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晚上,在奥皇的特兰诗亚皇宫里,太后用中国带出来的御厨准备征服奥国上层认识,今天慈禧也第一次见到了著名的茜茜公主,奥匈帝国的皇后,约瑟夫一世大约是对她说了什么,茜茜皇后紧紧拉住皇太子鲁道夫,过来感激的追着慈禧太后说了一些感激的话,鲁道夫虽然对母亲的亲昵有些别扭,但脸上的笑容十分的开朗。太后对茜茜皇后说,自己也是一个有儿子的母亲,当然能体会到母子分别的痛苦,攀谈几句,两个女人大有知己之感,约定好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来中国访问。

    今日用的菜式是满汉全席里头的,奥匈帝国是中欧较为封建的国家,这话的意思呢,就是比较注重排场和体面,所以太后命随行的御厨要施展出全副手艺。满汉全席最少也是一百零八道菜式,远在海外,一时之间凑不齐这么多,所以删减内脏之类外国人可能不吃的食材之后。又加上奥匈本地出产的果蔬肉类,凑成了四道点心,四道蜜饯干果,二十八道热菜,十道饽饽。五道粥羹,甜品二道,并奶茶一道共计五十四道半幅满汉全席。如此招待奥皇等人,太后还觉得简单了些。

    或许是小别胜新婚,约瑟夫十分高兴,当然,也有布达佩斯一家军工厂在中国人的金钱帮助下,脱离了停产的险境,几百号工人没有发生暴动,其中的技术人才还有可能去中国打工。赚海外补贴。他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君主,兴致来了,谁也挡不住,就在宴会即将开始的时候,他宣布,希望慈禧太后成为皇太子鲁道夫的教母。

    太后十分惊讶,“弗兰茨,可我并不是信仰上帝的人,怎么能做鲁道夫的教母呢。”

    “没关系没关系,”约瑟夫一世笑道。“我不是很关注宗教的事,这只是一个称号,我希望我们两国皇室之间的联系能更紧密些,如果鲁道夫能在您那里得到更多的教导。那就是更好了。”

    茜茜皇后对于此事也不反对,于是这件事就定了下来,收了一个干儿子,怎么能不大出血给见面礼,仓促之间也没什么好准备的,幸好唐五福知道太后经常要送人礼物。早就准备好了一些丝绸锦缎瓷器之类,见到事情已经成了,除了苏杭织造最好的丝绸二十匹之外,又擅自做主拿了一整套帝后专用的明黄色瓷器套件共计两百零八件送给了鲁道夫,太后对于御用瓷器犹可,看着那些丝绸二十匹心里在滴血:这些日子用游轮运来整整一船丝绸,在欧洲发售,不知道换了多少钱回去,今天,好么,一下子就送了最贵最华美的二十匹出去了。

    宴会开始了,这一定是一场引人注目的宴会,先上了点心 :茶食刀切、 杏仁牛奶、 香酥苹果、 合意饼,四道乾果蜜饯:虎皮花生、奶白葡萄、蜂蜜鲜桃、 蜜饯青梅,前菜四品:洪字鸡丝黄瓜、 福字瓜烧里脊、 万字麻辣牛肉丝 、年字口蘑发菜,万字原本是麻辣肚丝,怕外国人不食内脏之物,所以改成了维也纳的小牛肉。

    几道前菜之中,最显示刀工味道的就是洪字鸡丝黄瓜,鸡胸脯肉撕成细丝,黄瓜亦是切成细丝,翠绿的黄瓜和嫩白色的鸡肉丝,在盘中摆成了一个“洪字”,颜色有些寡淡,茜茜皇后看着就没有动手,太后再三邀请,她才勉为其难尝试了一番,送入口中,眼中却是亮了起来,“怎么样味道很不错吧?这个是开胃的菜,不能弄的味道太大,但是味道是十分的美味,清淡鲜美。”

    接下来的,玉掌献寿、明珠豆腐、首乌鸡丁、松树猴头蘑、墨鱼羹、荷叶鸡、牛柳炒白蘑不一而足,几道菜品之间,陆陆续续上了羹汤点心饽饽之类的,供客人填饱肚子,用的中国人的菜式和餐具,采取的是西洋的分餐制,这也是入乡随俗的一种,奥地利有很少的黑松露,御厨用粟米面加板栗点缀松露蒸烤出来的五福卷,香味奇异,入口绵软,约瑟夫一世十分喜欢,连连称赞。

