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李荩忱拥有足够丰富的历史知识,恐怕真的很难直接做出这样的判断。

    现在李荩忱也只能庆幸,至少杨素这样的人是自己的盟友而不是对手。而杨素显然已经明白了李荩忱的心思,他也并没有继续和李荩忱打哈哈的意思,直接开门见山的陈述现在北周京城之中的情况,并且明确在问李荩忱,这两边李荩忱到底想要支持哪一边。

    当下里李荩忱低声说道:“不如我们来效仿诸葛孔明与周公瑾,且猜一猜对方的心思?”

    杨素怔了一下,旋即一笑,一点儿都不犹豫,径直提起笔在自己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名字。杨素的爽快让李荩忱有些诧异,不过也更来了兴趣,同样在手心上刷刷写下一个名字。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张开手,手心中都是两个字。

    杨坚!

    “哈哈哈!”杨素和李荩忱顿时一齐大笑。

    而杨素笑了两声,神情再一次变得严肃:“将军,根据鄙人在京城之中和杨坚以及宇文宪的接触,可以发现,说句不好听的,杨坚的野心根本不在将军之下,而宇文宪实际上更多的是临危受命,想要守护先皇亲手交给他的江山天下,这两个人一个想要进去,一个只是想要守护,所以最终孰胜孰败,不过也就是看小皇帝的信任与否罢了,现在小皇帝可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杨素语气之中的称呼变化李荩忱都敏锐的察觉到了,他对于北周的先帝宇文邕保持着尊重,但是对于宇文赟似乎并不怎么感冒,不过这也难怪,因为至少从现在宇文赟的表现来看,也没有什么能够让心高气傲的杨素可以为之折服的。

    这家伙一向口无遮拦,在李荩忱这里直接以“小皇帝”蔑称之,也在情理之中。

    而现在既然已经看出来杨坚应该会在这对峙和斗争之中占据上风,那么李荩忱肯定就要想办法支持宇文宪了,毕竟对于李荩忱来说,北周的这种分裂和对抗越是激烈,越是好事,这样李荩忱方才能够从其中找到机会。

    上下打量着李荩忱,杨素适时地保持了沉默。如果说对于之前的杨素来说,他实际上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宇文宪并没有想要进取的心思,所以杨素想要追随就只剩下了杨坚,否则到头来杨素非但什么利益都获取不到,反而会把整个弘农杨氏牵扯进来。

    这也是为什么杨素在杨坚牵强附会的将自己定义为弘农杨氏的远房后人的时候,作为弘农杨氏的领袖并没有表示反对。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李荩忱的出现无疑让杨素和弘农杨氏有了更好的选择,无论怎么说杨坚都是在北周的朝局中,现在他任何的优势实际上都是在宇文赟对他的无条件信任上,一旦这种信任消失了,俺么杨坚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败涂地。

    归根结底,杨坚对于宇文赟来说并不是不可缺少的,他只是现在宇文赟拿来对付宇文宪的棋子和手段罢了。

    更何况现在的杨坚向上有皇帝的支持、向下有北周年青一代文武官员的攘助,弘农杨氏以及其余的关陇集团世家站出来支持杨坚,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至于宇文宪更不用说,这位心高气傲的齐王殿下甚至根本不想从世家这里获得什么,因为这种帮助往往意味着未来要给世家更多的利益,宇文宪作为一个单纯军方出身的将领,对此一向是敬而远之。

    而李荩忱不一样,现在的李荩忱事实上割据一方,而且还身在局外,这就使得支持李荩忱的成本很低、甚至不至于将整个家族牵扯到其中,但是一旦李荩忱一步登天,那么弘农杨氏作为雪中送炭的存在,当然获取的利益很多。

    更重要的是一旦李荩忱弘农杨氏后裔的身份公开,那么弘农杨氏自然而然的就是不折不扣的皇亲国戚,杨愔后代可要比杨坚这个十有**是假冒伪劣的亲戚血统上纯正多了。

    商人逐利,殊不知世家在逐利上相比于商人更加自私和猖狂。

    如果不是清楚的认识到了这几处,杨素也不可能如此积极的前来找李荩忱。

    李荩忱斟酌说道:“某想要长安城中更多的情报方能做出判断,这个想必对于家族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而除此之外,家族也应该向宇文宪表示支持了。”

