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城中的千余名民夫,孙群自从从军以来,还没有统带过这么多人。

    只不过孙群并没有感觉激动和满足,因为在他的对面,上万敌人森然列阵。

    没错,孙群也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多的敌人。

    这让孙群很煎熬,当看到李荩忱的旗号时候,孙群恨不得现在就从邓塞溜之大吉。

    可是李荩忱已经将邓塞团团包围,哪里容的孙群逃走?就算是真的要逃走,孙群都不知道自己又应该去往何方,已经完全陷入混乱之中的北方,让他这个襄阳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望而却步。

    邓塞名之为“塞”,实际上就是在两座小山丘之间修建的一座土城。

    这座城扼守南北商路以及沔水水路,所以虽然并不起眼,却是商旅行人往来歇脚之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有掌控了这里,才算切断了从北方南下樊城的道路。从邓塞继续向南,博望、新野等地虽然在历史上也算赫赫有名,但是终究不算要塞。

    即使是当初诸葛孔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没有能够依托新野阻挡住滚滚而来的曹魏大军。

    曹孝达并不觉得自己是诸葛孔明,而孙群也不觉得自己是曹孝达,这一战他要打,但是并不觉得自己能够挡得住李荩忱,尤其是当李荩忱的兵马向两侧展开的时候,孙群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显然李荩忱并不打算在邓塞过多停留,他甚至已经做好了从南北两侧绕过这一座小城的准备,显然城中的三千兵马虽然多,但是根本没有被李荩忱放在眼里。

    这种被无视的感觉让孙群很难受,他又何尝不想能够和李荩忱堂堂正正的打上一场?只可惜实力的差距只能让他这样眼睁睁的看着。

    “将军,城下有岛夷的使者!”行军司马快步走过来,他脸上的络腮胡子以及黝黑的皮肤证明这是一个刚刚来到中原没有几代人的胡人,虽然他的说话方式已经完全是汉人的模样,但是从他的语气就知道,对于汉人,尤其是这些南蛮岛夷,他根本看不起。

    孙群微微颔首,只不过在心中低低叹息一声,现在身处孤岛之中的可不是这些南朝人,而是他们啊。更甚至人家都是从北方杀过来的,真的让一切都看上去有些滑稽。

    “将军,城中这几日军心不稳,士卒之间对于襄阳战事多有议论,所以属下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将这名使者斩杀,以表示我等誓死守城之决心!”那胡人司马果断的说道,而他的目光时不时的在旁边那些汉人仗主、幢将们身上扫过。

    一个个将领虽然低下了头,但是拳头都攥的紧紧的。

    孙群皱了皱眉,李荩忱大军破城,眼前这家伙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尤其是这些年在邓塞,这家伙可是盘剥了不知道多少汉人百姓和商贾,显然也知道破城之后就算李荩忱放过自己,城中的士卒和百姓也不会放过自己。

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时局() 
可是他想要死守,不代表在场的所有人都打算死守。现在天下战局已经变得扑朔迷离,曾经强大的北周眼见得就要分崩离析,否则不可能连救援襄阳的兵马都派不出来。

    相反,李荩忱率军从巴蜀一路杀过来,可以说一路所向披靡,孙群并不觉得这个时候投降李荩忱是一个有问题的选择。

    人生总是要赌一把的,而孙群不想赌那注定不可能来到的援军,或许在这个时候抢着做一个从龙功臣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荩忱想干什么,想必天下人都已经看得清楚,这个时候可就要比拼大家的机遇和速度了。

    孙群并不想要做英雄,在这乱世之中已经有太多的英雄了;也不想做枭雄,他自问没有这个天赋和能力。他想做的就是有一亩三分地,手中有一些管理地方的权力······

    反正至少不是这个时候战死在这里!

    那名胡人司马显然也意识到什么,皱了皱眉,手已经下意识的落在了刀柄上:“属下说的可有问题?”

