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如烟-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鲁肃刚来时,其实有些紧张,现在却不觉有些轻松下来,看着周瑜,会心一笑。

    周瑜不由撇过脸去,一副我不认识他的样子。

    “兄长······”一个犹豫的声音响起。

    三人看了过去,说话的正是孙策的亲生弟弟孙权。

    悠悠数年就这么过去了,当年常跟在孙策身后的幼弟已经成了17岁的翩翩少年。

    孙权只是略微犹豫了一下就继续说了下去:“不如去请教下刘繇,他做了建业太守多年,和建业的世家肯定熟识,世家才俊他不可能不知道。”

    孙权的手有些粗,可以看出经常习武,身上也有一股淡淡的书卷气,他虽然长的不算俊美,但细看之下,自然有一股威仪。

    孙氏两代,个个人杰啊,孙权不甚出名,或许只是一直被兄长的光辉盖了过去,鲁肃暗自想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孙策一拍脑门,离座而起:“对啊,我怎么把刘叔给忘了。”

第五章 二张() 
“哦,主公想招揽世家的子弟?”刘繇看着孙策,莫名的轻轻点头。

    “嗯,先前忙着征战,江东世家都没有接触过,我想先招揽一些才俊,一来可解官员不足的燃眉之急,二来也是向世家们投递一个信号。”孙策认真答道。

    “这就对了嘛。虽然投奔主公的人不少,但是大都是些莽夫。上阵杀敌尚可,治理江东还是要靠世家出力才行。”刘繇笑着说道。

    刘繇的话,孙策有些不以为然。

    莽夫又如何?

    我就是凭着这群莽夫打下了江东!

    其实,刘繇混迹官场多年,门生故吏众多,他就是建业最大的世家。

    只是,刘繇兵败投降,虽然现在孙策没有与他为难,但是身份尴尬,若是向孙策举荐自己的门生故吏难免引来猜忌。

    可是,世家的力量太强,孙策虽然不喜,却不得不谨慎对待。

    既恨他,又不得不用他,这或许是每一个诸侯都在思考和权衡的问题。

    鲁肃为孙策献策之后,真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所以他才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行动。当然,这些话,孙策可不会当着一个世家家主的面说出来,他虽然大大咧咧,可也不是傻瓜。

    “要说这才学嘛,主公,你可知颍川二荀和彭城二张?”刘繇思虑良久,终于抬头说道。

    “还请刘叔教我。”孙策谦虚问道。

    “颍川二荀说的是荀彧和荀攸,这两人是叔侄,都有大才,其叔荀彧最为出众,被赞为‘王佐之才’。”

    “彭城二张说的是张纮和张昭,这两人是兄弟,个个都才华出众,名声不在二荀之下,黄巾之乱时,举家从徐州迁到了江东。只是······”

    刘繇顿了顿,见孙策疑惑地看来,轻咳一声,继续说道:“这二张虽有才干,可惜傲气也不小。不瞒主公,我也曾请这二人出仕,可惜人家看不上我。主公霸气无匹,大可去试试,若是不行,我再另外推荐些人才给主公。”

    “二张”孙策沉吟了一会,感兴趣的点点头,“谢过刘叔,我明日便登门拜访。”

    言罢,孙策便告辞而去了。

    刘繇连忙起身相送,一直看着孙策走远,心里闪过了许多思绪。

    其实,刘繇败给孙策,确实是真心服气了,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做不了一方诸侯,我还做建业最大的世家总行吧。

    刘繇觉得自己刚才说的棒极了。自己这个读书人,二张尚且瞧不上眼,何况孙策一介武夫。

    到时,孙策还得来求自己,那时,自己就勉为其难推荐几个自己的门生给孙策,也好在政坛上站稳脚跟,在江东也有自己说话的一席之地。

    刘繇点点头,满意的转身回屋休息了。

    当然,孙策也很满意。张家从徐州迁来,在江东没有那么复杂的关系,也许真能为他所用,打开江东的局面。况且,刘繇虽然被拒绝,但仍不否认这二人的才干,可见这两人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

