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地广人稀,杨文礼初步考虑一列兵授三十亩田土,一士兵授五十亩田土,黑甲军的奴兵不可能再种田了,就用这些俘获的奴隶代之。

    在复州俘虏了五千多奴隶,考虑到在永宁还会俘获更多的奴隶,杨文礼决定还是一士兵五奴隶的办法,分掉这些奴隶。

    奴隶有老有幼,有男有女,最主要的还是那些年轻女人,除了公平的分配,保证每个士兵都有之外,余下少量几个女人,杨文礼就将她们赐给了后勤部的几个主官。

    李怀宣还提议,将几个姿色秀美的少女选出来,给他当婢女,被他制止了。

    上位者最忌贪淫享乐,现在他的宏伟理想,八字还没有一撇,就想着这些破事,那和找死没有什么区别,自己死了活该,还要销带上手下的几千兵将那就罪莫大焉了。

    再者这些鞑子奴隶,被他搞得家破人亡,肯定会怀恨在心,可不要哪晚在床上就无辜送命了,鉴于此,他连粗使下人都不敢用。

    他打算学习欧州王室的方法,将来他统领府的下人,必须是治下平民以上的得利阶层,自愿服役,为他服役,将会是一种荣誉,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当他的下人,在其他人面前,地位并不低。

    欧州用这种方法,废除了太监宫女,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是好的,就要学习,不要因为是白皮猪的创造,就全盘否定。

    那一百三十五名汉奸读书人的到来,着实帮了他的大忙,黑甲军缺读书人久矣!连他下达军令都是口头命令,这极不正规,又非常危险,极易被敌对势力钻漏洞。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他口述,由文书拟草,再经他审阅下印,派人分发前线各部。

    因此各大将领身边也必须有文书能识公文,以前那五个书生,根本做不到。

    有鉴于此,杨文礼就将那一百多读书人作了分配,他统领府如今就有十名文书之多。

    当然后勤部分配的文书最多,占了绝对大头。因为他的后勤部是一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特殊机构,事情既多且杂,非得有这么多文书不可。

    他也兑现了李怀宣的承诺,将这些汉奸书生的家人单独提出来,让他们单独另过,而没有将他们赐给手下的兵士。

    各位看官应该看出来了,杨文礼的属下,只有军队里的兵将才有土地,那些文职军官反而没有土地,还有不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是同样的五十亩,这些就需要他给出高薪补偿。

    他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有效阻止土地兼并,文官法定无土地,武官法定和士兵一样多,又实行类似现代中国几十年不变的国策,看他怎么兼并。

    那一百三十五名读书人,暂时身份还是奴隶,需要服役一定年限才能积功为平民,这是杨文礼对他们以往过错的轻微处罚,否则是永久贬为奴隶没商量。

    虽然是奴隶,但他们没有土地,也要生活,杨文礼就令李怀宣他们拟定一个比较低的工资,让这些汉奸读书人可以养活家人,别想着生活有多好,不饿肚子就不错了,既然做了汉奸,就要有接受惩罚的觉悟。

    李怀宣和后勤部几位主官,就是在忙着分配奴隶的工作,还有缴获的大量财物,杨文礼也下令统一分配,所有参战人员,不管士兵、奴兵还是文官统统有一份,每人一样多,不偏不倚。

    既然是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事后赏赐就绝不能小气,杨文礼也将财物看得很淡,所以出手很大方,原意与全体将士分享胜利的果实。

    这几项工作,工作量比较庞大,几天时间李怀宣他们还只起了个头,正忙得头昏眼花,杨礼人派人来通知李怀宣去旅顺商谈借用港口的问题,他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交待几位下属就带了几个后勤部的列兵去向大统领请示机谊。

    在工场里,李怀宣一番见礼过后,杨文礼就微笑着对他说道:“李总管,某知道你很忙,但从东瀛采购回来的物资是非常重要的火药炮弹原料,时间紧迫,鞑子不知何时从漠南返回,我军兵少将微,急需一种战略性武器装备支持,才能守住长生岛。

