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如烟-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二哥!”

    季书骑上快马带人出城迎接。

    原以为汉军收到刘表身死的消息大乱,孙策、周瑜收拾完文聘大军赶到襄阳还要等四五天,没想到自己打下襄阳的第二天就看到他们来到了城下。

    在城头上看到孙策的旗帜的一瞬间,季书就理解了,然后战栗了。

    相比于自己的偷袭,他们是从汉军的三面包围中杀到了荆汉的中心。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时常感叹孤寂,没有高傲之心却俯视众生。季书再次深刻体会到眼前之人正是这个时代被誉为“天才”之人。

    明明自己完成了奇袭的襄阳的计划,却略有些不甘心。

    “看来我要向二哥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季书并不像表面上的那么平静,他注视着周瑜。

    即使触不可及,想要成为顶级谋士的愿望也并没有止息。人通常会比自己想象的愚蠢许多。

    “呵呵,这书呆子有什么好学的,要学你也得学大哥我这样的英雄气概。”

    “哼,莽夫!”

    周瑜用鼻子逼视孙策。

    三人一阵失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季书感叹时,孙策、周瑜二人已经多走了几步,在前面回头招呼他快跟上来。

    “子渊,这次就算你赢了我一次,下次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好!二哥。”

    “哈哈,子渊你也够快的啊!我和公瑾原本想先杀进襄阳城,等你打开大门给你一个惊喜······”

    三人渐行渐远,走进了襄阳,从此这片土地落入了孙策掌中。

第七十章 南面称王() 
公元191年初,孙坚被刘表所杀,孙策带着三千江东军残部逃回庐江,依附于袁术之下在庐江静静地舔着伤口。

    192年秋,准备了两年时间的孙策带着1万大军向拥兵10万的江东诸侯亮出了爪牙。经过了将近1年的征战,孙策终于成功收复了江东基业。

    194年夏,孙策起兵6万5千向拥兵12万的刘表发动了复仇之战。历时4个多月,孙策军终于在秋末攻破了襄阳,刘表自尽,荆汉灭亡。

    金璇在甘宁的锦帆军杀到城下的当天便领着1千兵马向甘宁投降了,武陵陷落。

    刘度、赵范在黄忠的劝说下也带着6千兵马开城向赵云投降了,零陵陷落。

    北面的新野城最早收到刘表的死讯,守将自知回天无力也带着3千守军向周泰投降了,新野陷落。

    文聘重新夺回麦城后就收到了刘表的死讯,军心浮动、绝望蔓延,文聘领兵撤回江陵与张允汇合。两人一番商议后,最终派出使者前往襄阳向孙策主动请降,江陵城和2万大军就此纳入了孙策麾下。

    战后孙策保留了文聘、张允的官职。至于蔡瑁,他是刘表杀死孙策的帮凶之一,孙策念其在襄阳之战中领兵投降和斩杀另一个帮凶黄祖的功劳,将他罢官免死,同时也放过了刘表之妻蔡氏和蔡氏之子刘综。

    荆汉终究没有等来曹操、刘备的援兵,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都撑不过去,3万大军投入了孙策的怀抱。

    时隔四年多,孙策终于得偿夙愿。他带着刘表的头颅回到了父亲战死的地方祭奠父亲和那一战死去的英灵。

    ······

    几声重重的咳嗽,郭嘉看着桌上的情报叹了一口气。

    他在准备呈给曹操的奏章中细细地写着什么,只见最后一行上写着:贾诩、法正、周瑜、季书、徐庶。

    郭嘉停笔想了想,翻开一旁的江夏之战的情报又粗略地看了看,最后提笔在后面又加上了一个“诸葛亮”。

    将奏章卷起来递给身边的卫士,郭嘉轻声说道。

    “把这份报告交给主公。”

    卫兵恭敬地接过奏章,应声退下了。

    “报,北门已经攻破,夏侯惇将军已经带兵杀进寿春城中了。”

    还是晚了一步,孙策这会儿已经平定荆州腾出手来了。郭嘉点点头挥手让传信的士兵退下。

    战局瞬息万变,敢断言一切都逃不出自己掌控的人不过是无知的蠢货罢了。郭嘉无喜亦无悲,既然情况有变,那就采取新的对策就是了。他拿出一葫芦酒小小地喝了一口,又伏在桌案上动笔写着什么。

