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忙时节,军训也得让路,一年也只有一界粮,人要吃饭,这是大事,不过农忙也只有一旬左右的时间,结束农忙就可以转入全天候训练了,唉!再等等吧!杨文礼如此想道。

    下午集训过后就是晚饭时分,在饭桌上老夫人跟杨文礼商量道:“礼儿,眼看就要到下元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祭祀祖宗的日子,可如今,我们远在这里,礼儿你说该怎么办?”

    “母亲,天下何处不是家呀?我们杨家也不是土生土长的茅山冲人,今儿子也只不过将家迁来这里,在这里祭祀也一样。”杨文礼马上安慰母亲道,可一秒,他却记起了一件事,因此失声叫道:“什么?母亲刚才说马上就下元节了,那今天是初几?”

    “今天是初六啊!有什么奇怪吗?”老夫人被他搞得莫名其妙,反问他道。

    “哦!还好!儿子曾答应十月初九接第三批贝壳的,我前段时间很忙,差点把这件事忘了……”听到老夫人说今天是十月初六,杨文礼如失重负,这才跟老夫人解释了原因。

    “嗯!虽然你现在没有烧制骨瓷了,但是人贵重信,你既然已与人相约,那你就要守信,不过你不必亲自去了,派个家丁去吧!毕竟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还是小心点为妙。”听了儿子的话,老夫人满意的点点头说道。

    杨文礼仔细想了一下就答应了。他本来和船东也说是派人去接货,不过他却想求船东办一件事,本来该自己亲自去,但母亲说得也对,他现在已是土匪头子了,还是小心的为妙,找人代替他去也未尝不可。

    第二天早上集训,杨文礼首先点了杨仁宇、杨仁宙两人的名道:“仁宇、仁宙,你们俩和你们的奴兵今天不必参加训练,我有事要你们去办。”

    “是”仁宇、仁宙马上往前一步出列立正击胸应道。

    “其他人,跑步去兵器坊领取个人装备。”杨文礼马上对在场所有人命令道。

    “遵命”以杨仁天为首,所有人高声应诺,然后杨仁天出列,当即一个向后转,向其他人大声命令道:“全体注意,向左转,目标兵器坊,齐步走。”

    等广场上只剩下仁宇仁宙及其十个奴兵时,杨文礼对杨仁宇吩咐道:“仁宇,这次以你为首,回茅山冲,帮我去接贝壳,并且……”

    杨文礼仔细的叮嘱了杨仁宇,并且反复问他是否记住,就让他们马上回茅山冲。今天之所以不要他们参加负重训练,就是因为他们要走远路。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边杨文礼亲自带领余下的人员搞负重训练,那边仁宇仁宙两兄弟回家稍微准备了一番之后,又去了杨文礼家找他小妾红娘子领了五十两银子和一件小东西就启程了。

    古代女子出嫁之后,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要谨守妇道,所以红娘子如今在家里办公了,不仅管文书,还管着山寨的财物。杨家的财物和山寨是分开的,是老夫人管,这次是公事,所以由山寨付钱。

    杨天宇一行回茅山冲是轻车熟路,路上毫无风波就安全回了茅山冲。自从杨文礼打下跑马岭山寨之后,就再也未下山打过食了,可谓是风平浪静,四野安宁,官府就更不会派军队下乡剿匪了。

    到了明代晚期,官府的苛捐杂税太重,后来又加上了辽饷,有许多人受不了官府的压迫,都挺而走险,上山当土匪山贼去了,可谓是遍地是匪,不独独蕲州有,所以官府只要土匪不闹大事,不杀人放火,哪怕是抢劫点东西,都不会下乡剿匪的。因此杨仁宇他们能平安到达茅山冲,严格来说还是托了杨文礼的福。

    杨仁宇他们是初六启程的,路上走了两天,在杨家歇了一晚,第二天就是初九,刚好是和疍民船东约好的日子。

    上午十点,船东就依约而至了,杨仁宇马上带领众人下了悬岩,飞奔到小船边双手抱举向船东问候道:“船东,我们奉少爷之命来接贝壳,少爷因为不在庄内,不能亲自前来,还望海函。”

    “无妨,你们少爷上次就和老夫说好了,今你们能来,已是重信重诺,请代老夫向贵少爷道谢!”船东也施礼回道。

    客套话讲完了,杨仁宇就从怀中掏出一锭五十两的大元宝给船东道:“船东,这是五十两足银,请你验收。”

    船东笑呵呵的接过银子客气道:“不用,不用,都是老主顾了,我还不相信你们吗?”

