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可以稍稍果腹的粮食,以及最后不得不接受的失败,显然已经让这支军队的士气下降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

    不过显然统军的将领们也没有多加约束的意思,反正现在和约已经达成,这一场大战已经有了结果,短时间内不再需要他们怎么卖命厮杀了。

    尉迟迥也坐在马背上,轻轻策动战马向前,老将军的脸上并没有多少颓唐之色,只是微微眯眼打量着周围的山山水水。

    对于韦孝宽拿回来的谈判结果,尉迟迥并没有感到惊讶,更或者换句话说,韦孝宽向李荩忱做出的妥协和让步之前就已经在两个人的预料之中。

    李荩忱会让开道路,北周军队可以保留兵刃,以长蛇阵通过苍溪谷抵达葭萌关,而葭萌关南侧的剑阁和梓潼应该在这之前就挪交给李荩忱,对此韦孝宽也很痛快,崔弘度和李询已经带着他的将令动身,那里的守军都是韦孝宽的部下,自然会听令而行。

    如果韦孝宽想要继续在苍溪谷玩什么猫腻的话,李荩忱肯定不会和他客气的。

    而在撤退到葭萌关之后,韦孝宽和尉迟迥应该率军出蜀道撤退到汉中,之后李荩忱会派遣兵马接管葭萌关。

    同时李荩忱俘虏的贺娄子干以及其部下都由李荩忱负责直接押送到葭萌关,双方在葭萌关交接。可以说这是李荩忱手中的最后筹码,用来保证韦孝宽不会赖在葭萌关不走。

    当然这只是浅层次的,深层次上,韦孝宽作为汉中地区北周最高统帅,确保在一年内不会进攻李荩忱,双方保持现状。当然这是以韦孝宽依旧是北周主帅为前提达成的口头约定,韦孝宽虽然位高权重,却还没有胆量在不请示朝廷的情况下就和李荩忱达成任何关于互不侵犯的书面上的约定。

    从现在来看,李荩忱还是占了便宜的,但是至少韦孝宽和尉迟迥麾下这些兵马算是有了活路,毕竟对于现在的南北两朝来说,兵力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之前的巴蜀之战已经明确的证明,在没有足够的兵马情况下,想要防守或者进攻,都不过是痴人说梦,蜀郡城高池深,最后还不是因为兵力不足,被陈智深轻松地拿下。

    这是巴蜀之战给北周的教训,韦孝宽和尉迟迥当然要吸取。

    北周多年来在行军打仗上都更注重军队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这也主要是因为北方的兵源终究比江南多一些,尤其是江南之前还经历了侯景之乱,更是凋敝。

    因此在之前的巴蜀之战中,缺乏训练、人数又不多的北周地方军队面对李荩忱部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几乎没有一战之力,这也是最让韦孝宽为之警惕的。

    如果让韦孝宽来评价自己的对手,那就是精兵强将的组合。李荩忱将他麾下那些久经战阵的南陈精锐和后来投靠的巴人安排使用的恰到好处,可以说将不同麾下的优点和长处全都发扬了出来,韦孝宽自问在很多情况下都做不到这一点。

    这也让韦孝宽对李荩忱更是一点儿都不敢松懈,而自己麾下这些兵马更是必须要保全,韦孝宽现在已经清楚,想要对付李荩忱,只是凭借兵马众多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连兵马数目都没有办法保证,那就更没有什么好打的了。

    “前面就是长谷了。”尉迟顺的声音让尉迟迥一下子惊醒过来。

    过了长谷就是李荩忱的地盘,尉迟迥低声说道:“传令下去,约束各部,快速通过,不得生事。”

    “诺!”尉迟顺答应一声。

    而尉迟迥看着前方洞开的山谷,一言不发,只是老人的眼睛有些湿润。

    这里,曾经是北周的土地啊。

    只可惜自己无能!

