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驸马-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先引站的是王起,他一开口就大谈特谈这次西进的重要性,然后引申到大唐的形式,最后建议唐武宗,应该设置个大元帅统领西北。一来可以统筹西北诸镇的力量帮忙征讨西域,二来还可以震慑党项诸羌,避免他们在朝廷西进的时候给朝廷找麻烦。

    说的是条条是到,句句有理。当然在最后,他也不忘给兖王找点利益,例如这个元帅就让兖王来当吧。

    要说这个提议本来也无可厚非,因为西征的注定是义勇军,鱼恩又是杞王的人,好处总不能全让杞王一伙儿落去吧!可是有人就偏偏不同意,这个人就是鱼恩。

    虽然没打过几次仗,但是鱼恩知道后勤的重要性。打仗拼的就是综合国力,前面拼的是将士浴血搏杀,后面拼的是后勤保障。自己西征在即,他怎能让自己的后方受制于人?

    于是乎,驸马爷一马当先,开始极力反对王起这个提议。

    按道理来说,唐武宗这个时候应该向着鱼恩说话,因为自古征战内部不和都是大忌。可是这一次皇帝并没有向着鱼恩说话,他有自己的考量。唐武宗不希望杞王这边权力太大,更加不希望这次西征的功勋全被杞王这边得去,让兖王那边劣势太过明显,使朝堂上失去制衡。

    所以皇帝欣然接受王起的提议,任命李岐为灵夏六道元帅。负责统领盐、夏、灵武、泾原、振武、邠宁六镇的同时,也要尽最大努力征调六镇兵马物资,努力让这六镇做朝廷西征的第二大后方。

    鱼恩不想让自己的后勤保障有任何不安定因素,所以对于皇帝的任命还想再反对一次。可是当皇帝任命杞王为粮草征调副使,与李德裕一起征调天下粮草军资,做西征的第一大后方之后,这位他非但没有反对,反而从心里佩服唐武宗的高超手段。

    要说玩弄帝王权术,唐武宗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把真正的后勤安排给李德裕和杞王,绝对是一手妙不可言的好棋。

    首先他这么做不只是为了平衡两个儿子的玻璃心,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鱼恩的后勤。一旦兖王耍什么花花肠子,也不至于让前线将士们受委屈。

    其次,他这么做明显是想要刺激一下兖王一边。一旦兖王这边办事不利索,杞王这边完全可以取代兖王的作用,把功劳全部揽入囊肿,把过错全部推给兖王。

    在这种背景下,兖王还会阴奉阳违么?显然不会。为了避免杞王这边功劳太大,他们做事会比杞王这边更卖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看似公平合理的做法,实际上却是对杞王这边最大的偏袒。王起自认为聪明的建议,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各种苦楚,恐怕也只有他们才知道。

    当然了,这次的事情对于兖王来说也不是全无好处。他可以借机拉拢六镇将士,对于他以后夺取地位来说,绝对是一大助力。

    也正是看中这个好处,兖王并没有激烈的反抗,欣然跪地谢恩:“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望,竭力安抚六镇将士,调度六镇军资,为西征大业夯下一份最稳的地基。”

第187章 跟我去陇右() 
会昌二年春,三月,巡边使刘蒙奏报,吐蕃论恐热率的大军被尚婢婢击溃。单骑而逃的论恐热急调河湟地区将士,准备与尚婢婢再战一番。尚婢婢行文河湟诸地,严讨论恐热多行不义,杀戮无度,号召诸地将士别再助纣为虐,河湟正是人心不稳的时候。

    磨刀霍霍的唐武宗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李德裕孤军奋战的无效反对后,当即下诏,开始征讨之前最后的布局。

    为了防止河朔三镇在征讨的时候给自己找麻烦,唐武宗先是内调与卢龙节度使张仲武不和的刘沔为义成军节度使,用以安抚卢龙将士。再将现在的禁军中尉皇叔李石调往河东担任节度使,用来镇守河东。

    为防止有人祸乱京师,唐武宗再将禁军一份为二,殿中监马公儒统领北衙禁军宿卫皇城,殿中少监王茂玄统领南衙禁军宿卫京师。

    任命鱼恩为,陇右道行军大总管,河湟招讨使,统领义勇军,监管凤翔军权。任命从振武军调回的原振武节度使,现在的禁军副将李忠顺为副使。两人即刻启程,前往咸阳点兵出征,匡复河湟。

