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灰尘落地,浮言尽息,热衷的固然攀龙附凤,早有打算,就是那些心持正论,不以垂帘为然的,此时眼见大局已定,政柄有归,顾念着自己的功名富贵,不但不敢再在背后有所私议,而且都一改观望保留的态度,纷纷去打点黄面红里的上慈禧太后的贺表了。

    慈禧太后接受了朝贺,照样处理政务,改在东暖阁召见议政王及军机大臣。布置已有更改,御案坐东朝西摆设,案前置八扇可以折叠的明黄纱屏,小皇帝仍旧坐在前面。

    恭王和军机大臣行过了礼,再一次趋跄跪拜,为慈禧太后申贺。

    “诸位请起,今个是咱们第一次正式相见,”穿着朝服的慈禧太后坐在明黄纱屏后头端然出声,“有些话自然要说在前头,皇帝年纪小了些,本宫作为文宗皇帝正宫,又是皇帝的母亲,免不了为他操劳些日子,”军机们依然是跪着聆听,殿内寂静无声,只有皇太后一人的声音响起。

    “如今洋人虽议和,但洪逆未除,海内未靖,显皇帝宫车晏驾,天下板荡,原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局面,所幸列位臣工,同心协力,才有今天这么个平静的局面。如今只巴望皇帝好好念书,过个七八年,能够担当得起大事,本宫才算是对列祖列宗、天下臣民有了个交代。那时我可要过几天清闲日子了。你们就照这番意思,写旨来看!”

    这说明垂帘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为的苦衷,恭亲王应下,这也是他原先的主意,袖子里都已经先准备好了一个折子说的就是这个事儿,如今皇太后自己个提出来,这就不便现场拿出来了,慈禧太后却还没说完话,“眼前最紧要的,就是南边,太平天国依旧还在金陵,诏令曾国藩,毋令太平军四窜,全力剿灭,再加曾国藩体仁阁大学士,节制闽浙两省军务!”

    兵部尚书衔,两江总督,节制湖广、浙闽军务,又加体仁阁大学士,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东南王了,连当年的吴三桂都不过如此而已。“先帝英年早逝,一半罪过要怪在长毛逆贼头上,实实在在是切肤之痛,不计一切代价也要平定海内,给黎民百姓一个交代!国朝绝不吝啬王侯之赏!再命穆杨阿全力收购洋枪洋炮,之前和洋人定好的每年一千万两银子的配额,多用些也是无妨!之前南北两地开战,国力有限,左右为难,如今举全国之力,全力支持东南,曾国藩更是西到湖广,东到江浙,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权责一统,协同作战,若是如此,都还平不了洪逆,”慈禧太后声音转冷,“那就请他退位让贤!”

    “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二十四、玉座珠帘(中)() 
如此恩威并施的谕旨下达,纵使曾国藩再桀骜不驯,也不得不放下旧年观望的小心思,开始全力以赴剿灭发逆来,彼时中原的捻军已经扫荡一空,些许的捻军被撵到了河南陕西,山东河南自黄河水患之后逐渐已经恢复生机,广州和宁波等通商口岸已经恢复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的销售额,宁波府的军火贸易,和广州出口的茶叶丝绸贸易恢复了战前的繁荣,甚至有过之,难怪京中的执政者会对着远在千里之外,端坐在天王府里头的洪秀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样海清河晏天下太平的世界,怎么能容许宵小如此猖狂。

    雨花台清军大营。

    “恭喜中堂,贺喜中堂!”淮军麾下众将无人不眉开眼笑,自家大帅得了体仁阁大学士的加官,意味着曾国藩已经从封疆大吏一跃成为中枢一员,虽然他们也听到了宣旨的天使说道要严令进攻的语气,但是在他们这些纯粹的武将看来,这根本就不算事儿。只需要知道东南七省,全然由端坐在帅案之后的哪位五十出头的湖南老乡说了算了。

    曾国藩苦笑连连,挥手让跪拜的人起来,“都起来,”对着湖北巡抚胡林翼笑道:“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不是那么好拿的。”

