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都坚定的站在李荩忱这一边,从东汉末年以来三百载的纷争乱世,已经让这些年轻人们想要寻求改变。

    他们不想再和祖祖辈辈一样经历南北对峙和拉锯的残酷,也不想沉溺于江南的风月无边之中,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寻找一个能够带着他们走出去的人,然后一条路走到底。

    这个人很明显就是李荩忱。

    因此现在大汉朝廷上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臣子们不是年迈就是年轻,似乎缺乏能够砥柱中流的人。但是实际上对大汉朝廷之上这些人都清楚的就知道,年老的诸如顾野王等还能够起到提携后辈的作用,而年轻的则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成长。

    当李荩忱最终把整个天下归为一统的时候,相信就算是这些年轻人,到时候也已经成长到足够支撑起来一片天空。

    “陛下临朝!”袁大舍尖细的声音打破了朝堂上的宁静。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以顾野王和萧摩诃为首的文武百官一齐参见李荩忱,因为是新年第一次大朝会,一切都讲求礼数上的最高规格。李荩忱固然是头戴天子十二旒,一身玄色赤龙皇袍,下面的臣子们也都是峨冠博带、汉家衣冠,他们行礼也同样是以大礼跪拜在地。

    大汉现在从东南到西北,呈现出难得的盛世繁华而又兵强马壮的气象,让这些臣子们低头弯腰的时候,心中也有浓浓的自豪感。

    这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带领着他们在废墟上一手缔造出来的盛世。所以李荩忱当得起他们的跪拜。

    “众爱卿平身。”李荩忱朗声说道,坐到龙椅上,“新年伊始,能够见到诸位爱卿精神饱满,朕心甚慰。”

    “臣等本分。”

    “启禀陛下,淮西雪灾之影响已经逐渐消弭,朝廷赈灾所耗费并不算多,”顾野王当先站出来说道,“淮西多年战乱,受灾百姓不过十数万上下,现在多数已经转移到淮南,等到开春雪化之后,朝廷会安排其还乡,如果愿意留在淮南开垦的话,朝廷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助以作为扶持。”

    李荩忱微微颔首,淮西雪灾是因为年前的那一场大雪造成的,不过好在淮西那个地方除了军队几乎已经不剩下什么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还是武关() 
除了事发突然之外,并没有对国家的政策造成什么太大的干扰,而借此机会实际上也促成了淮西和淮南之间的人口流动。

    毕竟现在朝廷在短时间内的目标将会是杨坚而不是宇文宪,淮西作为大军出发的主要集结点,一旦战事不利,很有可能受到重创。作为上位者自然不可能不考虑失败之后的应对方案,当然了,如果能够战胜杨坚,那么李荩忱也自然会获得大量的百姓,这些人继续放在关中这和宇文宪接壤的第一线必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淮西也是一个不错的迁移人口的地方。

    朝廷也算是通过这一场雪灾因祸得福。更重要的是,驻扎在淮西南侧的黄玩所部借助救灾的理由北上,已经成功和原本淮西北部的淳于岑所部汇合,总算是弥补上了淮西防线兵力不足的缺漏,却又没有引起对面杨坚的强烈反应。

    想必正在忙着筹划开春之后和宇文宪大战的杨坚,并没有注意到这些“顺理成章”的细节。

    李荩忱的目光紧接着落在萧摩诃的身上,而萧摩诃也迈出一步“启禀陛下,骠骑将军禀报南阳战事,臣代为转达,现在骠骑将军萧世廉在西侧南乡,安北将军淳于岑在淮西邓州,安南将军黄玩在淮西淮州(今泌阳),已经对南阳形成三面包围之态势。”

    李荩忱微微颔首,淮州和邓州实际上都是这一次和宇文宪交易的结果,实际上这两个地方自从当初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时候就是东西两国的交界线,而南朝又从南边插了一脚,所以多年来都是三方交战和拉锯之地,也因为长年的战乱,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情况并不比两淮南北的无人区好到哪里去。

