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话说回来,襄阳地处群山之间,扼守沔水,又和樊城互为犄角,连通襄阳的道路本来就不多,萧摩诃选择这最为宽敞也是最常走的两条道路作为进军方向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在李荩忱的心中,萧摩诃的主要作用还是牵制敌人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襄阳城最终还是李荩忱的。

    对于襄阳,或者说整个沔水防线,李荩忱可以说势在必得,因为只有拿下了襄阳,李荩忱才能够对中原形成钳形攻势,否则无论是兵出斜谷、岐山还是阳平关,说到底都只能面对陇右和关中这很局限的目标,而在这一带怎么打仗,前人留下来的经验太多了,李荩忱能采取办法进攻,敌人也能够依葫芦画瓢想办法防守。

    尤其是在关中李荩忱最重要的对手可是杨坚,此人有多么厉害,李荩忱心中多少有数。

    有本事作为开国皇帝的,没有一个好惹的。

    所以李荩忱依旧还是打算拿下襄阳之后迂回包抄中原和关中,至少两路齐发可以让本来就混乱的北周应接不暇。

    裴子烈又粗略的介绍了一下襄阳的城防布置,现在襄阳的守将是尉迟迥的二子尉迟宽和六子尉迟顺,另外还有曾经追随尉迟迥征战于巴蜀的曹孝达。

    可以说这个阵容并没有什么问题,尉迟宽本身就是骁勇善战之辈,尉迟顺跟在尉迟迥的身边也算是历练得当,更不用说还有曹孝达这个出了名的稳重之辈,他们三个在襄阳,显然尉迟迥也没有指望这能够凭借着襄阳剩下的守军做出来什么丰功伟绩,只要他们可以守住这座城就行。

    只要守住了襄阳,就算是局势恶化,也有挽回的余地。至少尉迟家的根本还在,尉迟迥本人就有了回旋的余地。在这个家族要比王朝重要的时代,尉迟迥首先选择要保全的,肯定还是家族。

    “房陵、上庸和新城从南到北共同构成了连接襄阳和武关的通道,现在武关尚且在周人大军掌控之中,我们无须在意,所以上庸和新城这两个几乎已经废弃的城池暂时只派出斥候探查即可,”李荩忱沉声说道,“但是房陵不同,此处尚且有敌人守军一千余人,作为襄阳北侧的重要屏障,显然韦孝宽也没有跟尉迟迥小气。”

    将领们都会心一笑。

    汉中是韦孝宽的地盘,而襄阳是尉迟迥的地盘,双方不对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像宇文宪和杨坚之间的矛盾也不是这几个月才显现出来的,甚至早在宇文邕时期双方就已经互相提防,否则宇文邕驾崩之后,杨坚也好,宇文宪也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拉出来这么大的阵容、找到这么多的拥趸。

    毕竟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都是需要合作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层层利益纠葛牵绊的,甚至有的时候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后者都要比前者重要的多,而明知道对方想要对付自己确没有一点儿准备的话,一旦事起,那么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宇文宪就算是之前一直没有想着能够走到今天的位置上——或许对于他来说更多的还是不敢想——也不得不考虑自己解甲归田或者退居二线之后会不会被清算,所以至少在宇文邕时期,他和宇文纯等皇亲国戚以及尉迟迥等将领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而韦孝宽和尉迟迥同样都清楚对方的存在是一种威胁,不过也知道当时并不是内讧的时候,所以双方在汉中和襄阳交界的房陵等地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和退让,而房陵作为隔着沔水和襄阳相连的要塞,长久以来一直都在尉迟迥的掌控之中,而上一次尉迟迥回兵救援襄阳,韦孝宽不由分说率军殿后。

    萧摩诃当时听到风声,转身就撤,所以仗是没打,等尉迟迥缓过气来回头看的时候,却发现身后的房陵已经落入韦孝宽的手中,虽然尉迟迥很气愤,但是人家是打着支援的旗号来的,这个时候当然不好算账。