    另外,你需要告诉张将军,我军近期可能会撤回长生岛,以及建奴大军可能会进犯辽南,让他做好思想准备。

    待货物和人员过了南关之后,你就对明安图巴颜传达我的命令,命令他率部迁来长生岛,如若他不同意,你也无须多说,只说我军下次再攻打金州,将不会再接受投诚。

    你快去快回,如需要人手搬运,马上回来调奴隶去搬运,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是,请大统领放心,属下知道轻重,我马上就去旅顺,保证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李怀宣鞠躬行礼应诺,就转身出去执行命令了。

    杨文礼已经预料到金州的巴颜部会反复,待建奴大军一到,他们肯定会又当建奴的顺民,以前与杨仁天的协议,以及他对巴颜的封赏,会全部作废。

    他是一个极重信诺的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要巴颜没有反叛,就是他的部将,他也无法派军队去围剿。

    他叮嘱李怀宣说那番话,也是做到仁至义尽,倘若巴颜不听他的军令,事后他自有雷霆手段对付他。

    ……未完待续

第164章 旅顺() 
从长生岛到旅顺冬季无法行船,李怀宣一行是踩冰踏海,过中岛、茶河岛、金州湾先到达金州,再经南关往旅顺,一路霜风雪雨,历时三天,几经磨难,终于到达旅顺城下。

    过南关的时候,得到杨文礼特别叮嘱的李怀宣,多了个心眼,他没有自报姓名,而是化作普通的信使越城而过。

    第三天下午,经过了长途拔涉的李怀宣一行五人,口里哈出大口大口的白雾,望着面前高高的旅顺城头,却连一个士兵影子也没有看到,像是一座鬼城一样,只有那明军旗帜在寒冷的北风中,猎猎作响。

    自从知道南关已是黑甲军的地盘之后,没有了守城压力,旅顺明军已经放松了防守,这么大冷天的,值岗兵士,肯定是躲在哪里烤火去了。

    “帮我叫门”李怀宣命令身边的列兵道。

    “是”一个机灵点的列兵应了一声,就扯开嗓子大喊道:“城里的人听着,我们是黑甲军的信使,有事找你们张将军,请开门放我等进去。”

    在这个空寂的下午,这个兵士的大嗓门格外响亮,不一会儿就有人上城墙来察看了。

    他见到只有区区五人,也不是鞑子装束,就随意回道:“你们等着,我要向上级通传。”

    黑甲军可能别的明军不清楚,旅顺明军可一清二楚,算是友军,但也不是明军,需要上级首肯才能放行。

    消息一直报到了副将府,自然没什么问题,张攀还派了一位幕僚前来接应,礼数很周到。

    旅顺城不大,比不过金复两所卫城,在明定辽都卫都指挥使叶旺、马云二将率大军在狮子口登陆后,改狮子口为旅顺口,当即命军士“树木为栅”,修成一座木栅城,后在永乐年十年才改为砖城,开始只有北城,后来才增建南城,天启五年鞑子攻破旅顺之后,又毁了北城,现今只余南城。

    旅顺如今是一座彻彻底底的军城,没有平民,张攀虽说贵为副将,但实际只领兵三千多员,和一个游击将军的员额相当,因此,小小的南城也够了。

    在张攀幕僚李先生的带领下,几人穿街过巷,七弯八拐,来到了一栋有些破烂的官衙,大门上有一牌匾,写着三个流金楷书大字“副将府”。

    几个护卫被礼貌的请去偏厅喝茶,那李先生只带着李怀宣这个正主,步入大堂,李怀宣见上首已有一头戴乌纱帽,身着绯红官袍,腰束玉带的高阶武官,高坐大堂正中的太师椅上,他料定,这必是张攀无疑了。于是他双手作揖折身下拜道:“张将军,在下乃黑甲军后勤部总管李怀宣,今奉我大统领之命,前来协商请求借军港停靠卸货一事……”

    “什么?借军港?什么意思?”借军港这个无理的要求令张攀非常不爽,他连忙出声打断,接连发问。

    “我军有五艘去东瀛贸易的商船,因海上结冰,无法去长生岛,我大统领想借旅顺港这个不冻港卸货,不知将军能否应允?”李怀宣详细解说道。

    “呵呵!我道是什么?原来是几艘商船想要卸货,这没问题,我们两军是友军,就应该首望相助。”

