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驸马-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声不客气的质疑,刘沔的脸色变得十分阴沉,冷声回道:“无论这些回鹘人从哪里来,此刻已经成为河东将士的俘虏,某岂能将他们拱手让人?让儿郎们白忙活一场,岂不是让他们心寒?”

    言语中拒绝的意味已经十分坚决,没有留下任何商讨的余地。

    别人的决绝却不能打消石公绪的坚持,只见他也冷着脸,沉声说:“若是不能带人回去,某将也无法与儿郎们交代,更无法与我家使君交代!”

    简单的一句话,却满是威胁的意味,无法向卢龙将士交代,便是无法让卢龙军满意,便是卢龙军随时有可能因为这件事而反叛。

    要是别人在这里领军,或许会出于大局着想,本着求稳的原则做出让步。只可惜在这里领军的不是别人,是行伍出身的节度使刘沔,一个从来都不受别人威胁的人,一个曾经杀的侵略者不留活口的杀神。对方话音落地,他马上针锋相对:“若是张仲武有何不满,只管叫他来河东找某家,某肯定让他满意!”

    什么叫满意?满意就是你敢反叛,老子打得你丢盔弃甲,打得你溃不成军,打得你从此成为历史。这便是刘沔,一位须发皆白却热血依旧的老将。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种地步,石公绪自然没必要再停留下去,马上转身愤然离去。

    有刘沔在这里坐镇,石公绪已经不可能再抓到任何一个回鹘人,只能率兵回返。回到幽州以后,石公绪马上把事情禀报给张仲武,然后等着节度使定夺。

    如果事情仅止于此,张仲武倒不至于太生气。可是紧接着另外两路人马也回来了,征讨室韦的偏将也带回来和石公绪差不多的消息。

    更让他气氛的消息还在后面,契丹与回鹘派来使者哭诉,说刘沔居然还打着朝廷的旗号,在契丹与室韦两族里大肆征调战马。

    本就势危的两族,在河东军几万人的战力面前哪里敢抵抗?当然是任由刘沔予取予求。被征调的太厉害,这才来找收服自己的人来哭诉。

    听到这个消息,张仲武险些没被气吐血,自己好不容易收服的两族,自己还没来得及剥削,全被这小子捡了便宜。

    三个消息综合到一起,再联想到自己原来和刘沔就有些过节,张仲武忽然觉得自己被人算计了。他这明显是打着攻击回鹘人的借口,来自己的势力范围掳掠,抢夺要飞到自己碗里的肉。

    同样是行伍出身的张仲武,哪里受得了这种气?马上给唐武宗上奏疏,明言刘沔多行不义,隐晦的威胁朝廷卢龙将士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伤害,自己马上就要控制不住了。

    鱼恩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提的一个建议,既坑了回鹘人,也坑了契丹与室韦,还坑了卢龙军,甚至还包括老将刘沔。居然因为自己,卢龙节度使张仲武与河东节度使刘沔之间的矛盾变得彻底不可化解。

第163章 班师凯旋() 
“吱嘎,吱嘎,吱嘎”

    “哒,哒,哒”

    在车轴的摩擦声与马蹄声交相辉映中,一队队人马踏出振武城,开始他们的凯旋之路。

    义勇军自然不用多说,铲平乌介可汗以后,南下的回鹘人再也不可能对大唐构成威胁,鱼恩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抵抗回鹘与招抚新军。既然任务已经完成,就没有再留在振武城的必要,班师回朝已是必然。

    这一次的旅途鱼恩依旧不寂寞,因为与他同行的还有朔州刺史石雄与他的沙陀骑兵。

    本来他俩不是一路人,可是鱼恩要绕路去太原,朔州便是必经之路,两人因此就变成了一路人。

    不该同行的人同行,该同行的人却变成陌路。太和公主本来该与鱼恩一路,去太原安抚下归义的回鹘人。可是她却用着急会长安为借口,早早就离开振武城,走近路去了长安。

    鱼恩和石雄确实挺投缘,很多事情上两人都有共同的见解。无论是关于回鹘人,还是关于天下大势,甚至于关于围棋。

    石雄也喜欢下棋,而且棋艺与鱼恩仿佛,足以用臭不可言来形容。两人就这么一边用棋艺煎熬着李牧的眼睛,一边领着队伍慢悠悠的往南走。

    时间正好是六月末,就算以北方草原的寒冷,也难以抵御仲夏的侵袭,炎热的气候让队伍走走停停,艰难的保持着行进的速度。

    到达朔州之前有一条岔路,往东就是大同川,沙陀骑兵就在这里与大部队拜别,回到大同川。

    队伍继续往南走便是朔州,鱼恩和石雄就在这里依依不舍的分别。倒不是石雄不想请鱼恩进城,只是鱼恩这一路带着投降的回鹘人,带着俘虏的回鹘人,人数太多,实在是不方便。反正天色尚早,倒不如早些赶路,早点到太原。