    “大帅何须谦虚,这形势极好,明眼人已经瞧出来,洪逆覆灭就在不远处了。”胡林翼这话原不是阿谀奉承,自咸丰年间江南江北大营再度覆灭,石达开再次西征,标志着太平天国从天京事变之中缓过气来,重新达到了军事上的高峰,可随着石达开的出走,太平天国也随即陷入朝中无人的地步,就算有着李秀成和陈玉成两位军中新秀的勉力维持,也总是避免不了江河日下的凄惨场景,李秀成在苏州和淮军展开拉锯战,可惜曾国藩再度围困金陵,洪秀全三日之间连下十道天王旨,让李秀成回援金陵,李秀成无奈之下,疲军远征夜行,却就在天京城下被曾国荃打败亏输,洪秀全大怒,即刻下旨要斩了李秀成,所幸众将苦苦求情,这才将李秀成的忠王爵位贬为护国侯,依旧守卫金陵,不肯再让李秀成离开金陵,就此苏州一地白白让杨树声部得了个大便宜;原本在湖州和左宗棠征伐不休陈玉成失了屏障;也不得不退回到溧水对着雨花台的湘军大营虎视眈眈。

    咸丰十一年八月中,李秀成率军从金陵出发,到东坝集合,分军两路,一由秣陵关,一由板桥、善桥直向雨花台而来;陈玉成从溧水北上。九月初三日,下总攻击令,大军包围战线长达五、六十里。是役,虽然使曾国藩“心已用烂,胆已惊碎”,使得湘军“将士皮肉都尽”,称“自发逆猖乱来未有如此围之久者”。但湘军有水师运输弹药物资,得以持久战,而太平军却须陆运,各军从八月出发,未带寒衣,十月天已冷了,天京又无粮,猛攻了四十多天,十月十五日,各路军不得不撤退。

    “如此龟缩一地,全然失了以前在广西、湖广横行霸道的锐气,再者,大帅坚壁清野之外,更是仿照太后诏令,在金陵左近颁布出‘杀逆令’;动员各地团练狙击零散发逆;如今恐怕那几座大城之外;再也无发逆踪影了。”

    “润芝说的极是,如今洪秀全还是如日中天,威风赫赫,二成左右庇佑,死守金陵老夫自然不惧,圈围起来,熬也熬死了他们!若是还是如同之前一样,四处流窜,流毒各地,却又要费些功夫了,”

    想想前些日子太平军围困雨花台大营的奋不顾身惨烈无比的战场景象,胡林翼如今还是不寒而栗,“可惜啊,洪秀全也算是一代枭雄,却如此看不穿名和利二字,若是他让城别走,抛下这荣华富贵,如今咱们就是奈何不了他了,可惜啊可惜。”

    “说的极是,他被登极金陵,握有东南富庶之地眯了眼,惑了心,说他是楚霸王锦衣夜行,倒是也高估了他,不过若是他狠心抛下金陵,便又是汉高祖一样的人才了,”曾国藩对着自己的敌人不乏溢美之词,“当年高祖入咸阳,却一文不取,一女不纳,之后更是甘心退居巴蜀,这才成就汉家四百年霸业,洪秀全小儿,若是有这样的眼光才堪堪算是咱们的大敌。”

    “传令下去!”曾国藩眉毛一挑,威风赫赫地发布命令,“任他千路来,我只一路去!各部只围攻金陵,其余流窜者一概不管,胜保已经从山东南下,这剿灭洪逆的大功,可不能让别人给夺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二十四、玉座珠帘(下)() 
穿着全副朝挂的李鸿章疾步跟着一个太监身后跨过了养心门;过了两头铜狮子;就到了养心殿的正殿;就看到了安德海;安德海后脑勺上的蓝翎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见到了闭气凝神的李鸿章,假模假样的上前打千行礼,“奴才小安子给巡抚大人请安哪!”李鸿章连忙一把扶住,不让安德海甩袖子行礼,“哎哟,我的小老弟,这是做什么?可是要折煞哥哥了!你们兄弟原是老相识,在南边就打过交道,就是亲如一家的,你又是跟在母后皇太后身边伺候,地位尊贵,怎么能和我这个外臣这样的大礼,快快起来,”李鸿章又绕着安德海说了一会子亲热的话,哄得安德海眉开眼笑的,李鸿章瞧着左近没什么外人,从袖子里头拿出来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塞给安德海,安德海连忙摇手,“拿着,哥哥知道你家里头不宽裕,你成日见的在太后跟前伺候,家里照顾不到,这是给你开销用的,家里那头我也送过去给伯父伯母了,也是做哥哥的一点心,”于是把那银票硬塞进了安德海的怀里,安德海笑嘻嘻地谢了赏,又把李鸿章引到一间小小的偏殿,请李鸿章喝茶,这时候屋里头没旁人,李鸿章喝了茶,就问:“哥哥也就冒昧了,老弟,不知太后他老人家今个心情如何?”

