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擎国-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在观察废墟的张韬可不这么想:“这里的厂长是干什么吃的?三令五申的让他注意安全,怎么就当成了耳旁风!”

    掌管军工的一个小吏战战兢兢的在旁边小声回话:“启禀陛下,非是厂长罔顾禁令,而是封装白磷时必须沾染空气,这自燃的事情在所难免。”

    张韬心知他说的也没错,可是如此大的事故还是让他不能释怀:“厂长何在?”

    “炸死了!”得,当事人已经因公殉职,本着国朝死者为大的传统,这责任也就不了了之了。

    心情糟糕到极点的张韬转头问姜田:“你说该怎么办?”

    一帮人都在盯着姜田,这危险的工厂当初就是他设计的,也亏着他安置了足够的防爆坑和阻燃墙,才没波及到雷管库以外的地方,同时让一些机灵的家伙捡回了一条命。现在皇帝想知道怎么办,这些搞军工的也想知道。他们没见识过姜田点石成金的本事,但是也听说过这家伙非同寻常的科学知识。这场惨烈的事故让这些人都明白了自己搞的究竟是什么,而不敢再有任何一点侥幸的心思。

    他扔掉手中的砖头,拍了拍手上的土:“厂子肯定是要重建,不过咱们还是将白磷练成红磷吧,那样安全点,就是拉火管要重新设计,两种磷的燃点差了一百多度。还有就是下次不要囤积这么多的雷管,并且将其他工厂尽可能的迁远一点。”

    白磷只要在无空气的密封环境下闷烧就能变成红磷,但是这项技术在实验室中都要反复试验,更何况大规模生产了,所以眼下实用的条件也不是太充足,另外就是原先的白磷拉火管过于敏感,用在地雷上还凑合,挂在人身上的手榴弹就不太让人放心了,所以姜田才提出重新设计。

    “你什么时候能拿出成品?”张韬更关心进度,如果能在年底让边境的守军用上这种堪称禽兽的武器,绝对可以让战斗力陡然增长一大截,尤其是在防守的时候,朝城下扔石头和扔手榴弹不在一个等级上。

    “我觉得还是将这个研究下放给那些研究员吧,要不然咱们培养他们干什么?好在原理和结构都是现成的,只需要让他们找出安全配方和生产规范就行。”

    “唉……”本以为突然间鸟枪换炮的张韬心有不甘:“这么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榴弹都要停留在人工点火的阶段了。”

    “那也很变态了,若是在平原上提前挖好战壕,就是骑兵没有五倍的兵力都已经冲不破现有的防线了,就算冲破了也无力扩大战果。”就连姜田这个外行都知道,新军敢于靠步兵在野战中对阵骑兵,靠的不仅是排队枪毙的三段射击,还有着国朝军队源远流长的土工作业。想当初杨六郎就在华北挖战壕防契丹,现如今他张韬让部队挖沟打鞑子。

    定下了基调之后,手榴弹的设计被无奈的改回人工点燃导火索,这倒是节省了很多工序,让生产能力获得了暂时性的提高,只是以前极其方便的拉发引信没了,投弹时必须配备引火工具,传统的火折、火镰使用不便,于是姜田就在废墟的地上画了个草图,安排人回去试制,新的玩意极其简单,一根沾满白磷的棉芯装在类似钢笔的金属套里,使用时只要拔开笔帽,然后将线头在笔帽粗糙的一面摩擦几下就能引燃,盖上笔帽隔绝空气之后自然熄灭。原理同酒精灯差不多,线头烧短了就拔出一节,直到更换新的棉芯为止。

    “你这算不算是火柴?”一眼就看出原理的张韬疑惑的问到:“除了可以更换火媒之外,其他的与火柴用法一样啊!”

    “算是一种原始的设计吧,只是加了隔绝空气的保险而已,主要是白磷的毒性和危险性都太高,这么做纯属无奈。”

    “那你怎么不涂在木头上?”

    “做发烛吗?粘上硫磺虽然更安全,可是使用起来绝对没有白磷方便吧!”姜田说的发烛是中国发明的一种早期火柴,其实就是在木头上蘸硫磺,然后用火镰或是其他能打火的东西引燃,自然就得到了火柴。但是这东西还是需要有引火剂才行,否则自己绝对燃烧不起来。

    张韬不在专业知识上较真,转而问出了一个非军事的问题:“你什么时候结婚啊?”

