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钐频幕首迨导噬弦彩且桓龉婺8哟蟮氖兰野樟恕

    一直到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稳定,世家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谁都不得不承认,世家至少在隋唐的前期发展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即使是在之后,大家族培养出来的人才依旧是朝廷所必需的,即使是到近代和现代,依旧存在着一些人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家族,在利用自己雄厚的财力和物力影响和改变着时代。

    所以弘农杨氏有着怎样的人脉和资源,又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李荩忱很清楚,这一股力量他必须要借助。毕竟单单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就想支撑起一个足以灭他人之国的势力实在是有些痴心妄想,尤其是现在李荩忱还缺少太多,比如充足的人才储备以及财力支持。

    之前李荩忱可以依靠东宫,现在南陈东宫势力显然已经开始和李荩忱划清界限,那么李荩忱剩下的也就只有自力更生以及北周的各个世家这两个选择了。

    如果真的让李荩忱选择的话,他宁愿自己培养人才,但是时不我待,匆匆变化的天下大势根本不会留给李荩忱这么多时间,李荩忱必须要抓紧找到足够的可以支撑起来整个体系的人才,必须准备好能够帮助他荡平天下的资源。

    而无疑弘农杨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杨素紧接着不慌不忙的说道:“世忠贤弟,现在巴蜀初定,是不是尚且有些风浪未平?”

    杨素看上去只是随口一问,李荩忱却是微微皱眉,他很清楚,杨素这是要和李荩忱谈双方合作的条件了。

    之前实际上还是李荩忱和杨素在互相试探,杨素想要知道李荩忱到底想不想和弘农杨氏合作,而李荩忱也想知道弘农杨氏的诚心,现在才到了关键的地方。

    李荩忱当然没有天真地以为弘农杨氏仅仅因为自己有可能是杨愔的后代就主动找上门来,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这些亲缘关系有的时候没有那么深厚。

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 
    对于弘农杨氏来说,寻找到了杨愔的后代是其一,能够以此为媒介和李荩忱联手是其二,而显然其二要比其一重要一些,也是杨素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

    此时李荩忱已经怀疑杨素作为使者前来,会不会这个人刻意为之,这也让李荩忱对杨素更加提防和小心。这个家伙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种种传奇,必然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物。

    李荩忱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是还是第一次遇到杨素这样的对手,毕竟相比于吴明彻、韦孝宽、萧摩诃他们,杨素这个允文允武的隋朝开国丞相,仅仅是从史书上的只言片语之中就能够察觉出来,这个人很复杂、也很聪明。

    当然话说回来,和这样的对手打交道才更有意思,更何况李荩忱想做的是把这个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和盟友。

    这就更有挑战性了。

    李荩忱也没有想要隐瞒杨素的意思,当即微笑着说道:“实不相瞒,现在某缺少足够的人才,因此只能将本地的小官吏临阵提拔起来,可是这样的后果想必处道兄也心知肚明。”

    杨素微微颔首,李荩忱想要在巴蜀站住脚跟,自然就需要百姓和军队以及本地世家的支持,这一点李荩忱已经做到了,可是如果李荩忱想要展现出来自己管理的能力,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巴蜀,参与到巴蜀的建设和发展之中,也顺带吸引更多世家和大势力的注意力,那么自然就需要推行配套的新政以及进行相应的改革。

    如果李荩忱只是恪守南陈现有的已经明显呈现出来弊端的行政制度,自然只能作茧自缚,彻底将自己困死在巴蜀的群山之中,之前的萧宝卷就是一个不错的前车之鉴,李荩忱当然不想成为第二个萧宝卷。

    而想要推行新政,虽然不需要很多的人才储备和支持,但是也至少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哪怕是只有框架,只要能够支撑和维持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就可以。只是可惜现在李荩忱甚至连基本的人才框架都没有办法搭建起来,也就是根本没有办法确保每一个不应该空着的官位上有人。

