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井上新赖的意思是,投降虽然不好听,但总比当奴隶强,到时候就没有什么家主、家老和老中了,也不再是武士,大家都一样,都是奴隶,所以他提议还是不要当奴隶为好。

    其他人听了井上新赖的话都比较赞同,哪怕是福山城代,松前景广也一样。这从他们微微点头的形态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可松前公广不想答应啊!他是谁?他是高高在上的从五位下志摩守,松前藩家督,他只要答应投降,那他的地位就宣告不在了!

    可他一个人想硬抗也不行,这仗没法打,虾夷岛远离本州岛,想找帮手都找不到,凭本藩的一千多区区兵备,去抗拒一万骑兵,那绝对没人会听从他的命令,他毕竟不是初代家主,权威还弱了点。

    “难道没法整军备战吗?”松前公广还不死心的问大家道。

    “主公,时间做不到,我们只有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连足轻都无法动员。”足轻大将安田新胜出声打破了他的幻想。

    日本的足轻,就是平民,类似于明军的卫所兵,农闲时接受过少量的训练,几乎没有装备,一般配竹枪,没有甲具,战斗力低得可怜,也就装装场面。

    松前公广脸色黑沉得可怕,这下子大家就更不敢说了,计谋也是要有一定的实力,才能发挥作用,两方差距太大了,最是足智多谋的人也无解了。

    “好吧!既然这样,大家就随我一起去向明人大统领献降吧!”

    松前公广突然起身,一边说一边往外走去,他步履坚定,显然已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几位家老都不敢说话,都不发一言,默默地跟在松前公广身后向外走去。

    大家走到福山城城下町的码头边,只见远离码头的海湾外停满了大大小小近两百艘舰船,黑压压的一片,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

    松前公广知道远处的明人舰船上,敢定有人注意到他们了,于是他大声命令:“伏旗”

    伏旗是将各类旗帜伏倒,这是投降的招牌动作,然后他带领主要家老,老中、奉行等官员,跪伏在地,以示诚心投顺。

    不得不说,日本人经过了战国时代之后,已习惯了向强者投降,都已经习以为俗了,他们并不觉得羞耻,这样做能有效保存自己,不做无谓的牺牲,可能再过几百年,他们又能东山再起,日本人的忍隐力,做到了世界之最。

    远处海面上,一艘最大的福船上,负责暸望的兵丁,将看到的新情况,马上向坐在船舱里和几位船东聊天的大统领报告。

    “报告!禀告大统领,倭人伏旗投降了,小的看到有疑似倭人的大官,正跪伏在码头,好像在恭候我军。”

    “哈哈哈哈!这么快!日本人果然识时务。”杨文礼听了哈哈大笑,然后他面色一正,马上下令道:“来人,传我命令,令杨仁日率战船,离海岸千米警戒,命令杨仁天率所部登陆,接管福山城,杨仁月率部随后登陆,如遇抵抗,坚决歼灭。”

    “是”在他身旁侍立的杨礼人马上应令,随后出去执行传令任务了。

第203章 心服口服() 
杨文礼一声令人,杨仁日首先率战船前出,到了离海岸一千米的地方,就不再向前,改为沿岸巡航,这是为了防止倭人炮台奇袭,杨仁日的炮兵是压阵的。

    随后是杨仁天率领本总旗官兵,继续前进,至福山港码头登陆,随行的有那倭人通译。

    “命令,各小旗控制码头,城门,炮台等要地,收缴倭人兵器、铠甲、和弓等装备,封锁城下町各处要道,禁止通行。”

    “是”

    黑甲军官兵训练有数,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权威,因此杨仁天一声令下,传令奴兵四出,几个小旗就迅速按令执行。

    当战船靠上码头,兵丁们对跪伏在码头的倭人高官视而不见,像激流遇到堤岸一样,自动向两边散开,收缴倭人护卫的武器装备,并收押这些日本旗本武士。

    稍有不恭就是一顿老拳,黑甲军兵丁个个高大健壮,倭人武士又普遍较矮小,几挙就能打得服服贴贴。

    接管炮台、城门和城楼未遇到抵抗,因为他们知道藩主都投降了,抵抗没有好果子吃。

    整个福山城有十五座城门,二十五门铁炮,布置在城楼上和各处炮台,对黑甲军来说,是最大的威胁。

    控制了大炮,就变不了天了,于是战船加紧靠岸,一队队身穿钢甲的兵丁飞速下船,抢占城下町各处要道,开始限制出行,并驱赶围观的倭人百姓。

    福山城的码头不大,因此一次只有几艘战船靠岸,放下一队队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士兵,又马上离开码头,让出泊位,然后又是一批战船靠岸,循环反复,好像有无穷无尽的士兵一样。

