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擎国-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官就多谢了,但不知神父带来了什么礼物?”

    不是姜田贪财,而是他猜不出来这俩人想干什么,所以就打算从礼物的丰厚程度上来判断一下他们的目的。听了姜田的问话,那个红毛赶紧和同伴说了几句,然后对方就毕恭毕敬的从随身的一个包袱中取出一个脸盆大小的相框,姜田定睛一瞧,应该画的是圣母与圣子,只不过绘画采用了最新的油画技巧,属于学院派的成熟作品。

    “这个……”姜田吃不准对方想干什么,自己又不是教徒,为什么送这么一副宗教绘画呢?

    红毛并不知道姜田认识油画,所以很兴奋的介绍到:“大人,这是我们欧罗巴最新的绘画技术……”

    姜田没兴趣听他磕磕巴巴的介绍,却对这幅画很感兴趣,因为上辈子也看过一个关于清朝宫廷画派的记录片,知道自康熙以后传教士对中国的贡献就仅限于艺术上了,尤其是宫廷画受到了欧洲写实风格的影响,代表人物就是家喻户晓的郎世宁。其实姜田也听过一个玩艺术的人说过,真要是论起印象、抽象这些东西,中国人比欧洲玩的更早,写意山水就是一种已经脱出记录作用的印象派风格。不过欧洲宁可说自己的印象派是受到日本浮世绘影像,也不愿意和中国山水画沾边,一个可能性是中国的文化在那个时空并不是主流,而且中国文人习惯上更喜欢自然风景,而浮世绘这种版画却以人物居多,所以水墨画才不受欧洲人认同。不过姜田自己觉得咱们的绘画风格之所以没能让宋代工笔画发展到欧洲油画的水平,是和另一个领域:《解剖学》所分不开的。

    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而且经过千百年来不断改良的方剂,使得对常见疾病的治疗颇有一番心得,缺点就是对骨骼以及肌肉的认识严重不足,除了某些法医领域之外,就没有哪个医生需要知道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而这个时代的欧洲医学其实更不靠谱,比如著名的放血疗法与换血试验,不客气的说此时的欧洲医疗水平不比后世某些非洲部落的巫医强到哪去,这也是欧洲医学没能在这个时代对中国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直到两百年后随着解剖学和化学的双重完善,在最终诞生了现代医学。而导致中医不受重视,甚至还有些不学无术或居心不良的人鼓吹中医无用的人,都有个比较直接的论据就是中医没有完善的解剖学基础,当然关于穴位与辩证治疗理论的研究,就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个难题,但只要良心不是让狗吃了的人都要承认,中医在某些慢性疾病、神经性疾病(不是精神类疾病)以及养生领域的确强大得藐视现代医学。比如姜田上辈子有个朋友,此人罹患慢性肠胃炎,属于那种不要命却十分浪费厕纸的毛病,而这位兄台去某三甲医院求诊,西医的药方是《泻立停》,中医的药方则是《参苓白术丸》,区别是一个有需要的时候再吃,而另一个要按疗程吃三年!中医的药方似乎很不靠谱,但他还是照办了并且坚持下来。因为他知道西医对此病基本无解,除了止泻之外别无良方,而中医则告诉他虽然过程缓慢,但你的病能治好。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小例子,似乎带有了两种医学的典型特征,一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另一个则想办法固本培元,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逐步蚕食病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要证明中医高于西医,而是说这两种医学其实可以高度互补,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多人也是这么办的,怎么到了某些人嘴里中医就会变得无用呢?所以当姜田看到这幅油画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并不是此画能对中华的艺术带来什么冲击,而是马上想起了中医的短板,要知道肖像画的根基可就是解剖学,没有这个知识点又怎么会有后来的那些学院派大师。

    于是姜田马上意识到自己要搞清楚这幅画的来历,不过也不能显得操之过急,毕竟自己这边还不知道这些传教士有什么目的:“嗯……不愧是迥异于我国的异邦画作,但不知此画为何人所做啊?本官倒是对彼国文化很感兴趣。”

