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着当朝以及众多的文人士子,已经不再祈求通过神魔的保佑来获得平安,而是想要通过获得更多的知识以让自己走得更高更远。

    这是一个王朝在原本废墟上的新生,也是学问的重新萌芽。

    拾阶而上,李荩忱已经看到了前来迎接的人。

    现在还没有到上元节,书院还在放假。在年前和元旦大典上,朝廷已经因为书院明年参与选拔人才的事情闹翻了天,甚至那些不知道好歹的东南士族还意图串联起来反抗,结果谁知道竟然被已经拿捏到他们底细的李荩忱一网打尽。

    这从朝堂上掀起的风暴很快就席卷整个朝野,这些意图作乱的东南士族的家产很快就被朝廷直接吞并,而与此同时远在西北的天水梁氏也遭受了差不多相同的命运,这代表李荩忱在强硬的向世人宣布,那个曾经主宰南朝三百年的世家制度已经分崩离析、不复存在。

    从现在开始,世家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撼动皇权的完整性,相反,通过强硬的武力,皇权可以决定世家的生死。

    而各个依附于李荩忱、有开国之功的世家,也逐渐从原本的世家转变成类似于汉代的开国贵族。他们虽然也有着足够的田产和财富,甚至还有这九品中正制下推荐人才的名额,但是他们的权力已经被极大的遏制,新的选拔人才制度明显正在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世家不再是和之前那样高不可攀,反而只要有机会,任何的寒门甚至是黔首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世家、或者说成为朝廷的新贵。世家的神话被打破,也就代表着新的选举人才的制度已经不需要李荩忱再强力推广,自然而然的就会受到更多的欢迎,

    相比之下,一直处于这一场舆论甚至是斗争风暴中心的金陵书院,却出奇的平静。在李荩忱的保护下,金陵书院顺利的完成了建设和招生,等待着上元节后的开学。

    现在新任金陵书院山长正快步迎上来,见到李荩忱之后,郑重一拱手:“金陵书院萧琮,参见陛下、淑妃。”

    李荩忱打量着站在眼前这个英俊的年轻男子,不得不感慨自家岳父的基因的确是不错。萧琮正是西梁皇帝萧岿的长子,也就是不折不扣的西梁太子,只不过随着西梁覆灭,这些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而且萧湘被李荩忱封为淑妃,萧岿也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陛下岳父,而他的儿子萧琮自然也是国舅爷。

    说起来也有些好笑,李荩忱成功把西梁和南陈的皇帝都变成了自己的亲戚,自然也就从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有人想要通过控制他们来谋反的可能,毕竟这几位皇帝说到底还是皇亲国戚,朝野之间的人们只要动动脑子就觉得他们不会放弃荣华富贵,转而选择铤而走险。

    因为自家的大舅哥很老实也很听话,李荩忱自然没有不利用一下的道理。

    兰陵萧氏,这也是赫赫有名的治学大家,南朝的文学鼎盛时期就出现在南齐和南梁这两个兰陵萧氏作为皇帝的时代,当时从皇帝到下面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文学巨匠,为后来的隋唐文学发展到鼎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对于萧岿和萧琮父子来说,作为西梁的皇帝,他们实际上不过是被北周控制的一个傀儡罢了,这个他们自己也都心知肚明。只要哪天北周觉得看他们不顺眼,自然就能把他们直接废掉,更或者直接把西梁灭掉。

    历史上的杨坚就是这么做的,他只是单纯的把萧琮召到了长安,西梁就自然而然烟消云散了。因此如果说在西梁的第一代皇帝萧眼中,西梁还有变成南梁的希望,那么到了萧岿这一代就已经完全死心了,因此当初被俘于南陈,对于这一对父子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

    至少当时的陈顼也没有杀他们。

    而之后李荩忱竟然还把他们父子放了出来,让他们负责主持金陵书院,这更是让他们又惊又喜。至少兰陵萧氏还能够回到老本行上,这也算他们不愧对祖宗了。

    当然了,李荩忱这么选择也有他的考量。

    每个书院的山长并不是那么容易就确定下来的,毕竟每个山长最首要的就是名望和服众。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 
成都书院的山长是徐陵,这是江南名家,大家公认的“孝穆公”。而紧接着建立的岳麓书院,李荩忱也请来了琅琊颜氏的颜之仪。以琅琊颜氏的名声,颜之仪自然是当得起这个位置。

