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世界-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只是相信,这是一条走不通,不会带来好结果的道路。

    关键是,扶桑凭什么跟华夏对抗?

    如果在半个世纪前,山口友雄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因为那个时候的扶桑蒸蒸日上,也因为那个时候的华夏还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可是到现在,特别是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以及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十几年间的突飞猛进,在建立起全球唯一的完备工业体系之后,华夏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在原地徘徊了几十年的扶桑拿什么跟完成工业化的华夏抗衡?说得更直接点,一亿多扶桑人怎么可能是同样用工业武装起来的十多亿华夏人的对手?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上。

    当然,也不是说要就此向华夏臣服。

    一直以来,山口友雄都主张跟华夏和解,通过与华夏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借助华夏的迅猛发展,让扶桑走出滞胀的阴霾。只要抓住这个机会,特别是抓住了拥有十多亿消费者的华夏市场,那么在未来几十年之内,扶桑企业再也不用为市场发愁,扶桑的劳动者也再也不用为饭碗担忧。

    在山口友雄看来,内阁大臣的服务对象是千万国民,是为所有国民谋福利。

    只是,山口友雄早就想到,他的主张很难获得支持,甚至无法得到大部分国民的认同与接受。很简单,按照他的主张发展下去,扶桑必然跟不上华夏的步伐,也必然在将来的某一天被华夏超越,更会在那一天到来之后成为华夏的附庸。虽然历史上,扶桑曾经向当空骄阳般强盛的唐朝称臣,但是在二战之前的近代,扶桑一直凌驾华夏之上。要向华夏臣服,承认必须依靠华夏才能生存,不要说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即便是普通民众也无法接受如此巨大的转变。

    可是,不承认,不等于不存在。

    此外,山口友雄对此有更透彻的认识。这就是,就算不跟华夏和解,扶桑也不是世界领袖。

    继续跟华夏对抗,扶桑能得到的最大好处无非是维持现在的“老二”地位。如果能够跟华夏和解,那么扶桑可能得到的同样是“老二”的位置。如果维持现状的代价很小,那么继续原来的道路自然是有利选择。可是在维持现状的代价大幅度提高后,还需要继续坚持原来的道路吗?

    要知道,不管是跟华夏对抗,还是跟华夏和解,最终的目的都应该是、也只能是维护扶桑的国家利益。

    显然,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山口友雄,也不是宫本三郎,更不是那些主战派,而是那个远在地球另外一边的地产商人!

    这也是山口友雄坚决反对跟华夏发生冲突的关键所在。

    在他看来,特鲁尼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捍卫花旗的国家利益,根本不在乎扶桑必然遭受的惨重损失,也不会把扶桑的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有必要,甚至会毫不犹豫的牺牲掉这个马前卒。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继续在对抗的道路上走下去,把对抗演变成冲突,能给扶桑带来什么好处?即便取得最理想的结果,扶桑也无法获得半点好处。要知道,一个混乱、动荡的华夏首先冲击的就是周边国家。花旗在太平洋对岸,而扶桑与华夏只隔着一个东海,当十多亿华夏人被民族情绪调动起来之后,第一个倒霉的肯定是扶桑。即便没走到这一步,因为华夏经济衰退所产生的影响,扶桑也将自食其果,而且必然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

    显然,与华夏发生冲突有百害,却无一利!

    山口友雄坚决反战,也竭尽所能的去影响首相,希望首相能够认清其中的厉害关系,不要被主战派左右。

    只是,山口友雄势单力薄,他的努力并没改变什么。

    要想阻止冲突爆发,还有一个办法。

    当然,使用这个办法的风险太大了,山口友雄非常清楚,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走出这一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万不得已”竟然来得这么快。

