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以此酒敬诸位,等到你们从南中凯旋,某若是有幸,自当在此处为诸位接风洗尘。”李荩忱的声音骤然高扬。

    吕青和蒋芒等人神情肃然,他们很清楚李荩忱说的是事实。

    别看这林林总总加起来的五百人放在一座城镇里人数不少,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将这五百人丢入南中这茫茫大山之中,就像是一颗石子丢入大海,恐怕就算是海水将其吞没,也不会有人知道,至于什么援兵,现在李荩忱说的好,到时候真的遇到突发情况,谁都知道李荩忱许诺的援兵不可能转瞬就冲到眼前。

    一切都需要看这些人的随机应变,甚至是命运······而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南中各个部落,还有更加残酷的大自然。

    南中的大自然可不像中原和江南那么温和,那茫茫大山吞噬人的时候无声无息却又足够让所有人为之却步。

    这或许不是有着连天血火的战场,但是同样艰难。

    “必当不负将军所托!”吕青霍然端起来酒杯,这杯酒中带着他的青春和梦想,也带着整个李荩忱团体向前开拓的可能。

    酒水倒映着吕青的面容,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再一次见到李荩忱、能不能活着见到这巴郡十里长亭、能不能活着再喝接风酒。

    但是吕青并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南中是整个吕氏家族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吕青从小到大的梦想,重新站在南中的土地上,才能够重新彰显祖宗的荣光、才能证明南中是一块不可或缺的宝地,值得人们向前开拓和通过流血牺牲去捍卫——就如吕氏家族的先辈吕凯所做的那样。

    吕青不知道自己这种意愿可以称之为什么,但是他愿意为之抛洒汗水甚至是流血牺牲。

    以后或许就没有机会再喝这巴蜀烈酒了,所以现在想喝,自然就得喝个痛快。

    “必当不负将军所托!”蒋芒和另外两个幢将也端起酒杯。

    李荩忱哈哈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前的都是热血澎湃的好男儿,一切都在这酒中,毋庸多言。

    吕青和蒋芒等人发出整齐的号令声,而李荩忱目送队伍离开,他不知道这是自己第几次给人送行,更清楚这一队人今日别后,他应该没有办法再见到这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的五百人了。

    但是这样的开拓和付出是值得的,甚至这样的努力和牺牲也是值得的。李荩忱需要南中,而这些年轻人也需要在这样开拓进取的过程之中证明自己。

    一个势力想要发展壮大,当然不可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不过是给自己构造了一个牢笼,终究有一天这牢笼会被打破,而到时候牢笼中的惊弓之鸟是没有办法面对外面的狂风暴雨的。

    因此李荩忱从现在开始就要向四周伸展开触角,他要培养一批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人。

    想要改变华夏民族“安土重迁”的思想是很难的,在历史上明成祖耗尽人力物力,终究郑和下西洋被带上“劳民伤财”的帽子,而对外的探索和交流也彻底中断。

    李荩忱不指望着自己一上来就能够拿出来“下西洋”这样的大手笔,但是他有耐心和时间,慢慢的培养、慢慢的改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另外一个时空之中大唐盛世也不是一天就塑造起来的。李荩忱比登上皇位时候的明成祖朱棣年轻,所以他相信自己应该可以比朱棣做得更好一些。

    当然了,李荩忱也并不想改变华夏民族的整体内核,华夏民族是典型的大陆民族,安土重迁是大陆民族一向的传统,而相伴随的还有淳朴和厚重,这些优点和缺点杂糅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复杂的特性。

    李荩忱并不想有如后世所谓的“****”那样改变这种民族特性,他只是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在其中增加一些东西。

    开拓和进取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至少对于现在已经被拘束在九州这个牢笼之中的民族来说,是时候向外拓展一下了。

    说简单一些,这实际上是李荩忱在把后世应该在盛唐时候方才有的事情先行进行,他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有利有弊,但是至少先迈出一步总比徘徊不前来得好。

