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驸马-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把公主摘的一干二净,又是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可她越是这样,别人越是会脑补那些被她省略掉的剧情。

    见她又是泣不成声,唐武宗实在不忍心再问她什么,派人将她送回去休息。也就在这个时候久久未曾说话的相爷开口道:“启奏圣上,臣以为她已经临盆在即,实在不易过渡悲伤。送她回公主府,难免会触景生情,终日以泪洗面。如此一来,对她腹中的孩儿将有大害,很容易就会流产。到时候,驸马那里难免又多个不好交代的事情。”

    “所以,臣以为,不如让她暂住在皇宫,一来可以避免触景生情,二来也可以在这安心养胎,御医肯定能护她母子平安。等驸马凯旋之日,必然也会感激圣上恩德。”

    听到李德裕这句话,鱼弘志打心里想骂娘。这哪是关心紫焉母子?这明明就是想拿紫焉做人质,想让鱼恩投鼠忌器,别干什么铤而走险的事情。

    紫焉当然不会就这么答应,闻言急忙拒绝:“相公不在家,妾身还要回去为家老守灵。老人家为相公当牛做马半辈子,怎能在他死后连灵堂都空荡荡的,自家人都不见一个?要是相公知道紫焉没能送家老最后一程,难免要怪罪紫焉。”

    借口是很强大,可以强大的借口比不过强大的权力,还有权力背后那颗算计的人心。谁都知道,越是鱼恩不在,唐武宗越是不可能放紫焉回去,她的挣扎也注定徒劳。

    只见皇帝一脸关怀的说:“文饶所言甚是有理,朕确实不能让你回去徒加悲伤。你就放心在宫里住一段,郑粹的丧事就由皇家来操办。”

    说完话也不等紫焉再推脱,皇帝对着殿中监吩咐:“传旨杞王,让他操办郑粹的丧事,一切用度皆由国库调度。至于葬礼的规格”

    沉思好一会儿后,唐武宗昂声道:“规格就按照县男来办。郑粹为朕守护良臣这么多年,受此封赏也是应该。”

    在唐朝,家奴部曲封爵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种情况基本都出现在战场上。唐武宗能为郑粹破例,足见鱼恩在他心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

    听到这个破天荒的封赏,紫焉非但没有高兴,反而用祈求的眼神看向鱼弘志,显然是希望他能帮自己劝劝皇帝。

    早已把事情看透的老狐狸,当然不会做徒劳的挣扎,只是在她路过身边的时候,朗声关心一句:“你就放心在宫里住,鱼恩要是敢因为这件事怪罪你,叔父给你做主!”

    叔父两个字咬人很重,听在唐武宗耳朵里犹如炸雷。就连以沉稳著称的李德裕,也因为这两个字微微色变。

    这两个字传递出无数复杂的信息,可是无论哪一条对于唐武宗来说都不是好事。

    压抑住胸中的震惊与愤怒,唐武宗直接传上另外两个当事人。

    虽然紫焉的话已经从侧面印证了义昌公主的话,可谁都知道两人的话都难免有失公正。公主是因为自述,难免会对自己有所推脱。紫焉更加夸张,居然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这样的两套说辞,怎能让人信服?

    为了能弄清事情的真相,好给鱼恩一个交代,肯定会询问武家兄弟。

    其实先询问谁,后询问谁也有些唐武宗的先算计。在他看来,妹妹一定会努力撇清自己,紫焉与武家兄弟一定会努力抹黑妹妹。等两边都有夸大的时候,再让家令与家丞登场,到时候他俩的话肯定最容易让人信服。而家令和家丞是为妹妹服务的官,他俩会往哪边歪嘴还用猜么?

    可惜人有千算,不如苍天一算,等武丁和武甲进来,唐武宗就知道,自己的小算计已经落空了,因为他俩是被人抬上来的。

    八个太监抬上来两个出气多进气少的人,这让他还怎么问?当即吩咐人将他俩抬下去,并且吩咐御医好生给两人治病。

    等两人被抬下去,唐武宗又脸色阴沉的传召家令与家丞。

    在武家兄弟的伤势面前,再传召他们俩,已经不是为了让他俩帮妹妹说话,而是想要严惩这两个人。不管怎么说,这俩兄弟都是鱼恩的人,妹妹把人打成这样,他俩不拦着便是失职。郑粹又因此而死,这两个近臣注定难辞其咎。

