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驸马-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配合博士讲经,颜色坊特意腾出最大的屋子,摆上许多蒲团。王铎带着鱼恩进屋的时候讲经已经开始,两人先是给王炎见礼,接着随便找个靠前的位置坐下,然后洗耳恭听。

    说实话,鱼恩虽然对道德经有点了解,可是也就限制在有点上。耳读目染的多是后世歪解,读都起来字都认不全,更别说理解里面的意思,坐在这里颇有些滥竽充数的意思。还好王炎功力深厚,将道德经讲的通熟易懂,鱼恩也算是能听个大概。

    本来这一切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今天自己只是个听众。可是有时候往往你不想找麻烦,麻烦却来找你。当司徒令出现在的时候,鱼恩就知道,今天再想安安静静的当个听众,基本就是个奢望。

    按道理来说,鱼恩现在的官职与地位,足以吓退任何居心叵测的人。可惜他从三品的官职,要么是县侯勋爵,要么是检效荣誉官衔,招讨使更是个有时间限制的费头衔。唯一还有些用处的义勇军指挥使,还是个武将头衔,这些还不足以吓退底蕴深厚的士族子弟。

    趁着王炎停顿的间隙,司徒令站起身,躬身行礼说:“世伯可知今日有贵人在堂下垂听?”

    听到这句话,鱼恩苦涩的笑了笑,他就知道,该来的麻烦跑也跑不掉,准备接招吧。

    看一眼司徒令,王炎疑惑的问:“今日来者都是后生晚辈,恕老朽眼拙,不只哪位是你说的贵人?”

    也难怪王炎会这么问,这里几十个人中,最大的也不到三十岁。这个年纪大多刚刚入市,在他这个太常博士面前还算不上贵人。在他看来,应该是下面某个人是皇家王侯,司徒令才会有刚才那一说。

    “世伯已经致世,久不在朝堂走动,有些消息听到的当然会晚一些。”

    说道这里,他慢慢走到鱼恩面前,躬身给鱼恩行个礼以后,才一指鱼恩继续对王炎说:“这位便是义昌驸马鱼恩,圣上今日册封的开国县侯,检效国子司业,寇匪招讨使,义勇军指挥使。”

    本以为王城找自己的麻烦是想为两位好友报仇,可是当听到他阴阳怪气的语气后,鱼恩忽然明白,这厮原来是妒忌。也难怪他会妒忌,鱼恩坐火箭似的升官,谁能不羡慕?

    一大串的名头都挺唬人,可是听在王炎耳朵里,就只剩下国子司业一个名头。对于他这种太常博士来说,一辈子的梦想都是能去国子监讲学,而国子司业这种国子监二把手,更是他奋斗的目标。

    看到这么一个年纪轻轻的人,就拿到自己不敢奢望的官职,王炎的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嘴里的话也跟着带了些酸酸的嫉妒。

    给鱼恩见礼后,王炎神色异样的劝说:“若是别的官职驸马爷拿了也就拿了,老朽不会说什么。可是国子司业自古就是饱学之士的专属,驸马还是推迟一下的好,免得以后被人拿捏,弄出笑话!”

    其实鱼恩今天心情不错,并不打算与王炎起争执。听他这么说,只想着随便应承一下,也就可以了。可惜还没等他开口回话,王铎就站起来帮他辩解。

    “父亲有所不知,驸马所想活字法印书,造价极低,又奇快无比,恩泽天下读书人。圣上赐驸马国子司业,并非是因为才学,而是想让天下读书人记住驸马的恩惠。”

    对于心胸狭隘的人来说,嫉贤妒能是一种常态。羡慕别人功勋的同时,还极度排斥有才能的人。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总喜欢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太常博士王炎,显然就是这样一种人。

    听到儿子的解释,王炎不屑的撇撇嘴,用训斥的口吻教训:“我儿愚钝!就是些奇淫巧技而已,哪能比得上圣贤经典?”