    ······

    江东确实百废待兴。

    不仅官场上需要重新任免,让孙策的政令真正能在江东施行起来。

    而且,军队的斑杂也同样不容忽视。眼下的江东军,有孙坚留下的老底子,有庐江孙策培养起来的新队伍,有刘繇的降军,有严白虎的降军,有王朗的降军,还有朱治的原班人马。可以说要把他们全部变成真正归属孙策的兵马,在战场上能指如臂使,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次日中午,还忙着军制改革的季书就被孙策拉了出来。

    “颍川二荀”孙策知道一些,他们现在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地位很高。

    曹操这人,孙策见过几面,他觉得这人还是很了不得的。

    曹操在地方上本来没有根基,可他凭借刺杀董卓的名望,逃到地方,得到了地方官员的拥护,而后他散尽家财,招募兵马,从无到有,成了一方诸侯。

    诸侯讨伐董卓失败后,他开始崛起,到今日他已经坐拥两州,能以一己之力和相邻的董卓周旋。

    曹操这人实在了不得,那他委以重任的荀彧和荀攸,可见确实有旷世大才。

    因此刘繇口中和“二荀”齐名的“二张”引起了孙策的高度重视。

    于是乎,季书和周瑜都被他拉上了,兄弟三人郑重地拜访了张府。

    说实话,季书对三国时期并不是非常了解,他仅有的印象是小时候看的电视剧旧版《三国演义》,其中对于以刘备为主线的蜀汉印象还比较深刻,可对曹操建立的北魏、孙权建立的东吴就不是很了解了。

    因此,在孙策叫上他去拜访张纮、张昭时,他还真只是对两人略有耳闻而已,不觉得自己能帮上什么忙。

    所以当孙策和周瑜被家主张纮请去了正厅,季书却被张昭请到了偏厅时,季书还真有点紧张了。

    给不了力,起码别添乱不是?

    季书有些正襟危坐。

    “季兄,月英小姐可好?”

    张昭给季书倒上一杯茶水,笑着开口问道。

    “张兄认识月英?”季书愣神,心里有些犯嘀咕。

    “虽未谋面,神往已久。”张昭依然笑吟吟说道。

    好你个张昭,窥视我女朋友!可恨!

    恐怕任何一个人在遇到别人对你女朋友感兴趣时,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吧。

    季书眉毛不觉挑动了几下,心中早已把张昭打得哭爹喊娘,表面上却还虚伪的牵强一笑道:“没想到月英这么出名啊!张兄远在江东都知道。”

    张昭的笑容一闪而逝,他彬彬有礼又给季书续了一杯茶,正色道:“月英小姐改良了水磨和水车,不仅荆州百姓受益,江东百姓也是感恩戴德,我想不知道都不行啊。”

    “不过要说我最感兴趣,还是月英小姐拒绝家命,和季兄私奔的事情。”

    “听说,为了和月英小姐私奔,季兄竟敢勾结甘宁,动员了几百人,当众劫了诸葛家和黄家的亲。啧啧,听说刀都架到了诸葛家继承人诸葛亮脖子上了!那可真是在荆州和江东一带轰动一时啊。”

    “最早时,季兄可是因此在江东收获了不少名气啊,所以小生才忍不住请季兄来偏厅聊一聊。季兄虎胆,又能让月英小姐这样的才女倾心,可让我等好生羡慕啊。”

    你们,好八卦啊!

    季书忽然有种强烈的被张昭寻开心的感觉,不过看看张昭正经的表情又有些不像。

    他脸色微红,一来是不好意思,二来是刚才错怪了张昭,急忙尴尬道:“我行事一向有些莽撞,让张兄见笑了。”

    “唉,人不轻狂枉少年嘛。再说,季兄助孙将军打下江东,建功立业,不也证明了自己吗?不知何时和月英小姐成亲啊?小生也好去讨一杯喜酒喝。”

    张昭倒开始挤眉弄眼起来,没个正行。

    季书大窘,哪里还不明白张昭一早就打算拿自己来开刷了。

    但他心中倒是反而和张昭亲近了几分,认真回道:“打下江东,是将士用命,我虽有小功,不敢自傲。不过,到时我和月英成亲了,在下定然亲自登门送上喜帖。”

    “如此甚好!”

    张昭喝了一口茶,又提出了心中的疑惑:“季兄,你和月英小姐都是文人雅士,为何你不从政,反而从军。须知军伍之中,行的是杀伐之事,取人性命。一声令下,万人喋血。季兄为何要揽这份杀业?”