    随即他又期期艾艾地问道:“不知下次……贵少爷有何诀议?”

    “实在对不起,我们少爷已不在庄里了,所以下次也很难来接货了。不过……”

    “不过什么?你请说。”杨仁宇首先就打碎了船东还想合作的美梦,但话里又留了一点尾巴,搞得船东不上不下的,因此他急忙问他道。

    “实不相瞒,是有一桩大买卖,光运费就至少是万两以上,不过不知道船东你是否有门路和胆量?”杨仁宇又吞吞吐吐的说了半分话,不过他着重提了高达万两的运费。

    “一万两?”船东很惊讶的反问了一句。

    别怪他惊讶,一万两白银,绝对是一笔巨款,只要做一次,他就可以安心的当富家翁了。明朝万历中期的高峰时期,一亩水田也只要十两,而现在是天启六年十月了,一亩水田降至了两到三两的最低水平,一万两足可以买上四、五千亩水田,从中就知道此时一万白银的价值了。

    “是贩盐?不对,利润没这么高,贩铜,好像也不对……”船东在心里不断假设,又不断推翻,愣是没想到什么东西有高达万两的运费。

    “小哥,你就直说吧!是运什么违禁之物?我也好思量思量!”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东西好运的船东,只好直言相问了。

    “不算太违禁,而且我们还可以保护一路的安全。只不过路程有点远。”杨仁宇还是只说了半分话,吊船东的胃口。

    “远不怕,我们是常年跑海上的,就是下倭国去南洋,也是丝毫不惧。”船东一听只是路途远,马上拍胸脯保证道。

    ……未完待续

第63章 谈妥() 
“去辽东,你敢吗?”杨仁宇反问船东。

    “辽东?”船东嘴里自顾自重复了一遍,其实他心里已在思考。

    辽东此时已是战乱频仍的地方,可以说是人间地狱,正常人是有好远躲好远,不过一万两白银也不等闲,没有风险,人家也给不了这么高的运费。但是船东也不可能一口就答应了,他要摆摆困难,讲讲事实,看对方是否还有价加。

    “不瞒小哥,去辽东的风险太高了,老夫怕有命赚钱无命花呀!”

    “风险?我说了,你只要负责海上的风险,人为风险,我们可以帮你应付,保证你没事。”

    “话是这么说,可老夫一家的身家性命,也不能凭一句话就能保证的,小哥你是聪明人,应该知道的。”船东话里话的意思就是要杨仁宇不能光说白话,不出血。

    “船东,跟你明说吧!我们少爷是想带我们去辽东打建奴,为此甘愿倾尽家财,钱不是问题,而且船东你一条小船也远远不够,我们有两百多人,还有适量的货物。

    我们有样价值连城的珍宝,是长久生意,你们只要卖给红毛夷人,就是海量的金银。也就是说你们今后可以常走辽东和我们交易,你要组织一帮船,而不是你一个人独占,你放心,生意大到你不敢想象,远远不是一万两白银的运费这么简单。”

    杨仁宇的话,字字重若千金,敲打在船东的心头,搞得他的心啊!总是扑通扑通的跳,信息量太大了,二百多人,要是个个像他们这样身材彪悍,要个人才有胆量敢运他们,就是水匪也不敢吧!不过船东见过他们少爷,一个很和气的少年,又重情重信,他倒有胆量接。

    第二个关键词是珍宝,是什么珍宝?值不值钱?还是个未知数。因此船东又问杨仁宇道:“小哥,可否方便告之是何珍宝?小老儿我心里也好有个底。”

    “是一种顶级瓷器,其质地比和田白玉还温润,每一件都价值不菲,是我家少爷的独家秘技,也是西夷人最钟爱的货物,销路不愁,你们只要小批多次,不用怕西夷人会黑吃黑,他们自遥远的西方而来,就是来做生意的。

