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素无奈的说道:“这原本应该是突厥人的主场,现在倒好,变成我们和周人又开始勾心斗角了。”

    “突厥人至少现在还上不了台面。”李荩忱淡淡说道,对于这个结果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入主中原的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突厥人再怎么说,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只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只是不知道杨坚对于这样的变化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于家······是会倒向李荩忱这一边还是先会被杨坚解决掉?

    此时李荩忱都恨不得自己也跑到西北去。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侯秘做的这些事情就像是把一株树苗种植在了于家的地头上,只是不知道这树苗到底会不会生根发芽,以至于于家甚至北周最终想要改变也已经无计可施?

    ——————————…

    “我们今天讲的是先汉的大将窦宪燕然勒功的事,上一次已经说到窦将军领车骑将军,北上进攻北匈奴,这北匈奴······”

    风卷动这黄沙在戈壁滩上呼啸,一处规模并不算大的绿洲旁边,主簿就席地而坐,侃侃而谈。他的身边已经围着数百名将士,其中有大汉的,甚至还有于玺麾下的北周士卒。

    此时的主簿看上去才像是一个读书人,据说他当初入军的时候可是细皮嫩肉的像个娘们,现在早就已经被西北的风沙打磨的看不出来书生意气的样子,要不是这开口闭口之间,古人的故事信手拈来,恐怕谁都不相信这是一个读书人。

    当然现在的他看上去也像是一个说书先生。

    对于大汉将士们来说,这本来就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环节,这故事可不是白白听得,听完之后自校尉以降,各级将领都会主持会议,来讨论讨论从故事之中都学到了什么。而故事的范围也单纯的从古代的名将征战变成了历史典故,将士们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和识字,也是学习历史的经验。

    而对于北周士卒们来说,一开始实际上只是看个热闹,不过后来时间一长,他们自己也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思想改变。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这是何等潇洒的模样!

    不管什么时代,英雄都是值得崇拜的,而在这些故事之中一个个登场的历史人物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显然都是守护一方甚至整个王朝和平的英雄,自然也是大家的学习对象。

    要是自己这边也能每天有这些故事听、有这些人生道理可以讲就好了······可惜自家将军之中大概除了少将军之外就没有几个能够识字的吧?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云涌() 
更何况······北周本来就是鲜卑王朝,这胡人说的本来就是鲜卑,且看看那些鲜卑姓氏,除了可以用汉字写出来之外,哪一点儿像是汉字?胡人怎么可能自己杀自己?

    再怎么说,这些西北汉子祖上也多数都是汉人啊。

    不远处就是绿洲之中的泉眼,于玺伸手捧了两把清水洗了洗脸,然后又抓紧把自己的水囊灌满,他刚刚带着一队斥候穿越北方的三座沙丘,追查到一点儿突厥骑兵的痕迹,却也累的半死。

    “少将军,你看那边。”带队的仗主指了指正在听故事的那些士卒,不无担忧,“一直这样下去恐怕不是好事啊。”

    若不是少将军长期以来对于这件事都保持默许的态度,仗主早就已经发飙了,这一次他实在是忍不住了,说什么也得和少将军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至少得知道少将军是怎么想的。

    这些南蛮也不知道发什么疯,每天都要抽出来时间讲故事,而且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仗主真的害怕自己手下的将士会有一天根本就不听从自己的命令了。

    “讲吧,”于玺叹息一声,“本来他们讲的就没有错。”

    “可······”

    于玺晃了晃头,看向周围:“你且看看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顿了一下,于玺喃喃道:“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我们凭借千人寻找敌人的踪影,就和大海捞针一样,每天天地为床、黄沙为被,若是再不让将士们得到一点儿乐趣、有一些期待,才是真正会发疯的。”

    仗主着急的跺了跺脚,而于玺笑着说道:

    “我说你也是我于家的半个家臣了,这些将士也算是于家的嫡系,某还没有担心呢,你担心什么?”

    仗主顿时瞪大眼睛,少将军也看出来了什么?

