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世廉肃然颔首:“这个自然。”

    而几个世家的年轻人趁此机会交换了一个眼神,不惜动用兵马开垦,无疑是李荩忱间接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许诺,他是打算在这巴郡站稳脚跟不走了,这自然也是让世家们安心。

    唐正良也微笑着说道:“将军,我峡江唐氏以武立家,因此家中不少字第都愿意投身军旅、建功立业,还望将军不要拒绝。”

    “当然是求之不得!”李荩忱急忙笑着说道,他现在正需要征集巴蜀本地子弟来充当斥候,甚至打造一支专门刺探情报的队伍,以加强自己的情报网络,而唐正良主动开口,李荩忱当然不会拒绝。

    不过他也知道,这只是唐正良的一个许诺罢了,现在真正效忠于他李荩忱实际上只有巴郡唐氏和万川唐氏,能不能将整个峡江唐氏都拉入麾下,还得看唐亦舜能不能安稳的坐到唐氏家主的位置上。

    据说峡江唐氏的各家家主将会在近期召开大会商议此事,在那之前李荩忱也只能先等着。

    “将军,董家以诗书礼仪传家,或许能够助将军一臂之力。”董明志当即站起来朗声说道。

    李荩忱脸上的笑容更盛,他现在不仅仅需要打江山,还需要稳固自己在巴蜀的统治,要施恩于民,因此不仅仅需要能够打仗的人,还需要大量的官吏。

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 
南陈现在刚刚占领荆州,已经派遣了大量的官员前往,甚至可以说周确等东宫官员一直留在江陵城,就是为了应对江陵官员不足的窘况。因此李荩忱伸手要钱、要粮,萧摩诃还可以全力支持,但是如果要官吏的话,是真的没有,这个只能由李荩忱自己来想办法。

    不过好在永安的戴才、涪陵的程峰还有巴郡的唐正良等人的投靠倒是让李荩忱至少不用为几个郡府的主官而担心,现在需要的就是将下面的官吏补齐。

    而董家世代宦游之家,对于如何治民肯定颇有心得,因此以董家的人为官吏,自然可以帮助李荩忱在短时间内重新构建起来一个层次分明的管理框架。

    在安排官吏的同时,李荩忱还有心设立官学,以为自己培养更多的年轻人补充到整个体系之中。而官学的先生当然也可以从这些世家子弟之中简拔。

    “董兄都自告奋勇,秦家自当不能落后,敢问将军麾下可还有秦家一席之地?”临江秦氏的代表秦戏也霍然站起来。

    “某麾下的人才,当然是多多益善!”李荩忱不由得哈哈笑道,张开手臂,“只要诸位不嫌弃,那某一定会给诸位用武之地。”

    其余的世家子弟两眼放光,现在董明志和秦戏这两个领头人都站出来了,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余地,否则必然会反过来遭到李荩忱和唐家、董家等联手打压,因此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跟着李荩忱,而李荩忱这个承诺显然是在向世家们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态度。

    “愿为将军效劳!”这些世家年轻人们纷纷站起来,他们虽然年纪尚轻,但是多数都是家中的嫡长子,换句话说就是未来家业的继承人,当然有足够的能力为整个家族做出选择。

    ————————————

    又和那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们细细讨论了钱粮的事情之后,李荩忱目送这些人快步离开,方才轻轻松了一口气,端起来已经有些凉的茶喝了一口,一口水顿时喷了出去,旋即剧烈的咳嗽起来:

    “这,这是什么味?”

    “巴蜀的姜茶,茶里面放了姜还有其他的东西。”萧世廉显然早就已经尝过,所以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神情。

    姜茶李荩忱不是没有喝过,也知道这是在西部地区很流行的一种茶的浸泡方式,甚至在后世的一些少数民族那里依然保持这个传统。不过显然这茶里面不仅仅有姜的味道,应该还有葱、茱萸和橘子的味道。

    顿时李荩忱想起来,中国饮茶的发展经历了“唐煎、宋点、明泡”三个重要阶段,而唐代的煎茶是关中和巴蜀的饮茶习惯,在前期处理茶叶的时候不仅仅用姜,还会加入葱、桔子等在后人看来或许会稀奇古怪的东西。

    而南朝则是用煮茶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今天的煮水冲泡或者和汤羹一起煮作为调味品。所以李荩忱在南陈喝茶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这茶和自己在后世喝的有什么区别,但是喝到这姜茶的时候,终于还是适应不了这种古怪的处理方式。

    在李荩忱看来,这无疑遮掩了茶的清香,加入的姜和橘子等东西固然有除湿等等理疗效果,但是加入到茶叶中怎么都感觉暴殄天物。

    当然身在一地,自当尊重本地的风俗,李荩忱倒也没有想着去改变巴蜀人的饮食习惯,但是他并不想适应这种习惯。

    吃辣可以,喝茶就算了吧。

    笑完了,萧世廉转而正色说道:“你真的打算对这些世家委以重任?”

