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5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岭南······”陈叔宝的关注点显然不在战争上,“若是岭南落入贼人手中,这岭南瓜果就没得吃了,当真可惜。”

    “陛下,岭南瓜果臣妾也吃腻了,江南的也不错呢。”张丽华此时柔柔的说道,轻轻捏了捏陈叔宝的腰间软肉,腻声说道,“臣妾看,还是不要先管岭南了,那乌烟瘴气的天南之地丢了就丢了,我们还是看好眼前的吧。”

    “毕竟是龙兴之地啊,”陈叔宝喃喃说了一声,不过旋即脸上的肉抖了一下,笑着说道,“既然贵妃说不要,那就不要也罢。现在这建康府才是重中之重,倒是朕太贪心了。”

    顿了一下,陈叔宝似乎下定决心了,懒洋洋的说道:

    “建康府外面已经有五六万大军,而且豫章王、江总他们都在,有什么好怕的?这防线我们也经营了十余年了,不可能说攻破就攻破的,孔卿家不要太害怕。若是有闲暇,不如留下来用个晚宴,朕刚刚做了首曲子,唤作《玉树后庭花》,孔卿家且和朕一起欣赏欣赏?”

    孔范皱了皱眉,还是无奈的一拱手:“臣,遵旨。”

    ps:

    1秒记住爱尚:。。阅读网址:

    

第一千三十六章 玉树后庭花() 
华林苑是建康皇宫北侧的皇家花园,向南连接御花园,向北直通钟山,景致乃是这建康府一等一的。

    陈顼在位期间,对于这之前被侯景之乱的兵灾破坏的皇家御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不过东宫掌权之后开始大力整修华林苑,逐渐成为自陈叔宝以降,南陈君臣享乐的地方。

    不过当初陈顼还没有驾崩,所以东宫还不敢明目张胆,现在陈叔宝坐在皇位,恨不得天天都待在华林苑,看着这别有洞天的山水风景,把什么朝政都丢在脑后。

    历史错生帝王家的皇帝不在少数,除了当皇帝之外啥都不会的宋徽宗算一个,以词留名的南唐后主李煜算一个,而因为一曲玉树后庭花展现出来自己的诗词音乐天赋的陈叔宝当然也算一个,或许让他当一个音乐家、诗人和园林建筑家更合适一些。

    此时孔范坐立不安,看着下面翩翩起舞的宫女。张丽华显然也意识到皇帝陛下的心情不太好,所以亲自下场领舞,水袖纷飞,靡靡歌声也随着响起: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玉树流光照后庭”

    月光和烛光一并洒下来,张丽华曼妙的身姿被紧凑的宫裙勾勒,而水袖随着蚀人肌骨的歌声舞动,又在这皇帝独享的娇躯外面裹一层薄纱,让人看得神魂颠倒、热血沸腾。

    当唱到“玉树流光照后庭”的时候,张丽华露出半张俏脸,对着陈叔宝一声娇笑,陈叔宝恨不得现在冲下去,真的来一次“照后庭”。

    “落红满地归寂。”

    歌声已顿,但是余韵悠长。

    有幸参与这一场宴会的人墨客和官员们此时多少都已经带着醉意,或是斜躺在软垫,或是靠在胡床,当这一曲结束之后,他们并没有着急直接喝彩,而是一个个闭眼睛,似乎还在回味。过了很久之后,颇受陈叔宝赞赏的王瑗举杯说道:

    “陛下这一曲,借用后庭花代指美人美景,唱尽了世间的繁华,当真是杰作!当为陛下贺!”

    这后庭花实际是江南富贵人家常见的一种花,花开红白两色,交相辉映,非常像美人的娇颜,所以常用此来歌颂美人,而又因为江南宅院甚至宫廷之都会在后院和花园种植这种花,所以称之为“后庭花”。

    不说别的地方,此时外面的回廊两侧,种植的实际是后庭花,只不过现在已经到了夏末,所以已经没有花罢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人的想象,一想到后庭花开时候朵朵竞艳的场景,再看看庭那些娇俏可人的舞女,大家心神荡漾的同时,终于忍不住了齐声叫好。

    “为陛下贺!”官员和人们纷纷举起酒杯。

    而陈叔宝的左右两边分别坐着受宠仅次于张丽华的孔、龚两嫔,另外还有颇善于学的袁昭仪、何婕妤等人,不过陈叔宝似乎仍然觉得不够,又冲着站在场的张丽华招了招手,张丽华娇笑着走丹墀,坐在陈叔宝的怀里。

    “为陛下贺!”