    杨素皱了皱眉,他知道李荩忱的意思,一旦弘农杨氏转而向宇文宪靠拢,那么连带着大大小小的很多关陇集团世家都会闻风而动,再加上原本就站在宇文宪那边的山东世家,宇文宪的力量将会迅速膨胀,并且彻底压倒杨坚。

    毕竟杨坚现在的根基并不稳定,单单依靠独孤世家的支持和一群年轻一辈的帮助,根本没有办法和已经根深蒂固的关陇集团相抗衡。

    李荩忱看到杨素的神情,当然也明白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弘农杨氏这个时候贸然去表态,很有可能引起宇文宪的猜忌和杨坚的全力进攻。

    “不需要家族大张旗鼓的支持宇文宪,”李荩忱紧接着说道,“可以让家族之中的老人出面责问杨坚为什么要调遣汉中兵马,借此机会向宇文宪示好,同时最好先行联络其余几个世家,至少在这件事的进退上应该保持一致。”

    “这个自然没有问题。”杨素连忙点头,杨坚贸然调动兵马,实际上本来就是可大可小的问题,如果真的揪着这个不放,确实可以恶心到杨坚,但是也不会给杨坚带来太大的麻烦,使得杨坚彻底将弘农杨氏当做对手。

    而李荩忱微笑着说道:“除此之外还应该做什么,某不了解长安的局势,恐怕得需要处道兄判断了。”

    李荩忱这么干脆的将问题重新推过来,让杨素有些诧异,他不知道李荩忱这句话之中到底是几个意思,一时间犹豫竟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 
    而李荩忱似笑非笑的看着杨素:“处道兄还在犹豫什么,难道觉得现在你和家族还有什么别的退路么?”

    李荩忱的话骤然打破了议事堂上的寂静,落地有声。

    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杨素悚然一惊,顿时明白李荩忱已经看出来自己的瞻前顾后,当下里苦笑一声摇了摇头:“我只是在想应该如何施为······”

    一边说着,杨素一边肃然向着李荩忱一拱手:“将军还请放心,弘农杨氏以忠义传家,行事正大光明,绝对不会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知道杨素并不傻,所以斟酌一下事情如此施为的优缺点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杨素也不是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任何一个决定和承诺也要对整个弘农杨氏负责。

    更何况现在杨素做出的决定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弘农杨氏的兴衰存亡,影响到弘农杨氏会不会在未来依旧是天下举足轻重的世家。毕竟真的按照李荩忱所说的,杨素必须要放弃之前已经在杨坚那里打好的所有的基础和准备好的所有的铺垫,一切都要重新来过。

    这种决定不是轻易可以下的。

    但是李荩忱更清楚,到头来杨素会明白李荩忱所说的就是现在他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处道兄若是一时半刻拿捏不定,不如某陪着处道兄到街上去走走,也领略一下这蜀郡风貌?”李荩忱突然间微笑着说道,“想必处道兄来到蜀郡没有几天,蜀郡的一些风景绝佳之地都没有领略过吧?”

    杨素怔了一下,虽然他不知道李荩忱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不过还是点了点头:“是啊,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

    建康府,正是花落世界,微雨纷纷。

    “这天下······还真是一刻也不安生啊。”徐陵放下从北地快马送过来的消息,杨坚派系的各路兵马都有所调动,甚至就连淮北的北周军队也分出来一部分兵马北上,大有前去阻拦邺城宇文宪所部兵马的架势。

    当然杨坚为了保持最后一点儿底线,还是美名其曰操练,至于这操练到底是针对谁的,大家心知肚明。

    之前有李荩忱将整个巴蜀搅得一片血火,现在北周更是要有内乱的迹象,徐陵对此只能无奈的叹息。

    这天下还没有安稳几年,怕是又要陷入一场混乱了,只是不知道在这混乱中,又会有多少兴亡、多少苦难。更可惜的是徐陵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来应对这即将到来的纷乱局势。

