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驸马-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恩为郎君,是因为老人家与鱼恩长辈有旧,应该属于鱼恩的娘家人,郎君叫起来亲切,不生分。

    而李牧一而再,再而三的称呼鱼恩为郎君,显然也是这般算计,希望能拉近两人的距离。

    这个话题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因为鱼恩知道李牧能把话说道这里,后面的事情肯定也猜得到。只是有一件事他很好奇,李牧的目的在哪里?说出这番话仅仅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聪明?这可不是聪明人应该做的事情。

    略微思量一会儿,鱼恩忽然放下所有的戒心,心平气和的说:“足下若想入朝为官,本正可以代为引荐。只是本正人微言轻,恐怕拿不到太重的职位。”

    态度坦然,腔调随和,在没有言外之意,更没有含沙射影,因为他感觉自己忽然发现了李牧的目的。有所求的人,就不会像无所求的人那么危险,因为他脱离不开一个求字。

    在鱼恩看来,李牧这般在自己面前表现,无非就是想展示一下自己,求一个入朝为官的机会。只可惜这次他又失算了,因为李牧求的根本就不是这件事情。

    “哈哈哈哈”

    听到他这番话,春风一般的笑脸终于有所变化,像是听到什么好听的笑话一般,开始开怀大笑。

    笑声让鱼恩有些不明所以,不明白那番话有什么好笑的地方。

    笑声落尽,李牧再次换上春风一般的笑脸,温文尔雅的问:“郎君以为牧没有入仕的门路么?牧并非不能入仕,而是不想,因为天下间除了郎君,还真没有值得牧辅佐之人。牧不求高官厚禄,只求在郎君门下混个幕僚。”

    这番话说的鱼恩有些懵,他不懂李牧到底看中自己哪一点,只见过两面就要跟着自己混。很自然的想到,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眼看着震惊的脸色变成迟疑,李牧瞬间就明白鱼恩的疑惑,试探着问:“郎君不信?”

    心中暗道,你这不是废话么?老子要是王侯将相,或者一方节度使或许会信,但现在老子只是个人微言轻的驸马。一个只见过两面的人,上来就要跟着自己混,要是刘猛那种人还说得过去。但凡有曹灿的智商都干不出来这种事,更别说你这么聪明了。

    拱拱手,一脸疑惑的问:“本正不懂哪里得足下如此看重,不知可否为本正解惑。”

    虽然仍是不相信李牧的话,但是自称已经从本宫变成字,说明他不在拒绝两人已经拉近的距离。

    “因为只有郎君才能不惧重重阻力,扶大唐于危卵之中。”

    回答的很干脆,却让鱼恩心里一惊,难道这个李牧与如满和尚,赵归真道士一样,也能看透自己的来历?

    带着从未有过的凝重,沉声问:“何以见得?”

    李牧并没有回答鱼恩的问题,而是反问他一个问题。

    “郎君可知道大唐衰落的原因?”

    鱼恩知道么?他知道,也不知道。

    知道的是经过后世无数史学家总结出来的原因,他并不知道对与错,所以只能摇摇头,表示不知。

    见他摇头,李牧也跟着摇摇头,他知道鱼恩不是不知道,只是不说而已。大唐衰落的原因三岁小童都能说出一二,鱼恩又怎会真的不知?有些事情彼此心照不宣,既然你不说,那就只好我来说。

第73章 牧有雄心壮志(中)() 
“开始牧以为大唐的衰落,应该是天宝之乱后的事情,因为战乱国库亏空,国家自然也就跟着衰落”

    李牧的话没有说完,一边说着他一边观察鱼恩的表情,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话说到这里还有意停顿一下,为的就是看自己停顿后,鱼恩的反应。

    鱼恩的表情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仍旧是微笑看着他。但是嘴角比刚才略高的弧度告诉李牧,刚才那句话明显不在点子上。

    对于李牧来说,这一个表情便够了。

    一个表情能说明很多问题,这番表情看在李牧眼里,就是相当于鱼恩间接的和他说,你说的道理老子知道,但是不在点子上。

    停顿只是一小会儿,略微铺垫一下,李牧开始进入正题。

    “许多人认为,四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乃是大唐衰落的根本。认为是天宝之乱消耗朝廷太多的实力,让四方节度使有机可乘。”