    刚拜别石雄不久,曹灿就迫不及待的交给鱼恩一封信。

    “启禀驸马,沙陀骑兵临走的时候交给俺一封信,让俺务必背着石将军交给驸马。”

    闻言鱼恩眉头微皱,沙陀人本归石雄统领,背着他给自己写信,显然不是什么好事。马上皱着眉头打开书信,开始疑惑的读起来。

    随着目光的推移,鱼恩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看到最后他的脸色甚至有些愤怒。

    写信的是名叫诛邪赤心,是沙陀人的首领。他在信中说,有个叫温礼的商人,常年经营着沙陀与中原之间的贸易。因为他收购的价格公道,卖货的时候又可以赊欠,沙陀人的贸易机会被他垄断。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沙陀人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前些天,温礼给他写过一封信,说是圣上苦于没有征讨乌介可汗的借口。让他冒充回鹘人抢劫这只队伍,为朝廷征讨乌介可汗创造一个借口。

    要不是鱼恩护送的队伍太强大,诛邪赤心就险些信以为真,酿成大祸。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是鱼恩却能从里面嗅出来阴谋的味道。这些回鹘人都是自己的俘虏,沿途护送的又是自己的人,一旦他们有个什么闪失,圣上怪罪下来倒霉的肯定是自己。

    沉着脸把信交给李牧,然后闭口不语,等着他的意见。

    许久后,李牧笑着说:“这位沙陀首领的话多半可信。牧以为定是他见识到几万人的护送大军后,以为自己被人算计了,这才恼羞成怒向郎君揭发。”

    作为鱼恩唯一的幕僚,李牧的脑袋绝对是非人一般的存在,三两句话就把事情猜了个原原本本。

    虽然能猜得出,但是抢劫朝廷护送的回鹘人形同谋逆,事情牵扯太大,他也不敢一口咬死。略微停顿一会儿,李牧还是建议鱼恩小心求证一下。

    “郎君不妨派人去打听打听这个温”

    声音到这里戛然而止,脸色也从他那如沐春风的微笑忽然变成惊愕,然后又汇聚到嘴角,变成哭笑不得的苦涩。

    见他这番模样,鱼恩不解的问:“怎么了?”

    “郎君可曾听说过太原温氏?”

    唐朝受到魏晋南北朝士族风气的影响,是个重视门第的朝代,也正因为这样,在唐朝形成了很多世家。

    虽然努力去了解世家门阀,但是大唐世家太多,鱼恩不可能全部去了解。有些世家在朝廷上没有身居高位的人,鱼恩就不知道,太原温氏就是这样一个家族。

    见鱼恩摇头,李牧开始给他讲解:“河东古乃晋地,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豪杰辈出,所以出身山西的世家堪称大唐之最。小的世家暂且不说,光是堪比五姓七望的大世家就有五家。除了尽人皆知的太原王氏外,还有如今力压太原王氏的闻喜裴氏。曾经辉煌无比的河东柳氏,举族尚武的河东薛氏,还有一个便是太原温氏。”

    “如今太原温氏虽然有所衰落,但是马虽瘦死,骸骨犹存。人家骨子里是世家中人,朝堂上那些自命不凡的人,肯定还会与他们有来往”

    下面的话已经不用李牧再说下去,鱼恩便能猜得到。

    一连几次在自己手里吃瘪,门阀中人岂会善罢甘休?如果没有猜错,肯定是朝堂上有人让温礼写的这封信,他不过是个马前卒而已。

    想到这里,鱼恩嘴角不经意的抽动几下,这一切恰恰说明自己走的路对。正是因为自己走的路对,门阀中人感到难受,感到威胁,这才敢铤而走险。

    略微沉思一会儿,鱼恩对着窗外吩咐:“去把雷校尉叫来,就说本宫有要事让他去办。”