    看着所有人点头不止的附和,鱼恩忽然笑了,笑的极其不屑。他很想告诉这些人,无数年以后,你们的子子孙孙就是输在你们不屑一顾的奇淫巧技上。

第122章 思想() 
经过这些人的提醒,鱼恩忽然想到中华民族衰落的另一个主因,思想禁锢。思想被禁锢以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科技学术止步不前,中华民族的创造性所剩无几。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不只是哲学的启蒙时期,还是古代兵法,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等诸多学科的启蒙时期。中国正是凭借春秋时期的积累,才能在文化,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处以领先地位。

    在思想上,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多理论都源自春秋时期。

    在学术上,墨子一书,有许多对几何与物理的论述。炼丹方士与西方炼金术师一样,算是化学的开山鼻祖。

    在发明创新上,畜力耕作被使用并推广。土壤识别技术,施肥技术被广泛应用,领先西方上千年。采矿,冶金,土木工程等技术,得到大力发展。许多那时期的发明工具,一直到现在都被广泛使用。

    在工业上,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并立。在商业上,自由商业萌芽,最早的资本积累,资本启蒙,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正是有春秋时期的积累,中国才能强盛几千年。一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国都在吃春秋时期的老本。就算是现在,百家经典也是很多人的必读物。

    鲁班这种巧手匠人,可以被人尊称为鲁子,可见当时匠人的地位并没有多么低下。

    秦朝纳百家经典于咸阳,就算是被人诟病的焚书坑儒,也将儒家经典备份,并没有禁锢思想文化的发展。

    可是到汉朝以后,一切变了,第一次思想禁锢正是出现在这一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只让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衰落,更让多数人把思想禁锢在儒家的条条框框里。

    汉朝以后,中华基本处于故步自封的状态,反倒是北方游牧民族得以发展,得以追赶中华的脚步。

    到随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因为五胡乱华,注入许多新鲜的血液,思想活跃又开始复苏,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最后一个巅峰时期。只可惜这时候社会阶级已经初步形成,工匠阶层并不为人重视。本来可以借机复苏的创造性,因为重视度不够,错过最后一次自由思想发展的回光返照。

    经过五代十国的动乱以后,宋朝皇帝位江山永固,大力提倡朱程理学,将中国的有理想,有抱负的聪明人,彻底禁锢在披着儒家皮的愚人思想里。

    被朱程理学歪解的士农工商,在这一时期被大力推崇。工匠们被彻底打上下等人的标签,为人们所不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聪明人再也不屑当工匠,发明创造的原动力被最大限度削弱。

    因为上层建筑对朱程理学的大力推崇,中国人的思想在经历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后,被测地禁锢住。禁锢思想的同时,也将中华民族所剩无几的创造性扼杀殆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宋朝以后,中原大地再也没有能力征服北方草原。

    元为江山永固,效仿宋朝,推崇朱程理学。可惜他们学的不伦不类,没过多久,就因为上层社会的过渡压榨,山河破碎,改朝换代。

    到了明朝,因为朱元璋的户籍制度,将匠人的子子孙孙永远禁锢在匠人阶层里,反而起到竭泽而渔的效果。因为向上爬的希望被彻底断绝,他们只能通过些奇淫巧技追求更好的生活。

    只可惜竭泽而渔注定不能长久,在疯狂的压榨过后,阶级矛盾彻底爆发,以至于明朝在墙倒众人推中,土崩瓦解。

    清朝本有可能成为又一个巅峰,只可惜他们为江山永固,大力提倡愚人思想。以至于他们和传统汉族王朝一样,将科技发明定性为奇淫巧技,对其嗤之以鼻。

    一直到近代,吃过西方人几次大亏以后,新的思想开始萌芽。西方文化的加入,让中华文化再次焕发活力,所谓的黄金十年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

    上天给赐予鱼恩一次很好的机会,他正处于唐朝思想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可以用他现代人的思维,为这个已经暮气沉沉的社会注入一丝活力。他可以凭借这一丝活力,将人们的思想带回正轨,甚至步入又一个巅峰。

    略微思量一会儿,鱼恩决定,既然这些人好心给自己提醒,自己要是不做点什么,还真对不起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想到这里,鱼恩笑呵呵的给王炎行礼,再笑呵呵的反驳:“不知长者眼里的奇淫巧可包括鲁子?”