    可惜有些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当家令和家丞被请上来之后,唐武宗就算有心继续偏袒妹妹也不可能了。两人不只是说出实情,更是露出血淋淋的伤口,用这种方式告诉皇帝,您这个妹妹没救了。

    家令因为帮武家兄弟说情,被公主殿下打了板子。家丞因为往宫里送郑粹身死的消息,被公主殿下险些打断腿。

    这已经不是刁蛮可以解释的事情,简直就是心狠手辣,简直就是践踏王法。

    二人虽然是公主府的人,但他们也是朝廷命官。别说是个公主,就连太子也不能殴打朝廷命官,否则还有人会给皇家效命么?

    也正是因为两人露出来的伤口,义昌公主被严惩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第201章 修行恕罪() 
“二位爱卿以为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声音很是落寞,语气也满是苦涩,妹妹捅出的这个篓子确实让唐武宗很为难。

    他不是一个昏君,有着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也有圣君雄主的心胸。他知道事到如今难就难在自己必须给鱼恩一个解释,一个能让他满意的结果。稍有不慎,失去一个忠心耿耿的良臣是小,山河动荡,雪上加霜是大。

    可是就算想对鱼恩有个满意的交代,这个交代又该怎么给?难道还要让一个皇家公主来给一个家奴偿命么?

    “圣上何不派人给鱼恩报丧?等他归来之际,再明言真相,让他自己来定夺公主该如何惩戒?臣相信,只要圣上能以宽心待人,人也定然不会负圣上所望。”

    闻言唐武宗愁眉大展,瞬间就犹如醍醐灌顶,不由的暗赞一声,妙啊!文饶这个主意是真妙啊,简直就是一箭双雕!鱼恩是个知道轻重的人,让他自己决定,他既不会要义昌的命,还能避免他把心中的怨气牵扯到朕的身上。而且还能堂而皇之的把鱼恩召回,免除自己最大的担心。

    正当唐武宗一脸喜色的要应下来之际,鱼弘志不慌不忙的拿出一封信呈上去,恭恭敬敬的说:“老奴这里有封家书,求圣上阅览。”

    身为太监,老狐狸孑然一身,能被他称作家书的信,不是鱼恩写的还能是谁?

    疑惑的接过书信,唐武宗开始默读起来。随着目光的推移,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到最后将书信交到殿中监手里,示意他拿给李德裕看看。

    这封书信确实可以说是家书,鱼恩在里面问候了鱼弘志的身体,表达了希望他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美好愿望。然后委婉的表示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叔叔能帮忙满足一下下。说是紫焉临盆在即,自己又远在西陲,对家里多有挂念,希望鱼弘志能派人关照一下。

    如果只是这些,当然不会成为鱼弘志拿出来的理由。真正让他拿出书信的是信里最后的几句话:秦州已备,不日便将进兵。但破渭州防线,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尽收黄河以南。届时土地大增而无民休养,望叔父上奏圣上,迁关内望族入陇右。即可解陇右之急,又可解关内土地之争,还可填望族之所趋。

    正是因为这封信,让本来已经被李德裕踢出去的皮球,又踢回唐武宗脚下,皇帝又一次陷入两难的抉择。

    鱼恩到底要不要调回来?

    如果调回来,内部危机倒是可以暂时缓和,可是没有鱼恩的义勇军还能战无不胜么?临阵换帅自古便是兵家大忌,犯此忌讳仍能胜者凤毛麟角。

    若是想要故土,就不能把他调回来,那么自己就必须给鱼恩一个满意的交代。义昌公主非但要皇帝亲自处理,而且处理的还只能重不能轻。

    李德裕想将鱼恩一军,却不料鱼弘志用鱼恩的一封信,反将皇帝一军。这一次,就连老谋深算的李德裕都犯了难。鱼恩书信中的诱惑力太大,让他也不敢轻易取舍。

    正如鱼恩在信中所说,如果真能拿回黄河以南,国内突出的土地矛盾将迎刃而解,贪婪的世家门阀也将暂时得到满足。解决这两个大唐最尖锐的矛盾,朝廷可以喘息好长时间,国力蒸蒸日上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况且在刘禛内乱,河朔三镇态度不明,各地藩镇或有观望的当下,朝廷既然不想放弃到手的利益,那还有什么比西征的义昌大胜更好的消息呢?只要义勇军能打一场大胜仗,定然可以震慑四方不臣,让那些骚动的心平静下来。

    正当皇帝和宰相左右取舍之际,鱼弘志又往本就倾斜的天平上加了一块分量很重的砝码。

    “启奏圣上,老奴老了,处理事情心思转的越来越慢,身子也一天不如一天。老奴乞骸骨归田,弄孙为乐,颐养天年。”

    乞骸骨便是请求致仕的另一种说法,在大唐风雨飘摇的当下,唐武宗岂能放走他这个肱骨之臣?