    回到官邸,他就接到了秘书打来的电话。首相已经签署行政令,正式授予小早田秀吉防卫决策权。

    山口友雄立即想到,在他离开首相府后,宫本三郎回到会议室,宣布了决策。

    也就是说,宫本三郎故意在他离开之后做出决策。

    这么做,显然是不想让他参与防卫决策,不想让他知道决策内容,从而将他排除在决策圈之外。

    结果同样明显,山口友雄担心的灾难很快就会降临。

    山口友雄做了最后的努力,给宫本三郎打了电话,只是首相府的秘书以首相正在跟外国领导人通热线电话为由,让山口友雄在天亮之后再去首相府,而不是让山口友雄立即前往首相府。

    显然,宫本三郎关闭了山口友雄进谏的大门。

    沉思很久之后,山口友雄在让秘书离开之后,用一部没有登记的预付费手机拨通了一个境外号码。

    不到万不得已,山口友雄不会打这个电话。

    半个小时之后,华夏元首府。

    虽然没有组织召开高层会议,但是赵耀国通宵未眠,还连累了李佑廷。

    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来之后,赵耀国猛的一愣,才朝李佑廷点了点头。等到李佑廷走过来,赵耀国才接通电话,用的是扩音器。

    “好的,知道了。”

    在赵耀国说了这句话之后,李佑廷摁下了面板上的挂断键。

    电话是黎文强总理从国务院打来的,不过汇报情况的是外经贸部部长,只是由黎文强出面打了这个电话。

    “你怎么看?”

    “显然,扶桑内阁也并非铁板一块。”李佑廷长出口气,说道,“虽然山口友雄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他在这个时候用一部非官方手机往我国外经贸部部长的私人手机上打了一通电话,却只说了一些用不着由他亲自出面的琐碎杂事,更别说现在是大半夜,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赵耀国微微点了点头,这正是关键所在。

    其实,正是如此,外经贸部部长在接到了这个电话之后才立即赶到国务院,找黎文强向元首汇报。

    李佑廷稍微迟疑了一下,才说道:“现在还来得及。”

    “是吗?”

    “虽然扶桑当局一意孤行,不然山口友雄也不会出如此下策,但是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一切都还能够避免。”

    “然后呢?”

    李佑廷叹了口气,说道:“如果多几个山口友雄这样的人,恐怕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了。”

    “你是说,如果我们妥协退让,山口友雄就会受到重用,也会有更多跟他志同道合的人入选内阁?”

    李佑廷苦笑了起来,知道赵耀国不是在问他。

    “果真如此,我们所担心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也不会有这个半夜打来的电话。”赵耀国长出口气,说道,“你说得没错,山口友雄打来这个电话确实是下下之策,而做为一名精明的政治家,只要还有其他的选择,绝不会做出如此低劣的举措。那么,就算我们妥协退让也未必能改变什么。”

    “他只是在做最后的努力,把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身上。”

    “没错,那么我们该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寄托在扶桑内阁身上吗?”

    “即便如此,我们也能从他的这个举动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极为渺茫。”

    “你这么认为?”

    李佑廷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我们公开掌握的情报,特别是那些有证据的情报,也许能够带来改变。”

    赵耀国眉头紧锁,思考了好一阵,才说道:“你的意思是,通过这个办法把山口友雄的价值发挥出来?”

    “虽然希望渺茫,但是只要成功了,就能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包括我们的将士。”

    赵耀国微微点了点头,又长出了口气,才说道:“你说得没错,确实有这种可能,不过现在是半夜。等到明天早上,如果一切还来得及的话,你就采取行动吧。当然,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那我现在就去做准备。”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一章 投石问路() 
虽然是军人,但是李佑廷并不认为战争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反到相信通过非战争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出军情局的价值,也就是实现个人价值。他确实包有一丝幻想,或者说是最后一点希望。他也一直坚信,在敌人内部肯定存在跟他观点相似,仍然在为最后一点希望努力的人。

    天亮前,李佑廷做了最后的努力。

    在他安排下,军情局跟众多有私下往来的新闻机构取得了联系。只不过,李佑廷没有提前透露消息。按照赵耀国的安排,要到天亮之后,并且在确认仍然有时间的情况下才通过媒体把军情局掌握的情报公布于众,争取让扶桑当局悬崖勒马,哪怕最终会导致宫本三郎的内阁政府倒台。

    希望归希望,赵耀国显然没有把赌注全都押在李佑廷掌握的情报上,更没有指望借助一个扶桑内阁官员的帮助就能力挽狂澜。要是一切都是如此简单,两国的关系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清晨,李佑廷回到了元首府。

    在见到赵耀国之前,李佑廷就意识到大事不妙,因为赵耀国的秘书等着他,神色还十分焦虑。

    “发生什么事了?”

