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柱香的时间过后,几十个船东就都到了,他们一起恭敬的向高据上首太师椅上的杨文礼鞠躬施礼道:“大王”

    “哈哈哈哈!各位船东客气了,非常对不起,我们这次给各位造成了大麻烦,有的船东还损失了船,我罪莫大焉。

    实不相瞒,我们本是一支想去辽东打建奴的义军,因为没有关防手续,与官军发生了战斗,实非我等所愿也。

    我们不是反贼,但事已至此,身上也染上了反贼的名号了,连累了各位船东,非常抱歉。

    我们会在松江港停靠,如果各位船东不怕朝庭追责的,我会马上命令手下,给各位结清运费,并加适当的补偿,到了松江以后,大家可以自由决定行止,或者大家也可以现在就脱离船队,希望朝庭追查不到你们身上。

    假如有船东怕被朝庭追责的,可以随我们一同去辽东,我们保证各位的安全,并保证能正常生活,待时局变化之后,各位又可以返回故里。

    以上两个方案,是我能做到的给各位最大的补偿,请大家自由抉择。”

    杨文礼是想坐天下的人,所以对这些普通人都是好言蜜语,也大方施财,他和其它势力不同,独立性很强,基本上是自给自足,钱财对他没什么用处,所以他毫不吝啬钱财,用钱能解决这件事,他决不会小气。

    杨文礼的两个方案,都具有可行性,因此船东们分成了两派,有人同意现在拿了钱走人,这些船东是胆子比较大的。

    有人胆子小,生怕事后被朝庭查到头上,这个可能性非常大,他们更倾向于跟随杨文礼去辽东,尽管前途未卜,但杨文礼的态度,以及杨家军的实力给了他们信心。因此有船东小心的问了一句:“大王,我可以带家属跟随吗?”

    这个根本就不是个事,杨文礼就是需要百姓,而且辽东有大片的无主荒地,他正需要人手种田,以供养军队所需。于是他笑着答道:“没问题,而且我包你们有田可种。”

    最后有二十名船东选择拿钱走人,有三十名船东选择跟随去辽东,杨文礼马上当众安排后勤部总管李怀宣给他们结清了钱款,每条船另外补助纹银一百两,乐得那二十个船东高高兴兴的道谢离去了。

    现在光是缴获官兵战船就有一百多艘,杨文礼也不在乎这些小货船了,因此想和他们结清货款,好让他们有机会躲掉官府的追责,可谓是用良苦。

    杨文礼虽然冷血狠辣,但那是对敌人而言的,对普通的人,不管是官是民,是好是坏,他都是诚信待人,他不是官府,所以他不在乎这些船东是否有杀人越货的经历,他现在也没资格追究这些罪行,所以他通通当诚信商人对待,这就是他对人要施之以诚的信条。

    ……

    当涂离南京很近,顺流而下两个时辰的功夫就到了。这次船队规模大了几倍,而且多是官军战群,船上又是披甲的战兵,所以沿路没有巡检司上来拦截收税,或者说是不敢上来拦截,任他们顺利通过了。

    南京是曾经是明朝首都,自燕王朱棣篡位夺得天下,将京城迁往北平,南京就成了陪京,是南直隶的首府,地位超然,在新江口基地,同样也驻扎了一支多达400艘大型战船的水师,其中有250艘远洋大船。杨文礼的船队以一百多艘战船的规模无令而来,南京水师立刻就全员出动警戒。

    对,是警戒,南京水师的主要职能是保护南京,而非追击歼敌,南京太重要了,谁也不敢冒险出击。又加上,南京长江段水面宽阔,有足够的水面让两军相互戒备,所以杨文礼船队反而未发一弹,未伤一兵,有惊无险地过了南京。

    之后的镇江、扬州、苏州虽然都是明朝的膏腴之地,但因为前有南京水师后有崇明水师,反而都只有一支小型水师舰队驻扎,对付不了杨文礼的这只庞大舰队,在高度紧张戒备一番之后,都让杨文礼的舰队顺利通过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杨文礼的船队过了南京之后,上游当涂水师被其击败的消息马上就送到了南京几位实权人物:南京兵部尚书参赞军务阎鸣泰、南京内宫守备太监杨朝、南京守备勋臣怀远候常胤绪手上,三人是南京最高决策层,有什么重大事件,由这三人开南京留守会议商议。