    之后北周朝内,宇文宪和杨坚终于扯破了脸皮,而尉迟迥和韦孝宽在同僚的身份之上又多了一个“政敌”的身份,这房陵就算是尉迟迥想要,韦孝宽也不可能直接拱手相让的。

    抓住了房陵,就等于抓住了襄阳的北面门户,在现在襄阳的东、南、西三面都已经被南陈军队包围的情况下,一旦切断了房陵和襄阳之间的联系,那么襄阳最终就会变成一座孤岛。

第七百六十九章 战争的目的() 
到时候战火一起,有尉迟迥来求韦孝宽转运兵马粮草的时候。

    韦孝宽虽然一向公允,也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但是并不代表他会大公无私,帮助尉迟迥就是在危害自己,所以韦孝宽不会做这种傻事,他的公允也只是限制在自己的利益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而显然韦孝宽也清楚房陵有多重要,在随后的关中之乱爆发后,韦孝宽从房陵提兵北上,上庸、新城等地的守军都抽调一空,唯有房陵留下了一千兵马,这一千兵马看上去人数不多,但是想想韦孝宽在汉中也就只是留下了李询和两千兵马,就知道韦孝宽对房陵的看重了,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汉中的两千老弱士卒,这一千兵马可都是韦孝宽的中军嫡系,也是当初巴蜀之战中韦孝宽赖以突进在前的绝对主力。

    此时萧摩诃已经在南方开动,就算是萧摩诃不动,有这么一个家伙虎视眈眈,襄阳守军也不敢贸然去招惹房陵的军队,还是这样保持名义上的友军来得好。当然了也因为现在的襄阳城中粮草充足而兵马不足,所以还用不到房陵来转运粮草。

    当然了,现在李荩忱率领大军南下,兵锋直指房陵,襄阳的守军也没有北上支援的意思。

    所以李荩忱的话里,更有几分是嘲讽之意。

    这北周的内乱现在已经到了不管不顾的地步,虽然大规模的战争还没有爆发,但是看现在双方互成体系的指挥就可想而知,这一场内乱不管什么时候爆发,都已经不可避免。

    杨坚也好,宇文宪也罢,要么就咬着牙顺应这潮流,不管被潮流卷动向何方,至少性命暂时还能够保住,要么就咬着牙看着历史的车轮在自己的身上碾压而过,血肉成泥。

    “抽调一队轻骑,占领上庸和新城,”李荩忱紧接着说道,“武关别人不想要,某可得考虑考虑。”

    将领们下意识的对视一眼,进攻襄阳还要进攻武关,自家将军到底在想什么?虽然现在宇文宪的主力在洛阳,而杨坚的主力在三辅,并没有闲情逸致去管关中南面的事情,但是一旦李荩忱打开了武关,那么就意味着他要正式踏足关中了。

    “样子还是要做的。”李荩忱叹息一声,“关中和洛阳的那二位,早晚都得打起来,稍稍派些兵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危机,自然动手的就会早一些。”

    将领们有些茫然,将军到底是想要打关中,还是不打?

    只有裴子烈低笑一声,李荩忱这个家伙,还真是阴损。

    北周这一场内乱看来是不可避免了,而李荩忱并不打算插手关中的战事,最终使得事情横生变故。但是显然李荩忱现在对于杨坚和宇文宪对峙却一直不动手又很是不耐烦,所以干脆再去武关门口逛一圈,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再不动手的话,那李荩忱可不介意直接去到关中和北周较量较量,到时候三方混战可就有趣了。

    估计杨坚和宇文宪也不想让局势变得这么混乱吧。

    李荩忱并没有想要过多解释这个的问题。有些问题李荩忱并不想要跟下面的人解释,本来解释清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李荩忱也不需要这些将领在这个时候就过多的明白上层的政治斗争,这对于还没有彻底站稳脚跟的李荩忱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现在在外人看来李荩忱团体上下一心向前进,但是李荩忱自己却清楚,这只是因为生存的压力逼迫着他们必须要团结一心,不然的话江南派系、巴蜀派系以及巴人之间的矛盾肯定就会被无限放大并且有一天有可能有如北周那样爆发。

    现在李荩忱拿下了汉中,并且在可想而知的以后拿下襄阳之后,就不再是之前在一隅之地挣扎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年轻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整个时代带来影响。