    我们少爷志在家国天下,而不是这些阿睹之物,所以才愿意和你交易,我们给你首次瓷器作运费,你再卖给西夷人,就知道这种顶尖瓷器的价值了,今后我们再交易,你就心中有数了,反正我们绝不会让你吃亏。”见船东有意做这趟生意,杨仁宇终于全部道出了实情。

    杨仁宇的话,熟知内情的老船东立马就信了八分,他运的这几趟没用的贝壳,可能就是做瓷器的,如果真如他所说,那绝对是一条发财大道,独家生意最好做。

    正如这位小哥所说,西夷人虽然在海上横行霸道,杀人劫货,也不鲜见,但他们终究还是一个商人,如果这种名贵瓷器,只有他有货,每次小量交易,他还真不怕西夷人吃黑。

    思考好了,船东就正颜说道:“小哥,实不相瞒,我非常有意,并且我保证也有足够的海船把你们运到辽东。只是空口无凭,我也未见过你说的那种瓷器,到底有何优秀?实在是事关重大,还望体量。”

    老船东的担心,杨文礼早就考虑到了,因此这次杨文礼给他一件骨瓷酒盅,就是实物。空口无凭,实物为证,说太多的好话也不如一件小小的酒盅。

    “也罢!既然船东有意,我就让你看看到底什么是顶尖瓷器。”杨仁宇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绸布包着的小东西,然后像打开稀世珍宝一样,一层一层地慢慢打开了绸布。

    “哇!”两人近在咫尺,当杨仁宇打开绸布露出小小的骨瓷酒盅时,饶是见多识广的老船东也忍不住惊叹了一声。

    这哪里是瓷器啊!分明是绝世美玉,它白得那么晶莹,不含一丝杂色,纵使和田美玉也要逊色三分,它器形周正,简直是巧夺天工,它宛若西施,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老船东自问找不出半点瑕疵,说是天上珍宝也不为过。

    看得满脸赤红,心跳加速的老船东用颤抖的声音问他说:“都是这样的瓷器吗?”

    杨仁宇笑了,老船东的样子,他尽收眼底,他知道这趟生意黄不了啦!他忍着笑意回答道:“当然,每一件瓷器都是一样,而且各种款式都有,这件酒盅,因为易于携带,我才选来做样品。

    老船东你放心,假如你答应这趟生意,要你看过瓷器,我们才上船。”

    “好!我没有问题了,而且我保证找来足够的船只,把你们运到辽东。”听了杨仁宇的话,老船东立刻答应了。

    疍民虽然是贱民,属于四民之外,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就是家家户户都是海上讨生活的,海里生,海里长,要船就是一句话的事,除了没有大海商的海船大,论规模任何一个海商也比不过他们。

    “那你们何时去辽东呢?”老船东接着又问道。

    “大概到了明年的五六月份了,到时你们尽管来,我们会派人在这里值守。”杨仁宇将杨文礼的原话说了。

    “好!我们就这么说定了,哈哈哈!”老船东高兴的马上答应了。

    ……

    杨文礼之所以想到了找老船东带他们去辽东,是因为蕲州到辽东实在太远了,关山路远,陆路根本行不通,只有走海路才有可能。

    本来也可以买海船,招船工,自己驾船过去。但是船实在是太贵了,他手头上并没有那么多现银,于是他想到了用骨瓷抵运费的方法。

    疍民老船东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对海路非常熟悉,就和普通人走路一样熟悉。

    水运风险很大,不仅有海风海浪,还有多于牛毛的海盗,随便一样都是杨文礼他们这些旱鸭子对付不了的。出点钱请行家帮忙,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

    另一头的跑马岭,此时杨文礼正在扯着嗓子大声的对着他面前的人训斥道:“你们的出刀速度,太令我失望了,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躲开,慢,太慢了。

    在战场上,你们以为也很多机会出刀吗?不多,可能只有一次出刀机会,因为你浪费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第二次,你被敌人杀死了。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绝无它路。因此,你们是想自己死,还是敌人死?就在于你出刀够不够快……”

    ……未完待续

第64章 披甲训练() 
杨文礼对手下的人训斥,是因为他们穿上盔甲,带上全套装备以后行动迟缓,刀速不到平时的一半。就连几个参与训练的少年家丁也同样掉了颠峰时期的水准,这非常危险,因此他大发雷霆。

    穿上盔甲对射箭到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