    季书愣住了,第一次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

    他也第一次问自己这个问题。

    为了活命?他早已不是黄巾刀下只顾逃命的书生了。

    为了报恩?轻语姐现在已经逃出了那座魔窟。

    为了爱情?正如张昭所说,做事业他也可以从政啊。

    恍惚间,季书想到很多。黄巾刀下决死的老人,为了国家要牺牲女儿的王允,大江之上战战兢兢为生活奔波的行商,为了将士安危踌躇不前的孙坚······

    太多太多,季书叹了口气,手中的茶喝了很久:“我想要改变这个乱世!”

    “我很着急。”

    季书注视着张昭的眼睛,不躲也不闪。

    “不是为了什么天下百姓的未来之类的大道理,只因我不忍心,看不下去了。”

    “这样的世道,我看不下去。”

    “我想要做出改变。”

    “曾有个名士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

    “我因此而选择了从军。”

    听到这里,张昭不禁点头赞叹。

    “好一个枪杆子里出政权’!不错,士林里常说,刀枪再硬不过是暴力,很多文人看不起武官。但改变天下的权柄就是要从长枪上、刀口上夺下来!”

    “后来你遇到了孙策。”

    他盯着季书,问道:“你为什么觉得他会是一个能平定乱世的明君呢?”

    他有时英明,有时鲁莽,实在是率性而行,绝非可以称得上是‘贤君’的存在。

    相较之下,曹操和刘备在季书看来更能成就大事。

    季书歪着头,自己当初到底为什么就认准了孙策呢?

    过了半饷,他说道:“张兄,忽然被问到这个,我一时没想清楚,过几天再给你答案如何?”

    张昭拱拱手笑道:“子渊兄,叫我子布即可。既然子渊兄这么说了,子布等你的答案。”

第六章 乐会() 
两人不知聊了多久,季书终于也随孙策等人一同离开了。

    张昭一直送到门口,方才回转,走进正厅,见张纮用手撑着脸颊伏在桌案上,一双眼睛没有焦距,不知在思考什么。

    张昭静静地走了过来,坐到张纮对面。见兄长还恍若未闻,张昭也不在意,他知道兄长思考问题时总是这个模样,自顾倒了一杯茶水,细细品茗。

    “孙策这人怎么样?”

    “嗯?”

    听到声音,张纮这才回过神来看向张昭,认真想了一会,他开口道:“说话倒是很有风度,言语间也透着一股霸气,有王者之姿。”

    张昭调侃道:“兄长心折了吗?”

    张纮白了自己这个弟弟一眼,继续说道:“依我的观察,孙策此人就算不能扫平天下,也足以雄霸一方了。只是我还有些顾虑。”

    “哦!”和自己放浪形骸不同,张纮严谨而认真,这么高的评价让张昭不由有些惊讶。

    “大哥这评价可不低啊。我虽未见面,但听闻孙策勇冠三军,有霸王之姿,不知兄长担心的是哪一点?”

    张纮摇摇头道道:“霸王之资?哼,勇气是智慧,不是鲁莽,我最担心的恰恰是这里。”

    “江东许多人说,孙策是项羽再世。不错,项羽之勇武,天下无双,他一人就可敌千人,可敌万人,在千军万马中进退自如,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让人神往。”

    “可惜,项羽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最后还不是败给了刘邦?不然哪来的汉室400年基业?可见一人之勇武,不过是鲁莽罢了。若孙策也和项羽一样,我等何必白费这个力气?”

    张昭耸耸肩,无趣的说道:“所以,你邀请他一起去明晚的乐会,想看看他和江东世家如何碰撞?”

    “这是自然。听的再多,说的再多,不如让我亲眼看看孙策是如何做的。”

    张纮顿了顿,反问道:“倒是你,不和我一起招待孙策,帮我出出主意,怎么招呼他的兄弟去偏厅了?”

    张昭嘿嘿了两声,提起了兴致,说道:“想知道一个君主是什么样的人,看他的心腹重臣不就知道了?”

    张纮苦笑着摇摇头:“就你鬼主意多。那你怎么看?”

    张昭手舞足蹈道:“子渊兄可比兄长你有趣的多了,我和他已是知己好友。”

    张昭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