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擎国-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离北京城的一个山坳之中,就坐落着两处占地不小的院落,这就是试运行的两间工厂,硫酸是从硫磺和硫铁矿中提取的,而烧碱就是用外购的天然碱进行苛化法处理。这两座小工厂完全就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前的试验,所以出于保密才建在了山坳之中,将来真正设立工厂的时候还要考虑废水处理与再利用的问题,所以山区并不适合建立这种工厂。不过也由于这两种产品十分危险,而且性质如同水火并不相容,别说是姜田不放心试生产的安全性,就是张韬都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姜田在这里的目的不仅是进行安全生产的监督,还要搜肠刮肚的回想学过的知识,想办法回收利用生产废料,并且将环保问题降到最低。所以这里真的是离不开他这个唯一受过系统化学教育的人,甚至就连宋懿在这里都没有说话的资格。

    姜田愤怒的吼声在山谷中回荡:“我说过多少回了,怎么就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

    看着一个手臂被严重烧伤的工人正在做紧急处理,宋懿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类事故已经出现了很多次,工人们也对自己生产的东西有了直观的认识,可是漠视安全生产规定,不注意佩戴保护用具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只能说这个时代的人因为接受的科学教育几乎是零,所以对于严守科学化系统化工作的认识也几乎是零,如果说冶炼工厂中因为大家对沸腾的铁水感官上比较恐惧,所以多少还能注意安全规范。到了这里谁也不会对浓酸浓碱感到一丝一毫危险,最多就是味道比较刺鼻,可是在配备了较为厚实且夹杂木炭的口罩之后,也不是不能接受,所以操作中就显得极为随意粗糙,导致事故频发,对此就是宋懿也没什么好办法。

    努力平复着情绪的姜田,脑中回想着后世的各种制度,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因为人的惰性不是靠简单的教育与恐吓就能纠正的,工人们要么嫌弃护具过于笨重闷热,要么就是图省事而不安规范操作,他们的内心中总是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抱有一丝侥幸,认为自己未必会那么倒霉,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自己重复的宣讲多少次注意事项,也不是看到血淋淋的教训后对其有所触动,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惩罚机制来杜绝他们的侥幸心理。比如若是和他们的收入直接挂钩,违规者哪怕没有发生事故也要追责呢?

    想到这里他冲着宋懿说道:“德馨你去通知一下各班组的负责人,从现在开始每名违纪的工人扣发当月奖金,若是哪个班组出了事故就向该负责人追责,若是出了人命或是重大安全事故,本官一定将他送上公堂发配西北!”

    还别说,姜田饶了一个弯路之后终于想起了责任问责机制,来这种工厂工作的工人都是冲着极高的薪水去的,不仅每月的基本工资有三个银元,还有例如有毒作业、菜金补贴、安全生产等各种名目的奖金,加起来也有两三元之多,并且规定每月至少要休息四天,这种待遇在别处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即便有着生命危险这些工人依旧没有退缩,可是一旦自己违规可能收入就会减半,甚至一个班组的人犯错整个班组都会受牵连,这就让人无法容忍了,所以在金钱的压力下,即便是最自由散漫的人也要重视起生产规范中的条条框框了,至于他们的小组长之类的负责人,更是惧怕充军发配的处罚,也就拉下面子严格的盯着手下人别犯错误。

    正是由于这种问责机制的建立,使得试生产的速度得以加快,让姜田基本确立了生产工艺,除了硫酸的浓度最多也就百分之六十几这个瑕疵之外,烧碱的生产则基本上完美无缺,只是这种苛化法的生产需要占地极广的干燥池,对未来工厂的选址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所以见工作基本上顺利完成之后,姜田便返回京城,准备完成张韬的另一个任务。经过了热热闹闹的放榜之后北京城也从喧闹逐渐回归宁静,金榜得中的考生也都到处串联去拜山头认老师,于是姜府的门前也有这么一批自作聪明的递上了帖子,只是从人数上看就和其他人差远了。姜田拿着这些拜帖摇头笑了笑,当自己的奏折递上中枢之后,这帮人一定会瞬间做鸟兽散,好撇清自己的关系。

