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如烟-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位以为,如今当如何应对”

    刘备小人也

    众人闻言不禁又义愤填膺大骂起刘备。

    大殿内为数不多的几名小将纷纷走到大殿正中请战道。

    “还请太夫人下令集结整个江东的兵马,我等愿领兵火速赶往寿春救援主公”

    太夫人点点头,正要发话。

    “慢”

    诸葛瑾连忙一声大喝,拱手道。

    “太夫人,主公极有可能不走寿春而归,而是走徐州边境渡江回返江东。”

    诸葛瑾先前没有急着发言正是为了细细思索这当中有可能产生的变化,此时诸葛瑾开始向众人细细解释他的想法。

    不少人一边听着一边暗暗点头,但向朗张口便讥讽道。

    “诸葛大人说的是很有道理,可我却听说,诸葛大人和徐汉的军师诸葛亮乃是兄弟,不知是真是假”

    诸葛瑾心中一突,哀叹一声该来的还是要来,他拱手道。

    “不错,诸葛亮正是家弟。”

    大殿内登时窜出一道冷气逼向诸葛瑾,向朗冷冷笑道。

    “当初出使徐汉的正是诸葛大人,如今刘备背盟,以诸葛大人和诸葛亮的关系,所说之话恐怕难以让人信服吧。”

    几名将领闻言又吵吵嚷嚷起来,似乎就要上前把剑架在诸葛瑾脖子上拷问一番。

    “退下成何体统”

    唯一坐镇建业的大将黄盖出言喝止了手下的将领,诸葛瑾好歹也是扬州牧,论职衔与上将同等还在他之上,真要在大殿上被他手下的人打一顿那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几名小将听到黄盖的命令只得罢手,但依然对诸葛瑾怒目而视。

    诸葛瑾深深一叹也走到了大殿正中,他双膝跪下、匍匐在地,悲切地说道。

    “出使徐汉原是主公垂怜,让瑾得以与弟弟相聚片刻,瑾深感主公恩义,不敢有一刻相忘。”

    “不想竟有今日之事,徐汉背盟,诸葛瑾不敢推脱罪责。但罪臣所言句句肺腑,乃是为楚国所谋,望太夫人明察。”

    “若是因为臣所犯之罪而怀疑臣所献之策,最终使主公陷于险境而不得归,这是让臣罪上加罪啊”

    吴夫人有些感慨,用手遥遥虚托示意诸葛瑾起来。

    “诸葛先生快快请起,策儿既委先生州牧之职,必是对先生坚信不疑,我又岂会怀疑先生。徐汉背盟乃是刘备反复,与先生何干这等话,众卿休要再提。”

    “是。”

    向朗微微颔首,诸葛瑾又拜了一拜才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众人只听太夫人继续说道。

    “只是就算调集好了兵马,到底如何出征还要众位商议出个结果来。若出兵往寿春去救援,必要走芜湖港渡江北上攻伐乌江港;而若出兵往徐州救援,必要走曲阿港北上攻伐广陵港。”

    “两策南辕北辙,而时间又如此急迫,关系着我王安危,众卿都表个态吧。”

    大殿内沉默了片刻,众人都不禁有些犹豫。

    向朗左右看了看,率先开口道。

    “时间急迫,众位大人也别犹豫了。禀太夫人,依臣看,主公勇武,我大楚之军又岂惧曹魏主公必领兵杀回寿春,我等当往寿春救援,助主公大军重夺寿春巨城。”

    向朗说完,步骘和几名小将便附议赞成出兵寿春。

    华歆面露难色,倒提出了折中的方法分兵两路去救援孙策。

    这最为稳妥,也最让太夫人安心。

    伊籍、韩嵩则附议赞成了华歆的策略,哪知张昭气得大声斥责道。

    “荒谬”

    “若太史将军麾下的八万大军在此,自可分兵救援主公,我等何必如此烦恼可如今江东只剩下两万兵马,还分散在各地,仓促调集兵马去救援尚且不知兵力能否救出主公。你竟然还要分兵我看,是给敌军送人头吧”

    说罢,张昭、马良、蒯越都表示极力支持诸葛瑾提出的出兵广陵港。

    众人分成三派吵成一片。

    大殿内只有黄盖和张纮两人还未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两人一文一武分别是此时留守江东的最高长官。

    “别吵了”

    一声大喝,众人才发现一个年轻男子不知何时站到王座边上,此人正是孙权。在场的大臣有的认识孙权,有的却不认识孙权,但此刻都不禁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向孙权。

第四十六章 楚歌(四)() 
    孙权见众人安静下来,接着说道。

    “现在情况危急,岂能浪费时间在此争吵?”