    那么剩下的金陵书院,作为大汉国都之中的书院,山长的位置也可以说是炙手可热。徐陵和陛下亦师亦友,再加上其资历活生生摆在这里,担任山长大家无话可说。而琅琊颜氏也不需多言,他们本来就是颜回的后人,而且这些年来专心治学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个位置自然也是当之无愧。

    想要找到一个能够和颜之仪、徐陵这样的人物比肩的山长,显然是难之又难,而且金陵书院在天子脚下,这书院的名声和教学质量自然也不能比剩下的两个差。所以就当一些人甚至已经在揣测李荩忱会不会把徐陵从成都请过来,还有一些人已经准备毛遂自荐抢夺这个几乎象征着江南文脉之首位置的时候,李荩忱却出乎意料的以名不见经传的萧琮作为金陵书院的山长,这的确让很多人都为之惊讶。

    不过转念一想,大家也都明白过来。

    萧琮明显就只是李荩忱推出来的一个幌子罢了,毕竟谁都不相信李荩忱真的会把金陵书院交给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相比之下主持另外两个书院的徐陵和颜之仪可都已经白发苍苍了。

    真正站在金陵书院山长位置上的,应该是萧琮的父亲萧岿,曾经的西梁皇帝。只不过以萧岿的身份不太合适直接抛头露面罢了。

    兰陵萧氏本身也是以学问起家,这自不用说,而萧岿的祖父则是赫赫有名的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正是在萧统的带领下,南梁汇聚天下文人,编纂成了华夏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汉族文化诗词总集——《文选》,当时尚且年轻的徐陵便是这庞大的编纂队伍之中的一人。

    《文选》的面世,标志着华夏文明,尤其是华夏文明之中的汉族文明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把汉族这个名称从原本的汉朝人变成了华夏民族的代指,同时这一部作品也总结了前人的诗词佳作,让先秦两汉的很多文化成果得以保留。

    也正是因为这一部书,昭明太子萧统被江南士林尊为学问大家之第一人,大家对于这位太子殿下继位之后能够带来的太平盛世很是期待,只可惜天妒英才,萧统英年早逝,昭明太子终究没有成为皇帝。不过萧统的第三子后来建立了西梁,也就是西梁的第一代皇帝萧詧。

    因此萧岿和萧琮是萧统的正统后代。由他们主持金陵书院自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就算是孝穆公和琅琊颜氏,也终究比不过兰陵萧氏和昭明太子在江南士林之中的地位。

    更何况这本身也是给李荩忱脸上贴金的事情,毕竟李荩忱竟然敢能准许西梁的太子甚至是皇帝来主持这金陵书院,包容大度之心自然已经毋庸多言。只要他们乖乖听话,就算是曾经的生死仇敌都能够容忍,更何况别的。

    这对于大汉吸引更多的人才自然也是有不可估量的好处的。

    当然实际上也是因为李荩忱自己清楚,萧家父子对于当皇帝本来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尤其是他们尝过了当傀儡皇帝的味道,因此让他们前来主持书院,他们本身也很乐意。

    “现在书院改建的如何?”李荩忱一边继续向上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的景致,他的说话声音非常平淡,就像是和自家人唠家常似的。当然了实际上现在他和萧琮这个大舅哥也算是自家人。

    萧琮急忙说道:“原本山上的这两个寺庙相对而开,每个寺庙都是三进的院子,算不得大。现在全部翻修之后,又在两侧加盖耳房作为学生住宿的地方,同时向后开辟菜地,能够让书院自给自足。”

    李荩忱微微颔首。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实际上还是非常淳朴的,他们并不奢求能够依靠朝廷的帮助,只要能够有一片地让自己种点菜、养一些牲畜,也就能够满足书院的日常开销了。

    更何况种地······本来就是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

    而萧琮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着李荩忱入了正门:“现在书院之中的大殿已经修缮完毕,后面的房间都还在整修,但是上元节前肯定都可以收拾妥当。”