    于玺的神情凝重几分,沉声说道:“某收到了爹爹的来信,爹爹只是说顺其自然。你应该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顺其自然······”仗主咀嚼了一下这几个字,他也是于翼身边的老亲卫出身了,否则也不会有资格带领这一支最精锐的骑兵。

    “是啊,顺其自然,”于玺笑了一声,“现在我们于氏也就是这大潮中的一叶扁舟,潮流滚滚,我们也不能决定何去何从啊,倒不如······顺其自然呢!”

    仗主似乎明白了什么,下意识的向南看去。老家主,您的心里也已经有所盘算了吧?蓝田于氏已经为这个王朝竭尽全力,可是换来的却是这样的待遇,老家主您也要做不住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斥候飞快而来:“敌袭!”

    这两个字似乎有千钧重,一下子打破了绿洲之中的安宁。

    “敌袭!”于玺霍然抄起来佩刀,刚才的疲惫一扫而空。

    “敌袭!”正在讲故事的主簿一跃而起,身手矫健。

    “敌袭!”还在发愣的仗主几乎是用自己的潜意识驱动着双腿奔跑向不远处的战马。

    远处烟尘滚滚,黄云涌动,一队大约有百人的骑兵飞快的冲下山坡,多少有些狼狈,正是侯秘带着的另一支出去探查的斥候队伍。而他的身后,足足上千名突厥骑兵呼啸而来。

    “果然有大鱼上钩了!”于玺哈哈大笑。

    而侯秘显然要狼狈很多,几乎是灰头土脸的冲到于玺等人前面,一把兜住战马,苦笑着说道:“这一次可真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多少人?”于玺皱着眉头说道。

    “某身后就有至少千人,而这千人之后保不齐还有,并且一个能够派出一千名骑兵直接杀过来的部落,本身少说也得有两三千人。”侯秘沉声说道,“我们不能直接打。”

    “走!”于玺果断的下令,他可不是愣头青。

    这一千“联军”飞快的调转马头,而侯秘则是叹了一口气,没办法,这时候也是保命要紧啊!

    而突厥骑兵几乎是转瞬之间就冲到了绿洲的一侧,并且快速的分作两队向这边包抄过来,显然他们的意图非常明显,一队追击、一队包抄,这也是突厥人最惯用的伎俩。

    “快走!”于玺大吼道,“你带着人到南边的山谷去,我来阻击!”

    侯秘眉毛一挑,刚想要争辩什么,而于玺紧接着说道:“还愣着干什么,你手下人困马乏的,要是留下来阻击的话,根本就不是突厥人的对手!”

    “他娘的,”侯秘暗暗骂了一声,“我们走!”

    知道于玺也是好心,但是这嘴上是一点儿不能委婉些。

    而于玺勒住战马,手中的刀向前一指:“儿郎们,先随某回去杀他一阵!”

    北周骑兵们轰然应诺,调转马头呼啸而去。

    ————————…

    平高郡。

    高高的城门上,大风从北方而来,城外是黄沙万里、黑云滚滚。

    城门上,于翼伸手扶着城门楼的栏杆,极目远眺。

    可是放眼望去所能看到的地方也就只有滚滚黄沙和翻涌的云,就像这西北局势一样让人根本干不清楚,更不知道何去何从。

    而此时站在于翼身边的中年人微笑着说道:“老将军在想什么?”

    于翼微微侧头,这中年人的脸上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但是于翼却清楚这绝对不是一个善茬。

    许善心,作为大汉的通事郎,跑到这平高郡来,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大汉在西北的曹忠、徐德言等人的意思,还有更高一层的态度。对于大汉朝廷让这个家伙来作为使者,于翼也感觉到了深深的恶意。

    许善心此人的能力或许并不算特别出众,但是却是出了名的忠心耿耿和有耐性。当初他作为南陈的使者,真的就跟一枚钉子一样立在成都,哪怕是成了阶下囚也要表明南陈的存在。

    后来南陈举国而降,许善心一度想要殉国,结果李荩忱派人拿着陈叔宝的旨意前来招降他,许善心在对着圣旨哭拜之后方才脱下身上的南陈官服,向李荩忱投降,入大汉的通事馆成为了通事郎,这兜兜转转还是干外交的行当。