    一日后消息传来,曹操攻破寿春城,袁术沦为俘虏之后被曹操所杀。

    称帝不到半年,袁术的陈国就灭亡了,只沦为众人的笑柄。

    占领了寿春城,作为补偿曹操把汉室的玉玺和袁术库存里的大量钱粮送给了刘备,双方和气收场。

    另一边随着刘表的灭亡,孙策将兵力部署在了襄阳、江夏、庐江、建业组成了一条稳固的防线,曹操和刘备也收起了异样的心思将兵力撤回,天下暂时回归了宁静。

    ······

    留下4万大军驻扎在襄阳、江夏一带,孙策任命了太史慈为荆州牧,鲁肃、华歆、蒯越、徐盛、文聘、张允为辅助,随后便带着剩下的队伍返回了建业。

    “孙郎回来了!”

    沿途上,百姓看到江东军归来纷纷拿出家里的水果、食物慰劳士兵们,孙策也停下马和百姓交谈起来。

    一个大婶提着空篮子回来,看到孙策笑道。

    “孙郎你还不回家?乔夫人早怀了身孕,太夫人见你在外征战不敢让你分神才吩咐下去不准把消息传给你。整个建业可都知道了,就你这个快当爹的人了还蒙在鼓里呢!”

    “哎哟,太夫人这禁口令下的太久我都忘了说这茬儿!”

    刚才和孙策说话的两个庄稼汉顿时一拍额头想起了这事,众人急忙催促着孙策快些回家。

    孙策愣住了,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说明中他这才知道大乔已经怀了5个多月的身孕。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不知作何反应,他刚大仇得报,祭奠完父亲回来,没想到再过几个月自己就要当爹了。

    该说是慌张、茫然,还是喜悦呢?孙策不知所措地骑上战马匆匆地向府中飞奔。

    这一年是纷乱的一年。

    汉献帝的失踪、王允、伏完等一干老臣的死宣告了大汉的终结,成为了新一轮大战的导火索,天下诸侯都狂乱了。风起云涌,在这一年里袁绍、刘表、袁术先后亡故,曹操和孙策大放异彩成为了新的豪强。

    各方势力互相制衡,消化着自己的成果,激烈的战事暂时得以平息。但所有人都知道纷争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那一天。

    公元195年春初,孙策在建业称王,宣布建立楚国。他身穿王袍,扶着挺着大肚子的乔欣,在文武百官的正式参拜下登上了王座。

    自此,被后世称为“千年王朝”的大楚帝国第一次向天下人宣告了它的存在。

    大楚初建,孙策开始犒赏群臣。

    周瑜、季书被封为军师祭酒,鲁肃、张纮、张昭、诸葛瑾、黄月英被封为军师将军,华歆、伊籍、向朗、蒯越、韩嵩等被封为军参谋。

    甘宁、太史慈被封为上将军,赵云、周泰、黄盖、程普、朱治、徐盛、文聘、张允、蒋钦、黄忠被封为大将,侯成、苏飞、魏延、韩星、凌统等被封为大统领。

    太史慈(荆州)、鲁肃(交州)、诸葛瑾(扬州)被封为州牧,华歆、伊籍、向朗、蒯越、韩嵩、朱治、黄盖、程普、徐盛、文聘等人也纷纷兼任各地方的太守,其下县令就不一一列举了。

    值得一提的是,黄忠因为长沙和零陵的功绩,加上赵云和季书的极力推举才被孙策破格提拔为了大将;羽林军方面,蒋钦从季书手中接过剑印成为了大将军,侯成、苏飞、魏延成为了大统领,韩综赶上了许屠并列为统领一职,陆逊也加入了羽林军现任屯长。

    自此,大楚建立了它的第一个班底,整个楚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同年春末,楚王妃乔欣诞下一女一子,楚国上下一片欢腾,将此龙凤胎以为吉兆。

第一章 天妒英才() 
公元195年春,曹操在许昌称王,定国号为魏。这时的曹操已经拥有了将近23万大军,成为了天下诸王中最让人忌惮的一股力量。

    同年年末,正当袁家兄弟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曹操起兵10万发动了对河北的全面战争。在易京附近决战的袁谭、袁尚二人顿时大惊失色,袁谭领着8万大军急急撤回抵挡曹操,袁尚的10万大军虽然没有追击,不过也乐得坐山观虎斗。