    又是一声欢呼。

    只不过原本一向喊的很大声的孔范,这个时候却并没有出声。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陪着陈叔宝游山玩水的诗人了,家国重事压在肩膀,让孔范哪里有心情去细细品鉴这首美妙的曲子之到底都有几层意思。

    他只知道,建康府城是歌舞升平,可是建康府外,已经是战云密布。似乎只要李荩忱的大军不入城,陈叔宝的这一场宴会不会停止也似。

    “亡国之音啊。”孔范忍不住喃喃说道,这话说出来连他自己也打了一个寒颤,急忙环顾四周,不过好在周围的人都忙着夸赞陈叔宝,根本没有人在意孔范说的什么。

    看来自己真的需要好好盘算盘算了,陈叔宝看来是真的靠不住啊。想到这里,孔范为自己早早地和李荩忱建立了联络而感到无的庆幸。

    看来自己接下来主要需要做的,并不是告诉陈叔宝外面的情况到底有多么的紧张,而是去告诉李荩忱,继续向前走一步,是胜利!

    ——————————————

    孔范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刚刚走进书房,他直接软软在榻,若是换在从前,孔范余兴未尽,肯定还会忍不住叫自家的歌女再歌舞一番,但是今天他很干脆的屏退了所有的下人,只留下了最信任的谒者。

    “人呢?”孔范低声说道。

    “小人这把他带进来。”谒者急忙说道。

    跟着谒者走进屋子的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年人,见到孔范只是一拱手,根本没有打算躬身。孔范却不以为忤,只是让谒者速速研墨,自己将刚才在宫廷之的所见所闻全部都写下来:

    “某已经把知道的全部都写在这里,希望田兄能够转交汉王。”

    “孔君还请放心。”年人微笑着说道,“为了能够保护萧将军在京的家眷,这一次白袍可是抽调了足够的人手,另外还有两队蓝袍配合,城外还有赤袍接应,传递消息只是小事,更何况我们还有孔君给出的令牌不是?”

    这年人是白袍的副将田端,虽然不算萧摩诃的亲随,但是从淮南之战开始已经在萧摩诃的麾下,这一路走过来勤勤恳恳、颇为稳重,也算是萧摩诃的嫡系了,更重要的是田端虽然领军的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在沟通消息、统带斥候方面却颇有心得。

    历史萧摩诃守卫建康府,正是依靠田端和鲁广达掩护侧翼,方才有能力和隋朝大军几度血战。

    正是因为看了田端在刺探消息方面的本事,陈禹才举荐田端作为白袍副将。

    李荩忱现在兵锋已经逼迫到濮塘到柳山一线,驻扎在那里的陈叔英麾下不过是一群残兵败将,战力可想而知,而后方的江总又是什么货色也不用多说。历史真正阻挡了隋朝军队的萧摩诃、鲁广达、任忠和田端等人都已经不在陈朝军,所以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建康府的西侧已经没有人能挡住李荩忱了。

    

第一千三十七章 楼船瓜洲外() 
所以李荩忱也开始布局建康府的诸多事宜,毕竟建康府之中还有萧摩诃的部分家眷以及徐家、吴家等家族的部分留守之人。李荩忱当然不希望南陈朝廷铤而走险,再加上建康府中的情况也需要摸排清楚,因此保护家眷、探查情报就成了新组建的白袍除了岭南事宜外最重要的事情。

    陈禹和田端自然也不敢怠慢,田端亲自带队入建康府,不过好在一切都有孔范和蒋元逊帮忙遮掩,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田端所说的蓝袍,则是白袍在实际行动之后,发现原本的分工有些混乱,所以干脆将专门负责深入敌后、刺探消息和执行重要任务的称之为白袍,将负责接应和在中间传递消息的称之为蓝袍,至于赤袍则是代指由军队派出的负责掩护和护送的斥候。

    这也是李荩忱的底线,作为一个后来者,他当然知道情报组织一旦真的发展壮大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威胁,李荩忱可不想自己的后代把东厂、西厂、锦衣卫和内厂折腾个不停,所以在放任陈禹和田端对外拓展的同时,也严格限制了他们的活动方式。