    本来还围在皇帝身边等着听最高指示的众人,一瞬间神情有些呆滞,随后就反应过来人家正事说完了,现在是师兄弟拉家常呢,所以别等着自找不痛快,这些人很自觉的转身对着废墟指指点点去了。

    姜田看着张韬也有点不知所措,这皇帝今天说这个问题干什么?但是皇帝问话自己总不能敷衍塞责吧:“非是臣下不想结婚,只是公务繁忙至今没有空闲。”

    这理由也绝对算是借口了,真实的原因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女人出现。这并不是说心月她们不漂亮,而是说她们的身份太低微,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妓女皇后就够了,姜田要是敢上行下效,他农村的老爹就第一个不答应。

    张韬点点头:“结婚的事情抓点紧,否则这诰命夫人就一直空缺。”

    “那……”姜田琢磨着看张韬:“能多批几个诰命吗?”

    正在装听不见的众位官员差点没把持住,已经有几个人小声的乐了出来。没办法坊间传言姜田处处留情,上次自己学生吃亏,就是姜田杀到凭着欢场老手的面子摆平了此事。并且还吟出了: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的半部残诗。这多几个诰命究竟是谁?难道说他打算将藏在屋里的那几个娇妻美婢都封为诰命?

    张韬也对他的魄力佩服不已,别看年轻时他也风流成性,但是后来人家改邪归正了,并且开始指挥起纵横天下耳朵军队,自然就没工夫继续扩大自己的**。皇后虽然张罗着要选秀,可选上来的人就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可见皇后在这件事上私心有多重。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后@宫的规模一直没有扩大。若非她已经生出了太子,恐怕又要有些老学究们要哭诉着让皇帝赶紧制造下一代。

第一百零二节、生产与运输() 
应该说中国的传统中,皇帝的老婆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全天下人的共有的。要不然怎么叫母仪天下呢?可是这事也得分两头说,在没有基因学的古代,还知道子女从父母身上遗传的性格与才干各有高低,可在三从四德的标准之下,女孩外在的表现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你怎么分辨这人是否有做国母的胸襟与智慧?她生出的孩子是否足够聪明的管理好国家?

    这辈子当不上皇帝的姜田不用烦恼这些,他不是有意忽略自己家中的那些美女,而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候稍微流露出了一点口风,但是众女几乎齐刷刷的否决了当正妻的提案,因为她们自己的内心中也对风尘女子的地位不抱希望,若姜田只是个落魄秀才倒还罢了,只可惜现如今人家已经是位极人臣年轻有为,说不定今后封侯拜相指日可待,这种人怎么能取一个不光彩的女人?哪怕他现在海誓山盟,等地位渐高自然也会后悔,所以与其当自己青春不再的时候惹人厌烦,还不如现在让他内疚自责,以后也会多少讲点情面。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身为一个女人,她们早就抛弃了所谓的爱情,转而十分务实的将婚姻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像青楼中常说的那样,动了真情的女子最终不过是乱葬岗上的一堆白骨。没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憧憬之后,自觉没有竞争力的人都已经慢慢散去,剩下的这些人要么是心月、玲珑这样的佼佼者,要么就是清幽姐妹之类的“体贴”类型。她们认为自己至少还有一战之力,若是能最终在姜府混上个妾的身份,都算是终成正果了。

    姜田的烦恼还不止于此,这些过于现实的女人在家中碰到他之后,多多少少会展露点媚态,却又不会太露骨。她们希望老爷能有一天把持不住将自己收房。却又不敢接受姜田提出的全体当做平妻的计划,首先朝廷颁发的诰命身份就只有一个,人家要是问起哪个是正妻那个是妾,自己可怎么回答?有哪个风尘中的女子不对这个称号心向往之?又有哪些女孩没梦想过自己也穿着霞帔出入宫闱?但是她们理智的选择了放弃,只因为生为贱籍永世不得翻身。