    实际上这也不能完全怪李荩忱这里没有多少吸引力,之前的北周官员基本上都已经在战乱之中逃散,再加上巴蜀之地已经远离中原和统治核心久矣,所以实际上很多官位本来就是空着的。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巴郡、合州等地都能够自成一体,却也只能各自为战,因为这些城池之间缺少基本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自然也就缺少联络和相互之间的支持,否则也不会给李荩忱各个击破的机会。

    当然李荩忱对于北周楚州领军刺史张和以及合州刺史宋平等人还是很敬佩的,因为想想这样的情况就让人头疼,这两个家伙能够支撑下来实在是难为他们了。

    但是李荩忱相信,自己不会步张和和宋平的后尘,他必须要改变巴蜀的现状,而第一步自然就是有足够的人才支撑。

    现在李荩忱手底下的几个团体,萧世廉、裴子烈等人自然不用说,只不过这些李荩忱的亲信人数不多,而且都在重要的岗位上,李荩忱当然不会轻易的将他们调到地方官职上。

    而峡江唐氏真的有如唐亦舜所说,已经被李荩忱掏空了,否则对于派遣人才的事情,唐亦舜肯定不会拒绝的。至于剩下的巴人,李荩忱依旧打算先考察考察他们再委以重任。

    巴人之中当然也不乏有如杜齐、李迅这等追随着李荩忱征战南北,并且证明了自己有足够能力和实力的人,但是这样的人此时都已经在巴人团体的高位上,同样不可轻易变动,而剩下的巴人李荩忱还没有打过交道,自然不知道他们到底如何。

    毕竟大部分的巴人都没有接受过合格的教育,所以称之为“蛮夷”实际上也没有什么错。李荩忱当然不会直接将地方行政事务放手给巴人去做。

    杨素知道李荩忱想要什么,微微颔首:“这个没有问题,弘农杨氏未曾出仕的年轻一辈之中还有二三十人,再加上和弘农杨氏比较近的华阴几个家族,总共可以凑出来五十人,虽然人数不多的,但是都是经过诗书礼仪培训的,或许可以解燃眉之急。”

    李荩忱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杨素这样的给予不是单方面的,这些人才被李荩忱安排到各个岗位上之后,随着李荩忱的崛起,这些人才当然也就会受到重用,弘农杨氏的枝叶自然而然的也就蔓延到了李荩忱体系之中的各个角落,成为李荩忱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所以现在的弘农杨氏并不需要李荩忱回报什么,他们这就是在做一个长期的投资,用人才这种世家最丰厚的资源来完成。

    而杨素当然知道李荩忱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另外汉中军中将领会掩护转运四千石粮食,应该可以帮得上忙,还有黄金三百两,作为对世忠贤弟的支持,世忠贤弟可不要推脱。”

    这一次李荩忱终于忍不住动容了,说句实话,四千石粮食和三百两黄金并不算什么大数额,但是对于一个世家、一个家族来说,一次性能够拿出这么多依旧出乎李荩忱的意料。

    更重要的是至少现在李荩忱和北周之间还处于敌对状态,能够将这么多东西运过来,已经足够证明弘农杨氏的能力。这不单纯是有钱的问题,其中还要牵扯到军方、地方州府等等,而杨素既然敢说出来,就说明他有这个信心,或者对弘农杨氏来说,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荩忱不知道这一个庞大的世家到底还有多少实力、到底还有多少底蕴,但是至少现在杨素呈现出来的就已经足够让他清楚,弘农杨氏确实是自己现阶段应该依赖的盟友。

    有人说世家是一杯毒药,但是李荩忱现在反倒是想试试饮鸩止渴的滋味。

    他站起来冲着杨素郑重一拱手:“不瞒处道兄,现在家中能够给的这些东西都是巴蜀急缺的,有处道兄这个保证,某也终于有胆量向前迈出一步了。”

    杨素知道李荩忱这是给了他准确的答复,当即笑着一拱手:“世忠贤弟客气,举手之劳。”

第六百一十八章 杨素献策() 
    而李荩忱毫不犹豫的说道:“处道兄在北面也是人尽皆知的才子,既然今天来了,那就不妨听一听某对未来巴蜀发展建设的安排如何?”