    孙群冲着那胡人司马身后几个重新抬起头的将领们使了一个眼色,旋即微笑着说道:“现在邓塞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城中守军甚至连自保的可能都没有,如果敌人一味强攻,那么邓塞只有陷落这一种可能,所以还不如听一听······”

    “孙群,你这是投敌!”那胡人司马顿时眉毛倒竖,手中刀霍然出鞘,直指向孙群,不过还不等他向前,脖子上就是一凉,另外两把刀出的更快,架在了胡人的脖子上!

    两名孙群麾下的亲信仗主此时露出狰狞的笑容,看着近在咫尺的胡人司马,只要他有胆量动一下,他们不介意给他一个痛快的。

    其余的将领们都有些诧异和慌乱,而孙群的手向下压了压:“大家不要慌张,司马也是好心,但是我们想要活下去,或许还得换一换思路和法子。”

    顿了一下,孙群一挥手:“来人,请使者入城!”

    “诺!”孙群原本的亲信们率先答应,而其余的将领看着孙群身前身后那些已经严阵以待的亲卫,也只能先答应。

    而孙群缓步走到那还在挣扎的军司马身边,淡淡说道:“你们胡人可以不管不顾的打下去,但是我们不行,这天下的风云已经激荡变幻,你们能够在汉人土地上为非作歹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作为汉人,我们也得有所选择了。”

    “无耻!”

    “无耻就无耻吧,保住性命才是重要的。”孙群只是一笑,不再管那胡人,一摆手,“堵住嘴,押下去!”

    而孙群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紧接着走过那些北周将领,他们神情各异,孙群显然早就料到会是如此,笑容不变:“这时局,我希望在场的诸位能够看清楚才好。”

    顿了一下,孙群回头看向自己的亲卫:“把本城的城防文牒拿来。”

    这么多年来戍守这个小城池已经让孙群看得很清楚,自己在北周的阵列之中已经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了,当敌人到来的时候,自己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对象。

    聊胜于无的兵马补给说明曹孝达根本就没有指望孙群可以坚持太长时间,只是将这邓塞作为一个缓冲之处罢了,牺牲邓塞守军换来的调整守军兵力的时间才是曹孝达想要的,也是李荩忱想要阻止的。

    对于孙群来说,反正都已经是一个弃子了,反倒不如反过来,趁着自己手中还有兵马和城池,在李荩忱那里换一个不错的位置。

    在邓塞戍守的漫长日子,早就已经消磨掉了孙群的耐心和忠诚,投靠势力蒸蒸日上的李荩忱,显然要比殉城来得好。

    ——————————————

    “这个孙群倒是个有意思的人。”李荩忱放下手中的邓塞城防文牒,忍不住哈哈笑道。

    而戴才和程峰等人也相视无奈,大家都做好了拉开阵势好好打一仗的准备,结果谁曾想到这个孙群竟然很干脆的投降了,这让李荩忱白拿了三千兵马不说,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想到这里,李荩忱看向站在大帐之中——手中还捧着托盘的罗毅,刚才那城防文牒就放在托盘之中——他不由得一笑:“做的不错。”

    罗毅急忙惶恐的说道:“属下只是听闻邓塞守将孙群是个郁郁不得志之人,所以贸然建议将军先试探一下,没有想到这孙群早就有了投诚之意,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属下并无功劳。”

    李荩忱笑着说道:“你若一直这样谦虚的话,那以后可就没有你的功劳了。”

    罗毅怔了一下,有些犹豫,而李荩忱朗声说道:“我麾下将士虽然众多,但是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某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人缺少他的功劳,也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冒领功劳,这是军中的规矩,任何一个人都不准违背。”

    戴才等人急忙拱手:“末将不敢或忘!”