    就在李荩忱这样想着的时候,蒋芒、吕青等人的背影已经消失在道路尽头,而送走了他们,自己也该启程了。

    “走,我们准备出发!”李荩忱翻身上马。

    身后李平等亲卫轰然应诺,快马跟上李荩忱。

    两队人马背道而驰,分别驶向不同的方向。

    再相遇时,不知是何年何岁。

    ——————————————————

    建康府,黄梅时节最难得的就是晴天。

    雨后庭院中蒸腾着雾气,一切都有些朦胧。而斜阳丝丝缕缕、透过水雾洒在桌上。

    来自于巴蜀的书信静静躺在那里,早早梳洗完毕的女子缓步走过来,伸手抓起来那书信,着急的想要拆封,不过当她将火漆翘掉之后,却又有些犹豫。

    不知道这书信之中所写的,可是自己想要见到的?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女子方才将书信抽出来。

    一张白纸,上面依旧是那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字体。

    “不久将与卿相见——荩忱”

    带上名字总共九个字,足足占了半张纸,分外的飞扬,可见写信人有些匆忙、也有些欣喜。虽然内容只有七个字,但是其中蕴含了太多,甚至已经让人拿捏不定到底有多少情意。

    女子长长呼出来憋了太久的浊气,将信封紧紧地按在胸口上。

    终于要见面了,你真的如此高兴么?

    而我······竟然不知道应该是高兴还是担心。

    见到你很开心,可是我们的未来······却并不光明啊。

    不知道你是以怎样的勇气前来这建康府,又不知道你会以怎样的胆气来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

    不过不得不说,想到能够见到你,而且不是在梦中,确实很高兴。

    女子缓缓站起身。

    有些闷热的庭院中,雾蒙蒙一片,令人看不清楚。

    正如他和她还有这个王朝的未来。

第六百七十一章 归来() 
    大陈太建十年六月初五。

    荆州江陵府码头外樯橹如林,码头上更是人山人海。

    有来凑热闹的百姓、有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卒,更有各怀心思的官员。一道道目光交错,落在那一艘靠在码头最中心泊位上的楼船上。

    他们等待着那个身影,那个因为太多的胜利而已经成为传说的年轻人的身影。

    李荩忱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很快出现在船头。

    他并没有着急下船,而是环顾码头。

    去年八月初五,李荩忱离开江陵府抵达信州城,从此巴蜀之战拉开帷幕,而十个月之后,他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只不过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李荩忱已经不是那个甚至还不如萧世廉和裴子烈这两个副手官衔高的无名之辈,巴蜀的胜利已经让李荩忱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没有人会继续质疑当初吴明彻和萧摩诃的目光,而他们现在更需要担心的是,这个有太多传说而让人根本摸不透的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又想做什么。

    他也是一颗石子,但却是一颗落在任何地方都会掀起滔天巨浪的石子。

    江风吹卷着衣袖,李荩忱深深吸了一口气,快步走下战船。徐德言和程峰一左一右拱卫着李荩忱,之后还有顾野王和唐齐两个文官,当五个人走下战船之后,从其余船上汇聚而来的士卒在他们左右两侧站定,每一名士卒都是衣甲鲜明,手中刀枪雪亮。

    他们和同样排成整齐队列的萧摩诃亲卫相对而站,每一个士卒的目光交织在一起,甚至都能够感受到目光之中的凛冽之意。

    他们知道面前的这些是友军,但是并不是单纯的友军。

    顾野王跟在李荩忱后面走上码头,当脚踏实地踩在码头上石阶的时候,顾野王忍不住轻轻感慨一声:“每一次回来都有不同的感觉啊。记得上一次来的时候,还刚刚拿下巴郡,敌人大兵压境,我们几乎是狭缝之中求生存,而现在一切都翻天覆地了。”

    徐德言等人闻言都露出笑容。

    想想那段日子,真的可以说是在绝地中挣扎,谁都不会想到自己还会有一天能够活着来到这江陵府。而这一切都是李荩忱带着他们创造出来的奇迹。

    想到这里,一道道目光汇聚在前面那个年轻人的背影上。

    他改变了整个巴蜀战局,又不知道将会怎么改变南陈、怎么改变整个天下?

    “顾公可还有所担心?”徐德言微微眯眼,也不知道是因为阳光有些刺眼还是在思索什么。

    顾野王怔了一下,旋即笑着说道:“担心?那是上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的事了,现在么······只有信心喽!”

