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早就已经等候命令多时的中军将领们纷纷答应。

    陈智深和李迅在前面杀的痛快,他们在后面看着也眼红。

    而此时陈智深已经在几名亲卫的护卫下杀入敌人的后阵之中——如果这些奔逃的北周军队还能够算作有阵型的话。

    “挡住他们!”一名北周仗主转过身大声说道,“弟兄们,前面就是檀溪,檀溪上的船只都已经被烧毁了,我们没有退路,还不如在这个时候和这些岛夷拼了!”

    “拼了!”几名幢将也都红着眼睛握紧兵刃。

    这些将领们已经转身杀上来,其余的士卒也纷纷呐喊着冲向追击的巴蜀军队,他们将领们说的话并没有错,继续向前,檀溪那边也是死路一条,且不说能不能渡过檀溪,本来就是给他们下了死命令的曹孝达会不会派人过来接应还得两说。

    就算是将他们接应过去了,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还不如在这里战死算了。

    此时带头的那名仗主嘴角翘起,带着一抹冷笑,很快就冲入巴蜀军队之中,几名巴蜀士卒挺枪迎上来,揽住他的去路。那仗主大吼一声,毫不畏怯的向前冲。

    看着回身杀过来的北周士卒,陈智深也是大笑一声,手中的开山斧再一次挥动,虎虎生风,一时间没有人敢主动招惹他。这些士卒反身杀过来也是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想法,当然不会主动招惹陈智深,刚才陈智深在营寨中的表现他们可以说是印象深刻,还是距离这一尊杀神远一点的好。

    “将军,现在已经到山下了,再往前不远就是檀溪,我们是不是应该收拢阵型准备撤退了?”卢青一边躲开迎面而来的一名北周士卒,一边窜到陈智深的身边。

第七百九十三章 有埋伏() 
李迅虽然在后面清扫战场,不过也害怕陈智深追着追着迷失了方向或者重新进入山中,所以还是让卢青带着十余个老卒跟了过来。

    陈智深皱了皱眉,身为一名将领,显然他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隆中距离檀溪并不远,如果陈智深继续向前的话,很有可能遇到敌人的援军。

    “收拢阵型,准备后退,同时引诱这些敌人追上来,将他们消灭在山脚下就可以了。”陈智深虽然作战勇猛,却也知道自己应该对整支军队的安全负责。

    今天的胜利已经很彻底了,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因为疏忽而付出更多的牺牲,毕竟巴蜀军队之前对于檀溪一线的情况并不了解,此时数百人冒冒失失的撞上去,几乎是将肉送到了人家的嘴边。

    就当几名幢将和仗主领命带着麾下士卒开始收缩阵型的时候,远处的地平线上升腾起一道道烟柱,与此同时侧后方的山间,鼓声骤然响起,一彪人马斜地里杀出,直接切向陈智深所部的侧后方!

    “伏兵!”陈智深冷笑一声。

    有埋伏可以说是他之前就已经料到的了,进攻山寨的过程如此顺畅,说实在的陈智深并不相信,曹孝达不可能会这样便宜他的,隆中何等战略要地,不可能就这么一个简易的山寨以及周围山中游走的山民来支撑,如此轻松的击破敌人的防线,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根本不是敌人的主力,或者根本不是敌人防守的主要办法。

    襄阳的东北和西北分别是邓塞和隆中,无疑曹孝达在邓塞采用的是死守的方式,从邓塞到新野一线并没有多少高山大河,小小的山坡根本不是大军征战的好选择,最多也就是做一些埋伏和迂回的事,而显然在这上面李荩忱比曹孝达更擅长,所以曹孝达根本就没有打算算计李荩忱,这样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因此他在邓塞选择了死守,只要能够阻挡李荩忱一时半刻就可以,这和曹孝达在沔水北岸主要都是防守的战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在隆中这边显然就是截然相反的情况,曹孝达并没有怎么认真的经营防线,些许疑兵之计显然只能起到骚扰的作用。

    他真正的意图必然没有这么简单。

    在这山后靠近檀溪的位置安排埋伏显然才是更好的选择。

    远方的烟柱不少,说明来的都是骑兵,虽然曹孝达将檀溪上的船只都提前收缴,但是还是预留了一部分可以使用的来运送骑兵,更或者这一队骑兵是从檀溪上游涉水过来的。毕竟任忠的营寨是在檀溪的源头一带,很难将整个檀溪都纳入掌控之中,想要找到一个空缺的时间还是很轻松的,尤其是这些北周士卒本来就对这一带地形地势熟悉。