    听完这番话鱼恩微微点点头,后世许多史学家确实都这么认为。更是将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认为盛唐便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衰落。

    见他这番模样,李牧忽然脸色一变,话锋一转,继续说:“可是牧以为天宝之乱只是诱因,让盛唐衰落的根本是那些让皇家赖以维系的士族。他们贪婪的吸收着大唐的财富,疯狂的压榨大唐百姓,让大唐只能苟延残喘,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如沐春风的笑容尽敛,温文尔雅的谈吐也变成无比郑重。

    随着李牧表情的越来越凝重,鱼恩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

    鱼恩把玩味的笑容尽数收敛,因为他知道李牧现在是在认真的倾述,作为一个听众,应该给倾述者应有的尊重。

    “牧遍寻经史,发现大唐天灾频繁,远胜以往,郎君可知道为何?”

    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反问鱼恩一个问题。虽然不知道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但是鱼恩知道李牧不会没有来的这么说。先是摇头表示不知,接着昂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因为世家门阀的贪婪,天灾被无限放大,本来可以安然渡过的小灾害,却变成难以为继的大灾。而世家门阀也乐于见到这种结果,因为他们会通过天灾敛财。”

    闻言鱼恩的表情先是有些懵懂,但是紧接着却变成豁然开朗。郑注那篇奏疏他不仅看过,而且深以为然,李牧要说的便是那个道理。

    财富未必就是钱,土地,人力都是一种财富。门阀子弟之所以能那般挥霍,那般视钱财如粪土,就是因为他们背后的世家掌握无数土地,有无数家奴部曲,甚至是黑户。

    在唐朝,家奴等同于牲畜,所有的财富都归主人所有。部曲的位置比家奴好一些,但也仅仅是一点点而已。至于黑户,因为可以偷税,地位最低的人群,反而待遇要比上面两种人好。

    无论多么厌恶李牧爱耍聪明,这时候他都得正襟危坐,给对方足够的尊重。因为他忽然发现李牧的聪明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那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大智慧。

    见鱼恩这幅模样,李牧知道这些话他听得懂,更加坚信自己的眼睛没有看错。

    “郎君久不食人间烟火,有些事情未必有牧看的透彻,今天牧就将自己所看到的黑幕,尽数报与郎君知晓。”

    在李牧看来,唐玄宗的节度使制度固然有问题,但只要朝廷还有能力,把权力收回即可。可是世家门阀的压榨,让朝廷一直积弱,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自然没有收回权利的能力。

    自唐玄宗以后,门阀士族把持朝政,大力扶持士族势力,将大唐一步步推向深渊。

    士族人口越来越多,对土地,奴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他们利用天灾兼并土地,利用土地兼并人口,将越来越多的人变成家奴,变成黑户。让唐朝财政亏空,人口亏空,把朝廷压的危若累卵。

    鱼恩来扶风县,之所以会看到县令压榨李家的一幕,便是李家挡住了门阀兼并土地与人口的路。

    关中天灾说来严重,但正直种植宿麦的季节,许多人家都有存量,官仓也不可能空空如也。因为鱼恩的建议,皇帝的圣旨,士族们看到了光明正大的机会。

    他们先是挪空官仓,将天灾弄成无比严重的样子。再驱逐家里年老的家奴,部曲,让这些生产力低下的人成为流民。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利用流民吃光寻常人家的粮食,进而将本来可以勒紧裤腰带渡过天灾的人家也变成流民。只要流民的队伍越来越大,波及的人家也就会越来越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家变卖土地维系生存。

    到时候再对已经厌恶颠沛流离,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民抛出衣食无忧的诱惑,自然就会有很多人甘愿成为家奴,成为黑户。

    整个过程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却很残忍。无数老弱病残会被饿死,或者折腾死。剩下来多是年富力强的壮汉,世家门阀的理想家奴。

    大唐就那么多百姓,就那么多土地,门阀世家兼并的越多,朝廷得到的就越少,国立自然也就越衰落。

    李牧说到这里,有意停顿下来,留给鱼恩自己思考的时间。

    鱼恩知道,纵观中华历史,只有唐朝天灾最频繁,也只有唐朝门阀士族的力量最大。直到某位百花杀的大爷,用血洗大半个中国的方式,才将门阀门阀势力粉碎,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他也知道,李牧说的没错,唐朝国立衰弱的根本原因固然与节度使制度有关,但是与世家门阀无节制的压榨也是密不可分。