    他这句话瞬间就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唐武宗只剩下一个选择。

    老狐狸的心思很快,李德裕的心思也不慢,在知道自己选无可选的时候,马上想到用另一种方式挽回皇家的尊严。

    “臣启圣上,臣以为,公主殿下伤属官,害忠良,多行不义,有伤皇家仁义,当入仙家修行恕罪,为大唐祈福。”

    这就是相爷高明的地方,将惩罚换了个说法,既保留了皇家的威严,让皇帝可以接受,又给了鱼恩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因为气死郑粹这个家奴,堂堂皇家公主为为之出家祈福超脱,鱼恩还能说什么?还有什么比这更重的惩罚?更好的交代?

    而且如此一来,因为公主已经出家,鱼恩还可以避开和离这个禁忌,堂而皇之的娶别人当正妻。这种技能告慰郑粹在天之灵,又能给自己落下实惠的好办法,他又凭什么不接受呢?

    长城也是风风雨雨还没有传到驸马爷的耳中,此刻他正对着土番人的新防线进行猛攻。

    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狄康五小构筑一条新防线,也足够鱼恩稳定后方,做足进攻的准备。

    经过吴巧夫昼夜的忙碌,上百台重力投石机同时呼啸在残破不堪的城墙下。这些威力更大,射击距离更远的跨时代武器,只用了一小会时间就让土番人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传令下去,焚城半日。半日后,全军上马,退出渭州!”

    因为人手不足,狄康五小无法做正面交锋,只能依托城池故守。当他发现守不住的时候,狠辣的巡边使马上改变套路,准备用破坏来拖延唐军的行进速度,用缩小防御圈来收拢力量。

    狄康五小的反应很快,在发现唐人新的投石机无坚不摧之后,他第一时间就做出最正确的反应。

    他的撤退不是为了逃跑,而是为了收拢力量,以求能有足够的力量与唐人正面决战。

    如果是别人,在他接连壮士断腕的打发面前,肯定会欣喜若狂,一边步步紧逼,一边收拢敌人放弃的土地,直到自己手里的力量越来越少,到最后被狄康五小一举击破,把一切再拱手送回去。

    可惜鱼恩不是别人,在狄康五小放弃秦州以后,他就考虑到此消彼长的事情,攻打渭州第一件干的事情就是掐断敌人撤退的路。

    手里所有的骑兵都被他派了出去,分成好几股,分别驻守在不同的方向,随时准备阻拦敌人的去路。

    投石机呼啸的越来越快,本来就残破的城头也跟着变得越来越狼狈。

    眼看着城内的浓烟越来越多,鱼恩再也顾不得伤亡,马上下令全军攻城。他可不想再攻下一座废城,拖延自己的行军速度。

    在投石机疯狂的呼啸下,通过拒马,濠沟,羊马墙已经不能再给义勇军造成多大的伤亡。孟刚带着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云梯假设在敌人的城头,城头攻防战就这么正式开始。

第202章 骑兵对冲() 
没有锁喉堡的地利,没有储蓄多时的火油,攻城战打的异常凶猛。大唐将士们又重力投石机这种投射武器的支援,吐蕃人也有狼牙拍,檑木这种守城利器的优势。

    义勇军几次爬上城头,都被凶猛的吐蕃人给压了下去。在丢下几千条人命后,太阳已经悄悄爬到高空,初夏的炎热开始考验着双方的意志。

    看着一堆堆焦土上还在蒸腾的热气,狄康五小对着副将大声吩咐:“撤!”

    随着他这一声令下,号角声瞬间襄武城里。

    “呜呜呜”

    缓慢的号角声正是撤退的信号,收到这声信号,城头上的吐蕃人再也无心防守,毫不犹豫的涌下城头,爬上早已等待他们的战马。

    看着将士们接二连三的爬上城头,远处的驸马爷非但没有一丝喜色,反而满脸的担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