    唐五福满面红光的指挥着上菜,这一日他是出尽了风头,奥匈贵族询问这道菜是怎么做的,太后自然是不能尽数知道,所以都是唐五福跑前跑后解答一番,众人对于唐五福把这些记得十分清楚,很是惊讶,连连赞许他用心,得了洋人的赞许,那里不开心的,更是脚下如同生了风。

    这半幅满汉全席就已经是吃了两个时辰,众人连连赞叹,最后上了蒙古奶茶和糖蒸酥酪,作为了最后的消食,佐餐的是本地的红白葡萄酒和带出来的绍兴黄酒和竹叶青,侍从们正在摆盘,高心夔急急的走了过来,在太后耳边说了什么话,太后眉心微皱,随即展开,“失陪一下。”

    过了一会,太后就回来了,约瑟夫一世问了一句,“有什么问题吗?殿下。”

    “没什么问题,”太后举起了酒杯,笑道,“只是国内有一点点小事情,无关紧要。”(。)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七、含笑帷帐(一)() 
酒过三巡,今日的宴会就结束了,没有冗长该死的舞会,客人们告辞离去,太后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脸上洋溢的假笑顿时挂了下来,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很显然,国内的事情绝对不是小事情,只不过太后秉持每逢大事需静气,又有奥皇等人的宴会在此,不得不先维持住气氛而已。

    太后到了起居室,庆海等人已经在里头候着了,大家似乎明白了什么事情,众人的脸上都有些惴惴不安的神色,太后坐下来,脸上是无奈和厌烦混杂在一起的表情,“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闹成这样子?”

    。。。

    皇后坐在榻上默然垂泪,鸣翠在一边安慰不已,“主子娘娘,快别伤心了,万岁爷正是震怒的时候,心气不痛快,若是万一过来瞧见娘娘的样子,这脾气发作出来,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皇后用手帕拭着眼角,“这可如何是好?外头的事儿都这样了,我心里能不担惊受怕吗?这里头还牵扯到阿玛,真是的,阿玛不好好当着承恩公享福,一定要插手这里头的事儿,好了,如今这样怎么收场?”

    鸣翠继续说道,“外头不好,也是外朝的事儿,万岁爷自然会处理的,娘娘不用担心,可六王爷和七王爷劝谏的在理啊,万岁爷宠着那个,还天天在外头”

    “不许浑说!”皇后呵斥了鸣翠,鸣翠眼中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却还是停下了说话,皇后继续说道,“我还不知道你的意思,只是这些话,不能多说,万岁爷第一个就是厌烦,亲政事儿繁多,外头的人都是虎视眈眈的,六宫的人,也没有省心的,万岁爷自然烦恼,只不过是外出游玩多几次而已,都在西郊,没什么大事,这也值当这么一说。”

    “可我打听到的消息,”鸣翠有些犹豫,“也不知道真假,奴婢还是不说了,免得污了主子的耳朵。”

    “你说呀,六叔他们到底怎么回事,这样大闹了起来?我听着似乎也不对劲,若只是骑马射猎,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至于大动干戈劳师动众的。”

    鸣翠欲言又止,阿鲁特氏急了起来,“你是要急死我啊,还不快说。”

    “御前的人嘴严得紧,套不出什么话来,只是听人说,有人在那些脏地方见到过澄王爷。”

    “什么脏地方?”

    鸣翠跺跺脚,“娘娘,还能是什么,就是那些下贱人呆的地方,京里的人都叫那里是八大胡同。”

    。。。。

    恭亲王用力的打了载澄一个巴掌,“啪”的一下,载澄整个身子朝后头倒去,“糊涂东西,被猪油懵了心的兔崽子,来人,来人!”内管家垂着手听吩咐,“拿绳子拿板子!我今日要打死这个混账东西,丢了我的脸面!”恭亲王显然是气急了,胡子都抖动了起来,“你自己混账我也不管你,你居然还敢,还敢带着”恭亲王哆嗦着嘴巴,“真是胆大包天!我今天就打死了你,免得日后给我们招惹祸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七、含笑帷帐(二)() 
圆明园外恭亲王府的别院之中,载澄连忙跪下,连连磕头,“阿玛请勿动气,我虽然不成器,可也不敢胡作非为,什么胆子敢做那样的事情,就算杀了我也不敢如此的!”

    “还敢狡辩!”恭亲王大声喝了一声,“外头都传遍了,说是恭亲王府在八大胡同大名鼎鼎的澄郡王,自己放荡无忌也就罢了,”恭亲王额头暴起了青筋,“还勾了天子去那些地方一同寻乐,真是气煞我也!”内管家带着人和板子进来了,恭亲王喝道,“捆起来,绑起来,给我今天就打死罢了!”