第五百九十六章 议论汹汹() 
    南陈太建十年三月卅一日,阳春三月的最后一天。

    北周镇西大将军韦孝宽和镇南大将军尉迟迥率败兵通过葭萌关进入汉中,暂时屯兵汉中蜀道入口。而李荩忱旋即率军接收剑阁和葭萌关等蜀地要塞,引兵还蜀郡。

    自此从太建九年九月开始的巴蜀之战,在经过七个月的激烈战斗之后终于落下帷幕。

    当初轻兵入蜀的李荩忱得到峡江唐氏和巴人八部的鼎力支持,最终击败韦孝宽和尉迟迥两个北周名将,全据巴蜀,相比于毫无进展的襄阳和淮北战场,李荩忱这看上去最羸弱和没有希望的一支兵马创在了南北朝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战事结束,而战争的结果也因为李荩忱的奏捷文书而传遍天下,对于这个结果,南北两朝既是震惊又不得不提高警惕,而朝野之间一时间也议论汹汹。

    朝堂上的关注点自然在怎么论定李荩忱的功劳以及怎么和这个新崛起的、甚至已经表露出来不听从南陈朝廷命令之苗头的年轻将领相处;而朝堂外百姓万民的关注点自然更在那些因为口口相传而越来越神的传说。

    什么雾中破白帝城、飞兵天宫院、血战苍溪谷李荩忱因为这些传奇一般的战事和年轻却雄才大略的形象而受到不少百姓的追捧夸赞,“李将军”、“飞将军”的称呼也越来越被世人了解和接受。

    甚至有人说李荩忱就是冠军侯霍去病和五十年前白袍名将陈庆之的转世。当然百姓议论纷纷,不代表着南陈的皇帝陈顼也会因为自己的麾下出现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将领而感到兴奋。

    相反,陈顼很头疼。

    ————————————————————…

    如果说有什么比生气更为难受,那么恐怕就是已经气到没有脾气,连怒火都发不出来。

    面对从巴蜀发回来的战报,陈顼就只有深深的无奈。

    可以说陈顼精明算计了一辈子,没有想到到头来遇到个李荩忱,陈顼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李荩忱竟然能够如此轻松的拿下巴蜀,更没有算到李荩忱竟然会最后冒天下之大不韪和韦孝宽谈判。

    这是在赤果果的向陈顼表达自己的不满,可是陈顼对于如此嚣张的李荩忱却束手无策,他甚至没有办法叱责李荩忱,还得考虑一下李荩忱的功绩。

    毕竟上次李荩忱的战功还没有算,现在巴蜀之战已经彻底落下帷幕,朝廷不可能再一言不发了。

    可是以李荩忱现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已经是杂号将军,如果继续向上的话可就是四镇将军,甚至这开疆拓土、拿下整个巴蜀的功劳,直接封个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陈顼,但是如果陈顼没有办法给朝野群臣一个合适的答案,那么陈顼的身后名恐怕也不怎么样。

    人活了大半辈子,都已经快入土的年纪了——尤其是自己的身体状况陈顼多少心中也有数——所以陈顼现在更在乎的已经不是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取得什么功绩,而是能不能保证自己的身后名。

    遗臭万年可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这里,陈顼的眼睛微微抬起,看向站在大殿上的徐陵、裴忌以及刚刚还朝的司空吴明彻等人:“情况你们也都了解了,都说说吧,这战功应该如何评定?”

    徐陵和裴忌并不着急说话,而是同时将目光落在了吴明彻的身上。

    之前吴明彻不在的时候,这些棘手的问题虽然牵扯到军事,但是徐陵和裴忌也只能咬牙承担下来,现在吴明彻终于回来了,他们两个自然坚决不想承担这些。

    李荩忱和陈顼之间的关系他们可是心知肚明,现在不过也就只剩下最后一层薄纸一般的所谓的君臣关系,谁都知道在李荩忱的心中恐怕早就没有了陈顼这个陛下,而在陈顼的心中,李荩忱恐怕也早就被打上了乱臣贼子的标签。

    所以这一趟浑水,大家背地里或多或少的都牵扯了进去,但是在明面上还是想要尽最大可能的撇清关系。

    吴明彻哪里能不明白徐陵他们两个的意思,只能在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当下里上前一步,硬着头皮说道:“启禀陛下,李荩忱攻破蜀郡、击败韦孝宽和尉迟迥,可以说是一场扬眉吐气的大胜,自此我大陈已经尽数恢复晋室南渡之版图,向北形成夹击关中和中原之态势,因此老臣以为,对于李荩忱之奖赏只能丰厚不能轻薄,并且应该尽快落实,以彰显朝廷清明、陛下圣德。”

    说到这里,吴明彻心中也有些无奈。之前的巴郡之战,李荩忱非但没有将自己列在功劳簿上,反而和萧世廉请罪于朝廷,最后使得朝廷没有过分拔擢。

    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了,李荩忱一点儿都不谦虚,直接将自己列在了功劳簿的第一位,而在李荩忱的名字下面,萧世廉、裴子烈、杜齐、陈智深等李荩忱麾下将领排的整整齐齐,一个不差。

