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世界-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克雷格也明白了过来,白象当局在借此机会为自己争取利益。

    在冲突之后,白象加快了“先进战术战斗机”采购项目的推进速度,而且首此向花旗的洛马公司发出招标书,即把f…22a与f…35a列入了采购清单。虽然以当时的情况,白象此举更像是在向另外几个国家施压,即希望通过增加采购对象来让高卢与伊万国降价,从而获得一个更加低廉的价格,但是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白象很有可能已经把高卢的“阵风”与伊万国的su…35排除掉了,反到是在利用这两个国家向花旗施压,希望花旗当局能够尽快批准出口协议,同时让洛马公司给出一个较为低廉的竞标价格。很简单,只有花旗能提供足以跟j…20a抗衡的第四代战斗机。

    看得更长远一点,白象此举其实就是在要挟伊万国。

    别忘了,白象一直在与伊万国联合研制第四代重型战斗机,而且承担了一半的经费,却没有得到多少实质性好处。更让白象当局无法接受的是,t…50项目一拖再拖,服役时间由最初确定的西元2016年推到了2021年,现在又再次延迟到2024年,说不定还会延迟。相对的,研制经费却是一涨再涨,简直就是无底洞。别说是白象,连伊万国国防部都多次放出话来,如果t…50项目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就会另择高明。要是t…50下马,那么白象国之前投资的数十亿绿币就全都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白象国获得第四代战斗机的时间必然会推迟许久,甚至会彻底泡汤。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从花旗引进f…22a与f…35a。

    显然,白象向洛马公司发出招标书,就是要让伊万国知道,如果t…50完蛋了,那么白象与伊万国的关系也差不多到头了。

    此举产生了一些效果,即伊万国总统多次表示,无论存在多大的困难,t…50项目都会按时完成,不会再次拖延。只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就算能完成,白象也要在三年之后才能获得第一批战斗机,而且采购价格肯定会高得吓人。根据克雷格掌握的情报,单价很有可能超过三亿绿币。

    果真如此,那么采购f…22a反到更加划算。

    至于出售f…22a,原则上没什么问题,毕竟白象算得上是花旗的友好国家,而且与花旗没有利益冲突。

    问题出在价格,以及采购方式上。

    在与洛马公司的谈判中,白象坚持要在本土制造f…22a,而且国产化比例要超过百分之八十。这就意味着,除了发动机与雷达等主要航电设备之外,其他的所有零部件都要在白象生产。虽然在谈判当中,白象也表示,可以采购一批整机,但是数量不会太多,最多不超过三十六架,而且采购整机的主要目的是让部队提前熟悉与掌握新式战斗机,为将来的大批量装备打下基础。至于采购价格,白象开价极低,即不包括配套弹药在内的整机采购价格不得超过两亿绿币,而包括生产线在内的,不少于三百架的组装生产授权不高于三百亿绿币,合同总价格必须控制在三百五十亿绿币之内。按照这个标准,即便把采购发动机、雷达等白象无法自产的设备全都算上,白象只需付出不到六百亿绿币就能获得三百多架f…22a,单价甚至比花旗空军都要低。

    显然,别说花旗当局,连洛马公司都不会答应这样的条件。

    此外,扶桑参与了f…22a的恢复生产,占有半数股权,因此是否授权给白象生产,以及用多少价格出售生产许可,扶桑有否决权。价格合理的话,扶桑不会反对,而明显是赚不到钱的买卖,扶桑自然不会答应。

    不止是f…22a,在f…35a的采购谈判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即白象开价极低,要求却极高。

    这样的买卖,显然是谈不成。

    在此期间,花期国防部多次出面协商,提出了替代方案,比如向白象转让f…15s的生产许可。可惜的是,白象对这种所谓的最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毫无兴趣,还提到,如果是这样,还不如购买伊万国专门为白象打造的su…35mki。此外,高卢的“阵风”也不错,至少不存在装备体系的问题。