    李荩忱放下茶杯,微微颔首:“某知道你担心什么,因此某也很肯定得采取一些制衡的手段。”

    “这怎么制衡,”萧世廉顿时不满的说道,显然这些话他已经在心中憋得时间不短了,“咱们现在人太少了,若是再让这些世家掺和进来,世忠你可要小心这些世家会趁机坐大,谁能保证他们当中又不会再出来几个张和之辈?”

    萧世廉有这样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甚至李荩忱怀疑陈智深和曹忠他们多少也都会有类似的考虑。所以他必须要先跟萧世廉通好气、解释清楚。

    “所以某找骠骑大将军要了两个人。”李荩忱笑着说道,“估计过不了半个月你就能见到他们了。到时候这些世家抽调的人手估计还没有正式走马上任呢。”

    “嗯?”萧世廉眉毛一挑,等着李荩忱接着解释。

    李荩忱不慌不忙的竖起来两个手指:“一个是现在的信州刺史骆牙,信州总共也就一个安蜀城还有些样子,让骆牙待在那里只负责粮草器械的转运,未免大材小用,所以某打算保举他为楚州刺史,掌管现在各处郡府的事务。”

    “那还有一个呢?”萧世廉一边斟酌,一边问道。

    骆牙为人稳重,之前在散骑常侍待了那么多年,正是前途无望的时候,李荩忱保举他为信州刺史,现在又保举为楚州刺史,骆牙肯定会感恩戴德,所以不用担心。

    “另一个当然是大士兄,咱们在巴蜀打的爽快,想必大士兄也快按捺不住了吧。”李荩忱理所当然的说道。

    “可是”萧世廉脸上顿时露出担忧神色。

    当初入蜀的时候,裴子烈留在荆州就是出于萧摩诃的身边没有足够的亲信,现在李荩忱在荆州战云密布的时候将裴子烈要过来,岂不是在为难萧摩诃。

    “尉迟迥之前尚且还有进攻的机会,现在他必然不敢进攻了。”李荩忱不由得笑着说道,回答了萧世廉的疑问,“所以骠骑大将军那边就不需要面对这么大的压力了,剩下的淳于老将军和任老将军都是持成稳重的人,只要守住城池,荆州必然无碍。”

    “此话怎讲?”萧世廉皱了皱眉。

    李荩忱笑着伸手在舆图上敲了敲:“现在我们的北面就是沔水的上游,只要我们拿下了巴蜀,襄阳的上游就危险了。你觉得尉迟迥还会在这个时候放任我们在巴蜀闹腾,而他自己去和骠骑大将军在荆州较量么?”

    “世忠你的意思是尉迟迥接下来有可能入蜀?”萧世廉顿时紧皱眉头。

    如果那样的话,李荩忱即将面临的阻力将会更大。

    这仗可有的打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来的对手() 
李荩忱轻笑一声:“这也在预料之中啊,伯清你且想想,整个周国对巴蜀最为了解的是谁?”

    萧世廉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整个北周的众多名将之中,曾经有入蜀作战经验的实际上寥寥可数,之前在巴郡大开杀戒的两个北周大将杨忠和陆腾,杨忠已经在十年前病死,而陆腾不久之前战死在江陵,因此整个北周硕果仅存的曾经入蜀作战的将领就剩下当年平定巴蜀的尉迟迥了。

    而从地理上来讲,尉迟迥就位于襄阳,是现在北周距离巴蜀最近的一支军队,而且不像驻扎在关中的禁军进入巴蜀需要翻过秦岭,这一支大军完全可以从容的溯沔水而上,直达巴蜀府邸。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上来说,尉迟迥都是率军入蜀稳定局势的不二人选,也必然是李荩忱他们接下来的最难对付的敌人。