    甚至在功劳簿的后半部分,李荩忱还将自己麾下的文官列了上去,一一列举原因,包括文官在后方统筹粮食、人员等等的功劳都写的详细,甚至有的地方还明确的备注此人擅长本地事务处理云云。

    这意思自然不言而喻,李荩忱并不想要朝廷向巴蜀派遣新的官员,只需要按照他的功劳簿来委任官员就可以了。

    更或者说的难听一些,李荩忱提交给陈顼的这一份功劳簿,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功劳簿,而是一份官员委任名单,李荩忱毫不吝惜地向朝廷表明哪些是自己的亲信,并且明确的要求朝廷将巴蜀的民生和军事大权全都交给李荩忱。

    看着这一份功劳簿,陈顼觉得自己在看着一份合约,而不是一份臣子递给陛下的功劳簿。

    更重要的是,在功劳簿上,寻阳郡太守裴猗的长子、吴明彻的爱徒裴子烈和骠骑大将军萧摩诃的长子萧世廉都位列其上,甚至就连徐陵的长孙徐德言都在功劳簿上有一个不低的位置。

    徐德言追随裴子烈转战绵竹、广汉,确实是立下了赫赫功劳,但是谁都不能不把他和徐陵的态度联系在一起。

    这也是最让陈顼无奈甚至感到绝望的地方,他甚至都没有办法确定此时站在自己面前的这几个臣子是否依旧可靠,他们的心是不是已经开始偏向李荩忱。

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怜() 
    不过也不是一切都是坏消息。

    唯一能够让陈顼感到安慰的,就是从襄阳传回来的奏章。

    至少在奏章上萧摩诃和淳于量等明确的表示了对李荩忱这种不经请示就和北周谈判的行为的不满——只是这种不满仅仅是局限在这一次谈判上,对于李荩忱的整个巴蜀之战他们还是保持认可的态度。

    虽然如此,这也多少让陈顼感觉自己仍然将萧摩诃麾下的军队掌握在手中,不是一个无兵无权的孤家寡人。

    轻轻敲了敲桌子,陈顼看向吴明彻:“其余的功劳和战功按照功劳簿制定,这个交给吴卿家和徐卿家,但是李荩忱的功劳必须要好好商量商量,不知道几位爱卿是什么意见?”

    早就已经料到陈顼的关注点在哪里,吴明彻当即说道:“启禀陛下,李荩忱主持巴蜀大局,拿下蜀郡和阆中,并间接控制巴中,将蜀地尽数收入囊中,此为大功之一也;接连击败合州、蜀郡、绵竹之敌人,击退尉迟迥和韦孝宽,此为大功之二也。此皆开疆拓土、追亡逐北之功劳,可比肩当年冠军侯。但是······”

    冠军侯都出来了,分明是想要给李荩忱封侯的意思,这不是陈顼想要接受、或者不经过妥协就接受的结果,因此他本来想要开口打断后,但是听到了吴明彻的转折,又硬生生的把话憋了回去。

    而陈顼的神情被一直看过来的徐陵和裴忌收入眼中,两人下意识的对视一眼,对方眼中的叹息和无奈都尽收眼底。

    能够因为一个臣子而头疼和难以取舍成这个样子,陈顼的样子多少让他们有些感慨甚至可怜。

    陈顼的身子微微前倾,此时已经能够看见陈顼斑白的双鬓以及眼角的鱼尾纹。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现在已经垂垂老矣,而显然他也已经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难掌握这天下的未来,甚至就连他辛辛苦苦守卫的江山半壁,现在也已经有些动摇。

    崛起的李荩忱,手握重兵的萧摩诃、各怀心思的朝臣······这样的末代情形在南朝三百年来已经重复了一次又一次,整个时代仿佛都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让陈顼觉得自己已经难以把握。

    吴明彻抬眼看了一下陈顼,沉声说道:“但是李荩忱不请示旨意便私自与韦孝宽谈判,虽然最终成功拿下了剑阁等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念在其最终有所成的份上,此应该算小过。”

    陈顼皱了皱眉,却并没有贸然开口。而吴明彻低声说道:“综上所述,老臣以为对李荩忱应该褒奖多于责罚。按照功劳计算,应当晋大将军,封侯,但是罪折一等,因此臣提议晋镇西将军,封名誉之侯,供给加于俸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