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将旗挂上去。

    不过至于李荩忱到底是在从天水到安定的路上,还是已经在安定守株待兔,那于翼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他清楚,李荩忱必然会在不久之后发动进攻。对于李荩忱来说,把这一支军队摧折在路上显然要比放其进入安定城来的更合适。

    “报,将军,天水急报!”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斥候飞快的冲入营帐,上气不接下气,“发现敌人斥候,在天水以北!”

    而于翼和于玺对视一眼,霍然起身。

    此时的百里之外,渭水河谷之中。

    一块又一块的石头“咕隆咕隆”的从山崖上滚下来,道路上慌乱的北周军队忙不迭的躲避,可是这些石头来得太快、也太密集,几乎所有的石头都准确的落入人群之中,每一块石头都至少撞击到两三个目标,而且去势未减,径直滚落旁边的河谷中。

    因为冬季枯水的原因,河道上有一多半的地方是裸露出来的嶙峋乱石,少有的一点儿水流也已经冰封,因此人被石头一卷,再摔到这乱石上面,基本就是一个死字。

    “快,撤到空地上!”一名北周偏将大声喊道,而脸上满满都是无奈甚至是绝望的神情。

第八百九十二章 惨叫声() 
这些北周士卒是从萧关前往天水的那一支偏师,他们的行军路线是从萧关一路南下穿过陇西,沿着渭水河谷折而向西。因为有六盘山横亘在萧关和天水之间,因此想要从天水前往安定或者萧关,在陇上基本都被冰雪覆盖的情况下,都需要如此。

    也因此,这一队兵马就想着能够寻找渭水河谷之中险要之地,扼守要害,阻断从天水北上的道路。只不过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长孙晟拿下天水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渭水河谷距离萧关有一段距离,但是距离天水城却很近。

    当这一支兵马还没有进入渭水河谷的时候,他们的行踪实际上就已经落到了侯秘的掌控之中。

    对方有两千人,而侯秘只有零零散散加起来五六百人,其中还有一百多号人是从各个世家挑选出来的精锐可战之兵,只不过这可战之兵也就真的只是“可战”罢了。侯秘不指望让他们打头阵,只需要他们跟在后面助一助声势就可以。

    不过事实证明,这些西北的汉子至少体力还是充足的。

    先一步抵达渭水河谷的侯秘果断的抢占了山坡上的位置,而这些世家私兵就负责将石头聚拢起来,然后当北周军队傻乎乎的冲进来时候,用这些石头好好的招待他们。

    当一百个人分作两人一组同时开始往下推动石头的时候,这人数绝对算不上少。想一想五十多块大石头一齐从天而降,对于已经陷入慌乱之中的北周军队来说,这打击是致命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石头只是开始,侯秘带着人沿着道路直接向着慌乱的北周军队杀过去。

    “退,快撤退!”带队的北周偏将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好,而此时箭矢呼啸着从他的身边掠过,几名北周士卒中箭倒地,更是一下子将本来就狭窄的道路彻底堵塞。

    偏将当真是欲哭无泪,在这狭窄的山道上,向前是沿着缓坡冲下来的敌人,而向后是已经乱作一团的军队,自己的一侧便是乱石嶙峋的河滩,当真是退无可退。

    “杀!”侯秘大吼着扑入人群之中,手起刀落,将一名意图阻拦他的北周士卒砍翻在地,而更多的巴蜀士卒紧紧跟上,甚至就连山坡上那些天水本地丁壮也都鼓起勇气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下冲。

    侯秘带着他们离开天水的时候可是说的很清楚,一切的功勋计算方法全部和李荩忱本部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哪里还有不争先的道理。李荩忱这里的军功本来就远远比本地世家开出来的丰厚,现在敌人更是处于颓势,趁胜追击的仗他们当然没有什么好怕的。

    “射住阵脚!”带队的北周偏将似乎发现了什么,“敌人并没有那么多,我们可有两千多人,不能被区区几百人吓住了!”