    姜田的学生减少了一部分,那些重新回炉的教师和研究员们被迫放弃学业而走上了工作岗位。只因为在全世界的范围来看,他们现在学的这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国家需要他们,没有任何理由的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而如果将来你还想进修的话,就要看自己有没有机会再投到姜田的门下。缺少了高级班的私塾时间宽裕了不少,姜田终于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这些着重培养的新一代上。按照后世的习惯,他这姜府第一期已经毕业,第二期学员本应摆脱那种速成的教育方法,转而完善的打牢基础,可是姜田只有一个人,他注定了无法兼顾所有的事情。

    一匹健马风驰电掣般的冲进灯草胡同,路人无不远远地躲避。这景象已经有几年没看见了,当初还是边关战事紧张的时候,才能经常看见满身血污的骑手带回前线战报。今天这位身上并没有血渍,也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除了喘着粗气的马匹之外,看不出边境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好事之人稍稍放下了一点心。这太平日子刚过了没几年,朝廷一天一个新法颁布着,只要是市井小民就都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向自己招手,他们实在是不想回到从前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

    这匹马停在了姜府的门口,正在教书的姜田从窗口看见了骑手,只见他上前拍门,跟门房的人说了几句之后就骑上马再次离开了。没过一会便有个小厮举着一封信跑了过来。什么人如此拉风的送信?姜田看着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军营中长大的刘宝铠一拍脑门:“这不是军中的传令兵吗?”

    军队给自己送信?姜田更奇怪了,所以便打开了信件仔细查看起来。其实信里的内容并不奇怪,姜田前两日询问日本商船的贸易情况,这条查询请求送到了天津之后,出身于军队的海关官员除了搜集到尽可能详细的资料之后,就动用关系派军卒送信。在他看来无论是姜田的官职还是和军队系统的关系,都值得如此兴师动众。信中则详细的阐明了近半个月来,大沽口的海关共有十五艘日本商船停靠,只是因为防疫的原因,并没有允许其溯海河而上,随船一起运来了大量的粗铜与成色不好的银锭,并且强烈要求购买成品钢锭与一些艺术品。这几日已经有满载的商船陆续离开,根据新的关税协定,他们运来的东西都属于减税范畴,熟悉日本市场的一个中国船主说,这些钢材要是运到日本,其价值将超过中国三倍,日本缺乏系统的冶炼技术,所以除了一些刀匠知道些不传的秘方之外,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贵族们,日常生活中的铁器极少,铁制工具也相当昂贵,所以他们要求购买冶炼好的钢锭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有个细节被海关捕捉到了,那就是所有的船上都摆放着德川家的纹饰,显然他们都属于同一个船主。

    姜田对此不太吃惊,或者说完全在意料之中,否则藤原不会急急可可的找自己落实协议,别看小鬼子的船不大,他们的陆地面积与军队规模同样也不大。十五船的钢锭要是运回去,足够让德川幕府底气十足,无论是加价倒卖还是铸造成新的武器,都能让周边的藩国不敢造次,现在放眼整个日本还有谁能大规模的买来钢铁?哪怕是天皇都不行。

    一切的症结都集中在了运力上,德川家光活着的时候强势推行锁国,沿海的大名本来船只就不多,现在更是等着朽烂殆尽。而商人的船并不适合作战,所以在其他大名反抗不了的前提下,德川家光初步完成了对国内诸藩的控制,而且日本和中国相比有个缺点,他们过于依赖于沿海的小型渔业与运输业,后世的黑船事件德川幕府之所以能这么痛快的投降,很大程度上与美国人封锁了东京湾,导致江户的物流业基本瘫痪后,幕府为了不弹尽粮绝只能先同意谈判。放在这个时代,德川虽然有一艘号称为铁甲舰的安宅丸,但是那东西过于笨重却只能依赖于划桨前进,别说是从东京湾开到渤海,就是开到长崎都能累死那些划桨的水手。出洋贸易只能依靠不太成熟的本国船只,以及一些在中国订造的商船。姜田能够想象的出来,随着两国的贸易逐渐加深,占据主要利润的德川家必然要向着海洋转变,无论是升级本国造船业,还是加大对中国船厂的订单,这都会导致日本各大势力之间的再次失衡。正所谓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一个有着贸易优势的德川幕府绝对不会轻易倒台。

    在心中反复权衡了一下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