    当时,唯一能够谈拢的,也就只有三十六架ea…18g的采购合同了。

    因为需求数量太少,所以白象没有要求进行本土生产。唯一的问题就是价格,即白象提出的目标价格与波音公司开出的最低单价有接近一亿绿币的差距。谈判还在进行,只是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谈成。

    除了战斗机,在其他方面,白象也需要花旗的援助。

    比如。白象一直在谋求建造大型航母,却存在根本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虽然伊万国都次表示愿意跟白象合作,甚至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但是在“维克拉马迪亚”号之后,白象显然对伊万国的提议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随着华夏的002型航母提前入役,白象海军也是水涨船高,明确提出需要的是配备弹射器的常规航母。结果显而易见,能够帮助白象建造常规航母的只有花旗。

    只是,问题一样,钱!

    早在数年前,花旗当局就通过一名军事顾问向白象提出,只要白象能够解决建造能力上的问题,花旗就愿意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而且价格不会太离谱。问题是,白象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建造能力的问题。要知道,那艘排水量只有四万吨的中型航母,白象建造了十多年都没有能够完成。

    白象本国没有这样的造船实力,也就只能从花旗进口。

    这下,价格问题就无法避免了。

    按照花旗当局提供的评估报告,如果在花旗建造一艘八万吨级的大型航母,算上设计费用在内,总造价不低于五十亿绿币,而且只是造价,还没有包含像弹射器、雷达等电子设备在内的附加设施。如果把这些全都算上,以及不少于五十架的舰载战斗机,白象至少要为这艘航母投入一百二十亿绿币。

    显然,这是白象无法接受的价格。

    可见,白象一直没有从花旗大规模采购军火,不是说花旗的武器不够先进,也不是白象不想获得先进武器,而是根本买不起。其实,白象对从花旗采购的c…17运输机与p…8i反潜巡逻机很满意,也多次提出再次购买,只是同样因为价格上的问题,才一直没有跟花旗签署采购合同。

    白象当局在这个时候,以军事援助为名,提出了军备采购项目,显然是在利用当前的局势向花旗施压。

    问题是,军火买卖涉及到军火企业,别说是克雷格,即便是特鲁尼也没有决策权。

    ,

第十八章 束手无策() 
会晤算不上顺利,可以说是不欢而散,因为克雷格没有给出让辛迪满意的答复。

    回到大使馆,克雷格立即向白宫汇报了此事,得到的答复是让他留在白象,等待局势出现变化。

    还会有什么变化?

    当然有,华夏海军的远航舰队即将到来。不管白象当局是接受既成事实,还是说奋起一搏,局势都会发生变化。如果白象当局选择前者,那么随着华夏与锡兰的关系得到巩固,白象无疑会受到严重威胁,并且将此当成奇耻大辱。接下来,白象上下必然会在加强国防力量上达成共识,也就会寻求花旗的援助。如果白象当局选择后者,先不说会发展到哪一步,只是一场地区冲突就足够改变当前局势。

    在这个关键时刻,克雷格肯定得留下来。

    其实,就在克雷格离开之后,辛迪就给白象海军下达了命令,让东部舰队立即安排舰艇前往马六甲海峡。

    当然,不是去拦截华夏远航舰队,而是防范于未然。

    其他方面,辛迪也做了部署,比如让空军提前向南部地区运送一个“阵风”中队的地面保障设备,确保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立即让该中队的战斗机进驻南方空军基地,并且能够立即升空执行任务。至于陆军,则全面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御部署,为应对可能遭到的突然袭击做好准备。

    从部署上来看,辛迪不想主动跟巴铁与华夏爆发冲突,只是也不愿就此放弃锡兰。

    当然,辛迪并没料到,局势发展尽然如此之快。

    几个小时之后,辛迪收到消息,在阿拉伯海巡逻的一艘战舰遇到了正全速向瓜达尔港航行的华夏舰队。不是华夏远航舰队,而是之前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舰队,只有一艘驱逐舰、一艘护卫舰与一艘大型补给舰以该舰队的速度,预期二十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在明天夜间就能到达瓜达尔港。

    几艘战舰不算什么,可是此举的政治意义,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说得更直接点,只是这三艘舰船就能拖住白象西部舰队。

