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在欣赏到中原的先进文明后,大多都心怀仰慕,然后加强与中原汉王朝和外交关系。把天朝的先进技术带到他们的国度,然后让他们在实力上更强过中原。

    比如,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就携带了大量的文人工匠技师和种子。就此一举就加快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和国力的飞速发展,所以才会出现后来的吐蕃寇长安,以及往后千年的祸乱。

    当然李好不能把还没发生的事情拿出来和大唐的群臣来讲的,他把唐以前的历史全部翻了出来询问那个提出和亲的大臣:

    “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两次,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三次,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一次。”

    “这是初汉时期和亲的公主的数量和对象,但是匈奴放弃对汉朝的骚扰了吗?没有!最后还不是汉武帝尽起全汉力量,阴山勒马刻石才真正换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说明和亲实际上屁用都没!”

    李好这话一出,那些主张和亲的大臣脸上都不怎么好起来。李好说的是事实,汉初的和亲政策只是让匈奴越发嚣张起来,最后还是干了一架才安稳。

    “好吧,汉朝太久远了,那就说说最近的事情。前朝隋文帝宗女安义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染干,隋文帝宗女义成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隋炀帝宗女信义公主嫁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隋炀帝小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许了这么多的公主出去,换来和平没?没有,突厥还是时不时的过来中原入侵,甚至还把隋朝皇帝围困过,差点包了饺子。如果不是我朝大破突厥,吐谷浑他们能有现在这般老实?”

    “所以说这些胡民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狼,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再多送一个女子给他们享受,等他们享受完了再来攻打我朝?”李好悠悠的做了一个总结,结束了自己的意见。

    “因此可见,和亲就是完完全全的懦夫的表现,这不是我泱泱大唐应有的表现,把停战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还不如趁我朝军事强盛的时候把他们逐一消灭,永绝后患多好。”

    “陛下,这样万万不可啊。先贤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啊,千万不能听信此人胡言乱语。当年泱泱大汉,就是毁在好战之上,此辈妖言惑上,当诛!”

    李好的好刚完,之前炒着和亲的那家伙立刻就跳了出来,顺便给李好扣了一个大大的帽子,还用上了当诛,这是准备跟李好撕逼到底了。

    “崔爱卿,此时不过论事而已,怎么做尚未确定,以此定罪有点过了。”台上的李二听了那家伙的话后笑着回道,让李好说话是李二的意见,李二自然不会直接给李好定罪。

    而且朝堂论事因言获罪,这也不是李二想看到的结果。不过现在出声的这家伙是崔家的人,估计早看李好不爽,现在又被他抓到李好的漏洞,自然会忍不住踩李好一次。

    可惜的是他想不到的是,李好已经同李二聊过一次对番邦的态度,中间就有怎么从战争中获利,从此让大唐不用因为战争而劳民伤财,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

    “我看李都督应该是不太清楚当年汉武之事,不如让崔侍郎说说当年汉武灭匈奴之后的结果,或许李都督就不会再动不动喊着打杀了。”这时人群中有人跟李二提议道,李二看了那人一眼,没有反对。

第一百八十章 国虽大,忘战必危() 
“呃……”李好翻了个白眼,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汉武帝的事情李好怎么可能不清楚?实际上他了解的并不这个时候的人知道的少,甚至还能更全面的来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