    随着尉迟迥率军前往巴蜀,虽然北周还会继续在襄阳囤积兵力,甚至有可能派遣更多将领过来,但是以现在北周的国力,根本没有办法同时支撑两处开战。

    毕竟之前吞并北齐再到五路大军北伐,北周在宇文邕的带领下一路上马不停蹄的进军,固然所向披靡,但是新兵太多、粮草不济的问题却也开始越来越突出,所以只要北周朝廷把持朝政的齐王宇文宪还有点儿脑子,就不会贸然做出两线开战的决定。

    更何况南陈在淮南也开始集结兵力,这两线开战随时都有可能演变为全面战争,这是北周、至少是现在的北周不想看到的。

    对于北周来说,淮南是南陈经营多年的根据地,而荆州有南陈主力大军坐镇,因此三处战线最容易突破和取得胜利的自然就是巴蜀方向。尤其是现在南陈对于北周的战争一直占据上风,刚刚登基的宇文赟和把持朝政的宇文宪以及杨坚、韦孝宽等人必须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否则雪花一般的弹劾奏章就足够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尉迟迥······”萧世廉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拍打着自己的手掌。这三个字足够给他带来压力。

    “不过是我们当初的手下败将罢了。”李荩忱冷笑一声,看向萧世廉,“伯清,你不会害怕尉迟迥吧?”

    萧世廉顿时回过神来,狠狠一挥拳头,哈哈笑道:“是啊,这尉迟迥再如何闻名,也都是咱们的手下败将,怕他作甚!等到大士来了,咱们兄弟三个人就准备好好地和这个尉迟迥较量较量!”

    李荩忱看着斗志昂扬的萧世廉,心中最后一块大石落地。陈智深和陆之武那些杀胚的态度自然不需要他去确定,现在既然萧世廉已经奋起斗志,那李荩忱就有更多的把握。

    “对了世忠,”萧世廉想起来一件事,“下一场大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但是咱们上一战的功劳怎么办,终归还是要请示朝廷的。”

    将士们打仗也是为了有军饷和建功立业,不可能无缘无故跟着李荩忱一条路走到黑。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当然还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就是巴蜀草头王的地步,现在他需要南陈的地方可多了去了。从袖子里拿出来一份奏章递给萧世廉,李荩忱淡淡说道:“某已经写好了,你先看看。”

    萧世廉点了点头,写奏章和战报这种事他并不感兴趣,李荩忱写好了之后他只要签个字作为联名就是了。

    打开奏章只是看了一眼,萧世廉顿时皱紧眉头:“世忠,你这是什么意思,功劳簿上某排第一?你呢,某怎么没有看到你的名字?”

    古往今来,军中主将的功劳在一场大战中往往都是最大的,因此一般都是位列第一位,而下面的将领们争夺的是第二位的位置,在之前的荆州之战中,萧摩诃将李荩忱列为第一位,就算打破了长久以来约定俗从的惯例,这也是李荩忱在短时间内蜚声南陈内外的原因。

    而现在萧世廉打开功劳簿一看,上面哪里有李荩忱的名字?

    他萧世廉的名字位列第一位,而紧接着便是陈智深还有降将戴才,之后便是陆之武等人的姓名。强忍着直接将奏章摔在地上的冲动,萧世廉瞪大眼睛看着李荩忱,今天这家伙必须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荩忱微笑着说道:“你别慌,接着往下看,某可是要向朝廷请罪的,当然不能身在功劳簿上。”

    萧世廉怔了一下,匆忙扫了一眼接下来的文字,顿时忍不住说道:“未经请示、擅自进兵,这是你的罪过么?!还有这个,丧兵并钱粮,换做别人,凭借这么点儿兵马,恐怕连一个白帝城都拿不下来!”

    一边说着,萧世廉一把将奏章重重拍在桌子上,伸手指着李荩忱的鼻子:“李世忠,你这是什么意思,要是某信了你,直接将名字签上去,那不是把自己陷于不义之地?!”

    “行了行了!”李荩忱心中暖暖的,伸手拨开萧世廉的手,“某问你,这一次进兵是不是没有请示朝廷?”

    萧世廉嘴唇微微颤抖一下,李荩忱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整个进攻巴蜀的计划都要求做到绝密,甚至为此还让李荩忱启程前往漳川郡虚晃一枪,而且当时时间紧迫,在东宫上下拿定主意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