    内管家装模作样的把身子轻轻放在载澄的肩膀上,动作缓慢之极,险些让人误解他得了风湿病,恭亲王看不过眼,更是怒火三丈,亲自上前要绑住载澄,又拿了一个板子没头没脑的朝着载澄打去,载澄不敢抵抗,只是抱着头,怕被打的破了相。

    福晋瓜尔佳氏及时的出现了,死命拉住恭亲王,“爷,您若是再生气,也不能拿着板子打人,澄儿是在御前当差的,万一有了好歹,这可如何是好?!”

    “我正是要打他这个御前当差的,我不求你要怎么上进,为国分担什么的,只要你老老实实当差,你倒是好,和那些不成器的八旗子弟一样,日日花街柳巷的,倒是把府里头的福晋落在里头,外面去招惹那些不着调的,还带着什么王侍读,什么国舅爷一起厮混,呸,你问问你的好儿子,”恭亲王看着福晋,手指着载澄,“做了什么龌龊事出来!”

    瓜尔佳氏扶住载澄,“你阿玛到底为了什么事儿这么生气 ,你快说出来,给阿玛赔礼道歉!”

    载澄捂住脸,“阿玛冤枉我带着万岁爷下窑子了。”

    瓜尔佳氏一听就急了,“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儿子那里敢这样做,”载澄叫苦连天,哎哟哎哟的叫了起来,恭亲王瞪了一眼,载澄又连忙收声,“我是最怕皇太后的,就算皇上要杀了我的头,我都不带的,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恭亲王又喝道。

    “只是万岁爷有些好奇,一定叫我在八大胡同外头带着他去看一看,阿玛,”恭亲王气的又要挥起板子,“绝对没有进去过,儿子愿意用性命担保!”

    。。。。

    “到底是谁说的这样的混账话,”皇后又惊又惧,“该把这样碎嘴的人都找出来,一个个的都打死!”

    “怕是错不了,上个月还在宫里头的时候,神武门出了一个乱子,皇帝微服游幸,日暮归来,拉车的一匹马不知怎么受了惊吓,由神武门狂奔入宫,直到景运门,才经守卫宫门的护军拦住。这件事被当作新闻一传,大家伙才知道了,万岁爷都经常出宫去玩。”

    皇后珠泪滚滚流了下来,“想必出宫去也是寻常事,只是为什么要微服呢,只怕,只怕,”外头的话多半是真的。

    “皇后娘娘还是多劝劝万岁爷才是啊,外头的流言蜚语可真是难听,八大胡同里头已经有女人自称是怀了龙种了。”

    “可笑,”皇后大怒,“宫中人都没怀上龙种,外头的那些女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儿,万岁爷在那里?我要去面圣!”

    “伏思皇上亲政以来,一年有余矣!刻下之要务,不可不亟讲求者,仍不外读书、勤政二端,敢为我皇上敬陈之:前数年皇上日御弘德殿读书,心志专一,经史记诵甚熟,读书看折,孜孜讨究,论诗楷法,亦日见精进;近则工夫间断,每月书房不过数次,且时刻匆促,更难有所裨益,不几有读书之名,而无读书之实乎?夫学问与政事相为表里,于学问多一分讲求,即于政事多一分识见,二者诚不可偏废也。伏愿我皇上懔遵皇太后懿旨,每日办事之后,仍到书房,计真讨论,取从前已读已讲之书,逐日温习,以思其理;未读未讲之书,从容考究,以扩其识,诗论必求其精通,字画必求其端整。沉心静气,涵养圣德,久而久之,自受益无穷矣。皇上亲政之初,凡仰蒙召对者,莫不谓天禀聪明,清问周至,钦佩同深,气象为之一振。迩来各部院值日诸臣,未蒙召见,人心又渐懈矣!咸丰年间,文宗显皇帝每日召见多至**起,诚以中外利弊,非博采旁咨,无以得其详细也。若每见不过一二人,每人泛问三数语,则人才之贤否,政事之得失,何由得悉乎?夫臣下之趋向,视朝廷为转移,皇上办事早,则诸臣莫敢不早;皇上办事细,则诸臣莫敢不细!不如是则相率偷安,苟且塞责,其流弊有不可胜言者。伏愿我皇上仰法祖宗定制,辨色视朝,虚心听言,实事求是;于披览章奏之际,必求明其所以然,则事理无不贯通矣。而又勤求法制,屏无益之游观;轸念时艰,省无名之兴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