    而他心知肚明,宫中的陛下同样没有。

    可是和自己不同,自己想要安安静静的坐在这书房之中看着花开花落、看着天下大势风起云涌,可是陛下却总想继续投入这局势中。

    然而陛下怎么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年纪和精力、还有身体,都已经不是年轻一辈人的对手了,这样只会输得更多、输得更惨,让整个南陈愈发支离破碎。

    在徐陵看来,北周是两个巨人正在角力,最终不是一个巨人倒下,就是两个巨人一起将整个江山撕成两半。可是南陈却是正在被李荩忱一点一点的腐蚀,这种腐蚀甚至是肉眼看不见、察觉不到的。

    李荩忱用他连续颁布的新政策吸引着南陈新一代的人才、用他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雄心壮志吸引着年青一代的军事将领,最终整个南陈的年轻一代都会成为李荩忱征伐天下的基础。而已经中空的南陈,只可能在李荩忱掀起来的浪潮之下分崩离析。

    恐怕死的凄惨还不如北周。

    可是现在陛下却还在用那自以为是的手段帮助李荩忱完成这种侵蚀,这让徐陵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向陈顼开口,因为他清楚,以陈顼的性格,如果自己贸然说出来什么过激的话,陈顼很有可能会怀疑自己已经完全站到李荩忱那一边去了。

    现在的徐陵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徐陵,他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要考虑到整个家族的生死存活,而让徐陵无奈和可悲的是,现在的陈顼也已经不是九年之前的那个陈顼了。

    曾经壮志在怀、善于纳谏的那个锐意进取的年轻帝王已经一去不复返,短短的九年,战争的失败、朝堂的纷争已经消磨掉了陈顼最后一点儿锐气,徐陵不知道现在的陈顼到底在想什么,但是他不再想见到陈顼,不再想一切都向陈顼直言不讳。

    或许因为自己也老了吧······现在的徐陵也只能明哲保身,至少现在徐家在李荩忱的体系中也不是没有人。

    到时候真的有什么大事发生,李荩忱肯定不会为难徐家。这应该是徐陵唯一放心的地方。

    “家主,沈公来访。”一名仆人低声说道。

    整个建康府中能够被尊称一句“沈公”的也就只有沈君高了。徐陵微微错愕,不过旋即起身迎了出去。他不知道沈君高为什么在前一段时间朝廷和李荩忱相互猜忌的时候前来,反而在这个时候出现,难道沈君高对怎么对付李荩忱并不感兴趣,却对现在北周有可能出现的动乱很是好奇,想要征询徐陵的意见?

    徐陵当然不会天真地以为沈君高就是孑然一身,现在周确在荆州,沈君高俨然已经是东宫在建康府的最高负责人——至于东宫之主陈叔宝,自然而然的被大家忽略了,因为谁都知道这位太子殿下也不会拿出来什么靠谱的主意,而且至少现在陈叔宝对于沈君高的建议还是言听计从的。

    “徐相!”沈君高不等徐陵迎出门,便微笑着走进来,冲着徐陵一拱手,“许久不见,徐相精神矍铄更胜往昔啊!”

    徐陵将沈君高上下打量一番,轻轻的摇了摇头:“看来贤弟是有些烦心事情啊,这憔悴之色直写在脸上。”

    沈君高怔了一下,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并不算长的胡子有些乱,而不用看也知道自己脸上肯定带着黑眼圈。正如徐陵所说,这几天沈君高真的是疲惫。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在东宫的问题。

    身为现在东宫实际意义上的掌门人,沈君高不可能不烦心。

    在外人看来,东宫是一个团结一心的整体,否则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年之中彻底打压下陈叔陵,依靠荆州之战拥有天下半数兵马,成为南陈最大的团体。

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 
    尤其是东宫是太子的势力,现在陛下龙体时常欠安,说句不好听的,可能也支撑不住几年了,或者会提前将皇位让出来给太子,否则以陛下一向猜忌的性格,不可能一直放任东宫势力如此膨胀。

    因此在外人眼中,东宫很强大,并且还是陛下允许的强大,能够掌控这样一个团体,沈君高当然应该是骄傲和自豪才对。

    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沈君高也有太多的无奈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归根结底实际上还是因为东宫日益强大,自然也有东宫内部的人开始坐不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