    所以李荩忱在现在就得盘算一下之后,至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得潜心收拾一下内政。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李荩忱或多或少的对北周的内乱推波助澜,并不是想要从中获得无数的利益,甚至重点不在于夺下多少土地。李荩忱需要的是时间,能够让他休养生息的时间,能够让他调整内部结构,将混乱的内部体系捋顺的时间,这对于李荩忱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都认为空间和兵力对于李荩忱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实际上是时间,只要有无限的时间,李荩忱可以在这个时代复制出来一个崭新的现代文明,当然这需要很久,但是至少给李荩忱两三年,他可以让整个巴蜀和汉中休养生息,让天府之国名副其实,同时也让那些应该超出于时代的器械和思想帮助整个巴蜀腾飞。

    这每一点时间都需要李荩忱一点一点的从牙缝之中挤出来、从杨坚等人的手中抢过来的,李荩忱不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还有多少,但是他得尽量的再争取一些。

    想到这里,李荩忱心中有些感慨,自己这个堂堂汉中侯,硬生生的将原来的虚封变成了实封,可是到头来甚至连汉中城都没有进去走一遭,就急匆匆的南下了。

    看来这辈子就是个劳碌的命了。

    感慨完了,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当下李荩忱一摆手:“明天进攻房陵,今天都早回去操练一下士卒,几天都是行军,明天若是让某看到谁麾下作战不用力,那某可就跟你们不客气了!”

    将领们顿时哈哈大笑,纷纷拱手退下。

    而裴子烈落在最后面,等到前面的人离开了,并没有着急离开,顿住脚步,回身说道:“世忠,这一次进攻襄阳,你真的这么有信心么?”

    李荩忱瞥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说句实话,没有。”

    裴子烈显然已经料到李荩忱会有这个想法,微微一笑。

    而李荩忱无奈的一摊手:“可是有些地盘是咱们说什么都得抢下来的,有些仗必须得要去打啊。”

    顿了一下,李荩忱看着那已经不知道被自己打量过多少遍的舆图,喃喃说道:“战争······有的时候并不是朝堂的延伸,而只是单纯的为了生存······”

    裴子烈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

第七百七十章 霹雳车() 
有的时候战争就是这么的简单而残酷。

    一群人为了生存而挣扎。

    裴子烈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现在是乱世,是人命如草芥的时候,就连士族有的时候都会横遭屠戮,更不要说平民百姓的,有的时候一条人命甚至都比不过畜生重要,至少畜生还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身为一个出身士族,哪怕只是小士族的世家子弟,裴子烈当初也很少考虑到这些,对于他来说,战争更多的是朝堂意志的延伸,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

    而他现在却并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战争的目的更单纯,也更惨烈。

    李荩忱拍了拍裴子烈的肩膀,淡淡说道:“大士,破而后立,想要结束这一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裴子烈怔了一下,微微颔首。

    李荩忱似乎对于裴子烈的回答并不甚是满意,回头说道:“大士,有一件新的东西,想不想一起去看看?”

    裴子烈有些诧异,而看到李荩忱有些神秘的神情,郑重一点头。

    对于萧世廉,李荩忱是很放心的,那个家伙秉承了萧摩诃的性格,一向是胆大妄为、一往无前,可是裴子烈明显就是和萧世廉相反的人,这或许和吴明彻有一定的关系。

    吴明彻本来就是稳重有余而进取不足,让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李荩忱也不指望着裴子烈能够变成和萧世廉一样的人,他只期望裴子烈能够对眼前的战事更多几分信心。

    不管双方的实力如何,又会发生什么,李荩忱必须要打赢这一战,别无选择。

    裴子烈不知道李荩忱到底想要给他看什么,有些迷迷糊糊的跟着李荩忱穿过大营,走到后方的辎重营,这更让裴子烈感到诧异,辎重营之中的器械和粮草对于裴子烈来说再熟悉不过,这里又会有什么新奇的东西?

    见到李荩忱走过来,正在带着几名工匠上下检查器械的吴凭冲着李荩忱一拱手,吴凭是欧阳莫到了巴蜀之后方才收的弟子,之前也是巴蜀地方小有名声的工匠,通过欧阳莫的提点,自然很快就成长起来,这一次后方的辎重器械维护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