    见他并没有疑惑的神色,李牧又换上那个春风得意的笑容。李牧知道只要他能听懂自己的话,自己便已经成功了一半。

    略微沉吟一会儿,李牧继续趁热打铁:“郎君或许不知道,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唐门阀士族已经拧成一股绳。门阀之间可以因为政见不同而内斗,可以相互争名夺利,但是从不会触及土地,家奴,门荫等让门阀士族赖以维系的根本。”

    唐朝门阀有两种,一种是延续千年的大家族,例如七宗五姓。一种是唐朝兴起的新兴势力,例如令狐绹的令狐家,还有著名诗人杜牧的杜家。

    新兴势力挑战老牌劲旅的权威,当然会碰撞出不少火花。只是纵观唐朝历史你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朝堂上无论怎么争斗,失败的一方很少会死。或许用不了多久,失败的一方又会卷土重来,这便是世家门阀的作用与底线。

第74章 牧有雄心壮志(下)() 
已经说了这么多,鱼恩若是还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那他穿越过来后就不会活这么久,早就被人蹂躏致死了

    冷着脸,沉声问:“足下为何不去找牛阁老?老人家一定会非常欣赏足下这番言论,更不会介意收足下做幕僚。”

    李牧的话已经很明显,他认为鱼恩会对抗门阀势力,所以甘愿做鱼恩的幕僚。而鱼恩推荐他去找牛僧孺,因为在鱼恩看来,牛李党争之中牛僧孺代表着寒门学子,对抗的也是门阀势力,那才是李牧应该去的地方。

    “哈哈哈哈”

    温文尔雅的微笑又变成大笑,李牧似乎听到一个好笑的笑话,笑声久久不能停止。

    等鱼恩被笑的莫名其妙,甚至有些怒容的时候,李牧才停止大笑,继续说道:“是郎君看不透,还是牧看不透?牛僧孺固然是寒门出身,也在打压门阀势力,但是他绝不会根除门阀,若是有机会他想变成门阀。牧虽有离朝堂之远,但多少也知道些朝堂上的事。牛僧孺看似为寒门执牛耳者,实际上却是新门阀的代表,他怎会有测底清除门阀之心?”

    怒容并未消退,在鱼恩看来李牧的话只算是借口,太过牵强。在他的记忆中,牛僧孺一直再与以李德裕为首的门阀集团战斗,怎会反而成为门阀集团的代表?

    见他脸色没有变化,李牧便知道他不信,笑着追问:“郎君不信?”

    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鱼恩只是用锐利的目光直视李牧,告诉他这便是答案。

    “郎君可知道牛僧孺结交的人都有谁么?令狐楚,李宗闵,都是新门阀势力的代表。出淤泥可不染是因为有水的洗涤,但若是混迹在淤泥中,哪里还会不染?”

    这个理由让鱼恩脸色好看不少,但他是还忍不住问一句:“为何偏偏是我?只因为我帮了李家?”

    李牧笑着点头说:“帮李家说明郎君良心未泯,愿意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

    虽然回答的很快,很干脆,但是对鱼恩来说,这个理由还不够。

    脸色再沉几分,沉声问“还有呢?”

    又将笑容尽数收敛,伸出拳头,一脸认真的竖起三根手指。示意鱼恩,他要说三点。

    “其一,郎君乃是皇家驸马,自然不会任由大唐衰落下去,肯定会想法设法重整大唐雄风,牧也算是投其所好。其二,郎君去凤翔有大事要办,说明圣上很看重郎君,大展宏图对郎君来说只是时间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郎君是唯一一个并非门阀中人,却身处高位的人。”

    说完话,一脸认真的看着鱼恩,显然是在等他的回答。

    鱼恩所处的位置高么?看他现在是赈灾经略使,只是个临时头衔,并不高。虽然考中进士,但还没经过吏部考核,没有实质官位,低的不能再低。但他是驸马,唐武宗的亲妹夫,这个身份比很多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