    听闻只有五艘商船,张攀就大为放心了,他呵呵一笑就答应了。要是别的军队,他肯定会怀疑居心不轨,但黑甲军不会,因为他们有实力打下旅顺,根本不需要用阴谋诡计。

    “如此,谢过张将军了。”李怀宣高兴的又是一拜,谢道。然后他接着肯求道:“张将军,我军那五艘商船,还停泊在旅顺外海,不知情况,麻烦借船一用,在下好派兵士去通知他们。”

    “小意思,不过是举手之劳。”张攀淡然一笑,挥手说道,他当即就命令堂下亲兵部将道:“王把总,尔拿本将手令,带李总管的一员随从,去办好这件事,不得有误。”

    “遵命”王把总出列单膝跪地接令道。

    既然卖了面子,就不妨更加体贴点,反正他也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张攀自知还要求助黑甲军良多,故才这么热情大方。

    “李总管,请坐!”

    “来人,给客人上茶。”

    事情办完,张攀就客气的招呼道。他要好好的与其叨唠叨唠,问询一下黑甲军的近况。

    “谢谢张将军!在下还要派兵士回长生岛,派人来帮忙运货,张将军放心,我们会先将货物运到关城外,不会给张将军添麻烦。”

    “请便”张攀理解的说道。?

    不一会儿,李怀宣就折返回大堂,安心的坐下喝茶,他这时才好心的想醒张攀道:“张将军,我军不日即会放弃金复二州,全军撤回长生岛,还请张将军早做准备。”

    “这是为何?好好的地盘,贵军竟然不要了?”张攀诧异地问道。

    “只因早几日前,我军一部已打下永宁,不幸走漏了消息,我军料定建奴大军自漠南返回后,就会来攻打我军,如今金复二州渺无人烟,守无可守,倒不如撤回长生岛坚守。”李怀宣简单的道出了原因。

    “什么?东虏已远征漠南?贵军为何不早告之张某呢?唉!坏大事了。”李怀宣的这个消息,对张攀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徒然长叹责怪道。

    “张将军,我们大统领也知道轻重,曾想通知张将军,但如今建奴已势大难制,又假意与朝廷求和,恐怕以张将军之尊,也难以左右朝庭国策。

    张将军此时通知朝庭也还未迟,无非是让朝庭认清建奴的狼子野心,让一众求和派不再众沸盈朝罢了。”李怀宣轻描淡写的解释道。

    “唉!李总管,你有所不知,奴酋黄太极恐怕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疑有鲸吞天下之势,鞑子又强横若斯,待其统一蒙古,我大明危矣!”张攀愁苦着脸长叹道。

    “呵呵!张将军多虑了,鞑子虽强,我黑甲军也见识过,其不过尔尔,奴酋黄太极想窃居神器,还得问过我黑甲军答不答应。”李怀宣牛逼哄哄的回张攀道。

    “……”

    张攀一时无言以对,这李总管虽然说话口气大于天,但也是实情,从他们轻易的攻占金复二州,又能令明安图巴颜诚服,其实力比鞑子自然只强不弱,黑甲军唯一缺乏的恐怕也就是规模了,否则他们肯定不会撤回长生岛,作龟缩之举。

    唉!自己小胳膊小腿的,还是不要杞人忧天了,待看他两虎相争再说吧!张攀在心里暗然长叹道。

    ……未完待续

第165章 全军撤回() 
此时与旅顺相隔有一百多里之远的永宁,杨仁月生怕建奴盖州守军来袭,不敢久呆,只草草搜括了一通粮食财物就押着城中的俘虏开始返回长生岛。

    刚好刘兴祚部也赶着大批马匹回来了,两军就合作一部,由黑甲军殿后,刘兴祚的仆从军和阿尔布古的部队押解俘虏缓缓而归。

    一路上鞭子声、喝骂声、惨叫声以及小孩女人的哭泣声此起彼伏,好一副未世凄惨的景象,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失败者失去一切,有多少人因此家破人亡。

    那一万多匹马,还有海量的草料和马粮,本来就是阿尔布古的族人在照料,开始还是刘兴祚部押着驱赶,等两军会合,得知阿尔布古已实心投靠,他的族人也无须押解了,实心实意地帮助驱赶马群,拖运草料,有人甚至还唱起了欢快的蒙古歌谣。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而居,他们对迁移去长生岛一点也不抵触,对他们来说搬家是件很平常的事。

    刘兴祚将押解俘虏的事情分发下去,自己就又骑马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