    而李荩忱一挥手让罗毅先退下,目光炯炯,打量着舆图,李荩忱并不想要让军中将领有这种无所谓的虚荣和谦虚,这些僵尸就应该是嗷嗷叫的狼,他们的战果就已经是自己的,谁都不让。

    罗毅身为降将,谦虚一下或许还可以,若是换做别人,李荩忱就绝对不是呵斥两声可以了结的了。

    礼让功劳的事情,在古代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甚至可以说时常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古人论功行赏都是依靠首级来的,这也就使得战场上很容易会发现有士卒腰间别着两三个脑袋在嚎呼酣战,也很容易出现砍下来百姓的脑袋作为战功的情况。

    与此同时,立下功劳的将领和士卒,有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功劳分给那些战死的将士,只有砍下了敌人的脑袋,才能算立功,而只有立了功,朝廷才会给一定的体恤和补助,甚至在安排其余子嗣的就业上有所攘助。

    然而对于李荩忱来说,这种计算战功的办法虽然简单好用,但是有太多的影响因素可能导致判定的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李荩忱并不打算按照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计算战功。

    根据唐正良和唐亦舜等人正在起草的军功犒赏条例,战功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个是首级、一个是经历,还有自然就是突出的行为。

    1秒记住爱尚:。。阅读网址:。

第七百八十二章 军功的算法() 
首级自然不用说,和之前一样,但已经不是绝对的因素。

    从军经历成为了首级数量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实际上古人也不是忽略掉从军的时间长短,一般从军时间比较长并且立下功劳的士卒都是有机会转为将领的,这种起于微末的将领并不在少数,甚至就连李荩忱、萧摩诃都算得。

    只不过在计算战功的时候,从军经历一般很难被量化。而按照李荩忱的设想,从军时间长、经历过大战比较多的士卒拥有先犒赏的机会,同时根据他们参与过的战事,在计算功勋的时候会乘上相应的倍数来表彰他们曾经在这一场大战之中浴血奋战。

    毕竟很多人没有拿到首级,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实力不够或者一直在退缩,而是因为前进的队列根本不允许他们有时间切下来敌人的首级,更或者艰难的地形让他们在携带了首级之后移动更加笨重,尤其是在之前苍溪谷之战中,游击作战的形式使得很多将士根本没有获取首级的时间,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李荩忱就有了改革奖赏办法的形式,而那一场大战之后的论功行赏也并不是完全按照首级来的——因为士卒们拿到的首级实在是不多,单纯依靠首级数量,这一战也就等于没打了。

    因此李荩忱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量化从军时间的办法,来取代单纯的首级计算功勋方法。

    除此之外,突出的作战行为自然也就不用说,带头冲锋、先登等等都在其中,有这种行为的话,在之前也本来就应该值得褒奖和鼓励,现在李荩忱也想要将其融入到整个军功体系之中,让军功的计算更加简单、得以统筹,也让军功的计算更加多样化。

    毕竟李荩忱也不想看着自己麾下的将士每一次因为争夺首级而乱了整个队形,或者因为没有来得及砍下首级而战死,最终家中妻儿老小也得不到照顾。

    现在巴蜀的库房还算不得充足,没有办法给每一个战死的将士以抚恤,但是只要多多少少有军功——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那么李荩忱不介意拨出来足够的款项。

    毕竟这样计算功勋的方式已经很宽松了,连这样的条件都没有办法满足,只能说明这个士卒在作战上依旧存在一定问题,逃避和怯懦是很大的可能。

    李荩忱也不是做慈善的,这样的部下他不需要。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既有的规矩就是这样的,李荩忱现在能做的也就只有尽量去完善,没有办法做到一切都改变,这样只会让李荩忱死的很惨,当初的王莽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大军即日过邓塞,攻樊城。程峰!”

    “末将在!”程峰急忙应了一声。

    “你带着本部兵马同某前往鹿门山,”李荩忱沉声下令,“这一次投诚的孙群也带上,鹿门山的情况他肯定比我们了解。至于大军就交给子栋了,先包围樊城,无须着急进攻。”

    “诺!”程峰和戴才一起应道。

    李荩忱微微颔首,樊城是他的囊中之物,所以他并不在乎这一时半刻,让大军停下来修整、喘一口气也是好事,毕竟李荩忱还得等等裴子烈,隆中那边必然没有邓塞好对付。

    而真正让李荩忱担心的······

    他的目光久久的停留在自己来的方向。

    汉中,阳平关。

    ————————————…

    相比于李荩忱攻破定军山之后的一路横扫、如入无人之境,阳平关下的萧世廉显然就没有这么意气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