    徐德言郑重一点头,快步跟上李荩忱。而顾野王也没有丝毫的犹豫,脚步同样走的飞快,看不出来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或许是因为他的心中也有了新的理想和斗志,所以人自然而然也变得年轻了吧。

    “末将参见大将军、刺史!”李荩忱快步走到萧摩诃和周确的身前,深深的一拱手。

    萧摩诃急忙上前一步,伸手托住李荩忱的手臂:“世忠无须客气,快快起来。”

    李荩忱笑着应了一声,抬头正好对上萧摩诃的目光,虽然阔别十个月,虽然中间有太多的龌龊和敌视,可是此时此刻萧摩诃看过来的目光依旧是李荩忱熟悉的温暖和信任。

    这个乱军丛中曾经七进七出的汉子显然依旧欣赏着李荩忱,也依旧信任着李荩忱,哪怕朝廷和李荩忱一度剑拔弩张,哪怕李荩忱曾经三番五次的流露出来反意。

    萧摩诃依旧是那个萧摩诃,这个年逾不惑的汉子至始至终都保持着他的质朴和真心。

    他对于南陈有着令人惊讶的忠诚甚至可以说是愚忠,在历史上哪怕是陈叔宝给他戴了一顶绿帽子,他依旧坚持为南陈作战一直到陈叔宝率先投降;之后隋朝南陈旧部发生叛乱,萧摩诃位居高位已经开始准备养老,却也毫不犹豫的放下一切支持。

    和这份忠诚相对应的,自然就是现在呈现在李荩忱面前的这一份单纯的信任。

    他觉得自己了解李荩忱,他一如既往地相信李荩忱。

    这让李荩忱心中甚至有些羞愧。

    欺骗一个心机深沉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欺骗一个淳朴老实的人,因为骗是好骗,但是欺骗之后的道德上的鞭笞会让人很久不能忘怀。而现在李荩忱就不得不欺骗萧摩诃。

    他需要让萧摩诃相信,自己对于南陈朝廷依旧是忠诚的,这样萧摩诃才会尽最大可能、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有萧摩诃的存在,李荩忱前往建康府才更有底气。

    当然李荩忱也知道,萧摩诃并不想看着李荩忱和南陈之间大打出手,李荩忱身在巴蜀,对于荆州有怎样的威胁,萧摩诃很清楚,一旦李荩忱和北周联手,那么江陵就是瓮中之鳖。

    除了相信李荩忱、拉拢李荩忱之外,实际上萧摩诃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萧摩诃需要在荆州站住脚跟,而兔死狗烹的道理他是懂的,只有北周依旧对南陈存在威胁,只有李荩忱依旧和南陈保持君臣或者盟友关系,萧摩诃这位置才能够牢固。

    李荩忱的目光微微偏转,落在旁边周确的身上,相比于萧摩诃,周确看过来的目光显然就复杂了很多。周确代表着东宫的利益,他需要知道李荩忱这一次前往建康府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更需要确定,现在的李荩忱到底还应不应该成为东宫的合作伙伴。

    李荩忱微微一笑:“阔别良久,周公精神矍铄,更胜往昔啊。”

    周确淡淡的说道:“都这么一把老骨头、半入土的人了,何谈精神矍铄,也就是为了这大陈聊聊发挥余热罢了。”

    一边说着,周确的目光一边警惕的将李荩忱以及跟在李荩忱身后的几个人上下打量。

    周确不得不承认,十个多月没有见,李荩忱更显成熟几分,更重要的是他身后跟着的这几个人,除了周确认识的顾野王之外,都很年轻,并且除了徐德言之外其余几个人周确都没有见过,这说明李荩忱在巴蜀已经培养出来新的班底。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会太久() 
    相对于东宫而言,李荩忱的这个班底很年轻;不过其中也不缺乏诸如顾野王这种在朝野之间有很高声望的人,因此李荩忱能够站得住脚跟,也能够锐意进取。

    这样老少结合的团体是最难对付的。李荩忱能够在短短的十个月内拿下巴蜀并且组成这样的团体,此子当真是不可限量。所以周确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