    曾经供奉四大天王的山门两侧,已经换成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牌位,而正殿上更不用说,这里既然是书院,原本的大佛之类的自然是不能留的,取而代之的是孔子的塑像,而周围则是孔子的弟子,完全变成了文庙的样式,倒也符合书院的氛围。

    而大殿两侧则是藏书楼和讲学的地方,尚未修缮完成的则是住宿的地方。对于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子们来说,自己风餐露宿当然并不重要,先确定自己的信仰、保护住自己的书籍才是首要的。

    “今年金陵书院招生一百三十五人,可对?”李荩忱紧接着说道。

    萧琮忍不住苦笑一声:“陛下,现在恐怕远远不止这些了。自从正旦之后,又有超过两百人想要报名进入书院,微臣现在正在头疼这件事。现在至少还得再扩大一倍,我们才能装得下这么多人。”

    李荩忱摆了摆手:“我们是书院,不是施粥的铺子,不能来者不拒,你们现在拿出来什么方略没有?”

    萧琮听出来李荩忱话语之中的些许不悦,急忙说道:“现在我们打算仿照成都书院的方式,以考试录取人才,而最终推荐给朝廷的人才也是一样,通过考试选拔。具体的题目臣等已经在讨论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现在书院也不过是刚刚搭起来一个架子罢了,李荩忱不可能要求他们把什么事情都做的尽善尽美,而且李荩忱也并不打算把后世的那一套考试理论完全搬过来,毕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不同需求,后世的东西看上去先进,但是不一定就符合现在的情况,因此李荩忱还是以让萧琮他们自己讨论和完善为主。

    “朕要的是人才,不管什么出身,是人才都可以。”李荩忱补充了一句,“所以你们的考核方式也要更加灵活,懂么?”

第一二零零章 华夏的文艺复兴() 
如果单纯的比拼文化知识,诸如后世的八股取士,那么以现在的寒门子弟甚至是黔首百姓自然是没有办法和世家出身的人相比的。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明确的强调这一点。

    萧琮急忙拱手,陛下说的严肃,就说明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作为曾经的西梁皇室,他当然知道自己的身份实际上是非常敏感的,也正是因为自家爹爹的身份要比自己还敏感,所以李荩忱把自己推到了前面,因此他也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

    那就是好好的做一个李荩忱的爪牙,李荩忱让他怎么办,他就尽心竭力的把这件事做好。作为一个被俘的太子,李荩忱可以不计前嫌,但是他不能无动于衷,更何况兰陵萧氏想要重新走到九五之尊的位置上显然已经是痴心妄想,但是并不代表着兰陵萧氏不会重新在治学这一个领域上展现荣光。

    至少自己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辜负祖宗的名声了。因此萧家父子在金陵书院上可以说倾注了大量心血。

    甚至不得不说,也正是因为萧家父子的存在,让曾经的南梁旧臣,诸如徐陵和顾野王等人更不愿意和他们为敌,毕竟算起来徐陵也是曾经的昭明太子旧臣。

    “此事微臣也和家父商讨过,家父也有类似的看法,现在我们直接通过考察诗词学习的水平等等来选拔人才,的确有很大的偏差,因此家父认为在现在大多数人都甚至不认字的情况下,我们对于人才的选拔被来就要划分等级。”萧琮沉声说道,“根据不同人才表现出来的记忆、模仿和学习的水平,而把他们划分在不同的阶段,当然这首要还需要参考年龄。而且针对那些并不识字,但是也表现出来很高潜能的人,尤其是出身寒门甚至寻常百姓家的子弟,我们也会进行专门的培养,不会阻断他们上升的道路。”

    李荩忱惊喜的看着侃侃而谈的萧琮,实际上萧琮所说的规划已经和后世学校的教育等级制度非常相似了。而且考虑到现在的实际情况,诸如有些寒门子弟纵然年长,但是受教育水平并不一定比那些年轻的世家子弟来得高,所以学院也更加灵活的考虑分层和分级的方式,并不以年龄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

    同时对于不识字或者认字比较少的人进行先期培育,实际上和后世的预科也有些类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