    这个时候很多北周将领也都回过神来,急忙试图稳住手下。而没有了乱石的袭击,北周弓弩手们也终于可以勉强展开阵列,箭矢还击的非常果断。毕竟这也已经牵扯到了他们的存亡问题,所以这些士卒毫不犹豫。

    侯秘顿时感觉到承受的压力增大,箭矢已经夺走了他前面几名士卒的性命,而侯秘越过他们的尸体,冲入北周军阵之中。在敌人的弓弩手面前,退缩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这狭小的山路上,很容易就会变成敌人的活靶子,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冲上前,和依旧还在混乱之中的敌人绞在一起。

    毕竟这山路实在是狭窄,北周将领们再怎么奔走呼号,所能够控制的终究只是身边的少数人。

    当侯秘冲到一名北周仗主面前,三下五除二将他斩杀之后,北周军队已经彻底难以保持最基本的稳定,后队的几名仗主率先开始带着人沿着道路向后方不远处的一处山坡上跑,而前面队伍之中的仗主和幢将们看着那个被侯秘丢下山崖的同伴,大致也已经知道了如果自己这个时候不走,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因此他们的动作也丝毫不停顿。

    只不过相比于还能带着部下一起走的后队将领们来说,这些前队的将领只是在几名亲信的掩护下分开人群就要跑路。胜负已定,如果这个时候再顾及自己的军队,那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射住阵脚!”好在后队奔逃的几名将领尚且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剩下的十多名弓弩手被勉强组织起来,沿着山坡列阵,也顾不得厮杀的人群之中还有自己的同伴,就是一通乱箭。

    侯秘一边挥舞着盾牌屏蔽箭矢,一边死死咬着牙看向山坡上,从这里到北周军队重新组织起来的防线足足有十几丈远,侯秘也没有想到这些家伙一旦开始逃命竟然如此的不知羞耻。

    随着身边还没有来得及跑出去的北周士卒越来越少,可想而知继续打下去侯秘的麾下必定会蒙受很大的损失。在这狭窄的山路上,一阵箭矢射过来可是一视同仁。侯秘手下这些精锐部队可不能承受这样的损失。

    “鸣金收兵!”虽然很无奈,但是侯秘也不得不抓紧下达这个命令。若是李荩忱交给自己的这四百将士损失太多,那么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向李荩忱交代,而且恐怕李荩忱也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带队的仗主和幢将们显然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同时开始后退,而一侧山坡上的士卒也被组织起来,将剩下不多的石头一股脑的送给那些还没有来得及逃出这地狱一般的战场的北周士卒。

    盾牌手在鸣金收兵的第一刻就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箭矢“噗噗噗”打在盾牌上,而他们并没有慌乱,只是步步后退。与此同时,侯秘军中的弓弩手也都爬上山坡,开始压制敌人的弓弩手。

    显然侯秘军中的弓弩手要比北周军中的技术好很多,很快北周弓弩手就被压制下去,而背对着这些巴蜀弓弩手奔逃的北周士卒纷纷惨叫着中箭倒下。

    带队的北周偏将意识到不对,也下令盾牌手上前掩护,不过终究还是慢了一拍,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已经足够让巴蜀弓弩手有很多斩获。一排排北周士卒惨叫着倒下,当厮杀声逐渐消散的时候,这惨叫声回荡在空旷的河谷之中,令所有人心寒。

    1秒记住爱尚:。。阅读网址:

    

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 
北周偏将不得不承认,自己和对方的指挥者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而自己麾下的这些士卒遇到那些敌人更是没有可以匹敌的能力,对方突入阵中,几乎可以用“如入无人之境”来形容。

    如果不是这山路实在是狭窄,而想来这一支军队抵达的时间也不算早,因此准备并不充分,恐怕这两千人就真的得交代在这里。不过即使是如此,偏将环顾四周,这个时候身边剩下的恐怕也就只有一千左右了,其余的一千人在这短短的半个时辰里基本上就交代干净了,有的是死于乱石、有的是死于慌乱失足,甚至还有的根本就是死在自己的人的手里。

    相比之下,山路上敌人留下来的尸体当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数都是因为中箭身死的。这让追随于翼征战大半生的偏将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不过到这个时候,偏将也不得不怀疑,站在自己对面的敌人到底是谁。对方没有亮出来将旗,难不成是不想暴露身份的李荩忱?