    南京守备太监是司礼监外任,一般是皇帝的亲信,地位崇高,因此是杨朝高据上首,阎明泰和常胤绪分左右坐陪,所以南京的最高实权人物实际上是南京守备太监。

    “两位大人,咱家刚刚收到当涂水师被一股不知何方实力的黑甲军击溃,几近全歼,这实乃我大明的奇耻大辱,我大明水师威震海外,从未有过一败,今天却开了先河,我们三人责任不少啊!两位大人有何看法,但请直言。”

    杨朝尖着嗓子说了召集他们二人开会商议的原因,并要求他们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当涂水师可是败得够彻底了,所有够得上担责的主官都死个精光,把这个烂滩子留给了他们三个高个子担责了。

    “杨公公,刚刚据南京水师来报,那支神秘的黑甲军,已经过了南京往下游而去了,本部估计,贼匪是想出江入海,但贼匪到底想去哪里,现在还未可知。”阎鸣泰又说了最新的情报,但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是个老狐狸,精于官场上少说无大错之道。

    ……未完待续

第113章 买粮() 
怀远候常胤绪是三人之中最不急的一个,因为他的职责是镇守南京城,南京城以外的事情和他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他端着一碗茶,慢悠悠地喝着,就是不说话,好像他没听到一样。

    两人的反应杨朝都看在眼里,三人之中就数他最急,常言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其一,最主要的是现在是新皇在位,他的靠山魏公公自身地位难保,无法再庇护他了,现在再加上这件破事,他深知如果处理不当,自己就有掉头之厄。

    杨朝知道常胤绪不会说话,这件事找不上他,但阎鸣泰却绝对逃不了干系,他是兵部尚书,此事正归他管,于是他语气严厉了几分对阎鸣泰说道:“本兵,这件事是你份管之事,你总得担待点,此时可不是你我推脱责任的时候了,当涂水师,败得很彻底,所有主官都一死了之了。”

    他言下之意,就是你我二人想找替罪羊都找不到了,老伙计你还是快想办法吧!打太极解决不了问题。

    “杨公公,非是我不想撤,而是确实难办,据幸存官兵来报,这伙强冦,人数多达二三千人,个个披甲持盾,力大无穷,战力超绝,近身搏杀,几无一合之敌,而且个个箭法精准,两军对射,水师火器几成摆设,远不是寻常贼寇可比,此其一也。

    二者贼寇早已去远,我想排兵布阵对付他们也要他们停下来才行,我只能是乞求神佛保佑,他们能远离南直隶地界了。”阎鸣泰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全是丧气话,直言自己毫无对策。

    杨朝也知道此事难办,能灭整整一支水师舰队的贼寇,本身肯定很强,再派一支水师追剿,可能也是送菜,南直隶兵员多达二十多万,但总共也只有几支水师,现在被灭了一支,还剩两三支,都有驻防重任,轻易调不开。还更加难办的是,他们正在移动,就是送信到其前头召集舰队拦截都做不到,总之,这是一件无解的难题,于是两人大眼对小眼,净剩干着急了。

    南京城还有一支特别的势力:锦衣卫,锦衣卫有风闻奏报之责,发生这等大事,他们也责无旁代,第一时间就八百加急报送京城了。锦衣卫是天子亲卫,不归这三个南京最高决策人管辖,所以他们才更着急,捂不住啊!

    南京城的诸公急白了头,杨文礼不知道,他此时刚好到达松江港,由于杨文礼舰队,严格控制上游船只先他们而下,此时的松江港还游船如织,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这百十条战船突然降临,松江港的守卫部队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杨家军抢关登陆了。

    这些地方守备部队又非正兵,长年疏于操练,怎么是武装到牙齿的杨家军兵丁的对手,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被这些外来者占领了码头商业区等地段。

    “大家不要慌乱,我们是去辽东打建奴的义军,不会伤及无辜,我们来这里是想买粮油菜疏,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大家可放心各安其职,我们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买完东西就走,绝不食言。”