    “结阵,退到山坡上!”陈智深果断的下令,这个时候再和敌人纠缠的话,落入埋伏之中的肯定就是自己了,趁着敌人还没有冲上来,果断的后退以争取一点儿空间和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眼前的这百余名北周士卒,在刚才的陈智深眼中,是一块香喷喷的肥肉,而现在弃之如敝履。

    侧后方冲过来的那一支伏兵因为距离很近,所以来的非常快,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拦住正在后退的陈智深所部,将他们堵在山下的平原上,而到时候陈智深所需要面对的就是骑兵的突进。

    对于平原上结阵的步卒来说,骑兵的突击不啻于一场噩梦。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面旗帜骤然出现在山脚下,紧接着箭矢呼啸着扑入这一支伏兵之中,李迅的将旗迎风舞动,巴人士卒怒吼着从他的左右两边越过,冲向敌人。

    与此同时,山上留守的数百名陈智深所部士卒也在这个时候冲了下来,他们和巴人的乱无章法不同,所有的士卒紧紧团结在带队的仗主身边,犹如一把利剑直接刺穿这一支北周伏兵脆弱的侧翼。

    显然巴人的进攻更重要的是为了阻拦和缠住敌人,这一下突击才是致命的,侧翼一下子被撕开,北周伏兵硬生生的被切成两半,而陈智深径直挥动着他的开山大斧撞入被分割出来的敌人之中,斧子挥动,一个又一个的首级飞旋出去,甚至就连鲜血都没有来得及喷溅出来。

    “不要恋战!”陈智深只是向前冲,而卢青则带着巴人士卒掩护他的身侧,这一队巴蜀将士能够追随陈智深追出来,本来就都是久跟在陈智深身边的了,最早的甚至是当初陈智深在建康府外亲自训练的那些新兵,现在早就已经打磨成一把把利剑。

    他们转过头在敌人阵中穿插,这一支人数并不算多的北周伏兵当然很难招架。

    或许他们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敌人转头的如此果断和决绝,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敌人一下子从山上冲下来。

    一时间甚至都不知道到底是谁给谁设置的陷阱。

    马蹄声有如暴雨,在不远处炸响,一队队北周骑兵四下里散开,向陈智深所部的左右两翼包抄过来。如果按照一切正常的计划,那么这个时候那一支从林子中冲出来的伏兵正好切断了陈智深所部后路,而这些骑兵自然而然的就可以享受一场饕餮盛宴。

    然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局势却有些尴尬,那一支伏兵正在被陈智深和李迅联手包围,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陈智深所部的侧翼和后背已经完全露了出来,陈智深只是留下了百余人抵挡那一小队充当诱饵的北周败军,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在收缩防线上。

    “杀!”带队的细铠主将手中的马刀霍然向前一指。

    细铠主的身份说明他是有资格身披锁子甲的将领,而这种将领虽然麾下统带的兵马并不多,但是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襄阳地处荆湖,虽然在北周的掌控之下,但是城中的骑兵并不算多,并且这一次尉迟迥北上,几乎将大多数的骑兵都带走了,只剩下了五百人,由一个细铠主统带,只能算是装点门面、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真的打起守城战来,这些精锐的骑兵也只能和那些民夫一样上城头,任何一支流矢都有可能收走他们的性命。

第七百九十四章 乱战() 
显然曹孝达并不打算白白浪费掉这些武力强大的骑兵,再加上隆中地形地势,正好给曹孝达一个让这些骑兵发挥作用的机会,现在看来曹晓达的安排布置并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在反应时间上终究还是小看了陈智深和李迅。

    这两个家伙跟在李荩忱身边转战的时日也不短了,耳濡目染之下,不可能如此迟钝。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曹孝达没有算到这两个对手的本事。实际上这也不怪他,陈智深出身萧摩诃门下,又是出了名的敢打敢冲,所以曹孝达的这个陷阱几乎可以说是为陈智深量身打造的,只不过曹孝达并没有想到,陈智深虽然擅长冲锋陷阵、斩将夺旗,但是并不是单纯的依靠蛮力。

    什么时候该上、什么时候该退,他心里可是很有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万军丛中进退自如。别看萧摩诃只是以勇猛作战和斩将夺旗出名的,但是细细想想,能够做到这些并且每一次都全身而退,又岂是那么容易?