    这南阳往南到随州和郢州一带,在东汉时期实际上颇为富裕繁华,南阳是帝乡不说,荆州也是天下少有的鱼米富足之地,只可惜这么多年的战乱早就把这一片沃土摧残成了焦土。

    曾经这一带设立郡县的密集程度要远远超过除了关中和中原之外几乎所有的地方,可是现在即使是南方的岭南和荆南,郡县的密集都在其之上,北朝只是笼统的划定了几个空壳子的州郡,实际上下面根本都没有属县,其尴尬和本身的荒芜可见一斑。

    这也是为什么宇文宪如此大方,这些州府就像是一个没用的触角,被大汉的南乡和淮西两方包夹,向北还会遭受杨坚的进攻,因此守卫此处对于宇文宪来说只是一个累赘,与其等到李荩忱直接动手来抢,还不如卖个好价钱。

    通过得到这一支宇文宪不要了的小尾巴,李荩忱总算是能够完成对南阳的包抄,把杨坚留在关中之外的最后一座要塞包围起来。大汉不过是刚刚建立,而在这之前南陈也经过了连续几年的征战,因此江南和荆州的府库实际上都不算充裕,巴蜀也不过是刚刚开始复兴。

    实际上现在李荩忱是没有直接一口吞并杨坚的资本的,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不得不和宇文宪合作。

    当然了对于南方来说,实际上现在面临的粮秣和钱财压力并不算大,毕竟再怎么说战争也不过才开始了三四年,在这之前南朝有一段喘息之机的,而北方的北周和北齐再到现在的杨坚和宇文宪,大规模的战斗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的大汉虽然手头比较紧,却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毕竟战争比拼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还有其和对手的相对实力,如果对面也是菜鸡的话,菜鸡互啄照样可以打的你来我往、旗鼓相当。

    “南阳,朕势在必得。”李荩忱果断的说道,“但是拿下南阳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太尉府是如何打算的,今日不妨说出来,也让诸位爱卿们评定评定。”

    萧摩诃当即说道“攻破南阳之后,我军向北可直切洛阳,向西北可以夹击武关,固然武关之后就是蓝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条捷径,但是微臣以为,若是在南阳屯集重兵,十有会引起宇文宪的猜忌,若是宇文宪调转矛头转而进攻我们,那不亚于鹬蚌相争,到头来却是杨坚这渔翁得利,因此微臣以为武关方向只是也只能是佯攻。”

    李荩忱皱了皱眉,武关是李荩忱原本预定的主战场,破武关之后就可以入蓝田最后直插长安,这绝对是最简洁有效的一条进兵路线,真正需要克服的障碍只有武关。尤其是在现在大汉已经研制出来了火药,与之配套的火器不久也应该会问世,面对雄关大汉并非没有可以克制的手段。

    相比之下,如果以汉中和西北的大军作为主力,那么这一支大军经过冬天的激战、尚且疲惫有待修整不说,即使是粮草从荆州和蜀中转运,也是路途遥远,更远的江南和岭南根本用不上力,最终进攻关中的战斗就会演变成局部战争,这和李荩忱“一鼓作气”的战略构想是截然相反的,同时凭借西北和汉中的兵力,从西向东进攻,也有可能根本争抢不过突破潼关就能直接杀到长安城下的宇文宪。

    这一次进攻杨坚,灭掉杨坚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抢占最多的地盘以及战略要点。

    “太尉所言似乎有些不妥,西北为久战疲惫之军,直接作为主力进攻关中是否有些冒险?”此时裴子烈当先站出来说道,萧世廉不在朝中,裴子烈实际上就相当于代表整个军队发言,“相比之下,扣武关而入,固然会和宇文宪发生冲突,但是杨坚败亡,我们早晚是要和宇文宪撕破脸皮的,也不在乎早还是晚。”

    “车骑将军这样说是否有些冒进?”御史大夫裴忌皱眉说道。

    “但是这样的确节省钱粮。”户部尚书骆牙难得和军方保持一致。

    商部尚书唐正良则朗声说道“臣以为不然,武关和潼关皆是天下雄关,当日西秦就因为据有两关而阻挡六国,最终成就霸业,想要攻破两关,绝非易事,个中曲折,我们现在也无法猜测,若是攻破武关慢于潼关,那么我们再动西北之兵未免为时晚矣。”