    码头上人民惊慌失措,哭爹喊娘,到处逃奔,后勤部宣化司,连忙派人四处宣讲,安定港口的秩序。

    这是早已计划好的策略,先安抚港口百姓,再派人去商业街购买所需物资,原本还想购买几艘大船,但现在自身缴获了这么多的官兵战船,就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了。

    ……

    “咚咚咚!开门开门!我们是去辽东打建奴的义军,前来贵店购粮,按行价付款,店家不要耽搁时间,否则我们会破门而入。”当后勤部的兵丁到达商业街上时,各店家早已关门闭户,于是他们只得叫门。虽说不想扰民,但买东西还得买,因为一路上这么多人要吃,因此也不介意用点强。

    其实店家也是想能躲就躲,真要找上门来,他们也自知躲不过,否则破门而入都是轻的,只怕他们会杀人越货,因此,在兵丁敲了几次门之后,店掌柜马上出声叫伙计开门。

    “几位老总……?”掌柜的一脸陪笑的望着几个闯进的兵丁明知故问道。

    这时,走在后面进来的王汝成接口道:“掌柜的,我们要买大量的粮食,你店里有多少我们要多少,按行价给付,一手给钱一手给货,绝不强要,掌柜的,现在行价是多少钱一担啊?”

    “这位老总,今年北方大旱,南方水灾,到处缺粮,因此粮价比往年略有上涨,现在松江市场行价是3两一石。”说到生意,掌柜的立马就精明起来,本来现在正是粮食上市的时候,正是全年价格最低的时候,每石谷子只值二两白银,被他巧舌一说,就成了粮贵钱贱了。

    说到粮价,其实王汝成在跑马岭呆了这么久,也不知道粮价行情,但是他也知道3两一石,价格有点贵了,比往年高出很多,这个价钱在北方市场还差不多,南方肯定要不了这个价钱。但他不知行情,也不好还价,就做出决定道:“掌柜的,我们要得比较多,价钱贵了,但是如果你派人送上船,我也不还价了,好吗?”

    “这个……老总,我不太好派人送啊!如果被官府知道了,你懂的……”掌柜的立马一脸为难之色的回道。

    “这还不好办,你就推说是我们强求就是了,掌柜的,我们时间有限,你给个痛快话,行就行,不行我就好找下家。”王汝成快人快语,给掌柜的一个二选一的题。

    “这……?唉!好吧!我就担着掉脑袋的风险,帮你们送上船吧!”3两一石的粮食利润很大,掌柜的终究受不了欲惑,只得答应了。商人重利,有一倍的利润就敢挺而走险,所以山西才出了八大汉奸商家的情况。

    松江的粮商都是大粮商,主要做南北海运生意,他们在南方收购粮食,通过海运,卖到登州和天津,仅这一家粮店就买够了所需粮食。

    杨文礼打算在北方发展,所以这次出来,带了足足有三十万两白银,山寨里的银库搬空了一大半,这次购物,粮食是大头,其次是市场上的蔬菜、水果、肉食、糖、盐、油等食物调料,那个花不了多钱,也不能多买,于是王汝成一买就买了一千吨,合计白银十一万三千六百两。

    粮食在北方价比黄金,市价是8两一石,但通常无货可卖,所以实际上杨文礼这趟买卖绝不会亏,因此王汝成给店家三两一石是皆大欢喜。

    ……未完待续

第114章 应付() 
杨文礼又一次换了座船,新座船是从辽东返回停泊在上海港口的两艘二千料福船之一。福船是远洋大船,偏重乘坐舒适性,光甲板以上就有三层船舱,这是其它船型所没有的,相当于现代的远洋游轮。

    此时的杨文礼正牵着小燕儿站在他们俩的第二层船仓的贵宾客舱的阳台上眺望上海港,这个客舱在船头方向,视野开阔。

    上海在明代只是一个镇,属华亭县管辖,是明朝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代替了以前最繁忙的港口青龙港,主要职能就是海运粮食至北方的天津,以补充京杭大运河的不足。

    在明代松江不是对外贸易港口,明初设立三大市舶提举司,只是宁波、泉州、广州,在嘉靖后撤掉了宁波和泉州,只余广州,但是松江作为长江的出海口,其地位依然无人可替,自元代起已经非常繁华,杨文礼看到港口里大小船舶上千,真是船帆如云,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