    显然,问题就在这里。

    白象只有两支真正意义上的舰队,即东部舰队与西部舰队。因为需要面对来自巴铁的挑战,所以白象仅有的一艘航母,“维克拉马迪亚”号在危险时期会部署到西部舰队,而不是留在东部舰队的母港里面。按照辛迪的部署,东部舰队将派战舰去马六甲海峡,应付即将到来的华夏远航舰队,因此出兵锡兰就得依靠西部舰队。问题是,“维克拉马迪亚”号现在在东部舰队,而不是在西部舰队。因为夺取制空权的任务由空军承担,所以没有必要动用海军的舰载航空兵。结果就是,没有航母的西部舰队根本无法摆脱那几艘华夏舰船,也就很难执行出兵锡兰的任务。

    当天,查拉丁就送来了几份作战计划。

    一向以拖沓著称的海军司令部能够如此迅速的拿出作战计划,不是说效率提高了,而是早有准备。

    早在十多年前,华夏开始向亚丁湾派遣护航舰队的时候,白象海军就把华夏海军当成了头号潜在对手。只不过,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华夏海军不过是白象海军用来跟议会在军费上讨价还价的借口。直到“辽”号航母加入华夏海军的战斗序列,以及随后的“鲁”号建成服役,华夏海军的威胁才成为了现实。虽然华夏海军的航母一直在本土附近活动,就算远航也只是去西太平洋转悠,从来没有进入印度洋,更别说到白象家门口来示威,但是两艘能够携带数十架固定翼战斗机的航母所具有的威胁,没人敢小觑,也没有人怀疑这两艘航母的战斗力。

    从此开始,白象海军每年都会修订针对华夏海军的作战计划。

    当然,针对假想敌制订作战计划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指挥机构在和平时期都会这么做,而且是主要工作之一。

    海军司令送来的作战计划其实是一份,只是分成了几个部分。

    首先由以“维克拉马迪亚”号航母为核心的东部舰队拖住华夏远航舰队,为西部舰队争取几天的时间。接下来,西部舰队开赴锡兰海域。在空军夺取了制海权之后,由西部舰队掩护与支持地面部队登陆锡兰。如果华夏海军呼喊舰队的战舰跟了上来,那么在没有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可以不与理会。只要构成威胁,就出动航空兵立即将其击沉。因为华夏护航舰队没有航母,在远离巴铁之后也无法得到航空兵掩护,所以不需要动用空军主力,出动几十架攻击机就足够了。接下来,如果华夏远航舰队继续挺进,西部舰队与东部舰队会合,联合围剿华夏远航舰队。

    虽然辛迪不是军人,也没有参军服役的经历,但是他不是笨蛋,一眼就看出查拉丁提交的计划根本没有可行性。

    只是因为华夏护航舰队构成了威胁就发起进攻?

    还有,东部舰队凭什么能够拖住华夏远航舰队?

    如果爆发冲突,就算西部舰队全军赶到,顺利跟东部舰队会合,又有多大把握围剿华夏远航舰队?

    对辛迪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查拉丁没有做回答,他也无法回答。

    此外,跟华夏爆发冲突,那就绝不止是在海上。到时候,白象拿什么抵抗华夏空军的八十架j…20a战斗机,拿什么来对付能够闪电出击的第十五空降军?还有,巴铁必然不会置身事外,肯定会用行动支持华夏,白象就得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而白象有什么资本同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

    显然,查拉丁交来的不是作战计划,而是“自杀书”。

    当然,辛迪也知道,查拉丁只是在交差,即把简单修改之后的预案交上来,算是完成了任务。

    在审阅查拉丁提交的作战计划时,辛迪询问了海军顾问。

    海军顾问做的分析更加客观,也让辛迪意识到,局势比他想像的还要严重,或者说白象海军跟华夏海军的差距远比表现出的巨大。关键是,查拉丁忽视了一个不那么明显,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因素,即华夏海军拥有十多艘攻击核潜艇,白象却没有,准确说是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