    姜田这一问就显示出了中欧两地的文化不同,在中国一副画作无论是否有价值,除非是某些定制的作品比如壁画与年画,否则一般来说作者都有权利署名,而欧洲不同,教廷曾严格禁止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署名,尤其是在宗教作品之中,对此米开朗基罗曾高度鄙视罗马教会并无限崇拜中华。

    那个会说汉语的红毛对此并不奇怪,他可能是想推销一下手中的资源,若是艺术能打动中国的高管就太好了,于是很自然的将身边那个神父推了出来:“大人喜欢就好,这幅画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这位雅各布神父。”

第一百三十七节、没良心的炮() 
耶稣会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他们只要知道中国的禁书令不是针对教廷,而且自己还能继续传教就好了,至于科技类图书他们并不是太在意,再说姜田给他们的解释是:为了防止中国的无神论著作对外国造成影响,为了维护友邦的安定团结,所以中国禁止一些过度宣传科学否定宗教的东西流出国境。对此那两个传教士简直是感动莫名,因为在欧洲正是因为科学的发展已经对教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各国的国王、领主们因为现实的需要对科技的支持较多,社会风气上也比较喜好各种知识的进步,所以教廷即便是还能控制一部分舆论,却也挡不住这种大势。说到底宗教和世俗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上帝也只好给自己这些迷途的羔羊让路。倒是姜田给了一个解决方案,教廷要是遇到一些名气较大不好下手,却又藐视宗教裁判所的人,不妨将他扔上一艘开往中国的商船,对外就说此人去往东方游学去了……

    姜田也没指望教廷真的这么干,无非就是随口一说而已,别看现在欧洲的那些伟大先驱们一个个恨不得自己国家学习中华,也搞什么文人治国、科考取士那一套,也就是和后世咱们网上那些精英一个德行,但是真让他们跨越万里来中国采风,估计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冒海盗、海难等风险的。除非中国的科技、文化传到欧洲后造成巨大影响,让这些人忽略危险也要来此朝圣,否则对欧洲文人来说这里没什么太高的吸引力。而这个可能性还被姜田给封死了。当然后来的发展却没按照姜田的剧本演下去,他原本打算让欧洲人继续沉浸在文艺复兴的亢奋中,却不为他们指明什么方向,等咱发展的远超其科技水平之后,再用强大的武力与廉价的商品碾压他们的殖民地,最终完成称霸全世界。只是后来随着中国商人开始广泛的参与远洋贸易,总是有些人不自觉地将一些书籍带出去,最终一本初中物理课本引起欧洲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他们发现这本给未成年人启蒙用的书籍竟然远超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一些辗转来中国留学的人也变相的用母语文字抄录一些前沿学科的研究成果,最后还是日本人与朝鲜人完成了全部的泄密工作,整个欧洲科学界得知了这些内容后简直大惊失色,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正在潜心研究的东西其实早有结论,中国人只是不屑于和这些落后的野蛮民族分享罢了,从此当真有一大批来朝圣的人涌向中国,其中不乏在另一个时空开宗立派的大牛,而他们大多数都很少再回欧洲,据某位后来成为中华皇家科学院终身院士的人说,他们这些外籍留学生之所以不回自己祖国,甚至大多数人削尖了脑袋也要加入中国国籍,就是因为没有这个前提他们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高精尖内容。尤其是有资格查阅绝密资料之后,才明白自己穷极一生所做的研究,不过就是为了给姜田的理论提供佐证而已,加上中国每年拨付给科学院的庞大经费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不是哪个国家能在这个时代将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用于科研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几十年以后才开始发生的,姜田并不知道会有那么多人宁可叛国也要来中国求学,更不知道后世将他供奉为科学界的神仙加以祭拜,至于后世多少人怀疑他是穿越者的研究报告就更是数不胜数,后来禁止中国科学类著作流向欧洲的罪名,也顺理成章的扣在了罗马教廷的脑袋上,反正他是不用为此而操心。但是他现在依然很兴奋,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急忙更衣给皇帝拜年去了,以至于早晨来邀请他的刘宝铠与宋懿还扑了个空。姜大人为什么这么兴奋?就因为他抱着那幅圣母画像当见面礼。张韬可不是没见识的中国文人,看见这幅画之后就明白姜田又想到了什么,于是也不等他卖关子就同意了引进《解剖学》的提议。至于毁伤尸体有干天和的指控,他也找到了另一种解决办法。从此凡是死刑犯皆由科学院下属的医学研究所接收,负责完善《法医学》与外科手术技术以及进而研究人体的奥秘。