    令一众跪伏在码头上的大名、家老、老中等贵人,胆颤心惊,到底有多少铁甲精锐呀?同时他们也暗自庆幸,这等军力,可以随便荡平一国了,果然是大明上国,国力雄厚,一出手就是不一般。

    当杨仁天在二十名奴兵的护卫下,踏上码头,松前公广看到他威严不凡,顾盼自若,身边跟着位和人通译,他以为杨仁天就是明人的大统领,于是他大声拜伏道:“下国小邦,松前藩……”

    那倭人通译见家主误会了,连忙出声打断并介绍道:“家主大人,这是大统领阁下的大将,杨仁天总旗官大人,大统领阁下还未登陆。”

    “总旗官?统领这么多铁甲精锐,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总旗官?”松前公广都听糊涂了,脑门上画满了问话。

    日本人对大明非常了解,特别是像松前公广这样的大名,他知道总旗官在大明只是干户所下面一个小小的七品武官,刚刚入流,领兵不过五十名卫所兵,还不是正规军,相当于日本的足轻。这么小的官,还称什么大将?

    杨文礼知道面前的松前公广,疑惑不解,就呵呵一笑道:“我们是黑甲军,并不是大明的军队,我们编制虽然借鉴了大名的卫所制,但也有很大不同,总之,我就是大统领手下的大将。”

    倭人通译将他的话,原封未动的翻译给松前公广听,通译讲完,又令松前公广呆立当场。

    黑甲军?不是明军?这两个关键词信息量很大,表明这是一支独立的势力,而不是奉令而行,可能那所谓大统领就相当于国主。

    可他们明明都是明人,却又自称非明军,那么可能这支黑甲军就是明国的叛乱武装,在明国呆不下去了,才远走海外。

    聪明人往往能从简单的言语中,判断出对方虚实,松前公广的判断,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然并卵,即便这只是明国一伙叛军,也远不是松前藩所能对付的,松前公广及跪伏在地的一众贵人,看到对方的士兵好像无穷无尽一样,不断的向外吐,而且个个身强体壮,身着全身钢甲,这样强横的实力,别说松前藩这个没有石高的大名,哪怕是关东那些豪族,恐怕也抵挡不住吧!

    随后不久,杨仁月也上岸了,到了此时,黑甲军已经完全控制了福山城以及城下町商业区,松前藩宣告彻底失守。

    之后就是各船上的平民和奴隶,以及大量的马匹开始登陆,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天之久,他们一登上坚实的土地,就是欢欣雀跃不已,不用再怕死在海上了。

    有的人甚至跪伏在地咽呜起来,那是在海上失去了亲人的人,在祭告家人呢!

    就连本来病秧秧的马匹,一登上坚实的陆地也都高声嘶鸣,响鼻声不断,好像是在表达它们的喜悦之情。

    看到这些仿佛无穷无尽的高大战马,起码上了两万匹,这些日本贵人,彻底心服口服了,这黑甲军确实强大到可怕,投降才是明智之举。

    日本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时期,莫过于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犹如中国的三国时期,可谓“英雄辈出”。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上衫谦信,武田信玄等一些知名人物,都在这个时期相继涌现。

    就在武田信玄的手下,有一支神秘的骑兵部队,因其骁勇善战,令各路日本大名皆闻风丧胆——这就是武田赤备队。所谓“赤备”,指的是赤色的铠甲。日本因为饱受中国影响,中国以红色为贵,日本自然也是以红色为贵。赤备队的核心,就是在日本地位最为高贵的骑兵。(注意,武田赤备队起初是纯骑兵部队,但后来演变成了步骑混编的部队,不过其核心战力仍旧是骑兵)