    如果说丘田的奏折是开启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大幕,那么紧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被称为改革温和派的姜田第一次出招,而他的对手不仅有传统的文官势力,同时还包括一直和他称兄道弟的天眷皇帝张韬,所以历史上也将这次的事件称为改革派的第一次分裂。这件事的历史意义在后世也不好界定,或者说后世对这件事的争论一直就没停过,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姜田为了维护皇家的地位反而得罪天眷皇帝的举动实难理解,不过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们的观点,而在当时姜田的奏折就算是武逆了张韬的原意,可在那些传统文官眼中也绝对是洪水猛兽般的存在,因为他除了提出要清查全国田亩实数之外,还在建议在中国开创性的设立土地遗产税!

    ++++++++++++++++++++++++++

    大年初一,梦里挣扎在这里向全体书友们拜年了。

第一百五十节、一品推销员() 
遗产税这种东西在很多人眼中绝对属于苛捐杂税的代表,凭什么自家长辈留下的财产要被国家征税?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来说都未必能接受,更何况是在三百年前的古代,所以姜田才在这个时代最主要的遗产也是问题最多的土地上做文章。一方面靠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帽子压人,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土地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国家根基不稳,更是借着这次科考中状元郎的大作来阐述了土地问题的政治高度。这时候谁要是站出来反对土地改革,绝对会被扣上祸国殃民、意图不轨的罪名发配大西北。

    其实聪明的人从姜田的奏折中就已经发现了避税的窍门,既然遗产要被征税,那么趁着老人活着的时候将财产赠与子女不就没问题了!这也是姜田故意留下的漏洞,因为土地累加税的存在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土地集中,而遗产税的主要对象是那些现在活着的,获得了功勋田的那些军人们,甭管这些田地有多少亩,按现有的福利制度是可以直接传给直系子孙并享受税收补贴,那么这些人就可能会成为新一代的地方豪强,从而左右当地农村的政治格局。所以姜田才在奏折中提到遗产税的公平性,保证所有人都受此税挟制便补充了一条,那就是功勋田不得在死前赠与他人,执意赠与的将不再享受税收补贴。不过那些文官们就看不明白了,虽然你姜家的功勋田不算多,可照这个办法施行下去,你自己的财产也会受到影响,就算大家都明白了土地兼并几乎可以和亡国之兆画上等号,但你这么自废武功又是何苦呢?难道真是忧国忧民的大公无私?

    当然聪明人永远是存在的,因为姜田奏折中的遗产税虽然非议颇多,但并不是此奏折中的真正焦点,姜田引用了丘田奏折中对长江以北土地现状调查的报告数据,指出了一股新的地方士绅势力正在初步形成,即便朝廷有意打乱当地人口,也无法阻止地主阶级的重新诞生。所以姜田危言耸听的预言,长此以往恐怕中华朝的国祚撑不过二百年便将天下大乱!若要不重蹈前明的老路,必将深层改革土地所有制,于是他建议国家以赎买的手段,在丘田奏折中被调查出问题最多的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实施土地国有化改革!现有的私人田地仍旧归所有人持有,但土地产权归为国有,农民只是享有使用权,每年要象征性的向国家缴纳地产税,其耕种所得归个人所有,但土地用途不可随意更改,且买卖的也只有使用权,只是其直系子孙拥有优先继承资格,若乏嗣无后由当地主管部门收回土地,需要经过公开拍卖且公示一个月,无人表示异议之后方可出售。对于新开垦的土地,规定其必须向官府报备,可享受最低三年最多十年的免税资格,否则一经发现将没收充为官田。为了专门管理这些土地,姜田同时建议国家设立国土资源局,专人专管其职权可越过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国有土地的各项工作。