    要知道历史上萧摩诃能够带领三十余名骑兵穿梭于北周万军丛中,最终成功在王轨、高熲、杨素等北周名将的眼皮子底下硬生生的逃出来,这一份本事还是在的。

    陈智深虽然并不是萧摩诃本人,但还是学到了一些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左翼前出,右翼收缩去和陈智深汇合,中军弓弩手,射住阵脚!”裴子烈的声音从山坡转角处响起,一队队弓弩手在他的身后飞快跑过,沿着山坡列阵,而弓弩手的前方,盾牌手已经将整个山脚包围起来。

    与此同时,主要是由骑兵构成的左翼向前突进,逼迫这一队北周骑兵转向,右翼则开始向陈智深所部的方向延伸。

    可以说裴子烈来的太及时了,这一队骑兵人数虽然不多,但是骤然出现在北周骑兵的侧翼,已经足够让他们为之慌乱。

    巴蜀山地崎岖,一向少有骑兵作战的空间,所以骑兵一直都是巴蜀政权的短处,制约着其向北发展的空间,现在显然李荩忱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南中的滇马自然就进入了李荩忱的视线,滇马并不适合于骑乘,这种天生为走山路而生的马显然并不是冲锋陷阵的好帮手,但是滇马进入军中可以解放很大一部分战马,这些战马主要是跟随李荩忱入蜀的马匹,这些马匹主要来自于缴获和整编的北周军队,是不折不扣的北方优良马种,用来转运物资、作为驮马显然太浪费了。

    而且甚至在运输货物走山路上,这种高头大马都不如滇马来的合适,所以李荩忱在引进滇马之后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一小批马可以来重建越来越少的骑兵。

    骑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培养,想要原本习惯了两条腿走路的人一下子坐到马背上操控战马岂是那么容易,更不要说征战拼命了,往往一名合格骑兵的培养需要两到三年,这还是在有足够的战马得以应对损伤的情况下。

    李荩忱显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因此他麾下的骑兵主要还是以原本的骑兵老卒为主,只能侧重于少而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荩忱麾下的骑兵都得以披甲并且配备短矛、手弩等北方骑兵很难人人都有的器械,以增加单兵作战能力。

    这一次李荩忱麾下的五百骑兵,一百留给了萧世廉,而李荩忱和裴子烈军中各有两百。

    两百骑兵对上足足五六百北周骑兵,在气势上还是弱了一些。

    不过显然裴子烈也没有让他们直接和北周骑兵硬碰硬,只是在侧翼进行一些骚扰就已经足够让北周骑兵没有办法和以前那样直接向陈智深所部发动进攻。

    毕竟当骑兵开始冲锋的时候,有两百多敌人骤然出现在侧翼甚至是身后,其威胁无异于是致命的。很快带队的北周细铠主果断的下令,一百多名北周骑兵从大部队之中分出来,直接向着这一队巴蜀骑兵冲过来,

    显然在他们的眼中,依靠一百人对付两百骑兵已经足够了,北周以骑兵称雄天下,这已经很看得起巴蜀骑兵了。

    而那一队巴蜀骑兵也并没有和不过自己一半的敌人接战的意思,还没有到弓弩的射程就调转马头,兜了一个圈子只是紧紧追着北周骑兵的大队,就像是在狮群外侧窥伺的鬣狗,一旦有空档就肯定会恶狠狠地扑上去。

    显然北周骑兵并不打算给这些年轻的对手任何一点儿可乘之机,他们的冲锋队形依旧很完整,而那一队分出去的北周骑兵护卫在队伍的侧翼,刚才主动迎战没有得到回应,他们也就不再寻求和这一队巴蜀骑兵交手,只是掩护队伍不给他们一点儿可乘之机。

    不过这些巴蜀骑兵并不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起到,他们的存在成功的使得北周骑兵没有办法直接转一个弯向着陈智深所部冲过去,因为那样只会让他们的侧翼暴露的更彻底,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微微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