    可怜的驸马爷,连打个临别炮的时间都没有,散朝以后只有个回家告别的功夫,然后就得直奔咸阳校场,点兵出征。

    紫焉的姨妈一走就是四个多月,现在的她正是粘人的时候,听闻鱼恩要走,一双媚眼马上就是梨花带雨。也不知道是舍不得夫君去前线冒险,还是舍不得夫君这个人,亦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看着爱人含情脉脉的模样,鱼恩心中充满了愧疚,难免要安慰两句:“你已经身怀六甲,如果可以选择,为夫也不希望现在走。可惜天下大势风云善变,错过这次机会,要多死伤许多将士”

    “唔”

    解释的嘴忽然被另一张火辣辣的嘴给堵住,神情一吻过后,紫焉柔声说:“相公不必过于自责,妾知道相公的难处,也不会怪相公。妾只是个风尘女子,能得到相公的青睐,能得到相公的恩宠已经是莫大的福分,怎能得寸进尺,是非不分?”

    张开双臂,深情的把佳人搂在怀里,离别前的柔情却遮挡不住鱼恩的关心。驸马爷免不了还要嘱咐几句:“为夫不在,公主府里难免会有些仗势欺人,媚颜讨好的小人。如果在家里住的不舒服,就去叔父那里住上一段时日,等为夫归来再去接你。”

    鱼弘志善意的提醒让鱼恩多了一些担心,倒不是害怕义昌公主趁着自己不在找紫焉的麻烦。他只是害怕自己不在家,家里有些下人会通过刁难紫焉来讨好义昌公主,那面会有所怠慢和刁难,所以才这么叮嘱。

    相公慢慢的关怀让紫焉心中暖暖的,她又岂是不懂事的人?

    “相公放心,有家老在,有武家兄弟在,谁也不敢刁难妾身。公爷那里虽然安逸了些,可是相公不在家,紫焉要是搬过去,难免让人嚼舌头,说妾身恃宠而骄可就不好了。”

    想一想有家老,有武家兄弟,有香儿在,也确实没人能弄出什么幺蛾子,鱼恩也就释然了,所有担忧尽去,只剩下那些浓情蜜意。

    组建禁军的时候,抽掉了过半的义勇军,又从神策两军里各抽调过万人填充义勇军。这些人虽然是义勇军的常备编制,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编制。

    出为义勇军,归为神策军,鱼恩这个建议是不错,可是真实行起来难免会有诸多问题。出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削弱战斗力还是小事,杂七杂八的部队拼凑到一起,难免会各怀心思,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

    这里面的致命弱点唐武宗也知道,所以填充义勇军的两军将士也是在不停的轮换。每次万人,每两个月轮换一次。为的就是三军将士之间能有一个磨合,鱼恩和将士们之间也能有一个认识。

    光是这样还不够,在刚准备出兵的时候皇帝就给鱼恩抽调将士的权力,可以抽调神策军将士填充义勇军,扩编到出征的规模。而且皇帝还知道鱼恩会对于原来的将士用起来会更顺手,因此特意说明他可以抽调禁军,为的就是加重鱼恩手下老兵的比例,最大程度上消弭这个致命的弱点。

    在这种背景下,当鱼恩登上点将台的那一刻,他面对的是军阵严谨的锐士,而不是里出外进的阵容。只看这份军容,就让他消除了最大的担心,因为一群临时拼凑的杂牌军绝不可能有这么整齐的阵容。

    “咚咚咚”

    “呜呜呜”

    在战鼓与号角的合奏声中,点将台上的驸马爷开始做出征之前的誓师:“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自己为啥被编到义勇军,也知道本宫今天为啥会在这里点兵。出征之前本宫长话短说,只问儿郎们几句话,军营里那些天残地缺,却鼻少眼的不全之人尔等可曾认识?”

    为了点燃将士们心中的怒火,激发他们昂扬的斗志,早在正月的时候鱼恩就把李牧家里那些残疾人接到军营里。现在他这么问,显然是想看看这么做的收货如何。

    “认识!”

    众口一词的回答仿佛山呼海啸一般震人心悬,丝毫掩饰不住回话人心中的怒火。

    “那本宫再问,尔等可愿意大唐百姓继续被人如此对待?”

    “宁死不愿!”