    可以想象,这份糅合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土地管理法规的改革方案,在各类有心人的眼中,简直是机遇与危险并存的巨大**。说他是机遇,这是因为千百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一个超越地方政府的国有土地管理机构,只要是土地的问题,这个新衙门都有权过问,权力之大让人为之侧目。说其危险,则是因为在现有的经济生产都离不开农业的时候,一旦法律法规遭到百姓的抵制,很可能就会出现武@装@暴@动。到时候一个官@逼@民@反的罪名压下来谁能承担责任?但是这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姜田要求进行试验的三个省份在明末的战乱之中受创严重,当地可说是十室九空,就算国家鼓励各类移民去这些地区安置,可由于时间较短,并没有形成多么强大的地方势力,也是改革可以大刀阔斧进行尝试的首选之地。而这三个省份的财政收入,也将第一次从以农业为主,向着各行业并举的方向发展,农民的赋税压力减小了,那么多余的产出就能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带动起商业繁荣之后,二、三产业也会跟着一起蓬勃发展,届时经济重心必然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不用太长的时间,最多十年这三地的经济总量就将超越江南鱼米之乡,到时候就算你不想推广改革,都会有一帮人瞪着通红的双眼去推动全国跟着一起改。这样一来等人们发现死抱着土地没多大油水的时候,谁还憧憬着去做个大地主?

    “谁让你修改朕的意思了!”张韬的吼声在书房中回荡,就连站在门口值班的刘均定都不禁哆嗦了一下。

    站在张韬对面的姜田却早就猜到了会有这一幕,他慢慢地弯下腰捡起被张韬丢在地上的奏折:“若是按照您的原意,只是清查国内田亩总数,收取欠缴的税赋,杀几个损公肥私的官员,拉出一些大地主批斗游街,最后就能解决问题吗?打土豪分田地的确是老家群众运@动的不二法宝,但是这也会导致经济动荡并引发社会动荡,所以咱老家最终还是将土地收归国有,但是你做好了搞一场轰轰烈烈的WG运动来彻底抹平全国阶级划分的思想准备了吗?”

    张韬的怒火丝毫不减:“少废话,老子当年批斗地主的时候你小子还没出生呢!不把这些人打下去你怎么实施国有化?赎买赎买,你出钱啊!”

    姜田抿着嘴微微一笑:“国土资源局是干什么的?谁不愿意卖可以不卖,但是税收不仅没有优惠,连卖地都不可能过户,时间长了我看谁还能顶着经济压力不将土地投效给国家!”

    张韬微微一愣,便明白了所谓的赎买其实就是变着法的逼农民自己上交土地,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手段,只要是控制了税收这个杠杆,任何自耕农都禁受不了这个压力,然后自己还落个好名声。其实说穿了就是,谁要给这个国家当佃户,就能滋润的过上小日子,谁要是想和国家一样当个地主,那朝廷就让你一直不得安生。对于姜田这样将明末那种地主、佃户的关系放大到整个国家,习惯了直来直去的张韬还真是一时没转过弯来。

    “那也不行!朕让你上书清查全国田亩,你为什么不提?还要放着这帮蛀虫吃多少年民脂民膏!”

    “别急呀,清查是一定的,可是谁能保证下面的工作人员不会有权钱交易?关键是你不能总用高压手段来逼迫贪官污吏们不敢犯法,这就像我在山里搞试生产,无论你磨破了嘴皮,人总是会对危险有种侥幸心理,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就更是会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你总不能一直用一种暴君的形象示人吧?就算你不在乎,可你的子孙都能如你这般嫉恶如仇?时间一长不是还会像明朝那样。所以我才想出这种以经济手段来推动改革的办法,说起来也不是我的原创,咱老家推广公私合营以及农村公社化的时候不都这么干过吗?只不过我直接就跳到包产到户了。更关键的是,直隶是冀王的地盘,山东是孔子的老家,河南还有一帮前明的皇亲扎堆,无论是现在的王爷、还是前朝的遗族、还是精神领袖,中国地位最崇高的三类人就在这三个省份,而且也是长江以北农业精华之地,此三地作为试验田,别说是改革成功了,哪怕仅仅是平稳过渡并没有多么辉煌的成绩,那再推广到全国都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听了姜田的阐述,张韬真的犹豫了。他不是不知道老家的一些做法最后受到了批评,但是从长远来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之所以没有了农村土地问题,除了经济向城市转移之外,也和地方势力被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