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驸马-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吸”

    鱼恩刚才这番话,一连用几个天子的替称,并非是卖弄自己有多博学,而是隐晦的告诉鱼弘志,天子有许多称呼,每一个称呼都是百姓对于天子的祝福,对天子的尊敬。

    一番话说完,引出无数倒吸冷气的声音。谁也没想到鱼恩的解释居然会这么完美,非但刨除对陛下不敬的嫌疑,还给皇帝拍了个大大的马屁。就算皇帝真在这里,谁又能说鱼恩不敬?谁又敢说盘子是肮脏物,谁又能说盘子比不得盘子?

    作为资深老狐狸,鱼弘志早已抱定,任你巧舌如簧我自巍峨不动的心态。可是这次他不能,政治嗅觉无比敏锐的他知道,鱼恩的话牵扯太大,这番话不是拍皇帝马屁,而是要把皇帝神化。让百姓每次吃东西都对皇帝感恩,这不是洗脑教育,不是神化又是什么?

    恨恨的夹起一口牛肉吃下去,正要对着皇宫方向说一声谢主隆恩,却不料被人抢了先。

    “谢主隆恩!”

    这次说话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老狐狸都是嗅觉敏锐的人,无论是仇士良还是李德裕和牛僧孺,他们都懂鱼恩这番话里面透漏的东西,也都愿意做第一个感恩的人。他们知道,这番话明早就会出现在金銮殿上,今天第一个说谢主隆恩的人明天自然也会跟着沾光。

    “谢主隆恩!”

    第二个说这话的是一个人,但却不是鱼弘志。段成式虽然入仕不深,嗅觉没那么敏锐,但是他不傻,知道看别人怎么做。

    “谢主隆恩!”

    第三个说这话的还不是鱼弘志,而是全场除他之外的所有人。几位大人都说了,就算是拍马屁他们也会跟着说。

    一时之间场面无比壮观,就像皇帝刚搬下圣旨,这些人刚接完旨似的,唯一不同的是,圣旨不是真的圣旨,只是一个盘子。

    “谢主隆恩!”

    终于轮到鱼弘志说了,只可惜他是在场众人中最后一个说的,显得额外显眼,鹤立鸡群。因为这句话,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有仇士良的戏愚,有牛李二人的诧异,还有其他人的不明所以。

    忽然发现自己尴尬的位置,鱼弘志恨声告辞,然后一转身走出大堂。

    鱼弘志走了,仇士良却没走,他还有正事儿没办。

    “好!好!好!”

    随着三声好,仇士良走到鱼恩身边,然后指着他身后的黑锅问:“这口铁锅可否送给杂家?”

    语气已经不是高高在上,更不是命令,里面多了些柔和,甚至是请求。

    都是才思敏捷的人,鱼恩哪里会不懂仇士良的用意?急忙回道:“街边铁匠做的,工艺不是太好。薄厚不均匀,影响受热,更影响菜色,菜品。若是公爷不怕麻烦,可以找手艺最好的铁匠打造。只有薄厚均匀的铁锅,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每口味道都一样的好菜。”

    说完这番话,鱼恩又附耳轻声道:“公爷可以找个信得过的厨子来公主府,鱼恩一定倾囊相授。”

    太监最看重什么?当然是皇上的赏识,只要这个皇帝不是名存实亡,就算是最有权势的太监,也希望得到皇帝的夸赞。现在武宗初登大宝,虽比不上太宗,高宗那种一言九鼎,无人敢反驳,但也比文宗强,至少仇士良和鱼弘志争权,谁也不敢过于得罪。而且两人都是变着法的哄武宗高兴,希望武宗有朝一日能下旨罢免一个,权利尽归一人之手。

    什么能让拥有四海的皇帝高兴?在太监们眼中,无外乎吃喝玩乐。吃喝玩乐吃当头,吃当然是重中之重。

    宫里的太监都知道,谁在皇帝面前得脸,以后谁的日子就好过,权势就重,鱼弘志怎会轻易放弃机会?只可惜刚才他太丢脸,实在没脸留下来。

    当然了,无论是仇士良还是鱼弘志,都不会让鱼恩去给皇帝做饭。一是因为鱼恩驸马的身份,做厨子实在是丢皇家脸面。还有就是万一把武宗哄高兴了,以后鱼恩可就变成红人,他俩谁也不想看到这一点。不,没有万一,凭鱼恩的手艺,武宗肯定会高兴。