    武田信玄用兵只讲究一个字——“快”。正所谓“兵贵神速”,用他最喜欢的《孙子兵法》来讲,就是“其疾如风”。武田家的赤备队一登场,就展现了异常强大的实力。公元1555年,越后国的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爆发了冲突,史称第二次川中岛合战。在这次战斗中,赤备队仅仅以800人的弱势兵力,就击溃了上杉家多达8000人的先锋部队。

    此后历经数次战斗,赤备队的骑兵为武田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三方原合战中,武田信玄的一支赤备队先锋骑兵,就把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揍得抱头鼠窜。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赤备队的骑兵都是日本古代最强的骑兵部队。

    那么这么牛的骑兵部队究竟骑着什么样的战马呢?不说不知道,一说就尴尬了!日本本土的马,品质一直都很差。大多数日本本土马都是矮种马。之所以叫矮种马,是因为其体型非常矮小。究竟有多矮?一些成年矮种马只能长到85cm高,还是把头也算上的高度。只能到达一个身高1。6m的人的膝盖高度,差不多相当于哈士奇的大小!

    日本古代身材最为“高大”的本土马,叫做“木曾马”。武田赤备队的御用战马,正是木曾马。可要说起木曾马的大小,也令现代人诧异的。成年木曾马大多只有110cm高,差不多达到现代普通成年人腰部的高度。这种战马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根本不能充当战马!

    战马之所谓被称为战马,首先就要满足一定的高度。世界上最高的马要数英国夏尔马了,肩高超过2m,简直是巨兽。成吉思汗横扫亚欧大陆用的蒙古马,则要矮得多,肩高只有135cm。不过虽然蒙古马身材不高大,可是生命力非常顽强,适应各种严酷的气候,因此非常适合充当战马。但是不管怎么样,蒙古马的身材还是可以接受的。

    反观日本的木曾马,真得是矮得过分了,总共只有110cm,基本就是大号哈士奇,给小孩子骑还差不多,怎么可以打仗呢?如果真得打仗,别说长途奔袭,冲击力也不达标。也难怪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大量引入欧洲马匹改良马种,培育出了后世大名鼎鼎的关东马。

    可就是这种矮小的马,却成就了日本古代最强大的赤备队骑兵,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如果非要解释的话,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日本人更矮。日本人古代身高普遍只有1。4至1。5米,至少比中国人矮20cm。按照同样的比例,中国人骑乘的蒙古马是135cm,减去20cm就是115cm,正好与木曾马高度差不多。也就是说,以古代日本人矮小的身材,反而更适合骑那种比较矮一点的马。因此矮小的木曾马组成的赤备队骑兵,才能让日本人皆闻风丧胆。

    身材高大的黑甲军,又配上体形巨大的蒙古马,一冲刺起来,等于是古代版的重型坦克,你叫矮小的日本人怎么抵挡?这些贵人看到这么多战马下船就心服口服,就可以理解了……

第204章 宣讲政策() 
当其它船上的平民、奴隶以及战马都上岸之后,就是杨仁日率领的警戒船队上岸,炮兵部队上岸之后就迅速占领各处炮台高地,将整个福山城都纳入了打击范围之内,至此,福山城就真正固若金汤了。

    最后,当杨文礼上岸的时候,各部队主官以及后勤部主官都到码头列队迎接,杨文礼的护卫队格外庞大,多达五百人的铁甲精锐,像御林军一样,精神抖数,像现代仪仗兵一样,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坚定有力,充满阳刚之美。

    “家主大人,那明人大统领登陆了。”那倭人通译特意走到松前公广身边指着正牵着小燕儿下船的杨文礼,善意的提醒道。

    其实他的好心是多此一举,杨文礼的排场可不是普通的将领所能比拟,可以说是众星环绕,就差军乐队奏乐欢迎了,松前公广又不傻,自然知道是正主来了。

    当杨文礼接受了一众手下的迎接之后,朝跪伏在码头上的日本贵人走来时,松前公广再次大声拜伏道:“下国小邦,征夷大将军亲自册封为虾夷南道管领,从五位下志摩守松前公广,率领家臣子民向大统领阁下诚心请降,望大统领阁下高抬贵手,降下鸿恩,公广感激不尽!”

    他身边的倭人通译将松前公广的话原封不动的翻译给杨文礼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