    哪知袁谭在曹操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曹操就将袁谭的地盘全部纳入掌中,并且攻破了平原城。3万袁兵向曹操投降,袁谭本人也被曹操麾下的于禁杀死。

    魏军向着幽州汹涌而来,袁尚悔恨交加,急忙向北方乌丸求援。与此同时,董卓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再次派出吕布领兵15万攻打许昌。

    都城告急,谋士们纷纷向曹操谏言已经拿下了半个河北,收获匪浅,应当立即撤回许昌抵挡秦军。然而曹操没有理会众人,只是看向了身旁的郭嘉,郭嘉会意地回答道。

    “有文若在,许都万无一失。”

    “乌丸绝不可能毫无条件地帮助袁尚。秦军犯境,我军是否会就此撤退?这必然会让袁尚有所犹豫。此时趁袁尚没有防备,让大军放弃辎重轻装奔袭定能一战而胜。”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策略。

    196年春,曹操彻底消灭了袁尚的势力,统一了北方。而吕布果然没能打下许昌,收到曹操大军班师的消息吕布只好早早撤军了。

    自此天下形势趋于明朗,形成了六国并立,三强争霸的局面。

    其中魏国拥兵30万,兵力最多、领土最广,成为了诸王中最强的一角。

    秦国拥兵18万,经过董卓这些年的经营,西凉的马腾、韩遂、胡人纷纷依附,手上有吕布的陷阵营、李傕的西凉铁骑、马超的飞羽骑,强大的骑兵让所有人都不敢小视。

    楚国拥兵15万,经过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改革,大楚国富民强成了六国之中发展最快、综合国力最强盛的国家。

    至于刘备的徐汉拥兵10万,刘璋的西蜀拥兵10万,张鲁的鲁国拥兵8万,在诸王之中只能算是在三大豪强面前勉力自保罢了。

    ······

    许昌城。

    豪华的大宅紧紧靠在魏王宫的边上,只差一点就镶在了一起。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那就无声地向世人彰显了其主人的显赫,也表明了其在魏王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这里是郭嘉的宅院。

    此时,府中仆役进进出出,忙碌异常,细细看的话还可以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上了愁容和不安。荀彧没有理会别人,只是静静穿过层层庭院走进了一个房间。

    推开房门,屋内弥漫着沁人的糜香,但荀彧还是从中嗅出了一丝淡淡的药味。

    “文若,你来了。”

    郭嘉在病榻上转头看向这里,挥了挥手让跪坐在一边看护的侍女离开了房间。

    荀彧轻轻走到床边,郭嘉憔悴了许多。在出征之前他的病就已经很重了,最后一战的急行军恐怕是终于摧垮了他的最后一道防线。

    早知道我就奏请主公让我来随军,让你留守许都了。

    荀彧又是心疼,又是忍不住难看地调侃道。

    “你这浪子,都这时候了,还有心情让侍女给你整理容装?”

    “呵呵,我可是迷倒万千少女的风流才子,岂能疏忽?”

    郭嘉虽然病恹恹地轻咳了一声,却用微笑的表情自傲道。。

    然而荀彧很快就揭穿了他。

    “骗谁啊?胆小鬼。你若能放浪点,和珍儿姑娘留下一子半女也好啊······”

    “别说了!”

    郭嘉忽然大声打断了荀彧,他闭上眼睛,按在额头和眉间轻轻地又重复了一次。

    “别说了。”

    杀戮、奸银、劫掠、偷盗、落后、愚昧。

    一个立志要改变天下却只能悲叹自己的短命,一个悲叹自己的不洁只能偷偷爱着身边的男子,甚至为他的伟愿献上生命。

    两个人平静的相遇,又平静的错过。到底错的是这两人,还是这个世界?

    荀彧深深地长叹一声坐到床边,这见鬼的时代谁能有正确的答案?

    无言的沉默重重地压在两人心头。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即使是立于谋士顶点的两人也无法绝对正确,遗憾和悔恨缠绕,从沉重变得习惯。疼痛的伤口终有一天会变成疤痕,但满身伤疤时,已经不需要去悔恨和懊恼,浊酒一杯随风去,狂风暴雨伴入眠。

    “虽然我现在想喝一口酒,不过是你的话肯定不会让我喝吧?”

    荀彧十分不悦地看着郭嘉,反问道。

    “你说呢?”

    “呵呵~~”

    郭嘉笑了笑,又问道。

    “文若,若是献帝没有失踪,主公想要称王称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