    与鱼弘志生气而走不同,仇士良是乐呵呵的走出中书省,临走时还不忘在鱼恩耳边耳语:“陛下初登大宝,感叹人才不足,准备特开一次恩科,就定在今年中秋之后。”

    对着仇士良的背影躬身行礼,鱼恩之后他这句话可不是一个消息那么简单,而是明明白白的告诉鱼恩,你别担心,入仕的事情我帮你。

    一顿饭,换来一个仇人的尽释前嫌,与帮助,另一个仇人的不悦,怎么看鱼恩都是赚。

    就在鱼恩起身与牛李还有段成式三人告别之际,李德裕忽然问:“本相有一事不明,还请驸马赐教。”

    在宰相面前,他哪担得起赐教两个字?急忙客气的说:“相爷请问,但凡鱼恩知道,必定知无不言。”

    看着鱼恩身后的铁锅,李德裕的脸色有些羞涩,歉声问:“驸马爷这铁锅做起来方便么?用起来似乎比砂锅,鼎釜之类方便许多,搬运也方便许多。”

    暗赞一声,不愧是宰相,眼睛好刁钻,一眼就看出今天最有价值的东西。

    “鱼恩找的铁匠没打过铁锅,用三天时间才做个囫囵样,若是熟练老铁匠,估计一天能做三四个。倒模的话鱼恩就不懂了,毕竟隔行如隔山。”

    话音刚落,忽然觉得喉咙有些甜,一口鲜血瞬间喷薄而出。

第17章 背锅谢恩(七)() 
见到这番模样,李德裕急忙大喊:“快传大夫!”

    然后关切的问:“驸马爷可是哪里不舒服?”

    鱼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平时好好的身体,怎么忽然之间就吐血了。

    中书省在南衙,太医署也在南衙,两者之间相距不远。不多时,一位御医便出现在鱼恩身边。先是向宰相,户部尚书大人问好,然后在李德裕的示意下,开始给鱼恩把脉。

    随着时间的推移,御医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一筹莫展。约莫半柱香功夫后,御医起身说道:“驸马爷的脉象中正平和,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不够有力。以老夫看,驸马爷需要在膳食上多做调理,多吃些补物。”

    言罢告辞,给一堆人留下一堆尴尬。

    鱼恩是怎么回事儿大家心知肚明,御医说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只是谁也不好意思说破。略微沉默一会儿后,李德裕打开话题,问的还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本相以为,这铁锅适合在全国推广,不知驸马爷意下如何?”

    古人还没有专利的观念,看什么东西好,大家都学,都模仿,许多新生事物都是这么传播开来。

    暗道一声佩服,难怪后世对李德裕的评价那么高,这位不但有眼光,还有魄力。认准的事情,一开口便是推广全国。

    在中国历史上,铁锅是在宋朝才出现,两宋时期,甚至把铁锅和瓷器,丝绸同等对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贩卖的就是这三样东西。

    等到了明朝,因为害怕草原上用铁锅制作武器,朝廷甚至命令禁止出口铁锅。导致少数民族求锅心切,造成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以蒙古为例,史载其“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如此缺锅的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服软,进贡马匹等物请求明朝政府允许铁锅交易。但由于审批程序的烦琐,往往缓不济急。其二,来硬的,直接掳掠抢锅。史载:“铁锅乃虏所急者”,因而吐蕃、蒙古等“虏行寇钞,必以得锅为奇”。铁锅在此成了绝对的抢手货。想想那些一骑绝尘的骑兵头顶铁锅呼啸而去的场面,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而且铁锅的出现,促成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食物革命,饮食文化有了飞跃式发展。炒菜伴随着铁锅出现,往常单调的食物开始变得异常丰富,以面食为主的汉族,开始转为营养更丰富的大米,因为炒菜与大米更配。可以说铁锅的出现,将中华文化推上又一个巅峰。

    见鱼恩不说话,李德裕还以为他不同意,急忙劝说:“大唐百姓每年用在锅上的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寻常人家年余十之一二由不足。砂锅易碎,而且搬运极不方便。釜鼎之流造价极高,更不是寻常百姓可用。我大唐百姓,几家何用一釜再常见不过。若是铁锅能得到推广,虽比砂锅贵,但价钱也相差不多,因为是铁器,使用时间更是无线延长,一举多得。驸马若是同意,老夫便以驸马的名义推广全国,让天下百姓念驸马恩泽。”