    马良并不识得孙权,但见其站在太夫人身旁,而太夫人也并不阻拦,只得把疑问放进肚子里拱手说道。

    “此话虽有理,但总要有个主意吧,到底听谁的?还请太夫人定夺。”

    众人互相看了眼,该说的也说了,确实不能再争论下去徒耗时间了,便也拱手道。

    “请太夫人定夺。”

    然而吴夫人看着众人却沉默下来,迟迟开不了口。

    孙权转身看向母亲,走了两步用身体挡住众人的视线轻轻拍了拍吴夫人的手。别人不明白,他这个儿子能不明白吗?别看吴夫人表面沉着镇定,其实她早就慌了神。

    “母亲,大哥出征,关于楚国大事可有留话给母亲?”

    吴夫人眼前一亮,凑近孙权低声说道。

    “外事不决问黄盖,内事不决问张昭。”

    孙权点点头。

    当是如此,孙策绝不可能不给吴夫人留下倚重之人,这又不是在考验继承人。

    朱治、黄盖都是从孙坚起就开始侍奉孙家的老臣,忠心不渝、久经战阵,此二人一个坐镇柴桑一个坐镇建业,恐怕都是孙策有所考虑的。

    孙权看向黄盖,黄盖身为军中大将,部下自然会服从他的命令,只要是他的主张,不管文官如何意见相左,军心必是一致。

    “黄叔,依你看当出兵何处?”

    黄盖和蔼地看着孙权,感慨良多,抱拳回答道。

    “老臣也赞同诸葛瑾所言。”

    黄盖话音一落,孙权也不询问众人意见,断然说道。

    “好!那就出兵广陵,不必再议。”

    几名小将见黄盖说话早已退下,其他文官互相看了看竟也再无一人反对。

    这时,张纮站出来说道。

    “黄将军所言,张纮并无异议。只是有一事需要在这里问明二公子,若主公身陨,二公子可有意角逐大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公子?

    一些大臣看看太夫人,又看看孙权,这才明白眼前之人正是孙策之弟孙权。

    大殿内的安静变得诡异起来,太夫人和孙权也是一愣。

    不错,孙策如果身死,只留下一个三岁幼童,能不能担得起楚国基业之重?这不禁会让人生疑,而孙权的地位就会让人多出许多心思。

    谁也没想到张纮会把众人心中最害怕的事提前摆到明面上来说。一些人闭上嘴巴,眼神涌动起莫名的东西,可张纮面不改色,直接逼问孙权道。

    “还请二公子回答下臣的问题。”

    “呵,呵呵呵”

    孙权不禁大笑,他几步走下台阶到了张纮面前,拔出腰间的佩剑用左手抓了上去,顿时血流不止。

    “权儿!”

    吴夫人大惊失色,众臣也不由错愕。

    只见孙权扫视众人,朗声说道。

    “孙权在此以血立誓,请众卿作为见证。”

    “孙权永不登宝座,若有相违,有如此桌。”

    说着,孙权一剑斩断了张纮面前的桌角,然后他收回剑,对众人抱拳拜道。

    “若大哥真有不测,请众位尽心辅助我那侄儿。”

    闻此言,众人连忙起身回礼相拜。

    吴夫人微笑着点点头,赶忙让侍女上前为孙权包扎手上的伤口。

    孙权一边让侍女包扎伤口,一边低声对张纮说道。

    “如此,张公可还满意?”

    张纮拱手道。

    “如此,张纮愿听二公子调遣。”

    得到张纮这句话,孙权转身走上台阶,再次问众人。

    “诸位还有异议吗?”

    众人左右看看,眼中再无疑虑,齐声答道。

    “愿听二公子调遣。”

    “好。”

    孙权点点头,问道。

    “江东还有多少兵马?”

    黄盖抱拳答道。

    “柴桑、庐江屯有一万兵马,由朱治执掌。建业、吴郡、会稽、建安共屯有一万兵马,由老臣执掌。”

    孙权皱了皱眉头,其他地方的兵马若调动起来花费的时间就多了,他只需要知道两处。

    “黄叔,只建业和曲阿港有多少兵马?”