    杨素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征求他的意见,但是既然来都来了,杨素当然也不想拒绝,毕竟对于李荩忱的思想、对于李荩忱想要用来治理巴蜀的政策,杨素还是很感兴趣的。

    更何况杨素也想知道李荩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之前的一切实际上都建立在他对李荩忱的试探和猜测上,而李荩忱还没有真正展现出来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实际上才是杨素感兴趣的。

    至少杨素想要知道,弘农杨氏这一次下了血本,不会将赌注全部放在一个无能之辈身上。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荩忱伸手指着眼前的舆图说道:“想必在入蜀之前处道兄也了解过巴蜀的情况,巴蜀群山环绕,北方接汉中,东南接荆州,除此之外其余地方都是荒芜大山,几乎无法翻越,所以想要立足巴蜀,就不能过于仰仗山外。”

    顿了一下,李荩忱径直走到舆图旁边,伸手敲了敲:“巴蜀大致可以分为几块区域,自北向南,阆中、巴中、梓潼、蜀郡、泸州、巴郡等等,而之前的巴蜀区域规划极其不合理,很多州府划分的太小,从而使得原本实际上根本没有人的地方也划分出来作为一个州府,自然而然也就导致这个州府和其余的州府无法沟通,越是贫瘠和闭塞,越是没有发展的机会。”

    杨素并没有贸然开口,他很清楚李荩忱说得对,但是至少现在他还没有胆量来确定李荩忱如此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归根结底李荩忱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从东汉末年以来行政区划混乱的问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又是外族大举入侵,整个华夏严整的行政体系已经完全被打乱,在北方各处州府的划分变得极其不规律,而在南方更是过分,安置州府的出现使得原本的州府有了新的名字,比如曾经的京口被称为“南徐”,而很多州府却实际上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根本没有实际的存在,进而导致当命令下达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应该传达到哪一个层次、交到哪一个官员的手中。

    而且在南北两朝都存在州府划分过小的情况,一个小小的巴蜀之中,州一级的就有七八个,而实际上北周朝廷却根本没有给每一个州委派足够的人手来管理,对于缺少人才的南北朝末年,这种大官职小任务的制度无疑正在沉沉的拖着朝廷的后腿。

    最近的例子就是李荩忱进攻蜀郡的时候,沿途的石山郡等地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力、甚至都没有足够的官员进行调度,所以无奈之下只能封存府库,向蜀郡转移百姓,而事实证明这些百姓根本没有走出去多少就全都跑回家了,这种所谓的“坚壁清野”不过是给蜀郡的官员们做做样子。

    因为本地城中也是在找不出来那么多能够组织全城百姓转移的官吏,更找不出来可以抵挡李荩忱哪怕是半天的军队。

    虽然这和北周朝廷并不怎么重视巴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谁都没有办法否认,如果巴郡的张和、垫江郡的宋平等人能够相互沟通联系,或者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统帅,而各地的将领和官员又能够齐心协力,那么李荩忱想要在这群山之中取得突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然而事实却是李荩忱所到之处,城门大开、少数的几个官员或是已经跑得不见踪影,或是毕恭毕敬的等在城门外向李荩忱移交府库的账本、等待这新的主人来接收。

    李荩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如此混乱的行政规划在战争开始之后会有多么危险,一旦让敌人突破白帝城或者剑阁等第一条防线,其余各地只有望风而降的份儿。

    别说是巴蜀,李荩忱不相信如此混乱的行政规划体系对北周和南陈没有任何影响,南陈的防御重点现在集中在淮南、荆州一线,而如果这防线被突破,后面的州府很难继续起到阻挡敌人的作用。

    实际上根本不用李荩忱猜测,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历史上北周内乱的时候,尉迟迥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之后,竟然只能一路龟缩到邺城,邺城失守之后尉迟迥的势力就宣告灭亡。

    而南陈也是如此,杨素突破荆州防线、杨广突破大江防线之后,南陈的其余州府城池根本没有组织起来像样的抵抗,而要知道几百年后的南宋,即使是朝廷已经投降,江西、巴蜀和广南等地依旧在反抗。

    李荩忱虽然不求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整个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