    李牧何等聪明,听到这句话,马上就知道鱼恩要有所行动,急忙劝道:“此间事情证据不足,就算温礼肯招供,被他咬的人也可以反咬一口,郎君还是谨慎些好。”

    “守信放心,没有十足的把握,本宫绝不会对温礼动手。本宫只感觉总被暗处的人盯着太难受,想要顺藤摸瓜,看看藏在温礼背后的人到底是谁。”

    说话的功夫雷侯便到了,鱼恩在他耳畔轻声吩咐几句,然后笑呵呵的看着这位可以飞檐走壁的神偷消失在视野中。

第164章 一代文豪的落幕(上)() 
身为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的府邸与身份有着很大的差距。宅院小也就算了,甚至离东市都很远。用现在的眼光看,就像是当着部长级别的高官,却在大兴买了个简简单单的两居室。

    府邸虽然不大,但是往来的客人地位都不低,尤其是在刘禹锡已经病危的今天,往来的客人身份一个比一个显贵。

    自从因为心情太激动而吐血过后,刘禹锡的身体每况愈下,请来无数御医都素手无策。今天更是连连吐血不止,御医们都说老文豪的大限就在今日。

    迷离之际,老文豪还不忘家国大事,对着身边的长子刘绛问:“听闻驸马大破回鹘,尽收回鹘诸部,可有此事?”

    儿子并没有回话,只是郑重的点点头,他想用这种方式告诉父亲,是真的,我并没有因为想宽慰你而说谎。

    “好!好!好咳咳咳咳”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文豪激动的不能自己,嗓子也因为情绪的激动,开始用它自己的方式表示抗议。

    诸子见此,急忙上前将老文豪扶起来,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他好受一些。

    刚把翻涌的气血压下去,老文豪便迫不及待的问:“乐天可来了?”

    “来了,来了,一直在大堂。”

    “杞王呢?”

    “来了,来了,同行的还有原大理寺卿马植,刑部尚书周墀。”

    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马植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妹妹的原因高升,却因为外甥的原因被贬斥。恩科还没结束,这位大理寺卿就被外放为饶州刺史。

    近日唐武宗召唤他回京,恰好赶上刘禹锡病危,就急忙跟着外甥一起来探望。

    周墀和刘禹锡也算是老朋友,两人都是直脾气,平时的来往也不少,但是绝没有到临终交代后事的程度。

    但是今天老文豪也会把他请进来,因为他是跟着杞王一起来的。

    这是一种态度,表明立场的态度。能跟着杞王一起来,杞王也愿意领着他一起来,足以说明这位刑部尚书已经站在杞王这一边。

    略微迟疑一会儿,老文豪艰难的吐出一个名字:“鱼弘志”

    听到这句问话,刘绛并没有马上回答,反而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父亲又问一边,他才确定自己没听错,急忙点点头。

    说实话,鱼弘志来的时候,刘绛根本不欢迎。因为他熟悉父亲的性格,知道他向来不喜欢这些弄权的宦官。可是人家身份高,过来探望也不能拒之门外,也就老大不情愿的把他放进来了。如今父亲问起,他心中怎是一句震惊可以形容?

    “薛元赏可来了?”

    薛元赏大唐一个颇为传奇的京兆尹,出身河东薛氏的文臣,一身尚武气息。在甘露寺之后,左右神策军横行,人人因为自危而敢怒不敢言的年代,他居然敢杖杀神策军大将。

    杀完人后,仇士良怒问:“痴书生何敢杖杀禁军大将?”

    这位爷居然不卑不亢的据理力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硬是把嚣张跋扈的仇士良给劝了回去。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平生最痛恨有人欺压良善。也正是这样,他虽是以门荫入仕,却与世家门阀格格不入,几乎已经成为仇人。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老文豪的直率性格,与薛元赏交好倒是正常。

    这次的询问刘绛听的很清晰,急忙点点头,表示这个人也在。

    一连问了几句话,老文豪也有些累了,躺下喘息好久,才接着吩咐:“你等先出去,帮我叫他们进来。”

    听到这声吩咐,刘绛知道父亲肯定是有什么遗言要说,急忙轻声提醒:“吉老先生也在外面”

    儿子提吉旼是什么意思刘禹锡当然知道,只是他知道这位老友超然于世外好久,绝不肯轻易卷入权利斗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