    “建业三千,曲阿港一千”

    犹豫了一下,黄盖继续说道。

    “郡主刚刚建立了一支三千人的女军。”

    太少了!太少了!

    能尽快调动的精兵只有4千,算上孙尚香刚刚组建的还不知道有多少战力的女军也才7千人。

    孙权这才明白方才张昭为何气的跳脚,这如何能分兵?

    孙权手心里都是汗,这点兵马真的够用吗?

    可若要调集他郡兵马,这一来一回必然要花费3天以上,这3天足以致命。

    孙权咬牙道。

    “七千就七千!张公,劳烦你在一天内准备好大军所需粮草、军械、船只。”

    张纮点头应诺,又说道。

    “二公子,还需隐蔽行事。若大王身处险境的消息传开,必然导致民心不安,楚国陷入混乱。”

    孙权一惊,张纮提出的确实又是一个隐患。若孙策无恙,哪怕不在国中,也必是民心安定、群臣归心。可孙策若有不测,百姓必然惶恐,而曾经那些被孙策打压的世家也难保不会趁机兴风作浪。

    孙权用手按住腰间的佩剑,厉色道。

    “众卿切不可将殿内之言传给第二人,若查出是谁走露的风声,立斩不赦!”

    众人齐声应诺。

    “慢!”

    提出反对的是张昭,他站起来不屑道。

    “兄长所言太过荒谬。我问诸位大人,刘备说主公结盟董卓,众位可知道?”

    众人面面相觑,皆言未曾听闻大王说起。诸葛瑾、蒯越神色一动,也称不知。

    见众口一词,张昭走到大殿正中笑道。

    “不错,连我等都不知道有结盟董卓之事,可见刘备虚伪,诬陷我主!”

    他又张开双臂,扫视众人转了一个圈,说道。

    “刘备背义坑害我主,我等若是隐瞒下来日后岂不是落人口实?”

    张昭决然地说道。

    “众位不必担心国中动乱,应当广告天下!”

    “刘备背盟,令我主陷于险境!当广发檄文声讨刘备,必引发举国愤怒。民心如水,其怒如洪,谁敢造逆!”

    “也可趁群情激奋,张榜募兵,为救援主公多添一份力量。”

    众人不禁陷入深思,孙权更是眼前一亮。

    这张昭职位还略在张纮之下,平日也低调处事,不料关键时刻更胜其兄。孙权这才想起孙策留给母亲的那句话,不由心生感慨。

    什么啊,母亲若能冷静下来,根本不需要我出场嘛。

    孙权点头道。

    “就这么办!张榜和募兵之事交给张昭处理,张纮大人依然负责处理粮草、军械、船只的问题,切记只有一天时间。若有需要,其他人需要竭力协助,不得怠慢!”

    众人拱手应诺,会议这才散去。

    孙权松了一口气,转身看向吴夫人,吴夫人拉着孙权坐到身边,眼中满是欣慰和欢喜。

    “对了,母亲,徐盛伤势如何?”

    “听说,徐盛写完信后便昏迷不醒了。”

    “徐盛是大哥的心腹爱将,请医学院院长华佗先生去庐江看看吧。”

    “好好好,听你的,都听你的。权儿,去接你大哥回家来吧。”

    孙权站起身,轻轻一拜道。

    “儿领命。”

第四十七章 楚歌(五)() 
    这一天的建业城格外热闹。

    “出大事了!大祸事啊!”

    怎么了?

    见一些人看了城门处刚张榜贴上去的告示顿时顿足捶胸起来,许多百姓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也不禁涌上去围观,然后又发出更大的惊叹声。

    “什么!刘备临阵倒戈,背盟联魏坑害我王!如今我王被围在徐州境内危在旦夕!”

    众人一片哗然,城门处顿时变成了喧哗的菜市。

    “怎么会这样?刘备不是好人吗?听说他爱民如子、为政清廉啊。”

    “好人?我呸!那你的意思是刘备说咱们孙郎和那国贼董卓结盟要祸乱天下是真的咯?”

    “哎!!我可没这么说啊,你可别诬赖我!孙郎怎会和国贼董卓搅在一起!”

    “可不是嘛,那曹魏去攻打徐州,我王好意去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