    首先对于内部,白袍是没有权力的,未来对于内部人的监察李荩忱会采用更光明一些的方法,而配合行动的也会是作为“特种部队”的羽林骑。而白袍是专门拿来对外的。

    其次白袍的主要任务就是刺探、刺杀和内应,除此之外的诸如大军作战、接应撤退等等任务还是要交给军队,这样一来可以让白袍和军队磨合一下,从而更好地做到相互扶持,进而确保消息的共通性,二来也可以避免白袍的战功和权力过大——至少现在刚刚组建的白袍还依赖于军队在外围的接应和掩护。

    对于李荩忱的这些限制,陈禹和田端并不觉得奇怪,本来密谍组织就是很难掌控的,汉代的绣衣使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正是因为吸取教训,所以到现在历朝历代反而不太喜欢情报组织。李荩忱现在让他们组建白袍,自然是对他们的信任,能够放权到这个地步,实际上陈禹和田端已经很惊讶了。

    而且李荩忱将“白袍”这个名字赐给他们,他们自然也能品味到这支军队的真正作用。历史上的白袍军就是孤军深入,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硬生生的将整个北方局面都搅乱,开创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也为南朝争取到了很多的喘息之机。

    分析一下陈庆之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实际上很明显,陈庆之不断地利用当时北朝各个势力之间的矛盾,打一边、拉拢一边,而且仗着自己消息上的优势和兵马的强劲不断寻找空隙向敌人纵深穿插,从而彻底将敌人的布置打乱。

    归根结底,新组建的白袍主要使命就是收集情报、扰乱敌人的部署、为大军提供进兵的间隙。

    而原本就和李荩忱有联系的孔范,就是白袍这一次在建康府布局的主要针对对象,因为现在孔范身上还兼任着建康府太守,换句话说这城池的防守都在孔范的肩上。

    因此如果李荩忱杀到城下,孔范直接打开城门的话,那自然就少了很多麻烦。

    一边将孔范写好的情报收起来,田端一边低声说道:“殿下希望孔君能够给出一些京口的消息。”

    “京口?”孔范怔了一下。京口的守将是樊猛,这个家伙和李荩忱可以说是苦大仇深,就在前几天樊猛的儿子樊巡都战死在了采石矶,更是让樊家和李荩忱之间的仇恨上升到了血仇。

    显然李荩忱是想要让吴惠觉能够拿下京口,这样就可以防止李荩忱拿下建康府之后樊家还会节节抵抗。

    沉吟片刻,孔范微微颔首:“某会尽力的。”

    南陈这辆马车已经摇摇晃晃了,现在李荩忱不管提出什么要求,孔范都会尽力去满足。

    感受到了权力的滋味之后,他已经不想再掌控权力了,只要能让自己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个改朝换代就好。

    ——————————————…

    京口对岸,便是瓜洲渡。

    蜀汉水师的一艘五牙大舰,两艘楼船停泊在瓜洲渡外宽阔而平静的江面上。这几艘战船是前天抵达的,实际上他们也就是一路顺流而下罢了,建康水师总共就只有一艘上了年代的老楼船,还有一些破破烂烂的蒙冲、走舸等,见到蜀汉水师的五牙大舰,估计一个照面都走不了,所以很干脆的缩在码头上根本就没动弹。

    至于樊猛麾下的京口水师也差不多,不过采石矶失守了之后,樊猛也就不客气,直接把建康府水师拉了过来,和京口水师凑在一起,好歹也算有两条楼船,还有二三十条大小船只,至少能够防守一下码头,聊胜于无。

    双方水师的实力悬殊,实际上兵马的对比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吴惠觉和陆子才本来也都是军中有分量的将领了,再加上一个淳于岑,几乎樊家在淮南得罪过的人都在这里了,而淮南的兵马数量不多,却都是精锐。

    毕竟淮南向北还是要防范王轨趁机偷袭的,不过显然王轨现在的注意力并不在这边,杨坚和宇文宪正摩拳擦掌准备在邙山大战一场,王轨这一支兵马作为宇文宪在南方少有的一支主力,随时准备北上进攻洛阳的侧翼。

    吴惠觉带兵南下,真正松一口气的实际上是王轨。

    而吴惠觉也不是倾巢出动,至少留下了足够的人手防守梁郡和钟离,这样就算是王轨真的发动进攻,也能够守住防线,等待大军回援。

    “将军。”见到吴惠觉大步走进来,本来在挑灯对着沙盘低声讨论什么的陆子才和淳于岑急忙打招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