    如果真的是李荩忱在这里,那么偏将并不觉得自己输得很冤,而且必须要把这个惊人的消息抓紧告知大将军。李荩忱不在安定的话,那些当地世家根本就不是大将军的对手!

    “收缩防线,沿着背后这座山布防。”偏将沉声说道,“只要我们守住这座山,照样可以切断他们前往安定的道路。同时派人将此处战事告诉大将军,请大将军定夺!”

    “诺!”几名传令兵同时应道,为了确保路上不会遭到截杀,前去报信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而偏将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这座算不得高,但是也算是能够截断道路的山:“这是什么山?”

    “回将军,此处在当地唤作南山。”

    “山在河谷之北,为何是南山?”偏将顿时怔了一下。

    与此同时,在距离他们三四百丈远的山路对面,侯秘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开始收缩防御的北周军队,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对方的人数终究比自己多太多,这一旦第一次没有得手,之后还想要拿下对手恐怕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这么多人,于翼也肯定不会让一个泛泛无名之辈前来统带,从对方退守山坡、集结兵力这一快速的反应就可以看出,这也已经是一个久经战阵的老手。

    “北面这座山就是南山?”侯秘看着舆图上的标注,手顺着南山向北一挪动,瞳孔旋即微微收缩。

    带路的本地世家向导当即点头说道:“没错,此山在河谷之北,但地属街亭,为街亭城南之山,因此名之为南山。”

    侯秘不由得笑了一声:“当真是天助我也!”

    街亭地处天水之北,扼守雍州和凉州兵马南下以及关中兵马西来的道路,而街亭之险要,在于城南的南山。街亭之所以赫赫有名,恐怕就是因为当年马谡一战丢掉了街亭,导致诸葛亮军队的侧翼彻底暴露在了魏国骑兵兵锋下,迫使诸葛亮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的大片陇右土地,退回汉中。这也导致最接近诸葛亮战略构想、也是取得最多收获的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的几次出祁山以及后来的姜维九伐中原,都不过是第一次北伐的翻版,甚至取得收获还不如第一次,并且最终成就了司马懿的地位。。。

    可以说街亭之战和整个后三国以及两晋的风云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当初马谡战胜了前来进攻的魏军,或许整个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也都会随之改写。当然了这些都是假设,毕竟历史车轮的沉重有目共睹,想要改变一切的轨迹又谈何容易?

    历史的道路就像是从一群人沿着不同道路从一个起点通往另一个终点,往往起点是一样的,而在走过很长很长甚至没有任何交错的道路之后,走上不同路的人或许会惊讶的发现,自己到达了相同的终点,或许演绎这一段历史的人不一样,但是这些人的命运却是一般无二。

    而话说回来,或许当初马谡就是因为看中了南山易守难攻这一点,所以不守位于平原上的城池,而守南山。

    只是马谡初出茅庐,第一次领兵,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南山是一座荒山,也是一座石山,山上根本就没有水,无论是向北到街亭取水,还是向南到河谷中取水,都有不断的距离,而且这些道路也不是那么容易走的,结果最后魏军轻而易举的切断道路,马谡不战自败。

    甚至可以说马谡就是当初赵括的一个重演,年少轻狂的人总是很容易败在经验和细致上,而往往后两者是那些久经沙场的人最容易拥有的,一旦被他们察觉到对方在经验和细致上的缺乏,那么他们就会抓住机会将对方置之死地。

    年轻人往往是可怕的,因为他们拥有老将们或许很难再有的年轻和活力;不过相应的,年轻人也是好对付的,因为他们缺少一些甚至是基本的经验和教训,并且并不愿意听从身边那些老家伙们的谆谆教诲。因此往往在年轻人和老人的对决中,吃亏的都是年轻人,毕竟大军行军打仗,比拼的可不是一个人的英勇和胆气。

    很明显,李荩忱就是年轻人中的异类,他有血勇,也有比这个时代多出来一千五百年的经验,至少这个时代还没有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胸腹之中的经验能够比得上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