    鲁子是人们对鲁班的尊称,一个子字不只代表人们对他的尊敬,还象征着在人们心里,已经把他与孔孟老庄并列,归类为圣人。鲁班并没有建立什么学说,他得享这个子字,凭借的全是王炎眼里的奇淫巧技。

    本以为简单的一句话,足够怼的王炎无言以对,却还是小看了王炎的倔脾气。只听王炎不屑一顾的说:“一些奇淫巧技而已,哪里比得上圣贤经典?”

    鱼恩很聪明,知道自己要是在这个问题上与王炎纠结,估计一辈子也不会有结果。他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唤醒中华民族的创造性,还要从活泛思想开始。

    略微思量一会儿,驸马爷躬身一礼,以后辈求学的口吻问道:“长者似乎很熟悉道德经,对此也颇有研究,本正有几句话读不懂,不知可否请长者解惑?”

    听到这番话,王铎暗道一声不好。几次接触下来,他对鱼恩的性格大致有个了解,知道他有雄辩之才,也知道这句话就是驸马反击的开始。急忙给父亲递去个眼色,希望老人家能留些缓和的余地。

    可惜王炎自认在道德经上已经登峰造极,对儿子的提醒选择视而不见。一边坦然接受鱼恩的大礼,一边胸有成竹的说:“还请驸马问来,老朽自认还有些建树,应该可以为驸马解惑。”

    听到他这么大的口气,鱼恩嘴角微微上扬,正式打响活跃人们思维的第一枪。

第123章 天地不仁以() 
王炎口气越大,鱼恩就越满意。别人不装一下,他怎么打脸?这个脸打的越响亮,效果才越好,越能在已经被禁锢的思维中,注入更多的活力。

    只见驸马爷一本正经的问:“本正对道德经一知半解,尤其以两句话为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两句实在违背圣人仁义教诲,还请博士帮忙解释一下。”

    诚恳的语气,虔诚的态度,极其认真的求教,让鱼恩看起来很谦卑,没有人会质疑驸马爷真心求学的态度。

    这两句话已经成为道德经里的经典,别说是王炎,在场任何一位都可以帮鱼恩解读。听到驸马爷的问题后,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能问出这么没有水准的问题,说明驸马爷肚子里的墨水少得可怜。

    王铎并没有和别人一样嘲笑鱼恩,而是若有所思的眉头紧锁。他知道,鱼恩是正儿八经的新科进士,肚子里不会连这点墨水都没有。问题越是简单,就说明里面越是有问题。可惜自己想不出问题在哪里,只能再给父亲送去个眼色,希望他能搂着点。

    与儿子的小心相比,做父亲的人显然更自信。在他看来,儿子的提示只是希望自己手下留情,给驸马爷留点面子,一点都没往自己身上想。可惜有些人能给面子,有些人却不能,不然自己的面子往哪里放?

    老博士先是一脸欣慰的点点头,一副孺子可教也的模样。然后信心满满的教育:“这两句的立意有些深奥,没人引导确实很难读懂。既然驸马真心求教,老朽自当为驸马解惑。天地不仁,说的并不是天地真的不仁,而是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对待万物一视同仁。这句话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都如同刍狗一般。再往深了说,就是天地对谁都公平,没有特别的好,也没有特别的坏。”

    非常标准与完美的解释,显示出老博士在道德经上的深厚造诣。解释完还怡然自得的看着鱼恩,像是在他别人的夸赞。

    可惜老人家今天的美梦注定要落空,等来的注定不会是鱼恩拜服的夸赞,只会是他入瓮后的发难。

    “这两句话,无论是名门鸿儒,还是市井流氓,都像博士这么解读。本正有些好奇,这么牵强的解释,为何从没有人质疑过?难道说,圣人写书之初就是这么解释,口口相传传下来的?”

    语气还是那个虚心求教的语气,态度还是那个谦卑至极的态度,只是疑问却颇有些强人所难的味道。

    就算以博士的自信,也没有办法回答鱼恩这个问题,因为道德真经在无数年的传唱中已经出现偏差。因为战乱等等因素,到唐朝以后,人们只能通过注本来了解道德经。其中王弼的版本流传最广,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道德经。

    好在老博士也是能言善辩的人,略微思量一会儿,就颇为巧妙的化解鱼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