    这一次的声音中不仅有怒火,还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这么多天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已经收到结果,将士们的怒火显然已经变成昂扬的斗志。

    “既然如此,本宫要告诉儿郎们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圣上终于下定决心出兵河湟,救我大唐百姓,收我山河故土!”

    鱼恩话音刚落,将台下的将士们就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怒吼:“救我百姓,收我故土!”

    “救我百姓!收我故土!”

    “救我百姓”

    就算鱼恩极力安抚,山呼海啸的怒吼声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无奈的驸马爷,最后只能借助刘猛那噪音一般的嗓子说:“那还等什么?跟我去陇右!”

第188章 兵将安出?(上)() 
出征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就开进凤翔,鱼恩在这里会有个短暂的休整,等待驰援的部队,制定作战计划,然后向西陲各镇发号施令,让他们配合自己的征程。

    因为藩镇的拥兵自重,朝廷就陷入了只能征调外族的尴尬境地。

    虽然是外族,但是他们已经内附,一样属于大唐的百姓,为皇帝征战也无可厚非。唐武宗一纸调令,还是征调了沙陀控弦之士五千人,回鹘乌乞该所部万人驰援西征。再加上早就在凤翔安家落户的愠没斯所部,鱼恩可以多出将近三万人的塞北游骑。

    至于作战计划,唐武宗只是给了个出兵的大致方向,剩下的事情还要鱼恩带着人仔细斟酌。

    还未等河东的援兵到来,鱼恩这边的作战会议就吵的如火如荼,你来我往,不可开交。

    被吐蕃人占据的陇右是一个狭长地带,它就像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既深深插入大唐的心腹,又因为插入太深,给大唐留下许多可以反手夺剑的地方。

    从朔方出发,可以直取兰州,河州,渭州。从蜀中进兵可以剑指武州,成州,宕州,芳州,秦州,翼州,维州。从凤翔西进却只剩下一条路,挡在兵锋前面的只有秦州。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给了出兵的无数种可能,让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脑洞,让众人有一个堂而皇之的争吵借口。

    “某以为,咱们应该北上,从朔方出兵,先取兰州,再攻河州,让论恐热首尾不能相顾。”

    副总管李忠顺在沙盘上大手一挥,直指河西走廊要地兰州与河州,想要在用这条天然的狭长地带掐断论恐热的脖子。

    “万万不可!这样一来很容易把论恐热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万一他投靠尚俾俾,引大军来袭,我军被人两面夹击有输无赢。牧以为应当兵出秦州,一来秦州距离长安太近,匡复这里,也就匡复了大唐最大的一块软肋,不用担心吐蕃人反咬一口,祸乱大唐内土。”

    “再者,吐蕃人占据陇右以后,他们为切断大唐与陇右的一切联系,把官道摧毁殆尽,走秦州可以用最近的距离,最快的速度连通大唐与陇右的道路,把后勤补给的压力降低到惨绝人寰的地步。”

    “最后,郎君是去收复故土,而不是去开疆拓土。最需要的就是稳扎稳打,将每一寸收回的土地都变成自己的大后方,消除每一丝被敌人合围的可能。用这种方法逼着吐蕃人正面决战,不然整个陇右都会被郎君蚕食掉。”

    “这些游牧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飘忽不定,从来都是以奇兵骚扰,出其不意的偷袭。一旦到了正面对决的阵地战,他们肯定不是我大唐将士的对手。”

    说起秦州大家有可能会陌生,他的另一个名字应该家喻户晓,那就是汉朝天水郡。魏文帝在天水郡设置秦州,这个名称也就延续了上千年,唐朝实行州县二级制,沿用秦州的称呼。

    “不妥,不妥,秦州下辖六县,都是吐蕃人重兵防守的要地。论恐热就算大败而归,他也未曾调动秦州一兵一卒。”

    这次站出来反对的是巡边使刘蒙,作为鱼恩的后勤部门,他的功课做的还不错。虽然没有摸透吐蕃人的实情,但也把兵力部署摸了个大概。

    “小老儿以为,郎君何不多线出击?可以奏请圣上,让剑南道的出兵,朔方出兵,泾源也出兵,甚至就连天德军也可以南下打一打。到时候论恐热多线遇敌,他也分不清谁是主力,谁是佯攻。等他发现咱们是主力的时候,黄河以南已经是咱们的囊中之物。”

    刁钻的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