    “自然是心情极好的,”安德海摸了摸额头,笑道,“皇上登基,太后她老人家又是垂帘听政,比往日是操劳了些,可没了肃顺在外头捣乱,心情是极苏畅的,这不,现在六爷和军机在里头,商议着皇上请师傅的事儿呢。”

    之前慈禧太后远在京中,皇上在行在。顾不得教育自己的儿子,回到了京中,又是忙着推翻顾命之事,又是忙着登基大典。但凡种种,忙得不可开交,皇帝本性就是极为贪玩的,巴不得慈禧太后不管着自己,如此便是很热闹地玩了些日子。

    “钟粹宫那位呢?”

    安德海喝了口茶。不在意的说道,“母后皇太后仁慈,不欲后宫生事,反正皇上也喜欢那位,也就认下了这位太后,还让她管着后宫的太妃太嫔们,内务府的事儿也都交给了她,皇上日常的琐事也让她瞧着,就是性子绵软了些,皇上戏耍的时候劝不住。”安德海絮絮叨叨地说着宫里头的事儿。李鸿章侧耳听着,时不时插上一句话,如此过了一会,一个小太监跑了进来,“安公公,六爷他们跪安了,杨总管催着这位大人去呢!”

    “知道了,”安德海连忙站起来,戴起帽子,“大人请吧。”如此就正了脸色,带着李鸿章到了养心殿的前头,奏事处的太监叫“李鸿章!”安德海就连忙将李鸿章引入殿内。

    李鸿章跨步进了殿内,跪下磕头。“臣,署理江苏巡抚李鸿章恭请皇太后圣安!”,随即站了起来,趋步上前,跪到原本预备好的厚毡上,听皇太后发话。

    明黄色纱帘之后的皇太后身姿若隐若现。“李鸿章,说起来本宫与你是旧相识,却又是第一次见面。”

    “是,微臣寒鸦之姿,承蒙皇太后不弃,在版牍之中,亲自简拔,于微末起青云,如今侥幸得此官位,全赖太后娘娘青眼有加,微臣感激涕零,非粉身碎骨不能报答皇太后圣德。”李鸿章连忙说道。

    奉承话总是能让人心情愉悦,无论是否真心,就是在珠帘之后看不见脸色的皇太后也是毫不例外,虽然未笑出声,语气里总是一股喜悦的意思儿,慈禧太后点点头,说道:“不是本宫青眼有加,而是你李鸿章人才难得,岂不闻‘脱颖而出’吗?若是庸人,那就算给他三分助力,也飞不到天上去,而你李鸿章确是抓住了机会,这不是人才又是什么?”

    “太后谬赞,微臣实不敢当。”太后看着丹陛之下的李鸿章恭敬地垂着头,于是也就不再说这些话,“如今你的兵在哪里?”

    “在德州。”

    “离着运河不远。”

    “是,大概有三十多里路。”

    “你有着多少兵?”

    “大约在九千人之数。”

    “好,你招兵去,军饷除地方供给之外,兵部会全额给你,”慈禧太后点点头,“南边的战事如火如荼,本宫却叫你北上抗击洋人,可惜肃顺作梗,这样的功劳至今未赏,倒是让你白白耽误了日子,更是损了不少好兵。”

    “为国效忠,不敢自称辛苦。”

    “你说的极是,为国尽忠,自然责无旁贷,但是国朝也不能亏待了功臣,你收拾行囊,准备北下,太平军未除,本宫总是寝食难安。”

    “微臣不敢问太后,招兵多少为额?”

    太后笑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你李鸿章自然也是韩信一般,许你多多益善,国朝不怕忠臣孝子, 你跪安吧,晚些时候有旨意下来。”

    李鸿章谢恩退出,皇太后眯着眼睛养了回神,杨庆喜又来禀告:“六爷递牌子求见。”

    “宣。”皇太后睁开了眼,“去东暖阁吧,那里热乎点,正殿真是空旷的紧,一点都不暖和。”

    “母后皇太后,军机处和兵部拟好了咸丰十年水僧格林沁、胜保、李鸿章等人的功劳犒赏,请太后定夺。”

    “请坐下,小安子,给六爷奉茶,六爷慢慢说。”

    恭亲王谢恩坐下,这才慢慢奏道:“军机处商议了一番,僧王的亲王爵位自然是恢复,臣的意思是给伯彦讷谟祜一个郡王的头衔。如今他在御前当差,也是激励他衷心为主的意思,” 这是惠而不费的一个奖赏,慈禧太后心领神会,僧格林沁的科尔沁亲王是世袭罔替的,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