    现在李荩忱让许善心前来西北,显然就是看中了许善心的忠诚还有那一份不紧不慢就是和你磨下去的性子,在李荩忱看来这家伙天生就是一个搞外交的料儿,自然不能浪费了。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请示() 
李荩忱放心,于翼就很烦恼了,这家伙就像是一个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每隔一两天都有各种事情前来面见于翼,而他身上也顶着所谓的西北联合使者,专门负责沟通大汉和北周在西北的各项事宜,所以非常有存在的必要,于翼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更何况平高郡毕竟距离灵武那边远了一些,有的时候于翼这里还真的消息不算灵通,甚至有时候关于自己儿子的消息还是通过许善心传达过来的。

    后来习惯了之后,于翼也就任由他在这里了。

    毕竟西北局势的变化,也让于翼开始有些按理说不该有的心思。

    “这局势风云变化,老夫在想我们能不能挡住突厥人,否则西北偌大的土地恐怕都要沦落在突厥人的铁蹄之下啊。”于翼感慨道,“身为一名将领,不能守护一方土地,老夫惭愧。”

    许善心微笑着说道:“老将军何出此言,现在贵国两路大军北上,把突厥人撵的鸡飞狗跳,而老将军也和我们合作,双方组成的大军出灵武,只要能够把突厥人堵在大河东岸,甚至逼迫他们渡过大河前往西北的沙漠,不也是一场胜利么,至少老将军有所作为。”

    于翼沉默少顷,却并没有反驳。

    而许善心只是一笑,刚才他这一段话可不是随口一说,话里话外实际上已经把于翼和北周分了开来,颇有几分于翼已经不是北周所属的意思,而于翼这也算是都已经快活成人精了的老将了,这点儿意思不可能一点儿都察觉不到,可是他既然没说什么,那就说明有一些事情他自己在心里也默认了。

    “现在北方战事顺利,突厥人很有可能来的更快,”许善心紧接着说道,“我大汉征西将军认为两军要想联手挡住突厥,很有必要举行共同商讨安排布置的会盟,不知道老将军以为如何?”

    于翼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冷冷的看过来,而许善心对此似乎根本就没有察觉,但是脸上的笑容也随之消散。

    大汉的征西将军曹忠和汉中巡抚徐德言在于翼之前看来根本不足道哉,一个是李荩忱的亲信却没有什么作战经历,一个则是徐家的小一辈年轻人,十有是看在徐陵的面子上才升上来的,再加上一个西北巡抚长孙晟,也不过是长孙家的小辈。

    可是事到如今于翼方才发现,这几个人可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付,且不说长孙晟一个文官,在嗅到大战的风声之后第一时间前往武威,一下子就把武威这个重要的军镇稳住了,之后曹忠和徐德言无论是安排防守还是联系吐谷浑,每件事都做得滴水不漏,硬生生的在二十多天里将原本乱如散沙的西北镇住,大汉各路兵马源源不断的从汉中、巴蜀等地北上,依托各城和长城加固城防、步步为营,俨然是做好了大战的准备。

    这一份冷静和从容,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有的,而那之后于翼也不敢小觑这几个潜在的对手。

    当然真正让于翼无奈的是,曹忠也好,徐德言也罢,甚至长孙晟,都是李荩忱的亲信嫡系出身或者李荩忱一手委以重任的,对于李荩忱的忠诚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在很多事上他们可以不用请示李荩忱就能够直接做到,而于翼却不行。

    现在杨坚正在前往银州的路上,和这边消息来往不便不说,而且于翼的决定是不是能够得到准许又得另说,毕竟于翼有自己的小心思,杨坚又何尝没有他的谨慎和怀疑。

    所以这消息一来一回保不齐就得七八天甚至十天过去了,战机稍纵即逝,随着突厥人南下灵武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十天很有可能会发生太多的变化,因此一些事情于翼也到了必须要下决定的时候。

    “善,”于翼淡淡说道,“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就由征西将军来决定吧,老夫也不介意活动活动手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