    。

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 
通过上一次西北之战,大汉商贾已经建立起了从巴蜀到汉中再到西北的完善贸易网络,现在更是云集汉中,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关中。毕竟从巴蜀到关中的商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规模,商贾们对此也更是信任。

    相比之下,让他们穿过荒无人烟的淮西顶着随时有可能爆发的战争走武关入关中,自然是得不偿失。

    这也是为什么商部这一次站在了太尉府这一边。

    “唐尚书是对工部不放心么?”吴凭也忍不住了,跳出来说道。

    唐正良这几乎是在指着鼻子说工部的器械战胜不了武关的城墙,吴凭自然不可能不气愤。

    士农工商,虽然“工商”都是社会的底层,但是其中又各不相同,工匠相比于商人,社会地位终究还是高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工匠一般都是祖传世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因此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是算得上实打实的铁饭碗,而且造房铸屋的时候,终究还是离不开工匠,因此人们对于工匠并没有特别打压或者鄙夷的情况出现。

    而商贾却不相同了,除了秦汉时期一些商贾大家因为在王朝的一统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地位超然之外,其实大多数的商贾都是处于真正的社会最底层,所以在大多数征调苦役等等的时候,都少不得他们的份儿。

    因此工商这两个阶层也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团结一致,尤其是商人因为在李荩忱的崛起之中给予的帮助,竟然已经能跻身朝堂,这更是让工商之间的矛盾愈发增加,再加上现在,双方一个是负责生产,一个是负责销售,在利益的分派等等上面也有冲突,因此这种矛盾和利益的纠葛带到朝堂上也不足为奇。

    唐正良沉声说道:“工部倒是胸有成竹,但是如果武关之战拖延日久没有定数,那么工部可能对此战负责任?”

    吴凭一时间语塞,工部真正能够做的也就是提供一些攻城器械,尤其是现在能够和火药配套的火器还在研究之中,就算是能够在开春之前研制出来火器,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大规模列装,毕竟中间还要进行各式各样的测试。火药的威力大家都是看在眼里,对于威力这么强大的武器,自然谁都不敢怠慢,若是真的出了什么意外,结果反而在自家人手中爆炸了,那损失和对士气的打击毋庸多言。

    工部可不是军方,根本不知道军方到底有几斤几两,这个责任吴凭自然是承担不起的。

    而李荩忱饶有兴致的看着下面的群臣各执一词,实际上他们也是在为自己和自己部门的利益而争执。简而言之,现在走武关的话,路途近,但是有可能会长期顿兵城下,而走汉中和西北的话,道路遥远,却有可能可以长驱直入。

    这本来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陛下,以现在大汉的国力,再休整一年之后,或许可以两路进军。”一直没有开口的杨素此时站出来说道。

    一时间朝堂上的官员都竖起耳朵,陛下对于这位杨处道的信任那是众所周知,而杨素本身也是出身北周、对于关中的了解自然更在列位之上,所以他的话相比之下俨然更有参考价值。

    “关中实际上已经外强中干,周人和齐人多年的征战,对于关中并非没有影响,而且自从百年前魏人南下之后,北朝之中心一直都在洛阳而非长安,这也就意味着长安恐怕没有诸位想象之中的那么富足。”杨素斟酌说道,“当然了这种变化也是相对的,我大汉所有之江南、荆湖和巴蜀也是久经战火摧残之地,相比于关中自然是略逊一筹。”

    “杨处道,你想说什么?”刑部尚书沈君高不悦的开口,其余几个江南出身的大臣也都把目光投过去。

    你这是在陈述事实还是在刻意贬低?

    而杨素话锋一转:“诸位且听我说,但是现在这关中也好,中原和河北也罢,都在战乱之中,相比之下江南和荆湖皆是鱼米之乡,而巴蜀更是号称天府之国,当年西秦得以霸天下,得赖巴蜀良多,因此若给我大汉一载之光,想来我大汉在粮食储备和军旅训练上将会超过关中,届时就算是我们同时兵发武关和汉中,也并非难事。”

    “战机稍纵即逝,这样岂不是会多有拖延?”老将蒋元逊不无担忧的说道。大汉毕竟是要和宇文宪抢地盘的,再等一年的话,会不会到时候留一点儿汤都剩不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