    这件事因为知道的人不多,而且死刑犯的人权也没人关心,战场之上更是有大量的尸体提供素材,这让中医原本缓慢的发展速度开始变快,外科的重新复兴也让医学逐渐完善,并最终发展出另一种现代医学。医学的进步导致人口寿命的增加,然后便是人口基数大幅增长,战场伤亡率大幅下降,综合国力成倍的提高,使得中国有足够的人口来填充广袤的国土,避免了英国那种几百个士兵就控制一大片殖民地的尴尬情况,再加上中国习惯上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些殖民地再被高度同化之后便永远成为了中国的固有领土,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英国那种国力下降之后殖民地纷纷叛逃的情况。所以说以后就算是子孙不肖丢了世界霸主的宝座,也不会沦落为二流国家。

    儿孙自有儿孙福,姜田管不了几百年后的事情,他现在虽然正放寒假,但是因为自己这些学生甭管籍贯在哪,除了一些祖籍河北的人之外,大多留在京城过年,所以每天光是组团来拜年的学生都应付不过来。好在今年的春节团拜会没人再刁难他,去年他和张韬的两首应景诗词让骚客界大为震动,今年是没人敢提出什么挑战了。倒是姜府今年的烟花爆竹格外的与众不同,姜田把一些试验失败的火箭弹改装了一下,战斗部的火@炸@药换成了礼花弹,结果姜府的烟花竟然直冲霄汉炸开的火球全京城都能看见。这么拉风的烟花简直把皇家都盖了下去,也有人憋着要弹劾他逾制,谁让你把烟花放得比皇宫还高的?可是张韬只是抬眼看了看靓丽的火花,并没有对他公器私用的事情过多追究,只是提醒他下回别在人口稠密的城里这么干,万一有个哑火的掉下来容易引发火灾。而对于姜田的处罚则是……本来元宵佳节的私人晚宴取消,限你在寒假结束前将单兵火箭筒与小口径迫击炮的设计彻底定型,否则罚俸半年!

    这简直就不是处罚,谁不知道自打玻璃厂开工,姜田的账户简直是日进斗金,就算扣除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他也算得上是有数的富翁了。更何况原本鸡肋的铅活字开始大放异彩,新版的铅印书籍在质量上完全超过了水印木活字,印刷效率更是成倍提高,使得许多大的书斋、印馆都开始引用铅活字印刷流水线,这里边光是专利费就比朝廷的俸禄还多。他姜田要是还在乎那点小钱,就枉为天下第一科学家了。倒是从张韬的命令里许多人嗅出了某些不同之处,首先就是姜田又研发了某种新武器,并且似乎已经到了基本完成的地步,那些漕运派自然是感叹时运不济,看样子废漕改海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了。不少心思活泛的已经想着如何在海运业重新打拼出一番天地。然后就是那些来留学的日本人、朝鲜人,他们也见识到了姜田的烟花,一开始还当是自己这位老师为了彰显气派而定制的限量版,后来才明白这些仅仅是试验失败品的废物利用,而那云霄间炸@响的烟花则让一些懂行的人心头凉飕飕的。这玩意只是冲着天发射就能打这么高,要是放平了对着敌军来上几发?等闲的军队可能直接崩溃。

    朝鲜人因为本身就引用了大量明制火箭,所以对火药武器并不陌生,日本人则是因为混乱的时代刚结束,武士们对任何军事变革都相当的敏感,所以这两拨人都看着即将定型的火箭是垂涎三尺,由此可见这些人比咱们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儒生们强多了,至少他们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会空谈仁义道德却又一无是处。无论是姜田还是张韬其实都没打算对火箭保密,若是一些友邦想买也不是不能商量的,前提是你能承受那高昂的采购价。姜田计算了一下,一枚80毫米单兵火箭弹的生产成本就将近五两银子,对外价格至少是十两起步,这主要是因为镀锌板的生产没有规模化,还不具备大规模装备的条件。任谁听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