    “刚收到的消息。元首正在跟总理等官员进行磋商,等下还要跟军方将领开会,让你等会再过去。”

    接住秘书递来的平板电脑,李佑廷才坐了下来。

    秘书也没罗嗦,转身离开了接待室。

    几分钟后,李佑廷才知道他在天亮前做的那些安排全都白费,刚刚在东海发生的恶**件将华夏与扶桑推到了战争边缘。

    大约半个小时前,一艘扶桑渔船在遭到华夏海警巡逻舰拦截之后,不但没有按照指示转向规避,还继续前进。在多次警告无果之后,华夏海警巡逻舰准备靠近截停渔船,而渔船随后发生爆炸。渔船上的扶桑人非死即伤,不过其中几个提前跳海。华夏海警巡逻舰也遭到重创,十多人受伤。

    对事件本身,李佑廷没有感到震惊。让他想不明白的是,去拦截扶桑渔船的不是吨位最大的那艘巡逻舰,而是一艘小得多的巡逻舰。按照预先方案,应该是由最大的巡逻舰执行拦截任务。

    巧合,还是说有人临时修改了方案?

    李佑廷没多耽搁,还没看完巡逻舰发回来的视频,他就给局里打了电话,让负责跟海警联络的人员尽快查明情况。

    当然,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查清楚的事情。

    十多分钟后,赵耀国的秘书过来,把李佑廷请了过去。

    “我已经跟总理他们商量了,暂时保持沉默,看看扶桑当局的反应再说。”赵耀国的情绪很不好,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现在能够确定的是,扶桑渔船上的船员死伤惨重,我们也有十多名海警官兵受伤。根据刚刚送来的消息,那艘巡逻舰恐怕也无法回到港口了,只是具体情况,要等到半个小时后,也就是我们的无人侦察机赶到事发海域之后才能知道。我已经按照预案给总参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做好准备。只是就我所知,刚刚发生的这些事情与我们设想的不一样。”

    “确实存在出入,只是具体情况如何,我现在也不是很清楚,或许只是巧合。”李佑廷叹了口气,说道,“事发海域那么广阔,我们的巡逻舰又分散开来,而且那艘渔船出港之后就离开了我们的监视范围。如果只是巧合,那么局势仍然可控,至少存在让扶桑当局回心转意的希望。”

    “拭目以待吧。”赵耀国点了点头,说道,“郭老他们正赶过来,不管有没有希望,我们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李佑廷没多说什么,他知道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十五分钟后,郭战烈率先赶到。随后几分钟里,何长风、雷天雳与朱真陆续到来,最后到达的是黎文强、段峰岭、彭建军与王学炽。梁卫华患病住院无法参加会议,司徒瑞玲与方祖俊在地方视察工作,罗辉在飞往伊斯兰堡的专机上面,他们都只能通过保密视频电话参加会议。

    在秘书为会议做好安排的时候,无人侦察机拍摄的图像也传了回来。

    无人侦察机三次降低飞行高度之后,画面终于变得清晰。

    看清楚之后,黎文强与彭建军没有等赵耀国吩咐,立即给相关部门下达指示,何长风也立即联系了海军司令部。

    这个时候,李佑廷收到了军情局发来的调查报告。

    显然,情况比李佑廷之前设想的还要严重。

    那艘发生爆炸的渔船已经沉没,在爆炸时靠近渔船的巡逻舰遭到了重创,准确说是致命损伤。虽然没有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