    鱼恩会不同意么?当然不会,只是他现在身体极不舒服,喉咙有东西上涌,想说话都变成奢侈。

    “噗嗤”

    一口鲜血又从嘴中喷涌而出。

    一连吐血两次,人也跟着萎靡许多。好在他还没忘正事,趁着喉咙轻松的功夫,急忙跟李德裕说:“相爷言重了。此等恩泽百姓之事,鱼恩怎能贪墨?鱼恩只是靠铁锅满足口腹之欲,相爷才是能让铁锅放光之人。此等百姓福泽,自然是相爷功劳。”

    作为老对手,这是牛僧孺第一次对李德裕叹服。经过李德裕的提醒他才看到铁锅的重要,自叹没有李德裕的慧眼。

    来的时候是一群人吵吵闹闹的来,走的时候也是一群人,只是走的特别安静。门口那些看热闹的人早已散去,只留下郑粹一人冷冷清清的在等待自家少爷。

    看到少爷平安出来,郑粹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只是少爷看起来有些萎靡,并不像进去时的义气风发。上前就想询问,只是鱼恩熟知家老性格,抢着在他前面说话了。

    “只是有些虚弱,其它一切安好。”

    说完话,便坐进轿子,往家走。

    轿子是李德裕的轿子,临行前李德裕不放心,特意嘱咐下人,用轿子把鱼恩抬回去。这位相爷还算讲究,知道那人家手短,能还就还点。

    话说两头,义昌公主这几天很郁闷。先是武丁回话,说有人抢在他前面把驸马推下大雁塔。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只是推的那个人明显是个傻子,二楼能摔死人?那人不是想杀人,而是想救人,想告诉鱼恩有人想杀他。

    因为那个傻子的胡乱打岔,杀鱼恩的计策必须停止,不然已经警觉的鱼恩,难保不会顺藤摸瓜找到她这里。现在的义昌公主只能寄希望于那个蠢货是鱼弘志的人,不然鱼弘志一定会以为人是她派的。

    本以为只要武丁能杀死鱼恩,她再除掉武丁,一切神不知鬼不觉。可是事情发展到现在,没抓到狐狸还惹一身骚,义昌公主也是有苦自知。

    现在除了吩咐武丁别轻举妄动还能怎么办?杀武丁灭口?让唯一知道自己想杀鱼恩的人消失?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自家消失个侍卫,还是鱼恩的贴身侍卫,谁会觉得她没问题?

    义昌公主当然不会认为天下人都傻,所以她也不会杀武丁灭口,那无异于引火烧身。现在最聪明的做法便是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将来再说。实在不行,还可以学鱼恩一般,来个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

    有苦难言的人不只是义昌公主一人,还有另一个想杀鱼恩的鱼弘志。

    略微思量一会儿,他便知道今天的行为有多么愚蠢。自始至终都是他在装恶人,仇士良在装好人。自己愤然而去,仇士良会么?当然不会。若是仇士良不走,他会得到什么?

    想到这里,鱼弘志暗骂一声自己愚蠢,然后急忙派人回中书省。现在补救未必有用,但是不补救肯定没用。

第18章 塑君权() 
长安城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它大,是因为幅员辽阔的长安城,在古代来说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说它小,是因为古人消息并不闭塞,早上发生的事情,到中午就能传遍整个长安城。

    昨天鱼恩背锅谢恩的举动闹的满城风雨,第二天早朝就是想不提也不行,因为知道的人太多,就算唐武宗不关心,也会有人传到他耳朵里。

    自高宗以后,大唐皇帝处理事物几乎都在大明宫。宣政殿取代太极殿,成为每天上早朝的地方。

    现在唐武宗正端坐在龙椅上,直视群臣。反观群臣却都在低头望地,所有人一言不发,似乎早朝就要这么结束了。

    “朕再问最后一次,诸卿可有事禀报!”

    声音威严,中气很足,腔调也很到位。再配合武宗向中间微聚的一字眉,还有脸上抖动的横肉,这句话不像是日常询问,到更像是质问。

    下面群臣仍旧是哑口无言,在装哑巴,尤其是皇帝面前装哑巴这件事上,没有谁比他们更合格。

    只是有人想装哑巴,有人偏偏不让他们装哑巴,因为自古有作为的皇帝,哪个也不是自己能成事。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